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4月27日凌晨,特朗普的“稅改”計劃正式公布。
01
減稅,是特朗普在大選期間最大的承諾之一,跟“大基建”一起,構成對美國人民的最大承諾。
美國的目標很清楚,通過對企業和個人實施大幅減稅,可激發投資熱潮,令上千億美元資金流入美國,使美國比以往更有競爭力。
我們要注意,美國放出“減稅”政策的時間也很微妙,上周中國才剛剛公布減稅方案,競爭之意不言自明。
而市場用自己的行動對美國這一計劃表示了信心,長達八年大牛市的美股又攀上巔峰。
道瓊斯指數漲至近兩個月高位,納斯達克指數創出歷史記錄新高,標普500指數也順勢大漲。
太平洋那頭的美股如火如荼之時,中國的資本市場卻甚是磨人。
先是上演了一出股市、債市、商品期貨齊齊下跌的驚天悲劇,即使今天的小反彈也掩蓋不了整體低迷的頹勢趨勢。
但是這場資本市場的集體臥底,絕非中國經濟的崩潰,而是國家為了“金融去杠桿”的目標有意為之。
一方面,國家決心結束大水漫灌式增長,于是開始收緊流動性;一方面,國家為了整頓銀行,讓銀行的委外等眾多資金回流。種種壓力下,一向最為敏感的資本市場才會集體哀嚎。
國家既然要刮骨療毒,自然不會因為短痛就此半途而廢,而是一再的表明決心。
昨天傍晚,新華社播發了4月25日政治局就維護國家金融安全進行集體學習的通稿。
在這場實質為“一行三會”向政治局匯報工作,能夠體現最高層意志的學習中,再次強調了“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加大對市場違法違規行為打擊力度。”
一邊是美股大漲,稅改計劃熱火朝天;一邊是A股臥倒,刮骨療毒艱難進行。
02
有人說過,現在就是歷史不斷的 循環,只不過在形式上有所改變而已。
一百多年前,大國之間是靠堅船利炮來爭奪資源;如今,只不過換成了以金融貨幣來爭奪資產而已。雖非冷兵器,但更具殺傷力。
自特朗普上臺以來,他的種種舉措,包括大幅減稅、增加軍費開支和大基建等,總是讓人想起1981年當選美國總統的里根。
那時,美國推行的是“高赤字、高利率、高匯率”政策,導致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全球開始劇烈動蕩。
那么,在里根時代,究竟發生了什么?
拉美債務危機、日本“失去十年”、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
現在,美國故技重施。
從最開始的加息力度升級,到恐嚇全球美元回流,現在將要開始稅改,后面還有基建和“十倍加息版”縮表,一環套一環,一招強一招。
新興國家又是首當其沖的受害者。
比如金磚五國(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南非),這幾個早年經濟發展如火如荼的國家。
現在的金磚五國中,印度盧比貶值25%;南非蘭特貶值50%;巴西雷亞爾貶值50%;俄羅斯盧布貶值40%。
四國已倒,唯有中國一力支撐。
03
然而目前中國的情況也不樂觀,美國的經濟體量是中國的1.7倍,但他們的全國貨幣卻只有中國的0.918。
對于中國來說,最大的風險是什么?
持續下降的GDP增速?
高懸空中的房地產泡沫?
大水漫灌卻效果越來越差?
這些都只是表面現象,最根本的,還是中國的高負債和高杠桿,所引起的各種風險。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我國的高速經濟增長,所依仗的其實是龐大的債務擴張和信貸擴張。
中國年年都有貨幣超發,那么那么多的錢,都流向了哪里?
數據顯示,2008年,總債務和GDP的比率是155%,而到了2017年,已經上升到了260%,總額從49萬億上升到182萬億。
一些高風險高收益的非金融公司就是這些債務的大頭。
比如一些鋼鐵集團,只要貸款,數額動輒達到數百億,上千億,乃至數千億,借錢時很爽,卻絲毫沒有考慮過該如何償還。
高杠桿的不止企業,還有銀行本身。
其實銀行天生是靠加杠桿盈利的行業,在自有資本稀少的情況下,一邊通過發債吸收存款等方式來增加負債,一邊通過增加配置資產如放貸等來增加收益,杠桿越高,盈利可能越大。
于是,我國銀行,尤其中小銀行為了擴張,就會不斷地加杠桿。
首先通過存單、理財募集資金已經在負債時已經加了一次杠桿,而在配置資產時為了提高收益,還會進一步加杠桿,并流向高風險的領域,比如通過表外業務等參與地產運作。
在全民突飛猛進高杠桿運作之下,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瘋狂飆升。
數據顯示,2016年第一季度末,全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達到了1.75%,兩年內翻番。如果加上關注類貸款,不良貸款比率已經達到了5.5%。一些地方股份制商業銀行的不良率實際已經達到了8%-10%。
國際上有一個壓力測試,如果全國銀行不良率達到7.62%,那么全部資本金都會被壞賬吃掉,全國銀行體系就會“技術上”破產。
當然,你可以說中國的銀行是政府的銀行,無論如何都有國家兜底。
但是,銀行不會破產,不等于不會付出代價。
銀行要補充資本金,就需要國家財政的錢。
財政的錢從哪里來?
