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7日-星期三
教育資源分配高度不均衡,往往意味著貧困的代際傳遞,憑個人努力實現“翻盤”極為困難。正因為如此,教育的公平性受到中國老百姓越來越多的關注。希望下一代進一步提升社會經濟地位的中等收入群體,時常為教育資源分配欠缺公平性感到焦慮。接受教育是公民應有的權利,實現教育資源更為公平的分配已是社會共識。從當前形勢出發,中國應該如何推進教育公平?
在現代社會,受教育水平已經成為決定個人收入的決定性因素。教育資源的分配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社會的流動性。英國前首相梅杰都不得不承認,英國社會仍被私立學校培養的精英階層以及富裕的中產階級主導,有影響力的機構中很難見到工薪階層背景人士,社會流動性幾乎停滯【1】。教育資源分配高度不均衡,往往意味著貧困的代際傳遞,憑個人努力實現“翻盤”極為困難。
正因為如此,教育的公平性受到中國老百姓越來越多的關注。希望下一代進一步提升社會經濟地位的中等收入群體,時常為教育資源分配欠缺公平性感到焦慮。接受教育是公民應有的權利,實現教育資源更為公平的分配已是社會共識。從當前形勢出發,中國應該如何推進教育公平?
客觀地說,中國的高等教育能夠較好地保證機會平等,尚不需要大刀闊斧的改革。不公平的問題突出體現在基礎教育階段。
我國高等教育的公平性主要體現在二個方面:
1、受教育權很少受到家庭收入的影響。
2、以個人學力為依據決定入學資格。
有比較才有結論。美國的高等教育發達體現在科學研究水平上,但是在公平性的方面做得很差。美國年輕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家庭收入,是因為所有名牌大學收費標準都很高。
以私立的斯坦福大學為例,在2015-2016學年,按本科生每年就讀三個學期的“標準配置”推算(美國有些大學每年四個學期),學費為45729美元【2】。斯坦福大學地處生活成本高昂的硅谷,要想勉強活得下去的話,每年生活費至少2.4萬美元。學費和生活費合計一年7萬美元以上。
名牌公立大學稍便宜一些。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倒是很貼心,生怕學生讀到半路沒錢了,所以直接在官網上上貼了一個預算表。按照這個預算表的說法,外州學生一年開銷為60729美元,加州學生也得57027美元【3】。
2015年美國戶均收入(不是人均收入)為53657美元【4】。以此推算,哪怕一家人不吃不喝,都未必能夠承擔一個孩子就讀名牌大學一年的開銷。很多學生因為家庭收入的原因,不得不就讀于便宜但教學質量較差的大學。即便如此,美國官方的數據顯示,70%的本科畢業生欠著學生貸款,總額高達1200億美元【5】。教育產業化對于接受教育的年輕人來說,真是無盡的噩夢。
而在中國,受教育權很少受到家庭收入的影響,是因為國家嚴格控制高等教育的學費。中國科技大學的學費僅為每年4800元,好些年都沒漲【6】,性價比完爆美國任何高校。即使算上生活費,2萬元足以支付一個大學生一年的所有開銷。2015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7】。由此推算,絕大多數父母雙全的家庭都有能力支付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費用。更重要的是,中國大學的收費水平和學校的教育水平沒有關系,985高校并不比省屬高校的學費更高,考得上就不至于讀不起。隨著高等教育資源的增加,獎學金和助學貸款的名額、金額都在不斷增加,進一步提高了高等教育的公平性。
以個人學力為依據決定入學資格其實非常符合中國國情。美國大學普遍采用申請入學制度,名義上是“綜合統籌考慮”,其實是故意制造不透明的過程、提供暗箱操作的空間。哈佛、耶魯等名牌大學,為校董、贊助人的親屬提供入學機會,已是眾人皆知的“合法腐敗”【8】。美國大學要求申請者提供推薦信,等于公開詢問學生有哪些現成的社會關系。在中國,憑關系辦事是“潛規則”;而在美國,這倒成了臺面上的“顯規則”。前些年,教育部嘗試給予一些高校自主招生的權限,結果在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幾乎演變為“自主腐敗”,沒招到多少人才,反倒敗壞了名聲。教育部清醒過來之后,開始嚴控高校自主招生的比例,這才是正確的做法。以程序絕對公平的高考作為決定入學資格的主要手段,在現階段有重大意義。
小布什這種智商為什么能上耶魯呢?因為他申請耶魯的時候,從耶魯畢業的他爹已是美國眾議員。
高考雖然是絕對公平的選拔程序,但是光靠高考來維持教育公平是遠遠不夠的。明擺著的事實是:農村大學生的比例逐年下降,越是重點大學、名牌大學比例越低。近年來考入北大清華的農村大學生只占15%左右,浙江大學、南京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均低于30%。而在20世紀80年代,農村學生在所有大學生中都占大多數,許多大學甚至高達80%以上【9】。
