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4日-星期四
最近一段時間,韓國政局風云跌宕。分析人士指出,韓國政局未來發展將有三種可能。
第一種可能,就是彈劾。根據彈劾程序的相關規定,彈劾議案在國會需獲得三分之二即200票以上贊成方可通過。目前,在野黨擁有171個議席,樸槿惠談話前已表明贊成彈劾意向的執政黨議員有40余人。若彈劾案通過,議案將交付憲法法院裁決。憲法法院最遲需在180天內作出裁決。然而,彈劾過程漫長,充滿變數,隨時都有夭折的可能。
第二種可能,就是有序退位。即讓樸槿惠只保留總統名分,將實權交給總理和內閣,以實現政局平穩過渡。但這種安排將涉及韓國朝野的另一主要分歧,即在過渡階段對總理人選、過渡內閣組建的主導權之爭。表面上看,樸槿惠是將自己的去留交給國會,但實際上,國會接到的是“燙手山芋”。如果國會連總理人選都僵持不下,總統去留時間就更沒人能說了算。誰在權力空白期出任總理,這可能是下一步政局發展的關鍵。
第三個可能就是修憲。韓國輿論分析,樸槿惠說的“按照法律程序卸任”,可能暗指修憲。主張修憲派認為,修憲內容可包括將總統任期從5年縮短為4年、縮小總統權限甚至改行議會內閣制等。這樣一來,樸槿惠所說的“縮短任期”,意味著并非彈劾下臺或辭職下臺,而是走完了“新憲法”設定的總統任期。但修憲方案遭到安哲秀等在野黨下屆總統熱門候選人的反對。執政黨內“非樸派”議員也指出,從民意和在野黨的立場看,修憲主張難以實現。
有分析認為,這三種可能性的時間表都指向了2017年6月,即提前半年舉行總統大選。可以預料,這期間韓國政壇爭斗不會平息,由此引發的社會不安也將會持續。
那么,為什么韓國政局會呈現出如此變化莫測的變數?韓國政局未來發展的新動向與新趨勢又將如何?這還要從整個東北亞戰略格局和韓國政局的歷史演變的背景加以考量和研判。
我們知道,韓國自1948年建國到現在,歷經11位總統,沒有一位是“善終”結局。第一任總統李承晚被政變推翻流亡美國,第二任總統尹潽善也被軍事政變推翻,第三任總統樸正熙則被刺殺身亡,第四任總統崔圭夏同樣被軍事政變推翻,第五任總統全斗煥后來被清算曾判死刑最終坐多年牢,第六任總統盧泰愚則因貪腐問題坐牢,第七任總統金泳三的兒子因受賄坐牢,第八任總統金大中的兒子因受賄坐牢,第九任總統盧武鉉不堪調查受辱自殺身亡,第十任總統李明博則因哥哥受賄身敗名裂名聲掃地,到了第十一任總統樸槿惠現在則深陷“閨蜜干政門”,其結局估計也很慘淡。
對此,只要我們略加分析,感到還是有其深刻的歷史背景和根源的:
一、韓國并非主權完全獨立
在“叢林法則”盛行的當今世界,小國政治本來就易受大國影響,而韓國卻又恰恰絕非一個主權完全獨立的國家,至今本土尚有數萬美國駐軍,韓國政府甚至連對本國軍隊的指揮權都沒有。這樣的國家,政治上無疑受制于美國。政治上受制于美國,作為仆從國的總統一旦得罪了宗主國,也就到了被撤換的時候了。如果大家注意,會發現韓國曾有兩任總統是被軍事政變推翻的,這都是因為軍人只要發現美國對時任總統不滿,就會采取行動進行政治投機,也就會發生政變。
二、韓國從法理上根不正苗不紅
當年韓國是在美國的主導下,在原有日偽政府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政府。所以,建國初期,連韓國人自己都不服甚至不認這樣的政府,反美反政府力量很強,這也是為什么李承晚政府一定要采取獨裁手段的根本原因所在。
