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美國大選中,美國主流媒體和主要民調機構的預判,幾乎無一漏網地錯了。
大選結果進一步沉重打擊了美國主流媒體的公信力,毫不夸張地說,它們和民調的臉都被打得很腫——以《紐約時報》《赫芬頓郵報》為首的主流紙媒、以準確性強著稱的知名民調網站,都在大選投票日早上給予希拉里70%~90%的獲勝概率。
對比分析選前民調和選舉數據,可以清楚看出,美國媒體和民調機構對特朗普和希拉里各自的選民基礎,對不同性別、年齡、收入水平、教育程度、生活區域的選民的投票傾向等,沒有發生明顯偏差。但是,選前民調普遍高估了族裔多元化程度對大選的影響,低估了白人尤其是白人藍領的投票熱情,同時又高估了少數族裔特別是西裔的投票率。選舉數據表明,白人在投票選民總數中占比69%,少數族裔占31%。58%白人把票投給特朗普,而74%的少數族裔支持希拉里。
很多分析人士認為,媒體和民調失誤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于,這場美國百多年來“最丑陋、最分裂”的選舉,造成希拉里和特朗普支持者強烈的情緒對立。大量支持特朗普的“沉默的投票者”沒有在民調中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但回過頭看,顯然,美國主流媒體沒能根據大量現場采訪形成對整體形勢的正確認識,嚴重低估了“沉默的特朗普選民”數量,也嚴重低估了白人藍領“集體憤怒”在大選投票日爆發的威力。
坦率地說,美國主流媒體這次犯下的錯也許有一點客觀原因。記者曾在采訪中發現有選民“不愿表態”現象,沒有足夠重視。但是主觀原因是“民調弄虛作假、媒體偏袒偏見”。
美國主流媒體的報道經常充斥偏袒偏見,民調機構也不時傳出和利益集團聯手,通過問卷設計、抽樣數量等人為影響民調結果的丑聞。
不但美國主流媒體大出洋相,包括美國媒體在內的西方國家主流媒體也在選舉結果出來以后表示忿忿不平:
《紐約時報》說,特朗普是“現代歷史上最沒有準備好就當選總統的人”,并且“顯示自己從氣質上說不適合領導一個擁有3.2億人口的多元化國家”。
《華盛頓郵報》稱無法找到對投票結果可以感到樂觀的原因,并回顧特朗普“承諾了要驅逐數百萬人出境,撕毀貿易協定和破壞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努力,無論哪個行動都會傷害許多人”。
《洛杉磯時報》在其社論發問“怎么會發生那種事情?”該報說“有關競選活動,那位候選人,是美國最糟糕的,它已經讓選民受到傷害”。
德國的《世界報》的大標題:“怎么會發生這種事情?”,該報文章說,特朗普就像“颶風一樣難以預測”。
德國主要的公共新聞節目“每日新聞”(Tagesschau)試圖提供一個答案,說特朗普“勝選主要是依靠白人男性選民”投票給“政治圈外人”。
德國電視一臺稱,特朗普的勝利是對民主主義者的警告。《柏林晨郵報》稱,特朗普是“憤民的總統”。
《法蘭克福匯報》:西方秩序遭到新的打擊。發表題為"復仇者入白宮"的評論,指出民粹主義起義的威力已經勝過了所有對特朗普捉摸不定的警告。
明鏡在線評論員哈爾姆斯稱,民粹主義時代終是到來了。
從專業角度來說,本次選舉過程中為精英代言的主流媒體由政治站隊導致的傾向性報道和評論幾乎到了“瘋狂”的程度。大多數西方新聞教材都將“公平、公正、客觀”奉若圭皋,由此引申出諸多技術操作和職業倫理,謂“新聞專業主義”。此次美國大選進入白熱化階段后,大部分美國主流媒體站隊急切,在報道操作上大量違背專業標準;嫌觀點叫囂力度不夠,就用虛假民調來湊;甚至在最基本的業務——用詞上都拋棄了大眾傳播媒體的道德責任,有時近于罵街。
“不公平、不公正、不客觀、不專業”是此次美國主流媒體報道大選的突出特點,也是它們留給未來媒介和傳播研究者的重大負面遺產。
美國主流媒體自認為是政治正確的定義者,同時又是政治正確的鼓吹者和報道者,造成媒體身份錯亂,嚴重侵蝕公共領域,損害普通民眾的切身利益。這就造成了一個悖論:言論自由只屬于有話語權的精英,而普通美國民眾,特別是中產階級表達不滿的時候,“民粹”、“種族主義”等壞標簽紛至沓來,讓人不敢公開表達對自己生活和周遭環境的關切,因此他們索性不說話。
新媒體本是作為傳統媒介權力的破壞者出現的。它以去中心化、低審查和高速、多元的信息流動為突出特點,因此,伴隨著博客的出現,有了風靡一時的“草根新聞”現象。正常的預期是:被主流媒體遮蔽的意見會在社交媒體上自由體現并進入輿論,進而在公共領域中形成一種“聲音”。