高考成績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基礎教育的質量,與學生所在的高中有重大關聯性,全國各省已普遍形成這樣的格局:
• 不超過5所的“超級中學”,壟斷了清華、北大等頂尖高校的錄取名額,并占據了985高校的多數錄取名額
• 15所左右的省重點高中,填補了985高校剩余的錄取名額,并且占據了211高校的絕大多數錄取名額。
• 其他省重點高中,各有少量畢業生能夠勉強吃到211高校的“殘羹冷炙”。
• 其他高中的畢業生,與優質高校基本無緣。
從地域分布來看,“超級中學”都位于省會和大城市,極少有省重點中學位于縣級行政單位。高中教育資源的分配格局明顯有利于生活在大城市的家庭,而生活在縣城和農村的家庭只能自認倒霉。以致有許多縣城的干部家庭和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不得不將孩子送到省會和大城市的高中就讀。
高中畢竟以學力水平作為入學依據,有志少年可以憑本事去考。而初中教育資源分配格局讓絕大多數家庭感到極為不滿。其實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絕大多數地方都采取以個人學力為依據的小升初考試。后來很多腦子進水的專家和家長一昧強調“減負”,逼迫教育部門大面積取消小升初考試,改為免試就近入學。而今看來,在沒有實現教育資源均衡分配的情況下,直接推廣免試就近入學是不折不扣的懶政,短短幾年間就催生出了“學區房”的概念。
因為初中教育資源分配高度不均衡,沒能在省重點初中就讀的學生,升入省重點高中的可能性很低。縣城和農村的初中,升學率慘不忍睹。以湖南省衡陽市為例,市區初中考入高中的學生占應屆初中畢業生的67.68%;而在下屬縣級行政區,考入普通高中的學生只占應屆初中畢業生總數的43.22%【10】。在免試就近入學的背景下,這種差異完全是資源分配造成的,與學生個人的起點無關。“學區房”的可怕之處在于形成不同階層、階級在居住區域上的隔離,美國積重難返的現狀就是活生生的案例。如果放任“學區房”發展下去,就會使得高收入群體壟斷優質公立教育資源,造成貧困的代際傳承——《北京折疊》將在不遠處變成血淋淋的現實。
毫不夸張的說,推進教育公平已經成為關系民心和社會發展的重大現實問題。當務之急,是將推進教育公平的現實策略盡快轉化為社會共識,免得貽誤改革時機。我國基礎教育現階段的主要矛盾就是解決資源分配的高度不均衡。私人辦學有他們自己的一套游戲規則,但是公立基礎教育必須保證機會平等,才對得起民脂民膏。至于“素質教育”之類冠冕堂皇的概念,現階段連次要矛盾都算不上,在主要矛盾沒解決之前不提也罷。
推進教育公平的首要舉措,就是盡快廢除重點小學和重點初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基礎教育階段的“重點”學校并不是從來就有的。毛澤東時代高度強調教育資源分配的公平性,毛主席甚至親自要求取消帶有特權色彩的干部子弟學校,教育部不得不照辦。毛澤東時代的社會環境根本不允許出現“重點”學校,“重點”學校是改革開放之初才被制造出來的,也就30來年的歷史。設立“重點”學校的初衷,是在資源不充裕的前提下優先建設一批質量相對較高的學校——哪怕無法做到全面開花,有幾朵花看看也是好的。然而時過境遷,國家財力與改革開放之初已不可同日而語。如果教育部門在資源分配上繼續厚此薄彼,就等于加劇和固化不平等,完全違背社會主義理念和主流民意。
要消滅一種制度,就必須提供更好的替代品。廢除重點小學和重點初中之后,需要建立兩個新的配套制度保障教育公平,一是教師輪換制度,二是學校的標準化建設制度。
日本在這兩方面的成功經驗堪稱楷模:日本政府對學校提供充足的義務教育經費,各學校的硬件基本相同,不會有哪個學校因為設備不完善而影響教學質量。日本教師的定期輪換有規范的模式,保證了各校師資力量的均衡。日本文部省根據近年來教師的平均流動率推算,全國公立基礎教育學校教師平均每6年流動一次,多數縣的中小學校長3~5年就要換一所學校【11】。在各校的師資水平、教學設施都達到了規范化的前提下,學生進入哪所學校并不重要。
中國基礎教育資源分配高度不均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育經費高度依賴地方財政,這很容易造就“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馬太效應。為了實現學校的標準化建設,必須保證教育經費不受限于地方財政水平,最好通過建立教育系統垂直經費渠道和轉移支付來實現。
日本小學是按國家標準規范化建設的。所有學校的硬件水平和師資力量都差不多,學生就讀哪所學校并不重要。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化凍就更不容易了。平衡小學和初中的教育資源,難以在較大地域內立刻實現,只能循序漸進。例如,先實現地級市轄區縣內部的教育資源均衡;再實現地級市所轄區縣之間的教育資源均衡;地級市之間的教育資源均衡則屬于長遠目標,需緩圖之。
