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3日,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1周年,這是值得每個中國人紀念的日子。但是,這一天在杭州卻有著特別的意義,在 G20 杭州峰會開幕前一天,國際工商界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國際經貿規則制定的重要平臺 B20 峰會在杭州率先開幕。習總出席了 B20 峰會開幕式并發表了主旨演講,給處于病態的世界經濟開出了第一服中國藥方。
這服藥的內容太過給力,讓占豪不得不放下原本準備寫的文章專門寫一篇針對性的解讀。相信你讀完下面的解讀,心中會有更強烈的震撼感!
世界經濟病了,這是全世界公認的事。世界經濟得了什么病?習總在演講中是這么診斷的:
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蘇,正處于新舊增長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上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提供的動能面臨消退,新一輪增長動能尚在孕育。現在,保護主義抬頭,國際貿易和投資低迷,多邊貿易體制發展面臨瓶頸,區域貿易安排叢生,導致規則碎片化。地緣政治因素錯綜復雜,政治安全沖突和動蕩、難民危機、氣候變化、恐怖主義等地區熱點和全球性挑戰,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不容忽視。
直白說,就是上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帶來世界經濟增長動力正在快速消退,但新的增長點還在醞釀中,這導致世界經濟長期處于低增長的滯漲狀態。在這種時候,大家本該共同協作度過難關,但現階段缺乏成體系的計劃和規則,所以一片混亂,這又導致了世界經濟復蘇困難。
更直白點說,就是全世界現在沒有新的經濟增長點了,發達國家的高科技玩不轉了但手里有大量資本,發展中國家有市場需求卻沒有資本和工業支撐,由于大家看不到出路和希望,于是世界亂紛紛一團糟。
在這種情況下,全世界都急需一服能治好世界經濟之病的良方。中國,作為過去30多年世界經濟持續高增長的一枝獨秀,雖然金融危機后進入了「新常態」,但中國經濟在后危機時代依然維持了中高速增長,并且保持了較為穩定的增長狀態。如今,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制造業國和第一大貿易國,在美國作為全球經濟老大拿不出什么應對之策的情況下,大家自然會將目標瞄向中國。
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自 2013 年 10 月由習總在哈薩克斯坦和印尼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和建立亞投行以來,已經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并已經開始實質性地促進地區經濟的發展。毫無疑問,中國路線給了世界以啟發,開始吸引全世界的注意力。這一點,看看 2015 年亞投行意外地收獲57個創始成員國,現在還有二十多個國家再申請,到年底有望達到90個成員國的情況,就知道中國解決世界經濟發展的路線圖正在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可,并開始積極參與。
正所謂要讓別人信服自己必須得有「真材實料」,習總這次峰會的演講就是從這個思路著手。在 B20 峰會上,習總先從中國改革開放從哪里來,未來中國深化改革到哪里去說起,深入闡釋了中國經濟過去和現在發展的脈絡,并就中國經濟未來給出明確預期展望。
演講中,習總從杭州說起,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給大家現身說法,闡釋中國的整體發展。我們都知道,杭州是我國的二線城市,各國政要都知道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發達,對中國二線城市普遍缺乏認識,這次峰會放在中國二線城市杭州,就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國除北上廣深外的發展成果。當這些政要看到原來中國的二線城市也如此厲害時,對中國的認識會更加深刻,中國的權威性和信任度都會增加。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僅僅用了二三十年,并且在金融危機發生后中國依然在穩步發展,這折射出來的就是中國改革的力量。
中國,這個13億多人的人口大國正在加速推進現代化。改革開放后,在中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國不但實現了7億多人口的脫貧,人均GDP更是接近了8000美元,與發達國家動輒數萬美元的人均GDP相比雖不算富裕,但相比世界上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卻是實實在在脫貧了。這就是中國在世界面前提出中國方案的底氣。
其實,在占豪(微信號:占豪)看來,習總闡釋這么多成績,直白說就是在暗示大家,你如果也想更好請跟中國走,中國不怕「搭便車」。所以,在這一節習總最后總結說,中國發展的進程是「中國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國的進程。」然后又向世界宣告中國不同于西方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及「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過去,中國是「敞開大門搞建設」,未來中國將「從大規模引進來」向「大踏步走出去」邁進。在這個進程中,中國將「積極推動建設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習總的這一節最后的表態,展現的是中國治理世界的理念和未來即將采取的行動,這凸顯出了中國的大國自信,是中國規則開始上路的正式宣告。
接下來一節,習總直面當前世界對中國的三大疑問:一、中國經濟能否實現持續穩定增長?二、中國能否把改革開放推進下去?三、中國能否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這三大疑問之所以被提出來擺在桌面,根本原因在于,當今世界各國都面臨著經濟可持續穩定增長問題,各國當然也關心中國這一點,而且中國的這一點對世界經濟來說極其終于熬。