但在公共領域被嚴重侵蝕的情況下,此次大選中社交媒體上大量支持特朗普的聲音被主流媒體有意忽視也就順理成章了。社交媒體本身蘊含的人際傳播特性反而消解了有價值的信息,放大了信息流中的噪音,進而借助人際圈子形成病毒傳播效應,導致公共領域的徹底撕裂。
從由資本掌控的美國主流媒體在這次美國大選中的丑態百出,有助于我們對美國的所謂的“新聞自由”、“言論自由”的欺騙性看得更加清楚,同時也有助于我們對今年早些時候由“任大炮”“炮打司令部”在網絡上引發的媒體姓“黨”姓“民”之爭有進一步的深刻認識。
控制著話語權的自由派公知為了忽悠民眾支持他們向執政黨進攻,稱應該有所謂的姓“民”的媒體,而這種說法立論的基礎就是他們的“官民二元結構”論。
他們忽悠民眾說社會的結構是“官民”二元結構,把在改革開放具體過程中出現的一切問題和矛盾不管是和不是都歸結為“官民矛盾”、“上下矛盾”。其實在“官”和“民”之間,還有一個“資本”,他們雖然以“非官”的屬性有別于“官”,但是同時以擁有資本的屬性有別于一般的純粹意義上的“民”。
在中國,尤其是在改革開放時期的中國,“資本”具有二重性,它既具有能夠促使富民強國的正能量一面,同時,逐利性又讓他們具有壓榨民眾的一面和他們中的某些人在外部勢力的支持下妄圖顛覆現行社會制度和奪取國家政權的一面。
因此這種“民眾、資本、權力的三元結構”才是社會結構的真實狀況,三者之間的關系既對立又統一,形成一定的社會矛盾,其矛盾運動又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社會發展。
我們首先從美國說起。
自由派公知常常忽悠民眾說美國是“把權力關進籠子里”的典范,但是他們刻意掩蓋了兩個實質性問題,一是關進了誰的“籠子”里面?二是由誰來關?其實美國的權力只是關進了“資本”的“籠子”里面。特朗普曾經有一句名言,在美國,“政客都是資本家的狗”。這句話就是對我這個觀點的最好的注釋。
而美國的本次大選,是美國的“民眾”對“資本”控制“權力”的一次成功的反抗,起碼在目前情況下是這樣。
那么,在美國,媒體是什么呢?
從某種意義上說,美國的媒體是資本家手中的“棍子”,當“狗狗”的行為損害或者被認為損害了資本家的利益的時候,“棍子”就會無情地打向“狗”,當然,有時候“狗狗”的行為太出格,也會挨“棍子”,至于那些受到資本家喜愛的“狗狗”,即使是行為出格,“棍子”也會高高舉起,但是輕輕打下。如果有哪個美國媒體人以為自己也可以隨便打資本家的“狗狗”,那么他就會吃不了兜著走。表面上,美國的官員對于從屬于資本的媒體好像無可奈何,但是那些媒體人的老板一旦認為某些媒體人批評政客的行為屬于給他添亂或者找麻煩,就會被炒魷魚,這些年來網絡上已經對此反映很多,就不在此一一羅列事實材料了,對于屬于高收入群體的媒體人來說,失去一份高收入的工作對他們的威懾力還是很大的。
當美國進行總統大選尤其是勢均力敵的大選的時候,有時候“棍子”會打得比較重一點,因為雖然美國的民主黨和共和黨都代表資本家的利益,但是華爾街的金融寡頭的勢力比一般的實業資本家的勢力更加大一點,這時候美國的媒體會對華爾街的金融寡頭們看好的候選人百般贊美,或者故意掩蓋其惡行或淡化其缺點,這一點這一次在希拉里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而對損害他們的利益或者有損害的潛在危險性的人,就要把他打下去,或者制造不利于他的輿論,包括進行不利于他的所謂的“民調”公開,這一點這一次在特朗普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特朗普當選以后會不會損害華爾街的利益現在還不好說,但是沖他說出“皇帝的新衣”的真實情況——“在美國,政客都是資本家的狗”這一點,他的政治上就不合格,就必須把他搞臭,或者在選民面前制造他不可能當選的印象,以影響選舉的結果,但是全世界絕大多數人都沒想到的是,美國的民眾這一次造反了,給了自我標榜公平、公正、客觀、專業的美國主流媒體一記超級響亮的耳光,也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把美國“新聞自由”的遮羞布扯得干干凈凈!至于美國所謂的“言論自由”,在文章的前面已經說過,就不在這里重復了。
現在,聯系到美國所謂的“新聞自由”的欺騙性,我們再回到文章前面的關于媒體姓“黨”姓“民”之爭的話題上來。
從正面說,我們國家的媒體的“黨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是有機結合的,關于這一點,就不在這里展開論證了。
那么,“任大炮”心目中的與“姓黨”的媒體對立的所謂的“姓民”的媒體是什么東東呢?
