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4日-星期四
隨著美國“亞洲再平衡戰略”深入推進,特別是美國戰略圍堵、戰略遏制、戰略絞殺中國崛起步伐的加快,我國的周邊安全局勢及所面臨的安全威脅日益嚴峻和變幻莫測 。對此,我認為,中國在戰略上應早預測、早警覺、早預置、早準備。尤其要有在必要時出于萬不得已,為了捍衛國家獨立主權、領土完整和民族尊嚴而挺身一搏的準備,即準備中美、中日之間可能發生大的危機。對此建議,其實我在北約轟炸中國駐南使館時就曾在拙作《世紀之交和平與發展的戰略選擇──構筑中俄亞歐板塊戰略安全聯盟》一文中就鄭重提出過。那么,怎樣才算是有所準備呢?我認為最為關鍵、最為緊迫的是我們要重新審視并研判過去的國防發展戰略,并且重新做出一種新的戰略選擇,適時適機地在繼續加快改革開放和發展經濟的同時,只爭朝夕、毫不猶豫地把國防現代化建設擺到更加突出位置上來。
改革開放30多年來,盡管我們的綜合國力已經有了一個顯著的提高,并且成功實現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現在我們正在朝著“兩個一百年”的目標闊步前行。然而我們國家的經濟、科學和文化技術水平還很弱,我軍的武器裝備還較為落后。但是,我國的國防地理條件是好的,有1260多萬國土面積(加上尚未完全實際控制的300萬海洋國土),有13億人口,潛力是雄厚的。我們不僅是擁有核武器的亞洲地區的軍事強國,又是世界航天俱樂部的第三大國,特別是現在美國已經把我們列入了全球性戰略對手,應當說我們的軍工生產和科研還是有相當基礎的;實現國防現代化,起點應該說還是比較高的。所以,只要我們能未雨綢繆,審時度勢,預變在前,戰略預置,善于綜合運用各種有利條件,選擇好發展的目標和道路,那么,無論是建軍,無論是威懾,也無論是實戰,我們都可以導演出有聲有色、威武雄壯的話劇來。
第一,關于國防現代化建設的目標
首先要有一個世界大國的觀念,特別是要有一種忘戰必危的憂患意識。國歌里有句詞叫做:“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刻”。我認為這句詞很貼近當今中國的實際。所以,不管是軍人也好,政治家也好,戰略家也好,外交家也好,都要有這個觀念。不能只滿足于充當一個二流的強國、地區性的強國。或者說是只看到眼前一派“生機勃勃”,而睜著兩眼看不到隱藏著的甚至于已經凸現出來的安全危機、生存危機。
那么,我們的國防現代化建設的總目標應當是什么呢?我認為應該是:到本世紀20年代前后,我們的國防實力、經濟實力,發展到能夠支持我國對世界事務真正起作用,對亞洲事務真正有必要的行動自由和決定性發言權的水平;對強敵有必要的自衛威懾能力;對涉及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民族 尊嚴的事務有決定性發言權水平,特別是對涉及臺灣問題和南海諸島、釣魚島等有爭議的問題更要具有決定性的威懾形象。到建國100周年的時候,在核領域、空間領域和顛覆性領域及其它尖端領域超過英法日,在技術上不低于甚至趕超美俄;常規軍備力爭與世界強國互有短長。從而使我國成為具有抑制戰爭、維護世界和平的綜合國力的全球性強國。
第二、關于國防現代化建設的任務
一、努力防止我國卷入可能發生的世界大戰乃至一場與強敵之間的較大規模的局部戰爭,從而為我國的經濟建設提供更長時間的和平環境。
二、恢復和捍衛我國領土主權完整,維護我國的正當權益和尊嚴。1999年5月8日北約悍然轟炸我駐南使館,2001年4月1日美軍EP-3偵察機在我專屬經濟區內撞毀我軍戰機,近幾年來周邊小國包括像菲律賓這樣的蕞爾小國竟然也敢在我們頭上“拉屎撒尿”等等一系列悲劇,絕對不允許再重演。
三、成為我國執行對外政策的強大的后盾。我們再不能象以往在處理國際危機外交事務中,就有如“一只燙傷的貓,嚎叫幾聲”了事。
四、最大限度地將國防建設轉化成為經濟的、科技的、政治的、信息的、輿論的有利于我們國家形象的利益和實惠,使其很快轉化成為科技的力量、政治的力量、信息的力量、輿論的力量,使每個中國人都能感受到這種力量。
