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3日-星期三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時事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重磅!美國正在進行細致的軍事準備,規模為二戰后前所未有
點擊:4215  作者:John Pilger    來源:戴旭觀點  發布時間:2017-01-06 09:22:13

 

            “談論核戰爭并非只是捕風捉影,核大戰的確是可能發生的。美國正在進行細致的軍事準備,其規模自二戰結束以來前所未有。這些軍事力量出現在北半球,出現在俄羅斯西部邊境,出現在亞太地區,直指中國。”

 

 

125日,著名紀錄片導演約翰·皮爾格的新作《即將到來的對華戰爭》在英國上映。在紀錄片上映之前,導演約翰·皮爾格1日在《新國際主義者》雜志上發表了同名評論文章,全文如下。

1967年,第一次造訪日本廣島時,我似乎還能感受到原子彈爆炸瞬間的灼熱。在一塊大石頭上,我看到了一個近乎完美的做出稍息姿勢的人:雙腿張開,背部彎曲著,手放在身體一側,似乎正在等待銀行開門。194586日上午815分,這個人的身體被熔進了巖石中。我盯著那個石頭上的人形看了一個多鐘頭,永遠都忘不了。很多年后我再次到訪廣島時,那塊大石頭不見了,被搬走了。在政治上,這是令人尷尬的。

 

 

《新國際主義者》雜志客座編輯、紀錄片《即將到來的對華戰爭》導演約翰·皮爾格在該紀錄片上映前發表同名評論文章

我花了兩年時間拍攝紀錄片《即將到來的對華戰爭》(The Coming War on China),影片展示了實實在在的證據,它告訴我們:談論核戰爭并非只是捕風捉影,核大戰的確是可能發生的。美國正在進行細致的軍事準備,其規模自二戰結束以來前所未有。這些軍事力量出現在北半球,出現在俄羅斯西部邊境,出現在亞太地區,直指中國。

  這里面蘊含的巨大危險人所共知,但這種危險被消聲了,甚至被扭曲了:西方主流媒體的虛假報道鼓動著公眾內心的恐懼感,這一切貫穿了20世紀大部分時間。

  如同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的復興,中國作為一個經濟大國的崛起正被美國視為對其主導人類事務神圣權力的重大威脅。

  為了壓制中國的崛起勢頭,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出了“重返亞洲”戰略,計劃在2020年之前將美國海軍力量的三分之二部署在亞太地區。今天,有400多個美軍基地包圍著中國,這些基地里部署著炸彈、導彈,最為關鍵的是,還有核彈。這些基地分布在澳大利亞向北至日本和韓國,穿越亞歐大陸至阿富汗和印度,一位美國戰略家表示,這些基地構成了一個“完美的鎖鏈”。

  美國蘭德公司自越戰結束以來一直在進行一項研究,名稱為:與中國之間的戰爭——規劃難以想象之事(War with China:Thinking Through the Unthinkable)。該項研究受到美國陸軍委托,蘭德公司的專家們設想了冷戰的情境,當時就是該公司首席戰略專家赫曼·卡恩(Herman Kahn)提出了那句名聲不佳的說法:規劃難以想象之事。卡恩還寫了一本書《關于熱核戰爭》,在書中他詳細解釋了“如何贏得與蘇聯之間核戰”的方案。

  今天,卡恩的末世觀點被美國實權人物廣為接受:軍國主義者和新保守主義者分布在行政部門、五角大樓、情報部門、國會以及國家安全委員會等各個機構里面。

  現任美國國防部長阿什頓·卡特曾表示,美國的政策就是必須打擊那些“對美國統治世界的絕對權威造成威脅的人”。

  此種觀點幾乎與候任總統特朗普的完全一致,他曾在競選時對中國高聲謾罵,稱中國“強奸”了美國經濟。122日,特朗普與臺灣“總統”通了電話,這構成了對中國的直接挑釁。在中國看來,臺灣是一個反叛的省份,而美國一直向臺灣出售武器。可以說,臺灣是華盛頓與北京之間危機的一個引爆點。

