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態下的貿易體系可能使中國牢牢掌握未來科技發展的主動權。
中國合肥市,正在加工中的太陽能電池板。通過實施一項名為“中國制造2025”的宏大計劃,中國政府希望能在人工智能、電動汽車等尖端科技領域中占據主導地位。圖片來源: Adam Dean/紐約時報
美國總統特朗普本周三(2017年11月8日)抵達北京開始訪華之旅。訪問中他仍有可能對是鋼鐵、汽車這些傳統的爭議領域表達不滿。但是,越來越多的美國官員與大型跨國企業開始將不滿的矛頭轉向另一方面:新形態下的貿易體系可能使中國牢牢掌握未來科技發展的主動權。
2015年,中國政府提出了一項名為“中國制造2025”的宏大計劃,希望能在十年時間內在尖端科技領域中(例如精密芯片制造,人工智能,電動汽車等)占據主導地位。同時,中國政府也在大力支持一些世界級頂尖科技公司的發展。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有時需要在合作伙伴與知識產權上做出犧牲,才能獲得國際社會的承認。為了拉攏國外大型企業,中國政府有時會在私下里為其提供費用減免與市場準入等優惠——盡管美國和全球貿易規則對此類行為明令禁止。
2016年,在美國有關部門對華開展高科技禁售的背景下,一家美國公司找到了幫助其中國合作伙伴突破封鎖的方法:美國AMD(Advanced Micro Devices,超微半導體)公司通過提供獨家芯片設計授權來取代直接出售產品的做法,從而成功規避了政府審查。
這筆交易使中方企業獲得開展生產的必要技術,美國AMD公司也從中獲利頗豐。
全球商業規則瞬息萬變。為了使未來的發展更加符合各自的愿景,中美兩國也展開了激烈競爭。這可能會為從20世紀沿用至今的貿易規則帶來一場徹底的變革,以適應21世紀的全球經濟秩序——如今,金錢、思想和其它有影響力的事物都處于嚴密的監控之下,正如在港口中打包裝船的貨物一樣。
早在共產主義革命(注:指1946年以來的國共內戰)發生之前,中國就熱衷于吸收學習國外技術,以求改變一個世紀以來的屈辱局面,實現國家自強。但是“中國制造2025”是一個國家層面上的產業政策,它比中國政府此前的任何舉措都更加具有雄心。“中國制造2025”計劃將為中國成為新的世界一流強國鋪平道路。
“有些美國公司與我們的潛在敵國分享了過多的技術。”今年9月,美國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曾這樣說道。人們普遍認為這一講話是在暗指中國。圖片來源:Vincent Yu/美聯社
中國已投入數十億美元的資金支持國內的科研工作。不僅如此,中國在獲取國外創新技術的行動中同樣投入不菲。據稱,中國政府擁有一筆超過1000億美元的專款用于半導體行業的發展。而在另一項計劃中,中國政府將推動國內的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在2030年前達到1500億美元。
這些舉措令部分美國政府官員與商界領袖發出呼吁:美國應該重新思考自己對待貿易的態度。為了應對中國日漸增長的技術采購行為,立法機關正在推行更加嚴格限制措施。有關部門也在調查中國是否存在竊取知識產權的行為。
“有些美國公司與我們的潛在敵國分享了過多的技術。”今年9月,美國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曾這樣說道。人們普遍認為這一講話是在暗指中國。
“我不認為那是個好主意。為了幾個季度或者幾年的業績放棄寶貴的知識產權是極其短視的行為,”他說。
機器人與電飯煲
中國在大部分領域都依賴西方技術。即使是政府電腦、銀行和實驗室這些最為敏感的系統,使用的也是英特爾和高通公司生產的芯片以及微軟與甲骨文公司的軟件。對于西方技術的依賴存在著長期的隱患。
政府希望改變這種狀況,并為此投入了大量資金。根據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的數據,中國政府為國內公司提供了450億美元的低息貸款,同時投資30億美元用于發展先進制造業,在其他方面也提供了數十億美元的財政支持。