至于后兩個問題,實際上是決定第一個問題能否得到解答的關鍵。如果中國不能將改革開放推進下去,不能繼續深化改革,那么中國可能就會跌入「中等收入陷阱」。如果中國跌入「中等收入陷阱」,自然也就無法實現可持續經濟增長了。因此,在占豪看來,這三個問題是相輔相成相關聯的三個問題,需要一環一環地解析、解答,需要有非常強有力的現實邏輯支撐才能讓世界信服。
針對這三大疑問,習總給出的一套非常有邏輯和依據的解答,用一系列中國的行動向世界宣告中國給出的未來穩定預期。
首先,談中國確立的「十三五」規劃綱要,綱要中不但確立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還針對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等突出問題」,強調牢固樹立和堅決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五大發展理念。
同時表明今天的中國已經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在這個新的歷史起點上習總用五個中國的實際行動向世界證明他們擔心的三個問題根本不是問題。
一、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
為什么要進行全面深化改革?因為中國經濟在經歷過30年的高增長周期之后,已經進入了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在新常態階段,中國經濟需要向更高級別的經濟形態邁進,在國際工業的大分工之中占據更高的位置,在經濟結構上向更合理的狀態優化。那么,如何實現這些目標,就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對經濟體制的驅動引擎進行升級換代。正是基于這種原因,中國的全面深化改革才「不會動搖」、「堅定向前」、「不會方面」。
在這里,習總還特別強調了了「中國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我們將以壯士斷腕的勇氣、鳳凰涅槃的決心,敢于向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開刀,敢于觸及深層次利益關系和矛盾,把改革進行到底。」在具體措施上,習總給出的措施是「將繼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解決好當前經濟發展中的主要矛盾,通過優化要素配置和調整產業結構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激發市場活力,促進協調發展。我們將繼續創新體制機制、突破利益固化藩籬,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這一系列中國正在執行的政策和采取的措施,可以充分向疑問者表明,中國的改革會堅定不移地長期堅持下去,而且是大刀闊斧、壯士斷腕式的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小打小鬧和零敲碎打。
二、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釋放更強增長動力。
關于談完改革后,中國又如何推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呢?習總給出的答案是「創新驅動」,用科技創新來帶動經濟發展。中國經濟過去由于整體發展水平較低,所以采取的是粗放式發展,主要靠資源、資本、勞動力等基礎要素的投入拉動經濟增長。這種模式在過去可以,但隨著中國經濟已經到了中等收入水平,那么再采取這種粗放式的規模擴張方式就不可持續了。基于此,中國需要對發展動力進行轉換,發展方式進行轉變,進行全面的轉型升級。
如何升級?由科技創新帶動模式創新,將過去粗放的經營方式轉化為精細型經營方式,用科技創新的方式提升生產效率,提高人均GDP。在這種背景下,隨著發展理念、體制機制、商業模式等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創新轉變,中國經濟的發展內在動力和活力會得到進一步激發,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就能得以維持,中國就能在科技實現突破的同時邁過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
在占豪(微信號:占豪)看來,習總用創新驅動來闡明中國經濟發展內在動力的升級是的確抓住了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核心要點。舉個簡單的例子,過去可能需要 幾百上千人才能完成的勞動密集型工作,如今隨著人工智能車間的發展,生產線上只需要幾個監工就夠了。如此生產,人均GDP自然就提高了。在高科技領域,我們只要在某個技術領域取得一個重大突破,那么一個幾十人的科技團隊所創造的產值可能就是過去數萬人工人創造的產值,如此人均GDP自然就提升了。所以,創新驅動在中國如此巨大的市場支撐下,是非常讓人信服的說法,是有現實市場基礎的,當然也更有中國工業和科技積累作為積淀。
三、堅定不移推進綠色發展,謀求更佳質量效益。
這一點其實是對前一點的進一步闡釋,我們既然推進創新驅動的發展,那么相對應的就要推動綠色發展,這既向世界表明中國轉變發展方式的決心,也是擔負大國責任的體現。在 G20 峰會前,中美分別向聯合國交存《巴黎協定》批準文書,這實際上就是確立了中美在氣候方面、發展方式方面確立的世界規則。為了向世界表明中國在這方面的計劃,習總還特別強調了今后五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分別下降23%、15%、18%」。
如何實現這樣的目標呢?中國給出的行動是「從2016年開始,我們正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動調節供求關系,要用5年時間再壓減粗鋼產能1億至1.5億噸,用3到5年時間再退出煤炭產能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這是我們從自身長遠發展出發,從去產能、調結構、穩增長出發,自主采取的行動。中國在去產能方面,力度最大,措施最實,說到就會做到。」
說白了,中國是在保證自己戰略需要的基礎上,在經濟可承受的情況下,將這些落后產能去除掉,同時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和產業升級。有如此「力度」,其它國家也就無法指責了,否則你也壓縮鋼產能1-1.5億噸試試看,You can you up!