  喬治華盛頓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埃米泰·埃茨奧尼(Amitai Etzioni)曾表示,“美國一直以來都在為與中國之間可能發生的戰爭做準備,但如此重大的戰爭決策卻從未經過官員們的仔細審議,我指的是白宮和國會的那些人”。

  其中蘊含的巨大風險在于,“對中國內陸的打擊可能被北京視為對其核攻擊能力先發制人的‘摘除’,如此一來,就會將中國人逼到一個‘要么使用核武器要么核武器被摘除’的困境,這無疑將導致核戰爭的爆發”。

  2015年,五角大樓發布了《戰爭法手冊》(Law of War Manual)。這本手冊指出,“美國并未簽署過任何旨在禁止使用核武器的國際條約,因此對美國來說,使用核武器是合法的”。

  一位中國戰略學者曾對我說,“中國并非西方的敵人,但如果西方以我們為敵,我們就必須為此做好準備”。與美國相比,中國軍隊及武器的規模還很小。但美國憂思科學家聯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的格利高里·庫拉基(Gregory Kulacki)表示,“中國正首次考慮將其核導彈的響應等級升至最高,以便在受到攻擊時可以及時反擊……這是一個非常重大而危險的變化……而事實上,美國的核武政策一直是影響中國提升核力量響應等級最主要的外部因素”。

  美國海軍作戰部顧問泰德·波斯托爾(Ted Postol)是核武方面的權威,他曾對我講,“在這個世界上,大家都想讓自己顯得看起來很厲害的樣子,咱們也得厲害點……美國不應羞于秀肌肉,我們本來就是個壯漢。美國一直以來的確在炫耀武力,而且這是出于某種頂層設計(orchestrated from the top)”。對此,我回應說,“可這看起來還是太危險了”。

  2015年,美國秘密舉行了自冷戰結束以來規模最大的軍事演習,代號為“護身軍刀”(Talisman Sabre)。美軍艦隊和遠程轟炸機預演了“針對中國的空海一體戰”(Air-Sea Battle Concept for China),將中國從中東和非洲進口油氣和生產原料必經的馬六甲海峽完全封鎖。

  雖然美國注意到中方在南海“斯普拉特利群島”(即我南沙群島——觀察者網注)一些有爭議的島礁上修建機場跑道,但這一演習極具挑釁性。今年7月,一個仲裁庭認為中國對上述島礁的主權聲索沒有根據。雖然仲裁申請由菲律賓發起,但律師卻來自美國和英國,而且這一切還可以追溯到美國前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身上。

  2010年,希拉里飛赴馬尼拉。她要求這個美國前殖民地重新向美國開放于上世紀90年代關閉的軍事基地。當年由于發生多起美軍對當地女性的暴力事件,該基地迫于民眾壓力不得不關閉。希拉里稱,中國對“斯普拉特利群島”的主權要求對美國的國家安全(這個群島距離美國有12000公里)和航行自由造成了威脅。

  時任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與中國終止了雙邊會談,與美國秘密簽署了加強版防務協定(Enhanced Defense Cooperation Agreement),并從美國那里購買了價值數百萬美元的武器和軍用設備。這意味著菲律賓向美國開放5個軍事基地,而且美軍和美國分包商可以不受菲律賓法律制約,防務協定里的這些條文深具殖民地性質。

  新當選的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今年4月自稱為社會主義者,讓華盛頓大感緊張。他宣稱,“在處理與世界各國關系問題上,菲律賓將遵循獨立的外交政策”,他還提到美國尚未就殖民歷史道歉,“我會與美國人分手”,他甚至表示將美國軍隊從菲律賓趕出去。但目前,美國人尚未離開菲律賓,兩國聯合軍事演習也未停止。

  2014年,在“建立信息主導權(information dominance)”的名義下,五角大樓拿出40億美元用于操縱媒體(media manipulation)。奧巴馬政府甚至啟動了一項宣傳計劃,將中國這個全球最大貿易國描繪成一個對“航行自由”的嚴重威脅。