李承晚最后的任期非常肆無忌憚,不但控制言論自由,甚至對政敵采取肉體消滅手段。1956年9月28日,李承晚的心腹李起鵬暗殺副總統張勉未遂事件,之后更是不斷強化專制獨裁。甚至連美國人都看不下去了,時任美國顧問奧利華建議其退休被嚴詞拒絕。1960年獨裁統治下的矛盾終于激化,韓國爆發了四·一九革命,李承晚政權動員軍隊血腥鎮壓導致大量傷亡,最后美國考慮自己的利益迫于壓力放棄了李承晚,李承晚辭職流亡美國夏威夷。
由于根不正苗不紅,韓國政治從建國開始就非常復雜,民間力量和美國傀儡政權爭奪極其激烈,這最終導致了韓國首任總統被趕下臺。
三、韓國從地緣上就是在大國夾縫中生存
韓國自建國以來就生存在美蘇中三國的夾縫之中,冷戰時期朝鮮半島是斗爭前沿,一度爆發朝鮮戰爭。停戰后的韓國也一直在大國的夾縫中,蘇聯解體前主要是美蘇的夾縫,進入21世紀又是中美的夾縫。
如果大家注意觀察,會發現在美蘇對抗時期,總統被推翻的多,原因是大國較量下必然導致韓國內部政治派別之間有巨大的對抗力量,最終往往會導致總統難以善終。蘇聯解體后,中國尚未強大,這期間韓國總統總體情況有所好轉。1992年,蘇聯解體后當選總統的金泳三只是兒子坐牢,繼任者金大中也是兒子坐牢,盧武鉉則是因為不堪受辱自殺(不自殺的話估計也只是身敗名裂),李明博只是身敗名裂而已。如今樸槿惠之所以情況很糟糕,根本原因是她的任期內恰恰是中美在西太平洋較量最激烈的階段,結果很不幸樸槿惠在戰略上跑偏了,中美激烈撥一下她翻車是必然的結果。
事實上,我們也可以預料,未來樸槿惠的繼任者也將非常艱難,搞不好還是會步樸槿惠后塵的。
四、朝鮮半島南北雙方長期尖銳對峙
朝鮮半島南北雙方長期尖銳對峙,使得韓國總統在民族政策上稍有不慎也成為被清算之源。譬如,金泳三阻止美國對朝鮮空襲,金大中對朝鮮的“陽光政策”最終都是他們被清算的很重要的內在原因。所以,朝鮮半島南北長期尖銳對立對韓國的政治影響也很大。
五、韓國民族性格容易走極端
韓國這個國家的民族性格比較特別,比較容易出現極端情緒。這種性格的國家在政治上往往不太成熟,在進行內部政治博弈時往往也選擇較為極端的手段。如此一來,當一派獲得勝利,往往會把另一派往死里整。如果韓國民族懂得包容和忍讓,或者國家內部像日本一樣有非常強的秩序性,韓國政治也不會如此。
六、韓國缺乏統一而獨立的國家思想體系
韓國這個國家思想上是比較復雜的。建國以來韓國民眾對政府就是不滿的,這種不滿使得韓國在冷戰背景下最初不得不采取獨裁統治。后來,由于反彈力量太大,韓國最終在1980年爆發“光州事件”,該事件也敲響了韓國獨裁的喪鐘。
1992年,金泳三成為總統后開始加速推進民主進程。然而,不管韓國怎么學習西式民主,他們從根上說都缺少獨立的、系統的國家思想體系,這也使得他們的政治思想在各派別之間有很大差異,這種差異會促使矛盾激化。同樣是朝鮮民族,朝鮮的政治雖然封閉,但他們卻是穩定的,韓國不管是獨裁時期還是民主時期都不穩定。朝鮮的穩定源于其政治思想的獨立性和對國家的自我掌控能力。
綜上所述,從歷史淵源上考量,韓國政局長期不穩,是有著深刻的背景和根源的。但僅就樸槿惠面臨的這場“閨密干政門”危機來看,當然也有其自身的演化邏輯:
一、“薩德”入韓。其結果必然是中美兩個大國戰略博弈的焦點轉向了韓國,這中間還有俄羅斯、日本和朝鮮的力量。全世界三個大國的較量集中在韓國,可想而知韓國身上會有多大的外部政治壓力。韓國內部政治必然因這種外部壓力而矛盾激化。
二、朝日必然充分利用韓國的戰略失誤,將韓國的國家安全和國家政策拉到一個畸形狀態。這種畸形狀態下所帶來的是韓國政府與韓國民眾的離心離德傾向日益加深,韓國國家安全和半島穩定勢必被嚴重破壞。這種反彈力,最終必然反彈到青瓦臺的樸槿惠身上。
三、韓國建國以來一直有政治清算的傳統。樸槿惠政治上出現如此重大的紕漏,已經危害到國家的生死存亡,反對力量豈能不借機清算樸槿惠?