中國著名風險投資人李開復表示,中國(特別是在地方政府層面)將為“中國制造2025”計劃“傾注大量心血”。
在中國沈陽市的一家工廠里,工人們正在組裝機器人。根據“中國制造”計劃,中國希望能在2025年滿足國內近四分之三的工業機器人需求。圖片來源:YuyangLiu 紐約時報
計劃的目標不僅僅是擊敗美國,有朝一日,廉價的制造業將無法再為經濟增長提供動力,中國正在為此做出準備。中國希望,國家所發展的行業應當能提供高技術含量的工作,同時不再對國內環境造成破壞。
計劃中規定了明確的發展指標:預計到2025年,中國將可以滿足國內近四分之三的工業機器人需求,以及超過三分之一的智能手機芯片需求。其他發展目標還涵蓋了新能源汽車(如電動汽車),和高性能醫療器械等領域。
“中國制造2025”計劃源于對德國政府“工業4.0”計劃的模仿。“工業4.0”計劃要求進一步提高智能化水平,加快建立能用更少人力完成復雜工作的“智慧型工廠”。讓全世界首先注意到中國這項計劃的,是一筆發生在德國的交易。
2016年,中國家電制造商美的出人意料地以39億美元的價格完成了對德國先進機器人制造商庫卡集團的收購。通過這筆交易,以生產電冰箱與電飯鍋而聞名的美的集團成為了自動化領域中的一名重要角色。
美的集團發言人艾琳·陳(IreneChen,音譯)表示:“事實上,我們與庫卡的合作關乎到完整的工廠解決方案。”
在無法直接購買的情況下,中國政府希望國內公司能夠通過交易,或者從新規中尋找機會,從外國公司手中獲取技術。
對外國車企而言,將來他們若想繼續在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中銷售燃油汽車,就必須滿足政府對其生產電動汽車的要求。通用汽車、德國大眾等企業已開始爭先恐后與中國車企組建合資企業以便于開展生產。
領英(LinkedIn)公司的中國總部設在北京,位于上圖右側的建筑中。對許多外國公司來說,自愿遵守嚴格的中國法律法規是開展業務必要的成本之一。圖片來源:Gilles Sabrié 紐約時報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高級副總裁詹姆斯·A·劉易斯(James A. Lewis)表示,中國的網絡安全法于2017年夏季開始正式實施,該法律為國家安全部賦予了新的權力,允許其對在華銷售或使用的技術進行安全審查。此舉可能要求部分公司披露一些公司機密。
劉易斯稱,在某些公司,中國的政府人員會與持商務簽證前往美國的同事展開合作,通過“凈室方法”(注:軟件工程術語,指將團隊分成兩個工作小組,兩者間不進行直接的信息溝通,獨立開展工作。以確保工作不侵犯公司專利,并且保證工作結果不受干擾。詳情參見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7%80%E5%AE%A4%E8%AE%BE%E8%AE%A1)進行審查工作。接受過此種審查的公司聲稱,中國政府人員的審查是在可控情況下進行的,他們所能接觸到的東西有限。
“如果美國企業在中國有著廣闊的前景,他們會對政府部門說:'請進!’,"劉易斯說,“人人都害怕遭到報復,沒有人愿意失去中國市場。”
舊規則,新產品
出于對形勢的謹慎考慮,美國已開始根據現行規則發出禁令,阻止中國在關乎國家安全的重要領域中的收購行為。
然而正如AMD公司與中國的協議所昭示的,許多手段對于當今的交易來說已經過時了。
在成都市內一座名為“天府軟件園”的新興工業園區中,可以找到AMD公司與中國伙伴建立的合資企業。
這個軟件園象征著中國政府對未來的憧憬。綠樹成蔭的人行道上擠滿了共享單車,道路兩旁聳立著密集的寫字樓、酒店和公寓。華為、騰訊等許多中國最具創新力的公司都在此辦公,與他們的國外競爭對手——SAP、埃森哲等公司的辦事處只有咫尺之遙。
就在軟件園中的某片玻璃幕墻之下,AMD正與它的中國合作伙伴——中科曙光公司開展新型芯片的生產工作。
2015年,一款由德國庫卡公司設計的機械臂正在上海展出。這家公司于2016年意外地被中國家電制造商美的公司以39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圖片來源:ImagineChina美聯社