  在這項宣傳計劃里,CNN沖在了最前面。CNN國家安全事務記者搭乘美國海軍巡邏機飛過“斯普拉特利群島”時興奮地發出了報道。而BBC記者在節目中建議菲律賓飛行員駕駛單發動機的賽斯納飛機飛過有爭議的島礁,“測試一下中國人將會怎樣反應”。這些記者從未細究過中國為何在遠離大陸海岸線的地方修建機場,也從未想過美國為何將軍事力量擺在中國的家門口。

  擔任這一宣傳計劃總負責人的是美軍太平洋司令亨利·哈里斯。他對《紐約時報》說,“我的工作內容涵蓋從好萊塢到寶萊塢的電影藝術,還包括北極熊和南極企鵝”。在我看來,帝國統治從未獲得如此簡潔有力的描述。

  五角大樓安排了兩個人向經過篩選的、思想易被操縱的記者們發布消息,而哈里斯上將就是其中之一。五角大樓這樣做的目的在于,將可疑的潛在威脅描述為現實威脅,當年小布什總統和布萊爾首相曾將對伊拉克和中東地區的破壞性戰爭合理化,他們也是如此處理那些所謂的“潛在威脅”的。

今年9月在洛杉磯,哈里斯宣稱他“已經準備好應對復仇的俄國人和固執己見的中國人”。他這樣說道,“如果我們今晚要進行決斗,公平是沒有意義的。如果規定用刀,那我們就要帶上槍;如果規定用槍,那我們就要準備好大炮,不僅我們自己,我們所有的盟友都要炮彈上膛”。他這里所說的盟友包括韓國。五角大樓已經選定韓國作為其終端高空防空系統(Terminal High Altitude Air Defense system,即THAAD,亦稱為“薩德”系統——觀察者網注)的發射平臺,此舉表面上假托為了防范北朝鮮的攻擊,美國海軍作戰部顧問泰德·波斯托爾(Ted Postol)指出,其實該武器系統的目標是中國。

 

 

紀錄片《即將到來的對華戰爭》揭示出美軍基地在中國周邊的分布情況

  在澳大利亞悉尼,哈里斯敦促中國“拆掉在南海建設的萬里長城”。中國在南海造島的衛星照片被放在了悉尼當地報紙的頭版。澳大利亞是我的祖國,也是對美國最巴結諂媚(obsequious)的“伙伴”,這個國家的政治精英、軍事機構、情報機構和新聞媒體都是所謂“美國聯盟體系”的一部分。美國政要訪問悉尼時,封閉悉尼海灣大橋僅供美國人的車隊通過對澳大利亞人來說早已司空見慣。美國副總統同時也是戰爭罪犯的切尼就享用過這一待遇。

  雖然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伙伴,澳大利亞國民經濟的大部分都要依靠中國,但“對抗中國”是這個國家從華盛頓接到的必須服從的命令。堪培拉為數不多的幾位持異議者忍受著默多克媒體上麥卡錫主義般(麥卡錫主義是19501954年間肇因于美國參議員麥卡錫的反共、反民主的典型代表,它惡意誹謗、肆意迫害疑似共產黨和民主進步人士甚至有不同意見的人,有“美國文革”之稱;“麥卡錫主義”也被認為是政治迫害的同義詞——觀察者網注)的咒罵。越戰策劃者之一麥喬治·邦迪(McGeorge Bundy)說,“你們澳大利亞人跟我們坐在一條船上”。澳大利亞最重要的美國軍事基地是位于愛麗絲泉(Alice Springs)附近的松樹裂谷(Pine Gap)基地,由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建立,主要負責監視亞洲地區,尤其是中國。華盛頓利用無人機在中東地區進行的殺戮行動也有這個基地一份功勞。

  今年10月,澳大利亞主要反對黨工黨國防事務發言人理查德·馬勒斯(Richard Marles)表示,在南中國海地區做出對中國“作戰決定”的應該是軍方將領。換句話說,澳大利亞民選領袖或國會不應該做出與中國這個核大國進入戰爭狀態的決定。