改善高中教育資源分配的策略有所不同。包括“超級中學”在內的省重點高中,與非重點高中的實力存在數量級的差距,這是既成事實。中考的程序公平程度遠遠超過小升初的過程。而且,省重點高中的教職員工待遇明顯高于非重點高中。如果短期內強行抹平高中之間的差異,恐怕會引起學生和教職員工的恐慌。一旦人心散了,隊伍就不好帶了。所以,改善高中教育資源分配的可行策略,是改變省重點高中的運作模式。
省重點高中目前扮演著“抽水機”的角色,將基層優秀教師源源不斷地抽調上來。這種運作模式使得非重點高中的教學水平維持在較低水平,而且絕無翻盤的希望——哪怕培養出了個別優秀教師,這樣的人才要么被省重點高中挖走,要么為了追求更好待遇主動奔赴省重點高中。留不住優秀教師的非重點高中,對學生而言無疑是噩夢。將省重點高中的輝煌建立在非重點高中的“采空區”之上,顯然非常不合理。
省重點高中的改革方向,是由“抽水機”向“造血器官”的角色轉換,成為事實上的教師進修學校。可以考慮在省重點高中建立教師任期制,5年任期與一屆人大和政府的任期相同;進入教研組的骨干教師,任期最長不超過10年(2任)。這樣的任期長度足夠中青年教師學習優秀的教學方法,積累較豐富的教學經驗。教師任滿時要接受正式的教學評議,評議合格的教師調到非重點中學任職,同時提升職稱和職務。提拔使用能夠產生必要的利益動機,使得非重點高中的教師努力工作、爭取進修機會;也使得已經完成進修任期的教師,可以留在非重點高中安心工作。此外,還需通過財政手段,逐步減少省重點高中和非重點高中在教職人員收入上的差距——都是國家干部,誰也不應該是“后娘養的”。如此一來,省重點高中作為“造血器官”,能夠帶動全省高中的整體教學水平穩步提高,形成“一榮俱榮”、差距逐漸縮小的格局。
“學區房”的噩夢還是早些終結為好。
有個口號叫做“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坦率地說,這應該是國家的責任。政府必須對教育事業進行大量投入,保證教育資源分配的均衡性和公平性,才能使得孩子們不會輸在起跑線上。現在絕大多數家庭都在為“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焦慮,其實是擔心下一代因教育水平所限出現社會經濟地位的下滑。教育資源分配的高度不均衡,導致家長們不得不費盡心機為孩子爭取資源,這種社會性的焦慮已經到了天怒人怨的程度。國家應盡早對基礎教育進行全局性的規劃,建立突出強調公平性的全新制度,這才是真正符合人民群眾利益的舉措。
參考文獻
【1】人民日報:http://edu.people.com.cn/n/2014/0710/c1006-25261826.html
【2】斯坦福大學官網:https://registrar.stanford.edu/tuition-and-fees/related-links-and-previous-years-tuition/tuition-and-fees-2015-16
【3】UCLA官網:https://www.admission.ucla.edu/prospect/budget.htm
【4】CNN:http://money.cnn.com/2015/09/16/news/economy/census-poverty-income/
【5】市場觀察:http://www.marketwatch.com/story/americas-growing-student-loan-debt-crisis-2016-01-15
【6】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官網:http://finance.ustc.edu.cn/detail.php?ID=340
【7】國家統計局: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601/t20160119_1306083.html
【8】搜狐教育:http://m.sohu.com/n/408194845/?_trans_=000115_3w
【9】學習時報: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2/0924/c49369-19091284.html
【10】國家統計局: http://www.stats.gov.cn/ztjc/ztfx/fxbg/200604/t20060430_16064.html
【11】教育新聞網: http://www.edunews.net.cn/porj6/tbch/11004jshlld/jshlld007.htm
(作者系生物制藥專家、投資顧問;來源:察網)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昆侖策網: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張文木:教育要講政治、重實踐——在《人民公開課》出版學術研討會上發言
2017-10-26一個人民:請不要把自卑傳染給孩子們——我國教育在系統傳授民族自卑
2017-06-12前騰訊副總裁為女兒訪遍英美名校,發現最核心、最重要的教育只教一件事
2017-05-04?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