五、通過軍隊這個最有組織、最有紀律的精銳的社會集團影響社會,以模范行動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保持、發揚、傳播我軍的優良傳統和中華民族的勤勞、勇敢、智慧,促進物質文明的建設。
第三、關于國防現代化建設的特征
我們的國防現代化應具有如下特征:
一、對世界任何一個國家,包括美國這樣的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在內,具有絕對的威懾形象,使他們不敢碰我們。特別是在近期內,尤其是近三五年內,不論是對臺灣的分裂主義分子,還是對周邊與我有領土、領海爭端的國家都具有決定性的威懾力量。
什么叫決定性的威懾力量?我理解必須包含三重意思:第一,你必須有實力;第二,你必須證明你有實力;第三,你必須讓別人明白,你有勇氣和決心在必要時使用你的實力。三者缺一都不夠格。
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其實美國的稱霸戰略從目標上說是“小國戰略”,其核心是企圖把中俄這兩個世界大國變成一堆小國。但為什么美國至今未能實現其肢解俄國的企圖?
原因有三:(1)前蘇聯解體后,俄國繼承了前蘇聯大約75%的軍事工業,俄國防工業產值仍占整個工業總產值的60%,軍工廠、研究院(所)、設計局加起來有2100多個,所以其科研和生產精華是完好的;(2)俄國從前蘇聯那里繼承了上萬億美元的武器裝備,使俄國空軍在爭奪制空權方面不亞于美國,在爭奪制海權方面仍有比較強的實力,在爭奪制陸權方面仍令美陸軍不敢掉以輕心,而在戰略核武器打擊能力方面仍可與美國平分秋色;(3)前蘇聯研制的白楊洲際導彈的改進型白楊M洲際導彈仍具有美國難以防御的強大突防能力,是俄國對抗北約的撒手锏。
其實美國向來就是欺軟怕硬,美國一直以來對俄國就心存顧忌,正如毛澤東所云:美國也不過是“紙老虎”而已。
二、有非常現代化和信息化條件下的實戰能力。
三、有一批精銳的骨干分子,具有相當高的軍事素質,又具有相當高的戰略思維和戰略謀劃水平。
四、有強大的、知識程度很高且隨時可進入臨戰狀態的后備力量。
五、在體制上,與人民、與社會融一體,平時和戰時都能發揮各種效力。
第四、關于國防現代化建設道路的選擇
1、要有所為,有所不為;要有所超,有所不超;要有所趕,有所不趕。比如在一些尖端領域,在天軍系統、信息系統、顛覆性系統、非對稱系統方面,我們就是要有所為、有所超、有所趕。否則,總有一天我們會面臨被開“球籍”的危險。
2、要找到一條花錢少、辦事多、效益高的路子。這個路子是可以找到的。比如顛覆性作戰系統、非對稱性作戰系統問題。
3、要正確處理好國防現代化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系。國內外一些學者說,國防建設是一個花錢很多,浪費很大,不生產任何東西的包袱。這個話是錯誤的。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國防建設對國家整個經濟的調整、拉動、促進作用。要在綜合效益上下功夫。就是說,我們在向國防建設投資時,要爭取在軍事、經濟、科學、技術、社會、外交等各個方面都能受益。美國的導彈防御計劃就著眼于綜合效益。軍民結合、軍民一體、寓軍于民的辦法,我是非常贊成的。但我覺得,當前我們有些國防工業軍民融合是令人失望的。前些年我們把很多造飛機、造航天設備的高級技術,拿去做電視、摩托車、洗衣機之類的東西,殺雞用牛刀,大材小用了,非常可惜。即不利于留住人材,也不利于培養下一代的人材,更不利于上面所說的國防建設的長遠目標和任務。所以,我不贊成軍民融合單純向錢看。以軍養民是個好辦法,但一定要有正確的指導思想。