個人愚見,正是基于這樣的邏輯,才有“閨蜜干政門”在出現兩年后突然發酵,才有“干政門”后的“偉哥門”、“整容門”以及未來可能爆發的“貪腐門”等。其實,各種“門”只是表征,就像身體有炎癥可能會頭疼發熱一樣,各種“門”不過是頭疼發熱的表象,而“炎癥”歸根結底還是“薩德”入韓。
再具體說來,樸槿惠之所以落得如此下場,關鍵是犯了如下錯誤:
一、對大國博弈落在半島上的形勢認識不清
樸槿惠對中美兩個大國的戰略博弈有沒有認識?顯然是有認識的,這一點毫無疑問,否則其上臺后不太可能做出與中國友好的舉動以獲得在中美之間的戰略平衡。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樸槿惠還刻意在歷史問題上和中國步調一致,以此疏遠并牽制日本,從而對沖美日韓聯盟的聯動效應。這一切的行為都非常明智,如果對大國博弈的形勢沒有一定認識不太可能做出這樣的選擇。或者說,其智囊中至少有對中美兩個大國博弈形勢深刻認識的人,她自己認識得不夠,當她因某種原因失去這個智囊的支持后,她再難做出明智的選擇。但總而言之,她做出錯誤的戰略選擇表明,至少她對大國博弈在半島局勢上的影響認識得不深刻,這是她陷入迷局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對中國期望過高,有不切實際的期待
樸槿惠上臺后大力發展對華友好關系,但她對中國有過高的期待,她寄望于中國以一己之力完全控制住朝鮮。事實上,這也再次表明她對半島局勢、對朝鮮都認識淺薄。歷史充分表明,中國與朝鮮的關系微妙,各種現實情況決定中國根本不可能完全控制住朝鮮,加之樸槿惠對美國在朝鮮棄核問題上的真正企圖缺乏正確的認識,致使樸槿惠對中國期望過高。當朝鮮冒險核試后,樸槿惠對中國徹底失望,這是她態度逆轉的根本原因之一。
三、對半島統一過于理想化
樸槿惠對半島局勢認識淺薄的另一個表現為,她竟然寄望于朝鮮半島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統一,并且將這種期望寄托在中國身上。很顯然,這是對中美兩個大國博弈下的半島局勢缺乏認識,更是對大國博弈的現實狀況缺乏認識。當這種“理想化”和不切實際的“妄想”被朝鮮核試給澆滅后,樸槿惠態度出現了180°大轉彎。但很顯然,這個轉彎就是戰略性錯誤。
四、決策過于極端化和情緒化
一個國家決策一定要求穩,不可極端化和情緒化。然而,樸槿惠作為一國之君,其決策恰恰凸顯出了極端化和情緒化。2015年9月3日還頂住美國巨大壓力作為中國貴賓站在天安門城樓上,結果2016年1月在朝鮮核試后就決定與中國為敵部署“薩德”,這個急轉彎真的是太急了,這是情緒極端化的典型表現。這樣情緒下的國家決策,豈能不錯?
五、引入“薩德”落入“美日韓聯盟”陷阱
韓國引入“薩德”,接著必然會被裹進擁有“亞洲小北約”之稱的美日韓聯盟陷阱。對韓國來說,一旦跌入這個陷阱將不可自拔。因為,這意味著中美俄的大國博弈的著力點將集中在朝鮮半島。如此一來,不但韓國經濟將遭受重創,韓國內政將會陷入混亂,韓國的國家安全將大大受損。這種戰略性錯誤一旦犯下,將無可挽回,韓國內部將會被撕裂,政治陷入長期的不穩定,糾偏將會付出很大的代價。
事實上,樸槿惠的今天是本可避免的,她之所以滑入深淵是因為思想極端,缺乏大局觀和對整個東北亞戰略格局的深刻認識,加之決策主見也不夠,這一切最終導致她的執政給韓國帶來了災難,而各種見不得人的東西在巨大矛盾激化下被曝光也給她自己也帶來了災難!
那么,就韓國而言,如何才能審時度勢,趨利避害,特別是在面對中美兩個大國未來一二十年在西太平洋持續博弈的背景下,韓國的政治生態要規避風險走出怪圈,就必須正確處理好如下四方面的關系:
一、正確處理好與中國的關系。毫無疑問,中國在復興在崛起,韓國未來與中國處理不好關系,國家肯定好不了。當前最為緊迫的是擇機取消在韓國部署薩德系統的決定。
二、適時調整好與美國的關系。韓國現在的立國之本依然是美國的安全保護,所以對韓國來說對美關系是重中之重。
三、妥善處理好韓朝關系。雖然一個民族,但持續對立半個多世紀,這是大國較量的結果,并非朝鮮民族自己的選擇,是被動的。但是,如果說過去是沒有自主權的被動,現在總該要尋求點自主權了。這方面,朝鮮比韓國做得好得多。韓國沒有自主權,這導致他們對朝沒有自主權,于是對朝關系總是處理不好。
四、努力處理好內部政治派別間的和解。這個和解,很重要在于韓國人自己在制度上進行改進,同時在民心上進行統一。
考慮到美國依然是韓國的立國之本,因此繼續保持與美國的緊密關系是必要的,但這個必要務必不能損害中國的戰略利益,否則中美矛盾激化這筆賬必然算在韓國頭上。
現在比較務實的辦法就是和美國鞏固關系但絕不能形成美日韓聯盟,不能讓“薩德”入韓;與中國交往,經濟上多融合,政治上保持相應的距離,然后和中國合作在朝鮮半島內部努力緩和與朝鮮的關系。
然后,把主要精力放在發展國內經濟上,盡量回避參與地緣政治博弈,對外盡量保持一種無為中立的狀態。如此,韓國在地緣政治上可以盡量做到戰略平衡,讓大國較量的博弈點從自己身上移開,方可保國家平安。
如果韓國不遵循上述思路,過于左右搖擺并過于積極參與地緣政治博弈,不能小心翼翼走無為、中庸之道,那么未來的韓國總統只能步樸槿惠后塵,不會有第二個結果,而且韓國也不會有更加美好的未來!
(作者系民間戰略理論家,現為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理事,遼寧省兵法學會副會長,遼寧省國防教育講師團成員,遼寧科技大學客座教授;【原創】來源:昆侖策網)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
網址: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