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3日-星期六
所謂污名化,就是一個群體將人性的低劣強加在另一個群體之上并加以維持的動態過程,它是將群體的偏向負面的特征刻板印象化,并由此掩蓋其他特征,成為在本質意義上與群體特征對應的指標物,在這個過程中,處于強勢且不具污名的一方最常采用的一種策略,即“貼標簽”。
近日,一條關于警察的新聞再次被數家媒體進行炒作,一個西南某省某地網紅警察某某被多名女子在微博上揭發:他同時和多名女性談戀愛,并大肆騙炮,幾個女子毫不遮掩地在微博上把怎樣和網紅警察認識的,怎樣被騙炮都和盤托出,并且聲稱要共同舉報某某。
隨后,包括新京網、澎湃新聞在內的多家媒體和網站都刊登了這件事兒。
按理說,如果這件事屬實的話,這種警察無疑是嚴重違反了警隊內部的工作紀律,換言之,這種人當警察只能會抹黑警察、成為警隊的敗類。因此,其所在單位見到網上消息,馬上發出官方微博聲稱認真調查。按理說,一個上百萬人的隊伍里出現幾只臭魚爛蝦并不奇怪,只要能迅速查處并公開處理信息,應該還是能被廣大網民接受的。
然而,在這起輿論的傳播過程中,一些媒體卻故意將這個警察敗類與愛國進行了捆綁,稱之為愛國小鮮肉,不知道,這些媒體將一個警察中的小敗類稱為愛國,是出于調侃愛國一詞,還是刻意將愛國污名化?今年6月,南方某日報記者強奸實習女,為何幾乎所有的媒體都集體保持沉默呢?
今年2月,習總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主要內容可以概括以下48個字:
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
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
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聯接中外、溝通世界
然而遺憾得很,在一些媒體的新聞報道中,這48個字我們未能見著一個字,相反,貼標簽、污名化的春秋手法倒是很嫻熟。
自古以來,無論中外,“愛國”都是一個褒義詞,但現在在中國這個名詞已經逐漸被污名化了。個別口上愛國者的不良行為被無限放大,造成了一種“凡是”。曾幾何時,我們引起為豪的英雄主義,集體主義,浪漫主義,一個個被批臭,這就是污名化的后果。
媒體對新聞事件的調查與報道,是為了更好地監督,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建設性和善意的批評,而一些媒體對于發生的負面新聞事件,刻意添加政治元素,強行將負面事件與愛國進行關聯,肆無忌憚進行貼標簽式的污名化,并由此及彼大做文章,這種輿論導向不僅是有害的,更是危險的。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