四、堅定不移推進公平共享,增進更多民眾福祉。
這一點習總既是說給外人聽的,也是說給自己人聽的。推進公平共享增進民眾福祉發展才有意義,中國的發展是以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為基礎的,具體措施上就是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特別是要加大對困難群眾的精準幫扶力度。這話說給外人聽也有其內涵,即中國中等收入者群體增加就意味著中國需求的增加,這不僅僅是中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世界各國更意味著中國巨大的市場需求。在世界脫貧方面,中國是做出最卓越貢獻的,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使7億多人脫貧,占全球減貧人口的70%以上。過去30年中國占世界人口20%左右,減貧卻占70%以上,而且達到了7億多人口的規模,這的確是一個偉大的成就。
五、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實現更廣互利共贏。
對外開放是中國的戰略選擇,這個根本邏輯也很簡單,因為封閉必然落后,開放才能兼容并蓄,中國開放的大門打開了就不可能關上,不但不會關上還要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化地深化開放。習總明確表示「我們將繼續深入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支持多邊貿易體制」,并「將加大放寬外商投資準入,提高便利化程度,促進公平開放競爭,全力營造優良營商環境」。同時,中國海疆推進自由貿易和投資協定,在中國國內推進高標準的自貿區建設,也包括進行人民幣匯率改革和開放國內資本市場,推動人民幣走出去。
而這一切,都是與中國的大國倡議「一帶一路」相配套的,「一帶一路」是要推動沿線各國進行深化合作,將中國的發展機遇分享給相關國家,共同推動雙邊和多變合作,實現共同繁榮。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已經開始落實,并且有亞投行作為體系保障。這一切,都意味著中國不但要開放,還要進行雙向開放。過去是引進來,現在是走出去,要推進中國與世界各國的融合。
當然,習總還怕大家擔心,所以特別指出「中國倡導的新機制新倡議,不是為了另起爐灶,更不是為了針對誰,而是對現有國際機制的有益補充和完善,目標是實現合作共贏、共同發展。中國對外開放,不是要一家唱獨角戲,而是要歡迎各方共同參與;不是要謀求勢力范圍,而是要支持各國共同發展;不是要營造自己的后花園,而是要建設各國共享的百花園。」
這一套邏輯一說,誰都沒話說了,中國不但要開放,還要大開放,中國不但要推動現有體系的改進,要為當前經濟陷入滯脹提供中國的解決方案。接下來,習總就開始針對當前世界經濟之病給出中國藥方了,也才有了本文第一段中對于世界經濟問題的「診斷」。
「診斷」之后,習總又提出「中國希望同各方一道,推動杭州峰會開出一劑標本兼治、綜合施策的藥方,推動世界經濟走上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之路。」方子雖然是中國開的,但中國不說是自己開的,說是和大家商量著開的,這就是做人做事的態度。在習總的第一服藥方中有四味「藥材」:
一、建設創新型世界經濟,開辟增長源泉。
創新為何被放在了第一味藥?因為中國經濟最需要創新驅動,中國經濟在創新的驅動下能迸發出巨大的能量,這些能量不但能帶動中國經濟發展,還能驅動世界經濟發展,從而將世界帶入科技驅動發展的大循環之中。
創新都有哪些呢?總體來說就是為圍繞互聯網的科技與傳統產業融合,人工智能、虛擬現實、3D打印、工業 4.0 等一系列新技術與經濟要素的融合,然后再結合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融合,將能迸發出巨大的能量。
這一部分其實主要是對著發達國家說的,因為發達國家有技術,中國有市場,有產能,中國能將科技的威力發揮到最大,能通過創新來推動世界經濟增長,中國是大機會,發達國家應該投入到中國的科技創新大潮之中。而這一次,中國在 G20 將創新放在第一位,根本原因就在這里,習總說「我們要把各國實施創新政策的力量匯集一處,做到理念上有共識、行動上有計劃、機制上有保障。」另外,針對經濟增長低迷的突出問題,在宏觀經濟政策上也主張「進行創新,把財政貨幣和結構性改革政策有效組合起來。」
中國有巨大市場、有工業基礎、有資本、有政策支持,發達國家只要解放自己的思想,與中國融合在一起,就必然能將中國經濟的內在動力激發得更好,中國的巨大潛力市場就能帶動發達國家經濟走強。在占豪(微信號:占豪)看來,習總說的就是這樣的邏輯。
二、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拓展發展空間。