通過交易,AMD公司以近3億美元的價格,將芯片技術授權給AMD與中科曙光共同建立的合資企業,該技術將用于生產服務器芯片。由于AMD掌握這家合資企業的控制權,因此這項技術被認定為仍然掌握在美國手中。
但是AMD還與中方建立了另一家合資企業。這家企業由中方掌控,從事于服務器芯片優化等領域的應用工作。兩家合資企業位于同一棟樓的11層與12層。
專家稱,雙方的合作能幫助中國發展新型超級計算機。中國已經制造出了世界上最快的計算機,但由于它們使用國產芯片,目前通用的超級計算機軟件無法在上面運行。專家表示,在AMD的幫助下,中科曙光開發出的芯片能取代外國公司的產品,幫助中國的超級計算機變得更靈活,并增強適應性。
一位AMD公司發言人在一份電子郵件聲明中稱:“我們與美國政府官員展開了密切合作,詳細研究了相關策略與技術細節,以確保這項技術是允許出口的。”他還補充,此次交易中涉及的處理器性能低于在美國市場銷售的同類產品。
AMD公司駐成都的管理人員表示,兩家合資企業之間存在著“防火墻”(安全隔離措施),由中方控制的企業不參與芯片研發工作。
然而,中國政府麾下的一名頂尖研究人員、中國國家超算濟南中心主任張云泉曾在接受國家級媒體采訪時表示,中科曙光可以利用合資企業的工作成果,生產超級計算機芯片。專家認為,此類超級計算機在下一代武器系統的設計工作中至關重要。
伯恩斯坦研究公司(SanfordBernstein)半導體行業分析師史蒂西·拉斯貢(Stacy Rasgon)表示:“當聽到他們首次宣布合作時,我感到十分震驚。”
2017年10月北京,一座電動汽車充電站。對外國車企而言,將來他們若想繼續在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中銷售燃油汽車,就必須滿足政府對其生產電動汽車的要求。圖片來源:Gilles Sabrié 紐約時報
拉斯貢表示:“知識產權與合資企業理應屬于CFIUS的審查范圍,然而事實并非如此。這太令人驚訝了。” CFIUS的全稱是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專門對外國投資進行審查。
新時代的新規則?
一本由兩名中國空軍上校編寫,出版于十八年前的書已經成為一些特朗普政府成員的必讀書籍。
這本書名為《超限戰》。書中認為,中國不需要在軍事實力上與美國匹敵,反而可以利用全球經濟與互聯網擊敗自己的勁敵。
一些美國官員認為,這本書是中國制定計劃的一部指南。美國的一些立法工作者提議,應當加強國內對收購行為的法律限制,以便于在經濟和國家安全兩個層面上對交易行為展開評估。他們還要求對授權協議與合資企業進行審查。美國貿易代表也已開始針對中國公司是否存在竊取知識產權的行為展開調查。
“有人擔心美國公司正將自己的競爭優勢拱手讓人。”華盛頓研究機構Pointe Bello執行主任格雷格·列維斯克(Greg Levesque)說道。他曾于美國貿易全國委員會(the US-China Business Council)擔任高管。
這些變化可能會波及整個科技界。來自中國投資往往意味著更大的金額,和更少的附加條件。一些科技公司認為這樣有利于創新。在美國政府與其它部門削減開支的同時,中國正不斷加大在科研領域的支出。
然而,許多美國公司擔憂未來的處境會愈發艱難。長期以來美國一直認為,將中國納入負責監管全球貿易爭端的世界貿易組織(WTO)能確保中國遵守規則。但是在技術領域,世貿組織已無法發揮有效作用。
近日在華盛頓舉辦的一場晚宴上,一位美國科技行業高管首先舉起一個餐盤,示意中國的市場規模。隨后他又舉起了一個酒杯碟,示意自己的公司規模。(由于是一次非公開宴會,這位高管不愿透露自己的姓名)
他所傳達的信息是明顯的:美國公司正面臨被強行擠出市場的風險。
美國商會大中華區執行主任杰瑞米·沃特曼(Jeremie Waterman)說:“‘中國制造2025’計劃似乎會讓所有國家都失去對中國的競爭優勢,使它們向中國出口高附加值產品的機會化為泡影。”
“如果‘中國制造2025’計劃最終得以實現,”他說,“美國和其他國家或許會淪為大宗商品出口國,只能向中國出口原油、天然氣、牛肉和大豆等貨物。
本文轉載自全球創新地圖(ID:drc_iite),來源:紐約時報,編譯:王燕處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