  五角大樓在為自己劃下新的底線,對于任何一個自詡民主的國家來說,這都是一種對民主原則的歷史性背離。五角大樓在華盛頓的影響力已經過大,據丹尼爾·埃爾斯伯格(Daniel Ellsberg,美國社會活動家,前軍方分析員;1971年受雇于蘭德公司時,他曾將一份事關越戰政府決策的五角大樓絕密研究報告泄露給了《紐約時報》并由此引發了一場全國性辯論——觀察者網注)的觀點,五角大樓正在進行一場靜悄悄的政變。根據美國布朗大學的一項研究,自2001年“9·11恐怖襲擊事件”以來,美國已經花費5萬億美元用于發動各種戰爭。伊拉克戰爭已經導致100萬人死亡,來自四個國家的1200萬難民仍在逃亡。這一切就是五角大樓在華盛頓影響力的證明。

  日本沖繩(即琉球群島——觀察者網注)有32個美國軍事基地,美軍曾從這里出發對朝鮮半島、越南、柬埔寨、阿富汗甚至伊拉克進行過攻擊。今天,這些基地的主要目標是中國,而歷史上沖繩曾長期與中國保持著文化和貿易聯系。

  沖繩上空時刻盤旋著美軍的飛機,有時候軍機甚至會墜毀在平民的住宅或學校里。當地人忍受著噪音難以入睡,學校里也難以正常上課。這是沖繩人自己的家園,但這里四處有被圍欄封鎖的地區,圍欄上的牌子告訴當地人“請遠離此地”。

  1995年,一群美國士兵輪奸了一名12歲的沖繩女孩,以此為契機,反美軍基地運動聲勢越來越大。但這也只是成百上千罪案中的一起,很多此類事件甚至都未能開啟法律程序。外界鮮為人知的是,沖繩人的抗爭終于選出了一位持反基地態度的沖繩縣知事翁長雄志,這給東京的日本中央政府出了一道從未遇過的難題,而民族主義首相安倍晉三欲修改“和平憲法”也受其掣肘。

  已經87歲的島袋布美子女士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幸存者(當年有四分之一的沖繩平民在美軍占領過程中喪生),她也加入了這場反美軍基地的運動。1945年美軍進攻時,她曾與數百名同鄉躲藏在沖繩島北面邊的野古灣(Henoko Bay),如今她在為保住這個美麗海灣而抗爭。美國人想填平邊野古灣,造出新的陸地,以便為其轟炸機延長跑道。“我們必須做出選擇,要么活下去,要么保持沉默”,島袋布美子女士說。我在施瓦布軍營(Camp Schwab)外采訪了她,而當時美軍的直升機就盤旋在我們頭頂,顯然它并無訓練任務,只是在向抗議人群表達威懾。

  與中國隔海相望的韓國濟州島,是一個亞熱帶度假勝地和世界自然遺產,被稱為“世界和平之島”。就在這座小島上,卻建有世界上最具進攻性的軍事基地,該基地距離中國上海僅有600多公里。濟州島上有一個寧靜的小漁村,名為江亭,現已被韓國海軍建設成為供美國航母、核潛艇以及宙斯盾導彈驅逐艦使用的基地,其目標直指中國。

  人們對上述戰爭準備活動的抵制已經在濟州島上持續了10年之久。每天一次,甚至一天里有兩次,當地村民、天主教牧師以及從世界各地趕來的支持者,在美軍基地門口做彌撒以示抗議。在這個政治游行示威活動經常被限制的國家,這種抗議策略為人們展現出頗為鼓舞人心的場景。

  一位韓國神父對我說,“我每天在基地門口唱四首歌,無論刮風下雨,甚至刮臺風我也堅持來。為了建設這個基地,他們破壞了環境,毀掉了當地村民的生活,我們都是見證者。美國人想控制太平洋,他們想把中國孤立起來,美國人就是想當世界霸主”。

