在我們即將進入美國歷史上最墮落的一次選舉的尾聲之際,將兩場看似不相干的重大危機聯系在一起或許有些奇怪,前者是60年前的本周發生的一起吸引世人目光的事件,后者則是今天正在吸引世人目光的一個截然不同的戲劇性事件。但是從某種角度來說,它們是同—個長篇故事的章節。
敗象之初
1956年11月初,全球政治圈因為蘇伊士運河危機,也就是英國、法國、以色列共同出兵埃及的行動而陷入癲狂。由于美國威脅要動搖英鎊的穩定,再加上蘇聯虛張聲勢地威脅要讓其實并不存在的核彈雨’點般落在倫敦和巴黎,這場危機最終得以迅速畫上句號。
而就在這次事件發生的一兩年前,丘吉爾統治下的英國憑借其龐大的帝國,仍舊可以作為世界“三大強國”之一,在國際會議場合與美國和蘇聯平起平坐。英國在蘇伊士運河危機中的慘敗從此徹底打碎了這樣的幻想。
但蘇伊士運河事件只是當時眾多的跡象之一,這些跡象表明我們最終擺脫了二戰的陰影,進入一個我們此后一直生活在其中的現代世界,而這個世界與過去的不同是我們難以想象的。20世紀50年代初,戰后了無生氣的英國從許多方面來講仍然是一個非常保守、階層界限分明的國家。但是突然之間,隨著電視、搖滾和“富人”消費主義的到來,我們被一股史無前例的社會和道德變革的洪流裹挾著向前。
世界轉型
那時的英國正在拋棄它的過去,在這一點上,英國比其他同樣經歷著類似轉型的歐洲國家更甚。我們匆忙地讓英國擺脫帝國痕跡,并對那些更“有活力的”歐洲國家投去艷羨目光,當時那些國家正朝著讓歐洲成為一個整體,也就是后來的歐盟的方向邁出第一步。
到了60年代中期,“舊英格蘭”已經讓位于披頭士熱、“搖擺倫敦”和充斥著性的戲劇與電影,人們發現英國經歷了一場“革命”——不過時至今日這場革命還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如果50年代初的那些保守的英國人可以看到這場革命如今給英國社會帶來的結果一半數孩子是私生子、同性婚姻、對空虛的明星的全民崇拜、不容異議的“政治正確”的出現、政治人物聲望的下降、國家債臺高筑局面的不斷惡化——他們會驚詫于我們的“墮落”。
當然,他們會驚訝地發現我們的富裕程度超出了他們的想象,還會發現這場給我們帶來iPhone、互聯網并且讓經濟幾乎完全依賴于電腦的電子革命。
但是他們同樣也會驚訝于—個整體的西方世界在地位上出現的衰落。我們看到了中國和印度經濟的崛起,同時也看到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可悲的歐洲,看到偉大的“歐洲夢”在從歐元到大規模移民再到恐怖主義的—個又—個無法解決的危機中支離破碎。
西方沒落
在奧巴馬總統入主白宮8年后,我們即將看到他的離去,留給全世界的是不解,不知道這個當年慷慨激昂地承諾“是的,我們能”的男人除了將這個口號變成“不,我們不能”,并和他的西方盟友一道眼睜睜看著有史以來規模最龐大的債務不斷累積之外,還做了什么。
在21世紀的前16年,全世界步入了另一個重要的轉型期,它與我們在20世紀后半葉看到的情況一樣重要。從敘利亞到烏克蘭再到全球變暖問題,西方以外的世界如今在所有事情上的表現都遠勝于西方,而西方從許多方面來看似乎已經迷失在自欺欺人當中。
在西方對伊拉克、阿富汗和利比亞實施了狂妄自大的干預行動并制造了嚴重混亂后,是普京總統領導的俄羅斯在與走神權政治道路的伊朗政權結盟后,有能力對中東的局勢加以干預,就像我們在1956年試圖采取的做法一樣,可是如今我們卻對此無可奈何。
在經歷了這60年史無前例的迅速而深遠的變革后,大西洋對岸的美國如今正在發生的事情再好不過地代表了西方所處的境地。
我們大家——可能大多數美國人也在其中——都在非常沮喪地關注著這場在“騙子和瘋子”之間展開的充斥著腐敗和性丑聞的骯臟對決,關注著他們二人誰將在8日舉行的大選中被選中接替總統職位,擁有這個職位的人在60年前曾被視為“自由世界的領袖”,而這個名號似乎不無道理。
如今這個世界已不似當初那樣自由,而且變得一年比一年更危機四伏。美國本周將要發生的事情讓人看不到這種局面至少有可能發生改變的希望。
【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11月5日文章】題:誰贏得美國選舉并不重要,墮落的西方已走上窮途末路(作者克里斯托弗·布克)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