要實現創新驅動怎么辦呢?思想上開放,行動上開放才可以實現。要想經濟可持續發展,大家就得互聯互通,互通有無才能實現。因此,只有不以鄰為壑,大家彼此張開懷抱,才能實現合作雙贏。正是基于這樣的原因,習總開出藥方的第二味藥就是把「貿易和投資擺上二十國集團重要議程」,推動二十國集團加強貿易和投資機制建設,制定全球貿易增長戰略和全球投資指導原則,鞏固多變貿易機制。
說白了,要想經濟可持續增長,必然需要貿易和投資兩大引擎,所以結合現在的現實,必然需要大家都以開放的心態推動互聯互通,推動貿易和投資,只有這樣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才是可持續的。
習總的這第二味藥其實也是第三味藥的藥引,因為第三味藥就是以「一帶一路」倡議為基礎的基礎建設投資。
三、建設聯動型世界經濟,凝聚互動合力。
在全球化時代,大家利益都是捆綁的,各國發展都是環環相扣,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系,保護主義能保護一小部分的利益,但整體面上必然雙輸,所以我們需要推進開放與互聯互通,需要推動世界經濟的共振和聯動發展。
習總這里所說的聯動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宏觀經濟政策的聯動,主要是放大正面外溢效應和減少負面外部效應,這一點很大程度上是說給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聽的;另一方面,就是推動基礎設施建設的聯動,習總提出「中方發起全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聯盟倡議,推動多邊開發銀行發表聯合愿景聲明,加大對基礎設施項目的資金投入和智力支持,以加速全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進程」是一個非常宏偉的計劃,以為內這已經不再是亞洲的互聯互通了,而是要勾勒全球互聯互通的大計劃,并且還發起構建一個「全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聯盟」,這種聯盟一旦成立,以中國的工業能力基本就是「盟主」的節奏。而實現這一聯盟計劃的的措施包括「推動多邊開發銀行發表聯合愿景聲明」,這意味著中國試圖通過亞投行這個支點,將現有的國際開發銀行體系都聯合起來,形成對「全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聯盟」的支撐,從而形成對全球「基礎設施項目的資金投入和智力支持」,加速全球互聯互通進程。
這個計劃太龐大了,簡直是讓人瞠目結舌,震撼得讓人無以復加。但中國提出的邏輯又是極其合理和極其富有吸引力的,這么合理的方案,這么大的利益,難道還要用自己的小算盤去打?這是需要用「天河二號」才能計算的利益自己的小算盤打得過來嗎?在占豪(微信號:占豪)看來,這么雄偉的計劃恐怕也只有中國敢提和能提了,換誰都沒這個能力,包括美國一樣沒有這樣的境界、層次和能力。
美國沒有這樣的經濟而是因為其霸權思維,沒有這層次是因其缺少共同繁榮的胸襟,沒有這個能力是因為美國沒有工業產能作為支撐。相反,美國沒有的這些,中國全有,這就是區別,在占豪看來這就是新時代思維和舊時代思維的區別。
中國提出的這一系列方案,就是要擴大各方的參與,發達國家出錢、出技術,發展中國家出人出市場,大家合作共贏,打造全球增長的共贏鏈。
四、建設包容型世界經濟,夯實共贏基礎。
中國做著一切不是為了一己之私,而是要消除貧困和饑餓,推動包容和可持續發展。而要做到這一切,不僅僅是盡到了國際道義責任,這些脫貧的人口所迸發出的需求能量正是解決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素。這種格調就是中國格調,境界高,眼光高,看得遠,在發達國家對落后國家死活不聞不顧的時候,中國已經將他們納入到了可持續發展的要素之中。那么現實又是什么呢?世界基尼系數達到了0.7左右,超過了工人的0.6「危險線」,所以我們需要包容性的思想去看待當今世界的可持續發展。
正是基于這樣的思路,中國在二十國集團峰會上「首次把發展問題置于全球宏觀政策框架核心位置,首次就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制定行動計劃,首次就支持非洲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工業化開展合作,具有開創性意義。」說白了,中國這是要把最不發達的一部分地區和國家,都拉近這個經濟大機器之中,實現共同運行,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當然,這一切也得讓西方發達國家放心,不能說大量發展中國家發展起來了威脅到發達國家的地位,所以習總最后說「各方一致承諾推動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盡快生效。」說白了,就是世界經濟游戲規則的頂已經在《巴黎協定》之中,大框框已經劃出來了,發達國家可以放心干了。