  隨后,我離開濟州島,搭乘航班飛往中國上海。我已經幾十年沒到中國去了,上次去那個國家還看到街上涌動著自行車大潮,當時毛澤東剛剛過世,城市里氣氛冷清,對未來的不安和期待飄蕩在空氣中。僅僅幾十年,鄧小平啟動的改革徹底改變了這個國家。對于此次中國之行所受到的震撼,我事先的確心理準備不足。

  在上海,我看到了毛澤東和他的同志們1921年秘密集會、建立中國共產黨的那棟房子。今天,這棟房子矗立在富有商業氣息的街區中心,我手里拿著紅寶書《毛主席語錄》和塑料制的毛主席半身像走出了那棟有歷史意義的建筑,不遠處我看到了星巴克咖啡店、蘋果手機專賣店、卡地亞手表店和普拉達奢侈品商店。

  如果毛澤東看到今日上海的景象會感到震驚嗎?我想不會的。1949年他帶領中共取得全國政權,在那5年之前,他在給華盛頓的一封密信中寫道,“中國必須工業化,只有自由企業才能做到這一點。無論在經濟上,還是政治上,中美兩國都有共同利益。不必擔心我們的合作意愿,中美之間絕不能發生沖突”。

  毛澤東曾多次提出在白宮見羅斯福、杜魯門和艾森豪威爾等幾任總統,但均被粗暴拒絕,或被故意無視。毛澤東曾給西方機會,這足以改變當代世界歷史,足以避免幾次美國對亞洲發動的戰爭,足以挽救無數生命,但在上世紀50年代,來自毛澤東的善意被無情的拒絕了。“冷戰的緊張態勢讓美國似乎變成了一個攥緊的拳頭”,時評人士詹姆斯·納萊莫說。出于同樣的心理,美國主流媒體也將中國描繪成對西方的重大威脅。

  世界的重心正向東方轉移,這是無法阻擋的大趨勢,但在西方,還很少有人能深刻理解中國對亞歐大陸的宏大設想。“新絲綢之路”將把中國和歐洲用貿易活動、港口設施、輸油管道和高速鐵路聯通起來。中國,這個世界鐵路技術的領袖正就一個鐵路項目與28個國家協商,這項計劃將把中國和沿線28國用時速400公里的高速鐵路連在一起。這種對世界的開放心態展現了對全人類的包容。

  “我身體的每一個細胞都深信‘美國例外主義’”,奧巴馬說。這種對國家優越感的狂熱追求可以用“美國主義”(Americanism)一詞加以概括。美國是這個世界上最信奉弱肉強食、具有強大優勢的食肉動物。自冷戰結束以來,歷任總統都未像奧巴馬這樣使核武器相關支出上漲如此迅猛,而他竟然還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美國甚至還開發了名為B61 Model 12的小型核彈,前參謀長聯席會議副主席詹姆斯·卡特萊特(James Cartwright)曾對此表示,“核彈小型化導致其使用方式充滿了想象力”。

  今年9月,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the Atlantic Council)發布了一份報告。該報告指出,“世界秩序正在崩潰,有暴力色彩的極端主義和持續不斷的戰爭將成為未來世界的特征……復興的俄羅斯和日漸強硬的中國將成為新的敵人……只有信奉英雄主義的美國可以拯救這個世界”。

  從這種販賣戰爭的言論中,我讀出了某種焦慮感。“美國世紀”似乎已經落下帷幕,卻沒人有勇氣告訴這位昔日的皇帝:“該拿著你的槍回家了”。

 

 

作者簡介:(John Pilger),193910月出生在澳大利亞悉尼。戰地記者、電影導演,現定居英國倫敦。他認為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的外交政策都受帝國主義驅使,以強烈批評這些國家的外交政策聞名。他曾兩次獲得英國新聞界最高榮譽“年度記者”獎,還曾獲得“聯合國媒體和平獎”。2016125日,他最新執導的紀錄片《即將到來的對華戰爭》在英國上映。

想不敢想之事:即將到來的對華戰爭

*《即將到來的對華戰爭》預告片

這部紀錄片認為,由中美引發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即將成為現實,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正在動員一場大規模的毀滅性戰爭。