包括“任大炮”在內的自由派公知不僅拋出“官民二元結構”論忽悠缺乏辨別力的民眾,而且還玩弄以偏概全的詭辯術,盜用“民”的名義,自作多情“代表”了全國人民。
眾多自由派領軍人物都不否認這么一個事實,就是自由派雖然能量很大,但是在國內,他們只不過是少數人,而對他們的對立面所占比例,王朔的估計是“大多數”,茅于軾的估計是“95%”,葉檀的估計是“這些人數量占比大”,賀衛方的估計是“有相當程度的民意基礎”,熊飛駿的估計是“80%”。
媒體如果要代表“民”,從理論上和實際上都應該是“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盡管在改革開放的具體過程中,曾經有過偏離的時候,但是總體來說,執政黨是“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而在十八大以后,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那么在這里,媒體的“黨性”就是“人民性”。
而公知們及其心目中的與“姓黨”對立的“姓民”的媒體又是如何代表中國絕大多數人的呢?
另外,“任大炮”之流所說的“姓民”的媒體具體指的哪些媒體呢?我們知道的有曾經的“兩根骨頭”報、“玩弄女實習生”報,和被中國藝術研究院改組領導班子的那刊物等。這些所謂的“姓民”的媒體雖然有時候也會為弱勢群體說一兩句公道話,也會對官員的不作為和亂作為進行監督和批評,但是從本質上說,他們之前基本上是外部勢力在我們國內的代言人,他們只是代表“資本”的利益,他們算不上“主流媒體”,或者頂多是某些區域的“主流媒體”,但是他們的一個共同特點是根本不反映最廣大人民的意志和根本不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能說明問題的就是,他們跟美國的主流媒體一樣,同他們立場一致的言論就叫做“言論自由”,不一致甚至對立的言論哪怕來自絕大多數人,也叫做“民粹主義”和“種族主義”。
那么除了極少數曾經與國內主流媒體對著干,與執政黨和現行社會制度對著干的媒體以外,還有哪些所謂的“姓民”的媒體呢?眾所周知,在我們國內,除了各級黨委和政府和一些部門單位辦的媒體以外,即使是市場化經營的所謂的報業集團,基本上可以稱為“官媒”,而所謂的“非官”的媒體只有擁有資本的人才辦得起,那么所謂的“姓民”的媒體是什么東東也就一目了然了。
自由派公知手持“普世價值”的“尚方寶劍”,在國內招搖過市,并且常常拿“民主”的“燈塔國”美國的所謂“新聞自由”作為樣板來忽悠國人支持他們所謂的“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沒想到的是,美國佬用懲罰罵總統的人的行動和“民調弄虛作假、媒體偏袒偏見”,偏袒希拉里和排擠特朗普的行動把美國“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的遮羞布扯得干干凈凈。
同時也非常直觀地告訴我們的國人,這就是“普世價值”示范國美國的所謂的“姓民”的媒體的實際功能所在。那么國內某些人所要的“姓民”的媒體是什么也就一清二楚了。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楊斌:人類悄然面臨時代拐點的天堂與地獄抉擇 — 金融危機、美國大選與北歐模式爭論
2017-03-10?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