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代周刊》封面截圖】 最近幾天,美國《時代周刊》最新一期封面用英漢雙語“China won、中國贏了”被境內外媒體廣泛傳播。 《時代周刊》是公認的世界性及有影響力的媒體,能上《時代周刊》的人物、國家、事件則意義不凡。這次《時代周刊》用英漢雙語醒目的“China won、中國贏了”意義何在?相關的內容究竟說了些什么?讀者從中會產生什么印象?這些問題應該是許多人想知道的。 一、“中國模式”的成功讓世界矚目,令西方不得不認真面對 這期《時代周刊》封面“China won、中國贏了”其相關文章題為“中國經濟準備好贏得未來”(How China’s Economy Is Poised to Win the Future)。編輯注明:這是一篇經濟分析文章,本月13日將在《時代周刊》正式發表。該文作者伊恩·布雷默(Ian Bremmer)是一位美國政治學家,專門研究美國外交政策,轉型期國家和全球政治風險,也是舊金山和新加坡的政治風險研究和咨詢公司Eurasia Group的總裁和創始人,為歐亞集團提供有關政治發展和國家安全的動態,以及如何在全球移動市場和塑造投資環境的分析和專業知識。他的許多觀點被認為帶有風向標的作用。 【作者:伊恩·布雷默(Ian Bremmer)】 因此,《時代周刊》用他文章的內容提煉出“China won、中國贏了”作為封面,可以說,對世界也具有風向標的意義。 伊恩·布雷默的“中國經濟準備好贏得未來”這篇文章主要從經濟上,就中國和美國進行了對比分析,得出“中國經濟未來會超過美國”的結論,所以才有了“中國贏了”。 【《時代周刊》文章標題截圖】 文章首先肯定了中國這些年取得的成就,稱中國是世界“新興巨人”,然后對比了中美兩國發展趨勢。文中寫道: 根據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的研究結果,雖然美國仍是世界最大經濟體,但中國有能力利用國有企業來提升其國內外影響力,以確保這個‘新興巨人’在2029年趕超美國的GDP。 美國難逃中國的影響,美元現在仍然是全球儲備貨幣,這一特權在接下來幾年仍可持續。富裕的中國人將繼續投資美國的房地產。但美國力量的支柱——軍事聯盟、貿易領導地位和推行西方政治價值觀的意愿,正在削弱。 北京每年為戰略行業提供直接的財政和政治支持,提供直接資助或制定專門為幫助他們成長而設計的法律。技術性動蕩現在正在使發展中國家的數億工人流離失所,但中國政府對經濟的更好控制將有助于吸收一些在其他地方會產生較大影響的沖擊。 文章除了從經濟上分析中美現狀及發展趨勢外,還在政治體制及價值觀上也進行了對比。指出 “5年前,市場仍一致認為,中國總有一天為了維護國家合法性會進行根本性的政治改革。但現時中國的政治和經濟制度,比二戰結束后主導國際體系的美國模式更為完備,甚至更具持續性。” “美國人和歐洲人一直認為,人類發展的漫長弧線傾向于自由民主。但現實出現情況讓人們不得不質疑:如果他們錯了呢?” “中國共產黨利用技術來強化西方政府無法做到的執政黨的政治控制。中國正在發展的‘社會信用體系’是一個允許國家官員評估一個人的財務數據、社會關系、消費習慣和尊重法律的情況,以建立公民‘誠信’的制度,根據中國官員的說法,最終的目的是要讓‘守信者一路暢通,失信者寸步難行’。對西方人來說,如此濫用國家政權和入侵個人隱私,是令人震驚且無法置信的。但在中國,這些官員用來建立一個‘更和諧的’社會。” 最后,文章得出結論: 《時代周刊》在刊登該文章時雖然開頭注明“這是一篇經濟文章”,但文章的內容顯然不是在簡單的談經濟,而是從中美兩國的政治體制,以及中國和西方價值觀方面進行了探討。而這正是當下世界關注的“中國模式”與西方體制爭論的聚焦點。 這更說明,“中國模式”的成功讓世界矚目,令西方不得不認真面對的現實。 二、“中國模式”贏在哪? 判斷兩種體制的輸贏僅有理論是不行的,還必須有事實予以見證。 西方體制與中國體制最大的不同在于所謂的“民主”與“集權”。而西方的民主制度最顯著的表現在選舉。這也是西方歷來最得意的,更是中國國內一些推崇西方民主體制人士津津樂道的。 那么,西方體制與中國體制的不同在現實中究竟是怎樣的一種結果呢? 1、西方選舉的“不靠譜”只得自認倒霉。 