美國最著名的智庫蘭德在此前也發布了一份名為《War with China: Thinking Through the Unthinkable》的報告,報告的名字本來就非常有意思,用的是Unthinkable,像蘭德這種嗅覺如此靈敏的智庫,絕對不會閑得去弄一份沒有任何參考意義的報告,如果蘭德去完成了這樣一份報告,還大張旗鼓地宣揚出來,那么就意味著這在華盛頓,必然已經是一個熱門的話題。

 

 

想不敢想之事,才能應對那些看似不可能發生的事。也許,綜合蘭德這份報告,以蘭德的視角去看待即將到來的中美沖突,對我們來說更有意義。

戰爭可能爆發的四個熱點

這部分假設戰爭在東亞地區展開,并限于東亞。

幾乎所有的中國軍隊都會部署在東亞,潛在的交戰地也在此地區。雙方不斷增加的區域內遠程打擊兵力的部署以及不斷增強的跟蹤和打擊敵方的能力,將會使西太平洋的大部分地區淪為戰場,并給經濟帶來災難性后果。

地點一:臺灣

臺灣是中美兩個核大國最有可能發生直接武裝沖突的地方。一旦"一個中國"政策被拆掉,臺海局勢就會朝著臺灣實現完全獨立的方向滑過去,破壞臺海現狀。其結果,就是中國武力統一臺灣。而出于《與臺灣關系法》,美國政府也很有可能出手保護臺灣。

一旦兩個核大國發生直接武裝沖突,沒有人能保證這個沖突只會被限制在局部區域,更沒有人能保證這不會升級成為核戰爭。而另一方面,出于地緣政治原因,美國顯然也不可能放棄臺灣。所以,美國多年來細心地保持著臺海的平衡。既保證臺灣不會倒向和平統一,也保證臺灣不會跨過紅線導致兩岸開戰。

所以中美建交以來,美國歷屆政府都不會拿這個問題開玩笑。(注:最近,美國的即將上任的新總統正在拿這個問題開玩笑。)

地點二:東海

中日東海油氣田之爭源于中日專屬經濟區界線的劃分之爭。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定,沿岸國可以從海岸基線開始計算,把200海里以內的海域作為自己的專屬經濟區。專屬經濟區內的所有資源歸沿岸國擁有。中日兩國之間的東海海域很多海面的寬度388海里,日本主張以兩國海岸基準線的中間線來確定專屬經濟區的界線,即所謂的"日中中間線"。但日方提出的中間線主張沒有依據。中方一直沒有承認。

釣魚島也會是個高危的地點。鑒于釣魚島群島在東海大陸架的特殊地理位置及其在中日東海大陸架劃界中占有的地位和作用。就很容易理解為什么這樣幾個總面積不足7平方公里的小島會引起兩國間如此嚴重的糾紛。

中國在東海大陸架劃界中堅持自然延伸原則,認為釣魚島群島不應該擁有大陸架和專屬經濟區且不能在東海大陸架劃界中作為基點,而日本則在主張對釣魚島群島主權權力的基礎上堅持以釣魚島群島為基點與中國平分東海大陸架,并且在劃界中力圖使釣魚島群島享有自己的大陸架和專屬經濟區。

同樣的,美國還聲稱其與日本的防御條約也適用于此。跟據《日美安全保障條約》的部分內容,美國對尖閣諸島具有防衛義務,但美方沒有寫入島嶼具體名稱,企圖造成一種模糊感。

在東海沖突逐步增加的情況下,一旦東海爆發領土爭端危機,中國可能低估美國在軍事上支持日本的意愿。

121日,日本公布了明年國防預算,數額再創歷史新高,約5.1萬億日元(折合人民幣3080億元),其中新增預算很可能用來研制新式暗箭導彈,如果這批導彈部署到宮古島和八重山群島,那么日本的打擊范圍可以覆蓋到中國釣魚島周邊。對中國來講是種威脅。

