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已經炒到了數萬。如果一旦農村土地“騰籠換鳥”集中到少數人手中了,像炒房子一樣炒農村土地,該是什么景象啊!火山不爆發都不行了?!
敬畏鄉村——打農民的主意絕對危險(8)
小農一盤散沙,天然的弱勢群體。
農民發不出自己的聲音。
農民是沉默的火山。
自古沒有政府和官僚養農民,只有農民養政府和官僚。這無所謂,但如果政府官僚和精英結盟對農民強取豪奪,沒有節制,最終的下場都是很難看的。
什么叫強取豪奪?
在90年代,種一畝地,產量1000斤,各種稅賦加起來超過30%就是強取豪奪。
1990年的玉米收儲價格0.24元/斤,現在是0.7元/斤,26年只漲了3倍,而這26年醫藥費、學費、房價、生產資料都漲了數十倍數百倍數千倍,別扯市場經濟、價值規律,這些詞就是遮羞布,這就是強取豪奪。
低糧價把農民的收入壓得低低的,農民工的工資也就低低的了,低端制造業比較優勢明顯了,中國制造業僅僅只制造出了幾億農民工,而不是工人和市民,這就是強取豪奪!
城市化要農民的土地,不要失地農民。工業化要農民工的勞動力,不要農民工成為工人。這就是強取豪奪。
城市的房價高到一輩子的收入都沒不起一套房的地步了,一線城市賣掉3套房子可以買下一個2000畝的村莊,在這樣的情況下誘導或逼迫農民進城買房接盤,讓少數人套現。這就是強取豪奪。
在一線城市賣出3套房子可以買下一個村莊的時候,搞土地確權、抵押貸款、土地流轉交易,這種以城市的房子換農民的土地的“騰籠換鳥”,就是驚世駭俗的強取豪奪。
房子的地上成本1200元/平方米,市場價格炒到了數萬。如果一旦農村土地“騰籠換鳥”集中到少數人手中了,像炒房子一樣炒農村土地,該是什么景象啊!
火山不爆發都不行了?!
外7篇:
敬畏鄉村——農民的日子很難過(7)
農民的日子越過越難了,真的!
一家人,幾畝地,收入幾千元,日子過不去。
打工去!
夫妻分離,父母子女分離。
上不能盡為人子女的義務,下不能盡為人父母的責任。
什么事都得求人。
沒有人不孤苦!
在人前,裝堅強,裝歡喜,幸福!
在人后,有多少悲傷、委屈,艱熬!
做人難,做農村人更難!
年年在外,掙點錢,難!教育成本漲,醫療費用漲、買房成本漲,收入增長怎么也趕不上開支增長,娶個媳婦難上難,光棍成群愁斷腸!
村里有點地,黑混混惦記!
銀行里有點錢,房老板惦記!……
貧困,習主席惦記!
中國夢,何日圓!
敬畏鄉村--無牛使狗耕田(6)
鄉村建設發展難,沒人用是最難之事。
人當然很多,但用得上的人很少。
早期,共產黨毛主席從延安派一個人去農村,很快建立黨小組、把農民組織起來、很快建立起根據地,很快建立起為游擊戰和人民戰爭的大后方。
革命節節勝利!
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是共產黨勝利的法寶!
蔣介石如果從南京派人去農村學習毛澤東組織農民,鞏固地盤,行嗎?派出的人去了農村可能什么也干不了的!
耕田,毛澤東派出的是牛,蔣介石派出的是狗。蔣介石能把自己的狗改造成牛嗎?不可能!把毛澤東的牛借給蔣介石使,蔣介石也使不了牛的!
國民黨及其政權在大陸的垮臺是必然的!
現在,農村農業發展、精準扶貧和鄉村治理等最根本的是要再組織農民,誰去耕這田呢?且,還有牛嗎?有牛您會使嗎?
難哬!
現在,誰在農村組織農民?
想組織農民的人很多,但把農民組織得起來的只有兩個人:
一個是基督徒,任何一個基督徒,下到農村都能很快把農民組織起來。
另一個是傳銷組織骨干成員。
還有為共產黨長期執行著想去組織農民的人嗎,這樣的"牛"有人會使嗎?
難!真難!
敬畏鄉村——鄉村發展難(5)
你搞房地產賺錢是很容易的,投資收益是可以預見的,但你搞農業賺錢難上難,完全是碰運氣的。
在中國大陸,幾乎沒有人知道種什么賺錢,搞什么樣的農業產業化能夠賺錢。如果有人教導你搞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調整,說按照他的搞一定會賺錢,這人騙子的可能性占50%+傻子的可能性占50%。如果政府文件也這樣忽悠你,政府也是騙子!