習總這部分最后是要將二十國集團的全球地位進一步提升,他說「我們希望向國際社會傳遞這樣一個信號:二十國集團不僅屬于二十個成員國,也屬于全世界。我們的目標是讓增長和發展惠及所有國家和人民,讓各國人民特別是發展中國家人民的日子都一天天好起來!」傳遞這樣的信號,就是要將中國這次峰會的中國路線圖給執行下去,形成未來世界經濟發展的總方向。
最后一部分,習總提出的行動倡議,說白了這就是中國藥方的吃法。中國對癥下藥了,還得按照正確的方法吃才能見效。
針對中國藥方的吃法,習總說「一個行動勝過一打綱領。二十國集團成員應該同國際社會一道堅定信念、立即行動,從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一、共同維護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
和平穩定是發展的基礎,所以沒有和平穩定就不可能有發展,中國的藥方必須以和平穩定為前提。之所以大家要維護和平穩定,根本原因在于各國安全都是緊密相關的。譬如,中東亂了,美國、歐洲的恐襲不斷,這就是因與果的相關,正是美國為首的西方盲目敢于中東他國內政,才導致了這一系列問題的發生。所以,習總呼吁「拋棄過時的冷戰思維,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珍惜難能可貴的和平并為維護全球和地區穩定發揮建設性作用。然后,中國又再次強調了中國「和衷共濟、和合共生」理念,并表示中國不會走國強必霸和窮兵黷武的道路,并「繼續履行好國際義務,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和維護者。」
二、共同構建合作共贏的全球伙伴關系。
在和平穩定的基礎上如何推進共贏的合作呢?就需要大家構建合作共贏的全球伙伴關系,加強互聯互通,加強投資和貿易聯系,提升彼此的伙伴關系。中國提出的理念是「應該求同存異、聚同化異,共同構建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國家不論大小、強弱、貧富,都應該平等相待,既把自己發展好,也幫助其他國家發展好。大家都好,世界才能更美好。」
接著,系統又提出了包括加強在全球重大問題上的溝通協調,建立健全的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機制等方面提出了中國的建議并建議以伙伴關系為依托,秉持共贏理念加強務實合作,推進不同文化和歷史背景的人們深入交流,增進彼此理解,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其實,這些理念就是中國在向世界傳遞自己的政治理念,用中國的政治倫理給全世界的政治倫理增加中國內涵和中國價值觀。
三、共同完善全球經濟治理。
當前全球經濟為何發展不起來,根本原因在于美國領導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不能對世界經濟出現的問題進行有效協調了,也就是說機制已經無法滿足經濟發展需要了。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提出的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和亞投行都是當前世界經濟治理出現問題后中國提供的有效補充方案。至于原來的體系,已經不能做到機會平等,也不能反映當前世界的經濟格局現實。正是因為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缺少發言權,才導致世界經濟陷入矛盾重重的惡循環。而中國要做的就是,推動機制的改進從而實現「各國在國際經濟合作中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
在具體細則方面,習總給出的思路是「全球經濟治理應該以開放為導向,堅持理念、政策、機制開放,適應形勢變化,廣納良言,充分聽取社會各界建議和訴求,鼓勵各方積極參與和融入,不搞排他性安排,防止治理機制封閉化和規則碎片化。全球經濟治理應該以合作為動力,全球性挑戰需要全球性應對,合作是必然選擇,各國要加強溝通和協調,照顧彼此利益關切,共商規則,共建機制,共迎挑戰。全球經濟治理應該以共享為目標,提倡所有人參與,所有人受益,不搞一家獨大或者贏者通吃,而是尋求利益共享,實現共贏目標。」
最后,習總再次強調,中方主板 G20 峰會的目標之一就是「推動二十國集團實現從短期政策向中長期政策轉型,從危機應對向長效治理機制轉型,鞏固其作為全球經濟治理重要平臺的地位。」直白說,就是在這個節點上,在全球都沒辦法的情況下,中國提出中國的路線圖,開出中國給世界經濟治病的藥方,就需要將 G20 的治理平臺地位進一步提高,從而將中國能夠給世界經濟治病的藥方固定下來,延續下去,直到世界經濟恢復康健的可持續增長為止。
習總的講話內涵太豐富,太值得細度,解讀的確耗神,比寫一篇文章花的時間多多了。閱讀習總的講話四五遍,然后才敢開始解讀,從晚上10點一直到現在終于完工,近6個小時工作量。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