地點三:朝鮮半島

中國、韓國或美國軍隊在朝鮮崩潰事件中不協調的軍事干預。朝鮮最大的問題在于朝鮮半島的統一將引爆的戰爭,當今薩德(THAADTerminal HighAltitude Area Defense)就是一個例子。

 

 

東北亞是世界上最沒用安全感的國家的聚集地,這里充滿了火藥味和軍備競賽,朝鮮頻繁發動核試驗,使韓國不安全感突然陡增。

于是韓國緊密布置薩德,并說明薩德只是處于防御的目的。

一件武器往往該怎么明確區分它是"防御型"或者"進攻型"的呢?其實它們的邊界是很模糊的。

一國部署防御性武器,并未增加自己的進攻力量,即其并未增加對它國的威脅,所以它國似乎不應對此提出反對。

 

 

但軍力的平衡有"防御主導""進攻主導"兩種情境的區分。所謂"防御主導",即在防御上1塊錢的投資完全可以防得住進攻上1塊錢的投資,比如一戰時期的塹壕戰,一條戰壕加幾挺機槍的戰斗力就可能擋住大隊騎兵、步兵的沖鋒。所以雙方都傾向于防御。

薩德系統則是在"進攻主導"的情境下的。即對進攻的投資效率要比防御要高。美國耗資千億打造導彈防御所產生的安全優勢,俄羅斯只需要投資十億研發導彈機動變軌技術就有可能消解掉。

"進攻主導"的情境下,雙方都傾向于增強進攻力量,威脅會變得越變越大。這是否意味著安全會越來越少呢?并不必然。在對這種情境進行描述時,除了"進攻""防御"外,需要引入第三個概念--"威懾"。這種情境下的"安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威懾"提供的,即我不需要通過"防御"來防住你的"進攻",我只需要保證自己在受到攻擊時可以做出有效的反擊。由此可見,"威懾"在手段上是進攻性的,但在戰略意義上卻是防御性的。

朝鮮半島的沖突的擴大有可能使得中美重新陷入50年代的直接對抗。

地點四:南海問題

關于南海,中美雙方立場沖突點在于中國在這海域附近宣示200海里專屬經濟區,中美兩國在該海域存在矛盾,即中國對于其200海里專屬經濟區的主權宣示和美國堅持認為該海域是中國海岸線12海里范圍以外的公海。如果雙方選擇強化各自的立場,雙方軍隊可能會一觸即發。

為了對南海海域占有實際主權,已經修建了人工島嶼、飛機跑道和其他軍用基礎設施,而美國是不會接受這點的,因為它與美國的利益相悖,其中包括和平解決爭端原則、公海自由原則、大約40%的國際貿易經由南海的事實以及菲律賓和美國的其他盟友不希望美國容忍中國的單邊行動。

結果是,美國在南海排兵布陣。毫無疑問,中國也會在這片競爭不斷的海域中布置兵力,在這種情況下中美雙方在南海都不會退縮并主動壓縮兵力。

如果,或者說真的爆發危機,任何可能會在無意中導致沖突的星星之火都可以燃起燎原之勢。而且,兩國領導人會變得束手縛腳,因為涉及太多利益,而軍事司令官也會要求使態勢升級以威懾對方或準備應對沖突。

美國在阻止中國獲取對南中國海的控制權方面的態度可能太堅決!而中國可能會尋求和平解決。但是在臺灣,中國人防止臺灣從中國獨立的決心可能會更堅決。

目前看來美國軍事上似乎更勝一籌,致使中國比美國更可能選擇退讓,然而中國發展的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會讓危機更難以和平收場。

隨著美國的軍事優勢減弱,美國對與中國的戰爭是否能符合其既定的計劃并不自信。中國日益增長的軍事實力,特別是其反介入和區域拒止能力,意味著美國難以在戰爭爆發時掌握控制權,摧毀中國的防御并取得決定性的勝利。考慮到這一點,本報告將分析中美之間戰爭的可能形式,對雙方可能造成的損失和影響,美國應該做好的準備,以及戰爭爆發后美國如何在戰爭目標和戰爭成本上取得平衡。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