4、要打下本世紀下半葉的國防現代化建設的基礎。為此,我們有必要注意提高戰略決策者和指導者、國防機構和現任官員的綜合素質,完善我們的機構,完善制度和辦法。比如,對戰略決策者和戰略指導者的戰略決策水平和在動態的戰略格局中所應具備的戰略控制能力,就是要努力加以提高。要大力加強軍方的科研機構,研究不光是技術方面的,也要研究軍事學、戰略學、戰役學、戰術學及編制、指揮等等。此外,要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搞好軍事學術研究尤其是還要大力支持發展好民間戰略智庫。
5、加強人的思想教育工作非常必要。我們的國防現代化建設任務,最終需要人來執行的。人的因素很重要。必須全方位、多視角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政治思想工作需要改革,這不只是軍隊的問題,也是全國性的問題,包括教育制度等各方面都有改革的必要。人的因素是搞好國防現代化建設的重要資本,是萬萬忽視不得的。
四、我們的國防意識問題
關于這個問題,我想要說的是,在長期的和平環境中人們很容易忘記這一點:軍人的根本使命就是打仗。而在國民意識中,首要的是要大力加強居安思危的意識。如果沒有奮起一戰的精神準備,一旦戰爭爆發,我們是對不起歷史的。
歷史上我們的實力,很大程度上存在于我們的國民意識以及領導人的戰略氣魄中,這也是非常重要的國防實力。
為什么美軍怕的是中國軍隊的“毛澤東化”?為什么說中國軍隊離毛澤東越遠,美軍的勝算也就越大?根本的一條就是毛澤東是軍事大家、戰略大家、政治大家、哲學大家,是集大理論家、大思想家和舉世無雙的偉大統帥于一身的一代偉人。他老人家最深諳戰爭的辯證法、進攻和防御的辯證法經濟發展與國防建設的辯證法等等。
當一個國家認真準備打仗的時候,戰爭未必就打得起來,自古知兵非好戰,然忘戰必危。我覺得有一個觀念需要改變。有人認為加快國防建設會影響經濟發展速度,把蘇聯垮臺的原因說成是由于參加了與美國的軍備競賽。我認為這種分析過于浮淺。關鍵不是搞國防建設,而是怎么搞。如果冷戰的軍備競賽可以把蘇聯搞垮,那么起碼也得把美國搞得精疲力盡。而事實上,通過冷戰的軍備競賽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超強的國家,拉大了美國與其它世界主要國家的差距。其原因是美國走的是市場化的道路,軍備的研制和開發帶動了民用工業的技術提高,轉而占領世界市場。美國取得的優勢還不僅僅是軍事上的,而且是經濟、科技、信息、人才、體制多方面的。蘇聯的經濟體制本身沒有足夠的活力,把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對立起來,這種對立無法長期支持大規模的國防建設。我國的國防建設也面臨著如何與經濟發展相結合的問題。把軍工訂單給民營企業則可通過擴大軍工生產,拉動經濟和擴大市場需求,資助民營企業進行軍工產品的科研可以提高民營企業的科技水平,而民營企業的效率則有助于降低軍工產品的成本和保持巨大的生產能力。還有一種認識誤區,認為國防工業沒有意義,說武器生產出來了,過10年不用,就是浪費。我認為武器沒有使用實際就已經達到了它的目的:它防止了戰爭的發生,實現了安全效益。而民品的過剩生產才是真正地浪費資源,因為它不僅產生不了經濟效益,而且也沒有任何政治效益。
總之,21世紀初期對于中國軍隊來說還只是打基礎的時期,我們需要牢固樹立“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贏”和“能打仗、打勝仗”的思想,強化憂患意識,立足從最復雜最困難的局面來建設部隊。要把戰斗力標準作為部隊評價的首要標準。而且應該確立加速發展的意識,在國防建設上,發展同樣是硬道理。形勢逼人,時不我待。近來國際形勢和我們周邊安全環境的變化都迫使我們要只爭朝夕,停滯不前或猶豫不決只能受制于人及至釀成千古遺恨。
(【原創】來源:昆侖策網)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昆侖策網: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