去年,美國選出了被差不多一半美國人稱為“不靠譜”、“政治素人”、“反復無常”的特朗普為總統;法國選出了沒有多少政治經歷的馬克龍為總統,當時就有不少國際媒體質疑西方體制的弊端。 西方的民主體制在決定國家的領導人時,不是以他的從政的經歷、管理水平作為標準,甚至不管他的人品,只要他能在競選中得到選民的喜歡,哪怕是采取再卑鄙的手段,只要贏得選票,他就可以當選。而且已當選就是起碼四年。即使證明他不適合或者發生重大失誤,甚至違法,除非他自己辭職,要想把他拉下馬幾乎做不到。這樣的體制對于國家來說究竟是有利還是不利?這點西方民眾比我們感受更深。 而中國的體制決定領導人,全都是從基層開始培育,逐漸鍛煉,從管理一個鄉到一個(或幾個縣)、再到一個市(或幾個市)、到一個省(或幾個省)最后才到中央,有的是從中央到地方再到中央,這樣起碼需要20至30年。這期間,他們都必須經過推薦、考察、選舉等過程,因此,都具備有管理經歷和經驗。 中西相比較,就領導人的誕生哪種方式更對國家有利不難判斷。 2、西方議事體制造成政策出臺漫長、拖沓 《德國之聲》昨天發表一篇評論文章,題目為“特朗普當選一年:他要把美國帶往何方?”文章指出,特朗普上任一年了,但他在競選中承諾的“取消奧巴馬的醫保,有更好的制度來代替”、“發誓要修建橫亙美國和墨西哥之間的‘美麗無比’的界墻,旨在阻止‘壞孩子’的涌入,而且墨西哥必須為修墻買單。”、“限制移民旅行禁令”、“鏟除孳生華盛頓痼疾的土壤”等皆未兌現。 不僅如此,到如今美國務院六個副國務卿,5個空缺,唯一一個還是奧巴馬政府留下的。26個助理國務卿,只有一個是特朗普任命的。一些重要國家如韓國、沙特、印度連大使還沒有任命。在需要參議院批準的559個政府崗位中,仍然有400個以上空缺。 這些想象為何發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議員們怕得罪選民,從個人利益角度所以從中作梗。 這種現象在實行西方體制國家里已是司空見慣,無論是否對民眾有利的政策,只要不符合議員們個人利益,就很難出臺實施。如英國脫歐差不多有近半數的英國民眾不滿意,但民主體制投票已經木已成舟無法改變。國家議事漫長無期、政府施政拖沓等現象在當今社會發展越來越快時,更突顯西方體制的弊端。 而在中國,這些年的高速發展正是因為體制的“民主集中”作用,才會出現政策出臺快,政府施政雷厲風行,基礎建設日新月異,科技進步突飛猛進。 3、西方的執政黨只是選舉政黨 西方的多黨制造成政府政策的延續性帶有極大的可變性這已是不爭的事實。更關鍵的是,每個當選后的執政黨,無論是總統還是議員幾乎都代表著各自的利益集團,因此,全民總統只是一種奢望。 按說特朗普的共和黨贏得大選,除了總統,在國會也占多數,是實實在在的全面執政。可為什么特朗普的許多政策無法通過國會的審議?關鍵的正是各議員都必須考慮自己選區的選民態度,如果自己選區內的選民與政府的政策相左,他便不會予以支持。這時他們是沒有“小局服從大局”一說的。 西方的體制決定了執政黨只是選舉的政黨,一切為了選舉,所以,團結、忠誠只會在競選時才會出現,至于真正的信仰根本就談不上。所以,西方政客們很少有對政黨“一成不變”,更不可能有“堅貞不渝”。即使是總統也會經常游弋在兩黨甚至多黨之間。因此,西方的執政黨無論是否全面執政,最后體現在執政上效果上更多的依然是利益集團的結果。 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在中國體制內唯一代表的是人民的利益,所以,不僅有鮮明的黨綱、宗旨,更有嚴厲的組織紀律。當黨中央發出號令時,立即會形成巨大的力量。這正是中國能高速發展的根本原因。而這一點是任何西方政黨都無法比擬,西方體制更不可想象的。 上述三點區別也許可以從一個側面解釋《中國贏了》的真正含義。當然,對于西方專家和媒體的某些觀點,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認識,他們也許并非我們所想,甚至不會認同我們的觀點。但我們對自己的黨和國家,對中國體制應該理直氣壯充滿自信。勇于直面存在的問題,努力糾正出現的錯誤,在中國未來的發展中讓“中國模式”發揚光大,讓世界真正感受到“中國模式”的意義。 那時,我們就可以向世界宣告:中國贏了!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