自然是納稅人身上來。
一方面,這些金融資產在突飛猛進式的增長,然而另一方面,它們對社會的貢獻卻少之又少。
社會融資總額的大約41%進入了房地產行業,然而其對GDP的廣義貢獻度只不過20%。
為什么說我國的錢越放越多,但是實體經濟卻在不斷萎縮?
就是因為這種投資結構的畸形,全民都在高杠桿逐利,哪有心思踏踏實實搞實體!
可是這樣的經濟,怎么來經受美國種種大招的沖擊,照這樣下去,我們遲早會像金磚五國中的其它四國一樣陣亡。
然而不幸中的萬幸,我國高層已經警示到了這種風險,所以開始刮骨療毒,所以開始金融去杠桿。
在全局為大的這個關頭,為了減少實體經濟的沖擊,必然要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將虛擬經濟中的錢全部逼到實體經濟中去。
無論是房地產還是股債商,即使讓他們很難賺錢,也不能讓大量資金囤積在這些虛擬經濟當中。
04
現在中美兩國之間的博弈很清楚,雙方都有弱點,雙方都有求于對方。
根據利益集團分析法,政治人物的決策并不是代表他自己,而是代表那個在背后支持他的政治力量。任何一個重要的政治決策,其實是各方面政治勢力博弈的結果。
而在美國,特朗普是由美國“紅脖子”們推上臺的,這些人的政治訴求很清楚:要工作、要福利。
他們認為政府的稅收就是應該用來支持人民就業和維護基本的社會治安,對于其他的不感興趣。
所以,特朗普的新政核心“稅改”“大基建”,還有之前的“醫改”“限制移民”其實就是基于這些人的訴求。
本來雄心勃勃的特朗普在上任之后想大干一場,可是他卻在美國的建制派那里碰了一鼻子灰。
建制派就是代表著從華爾街到硅谷巨頭到軍火集團的既得利益的政治力量。在美國,錢袋子則完全掌握在建制派手中,不僅是國會批準預算權的權力,其實整個美國的財富基本都掌握在這些人手中。
“紅脖子”們可以給特朗普選票,但是不能給他給錢,事實上“紅脖子”們推他上臺就是為了讓他去找錢的。
那么錢從何處來?
美國既得利益集團不給錢,讓他自己散盡家財又舍不得。
那就只有找中國了,所以才有了特朗普的態度大反轉,,所以才有了之前的種種示好,所以才有了習特會。
美國種種行為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中國掏錢,幫助特朗普搞大基建這種可以創造大量就業崗位的項目,讓紅脖子”們有工作可以干,從而幫助特朗普穩住他的政治基本盤。
而中國的訴求也很簡單,就是要保證周邊局勢穩定,維持安定的國際環境以贏得時間,從而繼續推進國內改革,在泡沫破裂之前化解風險。
05
至于部署薩德和航母下水,不過是一場你來我往的彼此試探。
就目前形勢來看,中國在經貿方面已經取得優勢,所以美國就想在軍事方面布下籌碼來平衡劣勢,部署薩德作為制衡中國的一枚棋子。微信號:chn007cn
但中國反手就給了美國一個有力的反擊,第二艘航母的下水明明白白地宣告了我國海軍的實力,雖然中國并不會刻意與美國競爭,但在中國附近美國很難再耀武揚威。
而我們知道,貨幣的本質是政府信用,政府的信用不止經濟實力、科技實力、法律保障,還有軍事實力。有軍事實力做保證,資本自然會被吸引。
因此,這場交鋒歸根到底還是中美兩國的資產爭奪戰。
在未來的50年里,全球局勢將會越來越成為中美大博弈的'二人轉',在全球經貿、政治、軍事展開種種競爭與合作,為自己吸引更多的資產。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在這場世紀角逐中,相信我們的祖國,必將憑借著大智之機敏、大國之風范,成為世界的強者!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