在臺灣或日本或韓國,種什么賺錢,搞什么產業化賺錢,是有規律可循的。中國大陸沒有。這是因為中國大陸的農業制度環境和農民組織化程度都極不理想。日本、韓國和臺灣的農業,幾乎是計劃和半計劃的。中國大陸的農業是數億農戶在買方市場的市場經濟的汪洋大海里掙扎,賣方高度的無序過度競爭,活命都難,賺錢就更難了。
我經常看到一些專家搞農村發展規劃,信誓旦旦說搞這搞那就能夠賺錢。還有一些精準式扶貧,要貧困戶搞這搞那能夠賺錢,這要么和騙子沒有區別,要么和傻瓜沒有區別。
中國農村農業,在沒有徹底反思分田單干之前,在沒有農民高度組織化之前,發展、農民增收等是特別難的,可遇不可求的。
我們應該對鄉村農業發展多一些敬畏之心!
尤其是不要忽悠農民發展生產賺錢了!
更不要用發展生產搞精準式扶貧了!
服務服務再服務,千萬不要搞生產。
組織組織再組織,千萬不要壘大戶!
敬畏鄉村——組織農民難(4)
當主要農產品供大于求之后,農業不能再追求數量增長收益了,應該追求價格增長收益。要追求價格增長收益,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最為關鍵了。但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只找到了把農民原子化的辦法,并未找到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的辦法。在這樣的背景下,精準式扶貧如果把發展生產、產業化作為扶貧攻堅的重點,只會適得其反。
在農民村社共同體、家族共同體等組織不斷解體或名存實亡的背景下,中華文明中惡的東西就像惡性腫瘤一樣在農村生長,如果我們找不到重建村社共同體和家族共同體的辦法,什么優秀中華文化發揚光大、什么鄉村民主自治等等都是癡人說夢了!
農村無論是政治、經濟、文化、生態等多方面的與時俱進,都必須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現在的問題是,組織農民這么重大的事情,上不了臺面,上了臺面也沒有人和方法去組織農民。
現在,基督教在組織農民。
共產黨的傳家寶是群眾路線及其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共產黨起家就是靠組織農民。現在,看家本事丟了!還找得回來嗎?
敬畏鄉村——鄉村建設難(3)
鄉村建設非常難。前100年的鄉建,最有名的是梁漱溟、晏陽初等,你發現讀他們的關于鄉建的書,對你搞鄉建似乎沒有多大的指導作用。為什么呢?因為鄉村太復雜,差異性太大,鄉建是對復雜巨系統的修復、激活或升級,100年鄉建幾乎沒有找到規律性的東西。或者說,你很難把鄉建產品化、規范化。你做了一輩子的鄉建,也有些成功案例,再給一個村子給你,你幾乎不敢說這個村子我也能把他建設好。不確定性太多了,且應對不確定性幾乎沒有確定性的辦法。鄉建盡管走過了一百年,依然是個經驗性的活。經驗多的牛逼一點。
鄉建的另一個困境是,你如果按照主流的學術語言體系總結鄉建,開口就是錯。你想用一套本土化的語言總結鄉建,但沒有。所以,很多鄉建人有一肚子“經驗”,但說不出來。說出來也難懂。
譬如:孫君先生說,鄉村沒有規劃就是最好的規劃。把農村建設得更像農村。他不能落入學者專家的語言表達他的經驗和意思,但他表達的意思只有熟悉他的人才能意會。這多難啊!
敬畏鄉村——下一個百年鄉建,一定會出大師(2)
和過去的百年鄉建不一樣,下一個百年鄉建一定大有作為。這是因為大背景決定的——由剝奪農村農業逆轉為以工補農和以城補鄉。
五大趨勢有利于下一個百年鄉建:1,人口、產業、資源等逆城市化趨勢;2,基本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城鄉均等化趨勢;3,農村智能化趨勢;4,生態文明價值觀主流化趨勢;5,我的食物我做主和食物本地化趨勢。鄉建要適應這五大趨勢。這五大趨勢下的鄉建大有可為,注定會出大師。
在上述五大趨勢下的鄉建,繼承是必須的,但創新是更重要的。未來鄉村的生產生活方式及治理方式是什么樣的?是下一個百年鄉建要回答的核心任務。
鄉愁不是未來鄉村建設的核心任務。
敬畏鄉村——鄉村建設一百年沒有大師(1)
以現代化為目標的鄉村建設運動至今有一百年多了,誰是大師?
伯格理?
米春明?孫發緒?閻錫山?
晏陽初、梁漱溟?陶行知?盧作孚?
毛澤東?杜潤生?
溫鐵軍?
他們是鄉村建設運動的先賢和繼承者,但其實他們都稱不上鄉村建設的大師,甚至很懂都是鄉村建設的失敗者。
因為,一百年來,鄉村是不斷衰敗的!
大勢不好,大師難成!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