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7日-星期四
習近平同志在同吉林省企業職工座談時指出,對國有企業要有制度自信。這是對國企改革做出的深刻總結。
改革開放以來,國企經過一系列改革,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重大成績,但也出現了一些思想和實踐上的混亂。其中之一,就是在某些地方或某個階段,妄自菲薄,丟棄了我們行之有效的制度創新,迷信外來的和尚會念經。此處重點談四點。
1、在某些西方非馬克思主義思潮誤導下,在國企改革中,把企業管理問題和遵循市場規律問題歸結于所有制問題,將國企改革的重點局限在產權問題上,把產權私有或變相私有誤為提高中小國企效益的唯一靈丹妙藥,走向夸大所有制對生產力反作用的另一個極端,在國家財富增長的同時,出現了國有資產流失。這種實踐,在國企改革方面,是對公有制占主體的基本經濟制度的不自信。
2、毛澤東同志在六十年代總結出的“鞍鋼憲法”,科學解決了管理、專業人員與職工群眾之間的關系,受到日美歐企業的追崇,成為公認的現代質量管理的靈魂,是國外許多現代化企業管理方法的起源,在管理學上有跨意識形態的普世價值。徹否文革后,這個方法在國內被擱置,中國的企業管理人只是在學習國外先進管理方法時才悟知“鞍鋼憲法”的偉大意義,發現“出口轉內銷”的曲折。
如同生物機體自組織產生的抗體強于藥物的功效,大慶工人總結的“三老四嚴”是小農經濟向大生產過渡時期,否定同一階段出現的農業浮夸風的產物,其嚴謹“抗體”在大慶奇跡中的表現,完全可以應對殘酷的市場競爭。例如進入哈佛工商管理案例的張瑞敏砸冰箱呼應、繼承了“三老四嚴”精神。“三老四嚴”甚至也是今天“三嚴三實”教育的源頭之一。
3、國有企業制度有沒有自信,也體現在對發展生產力所證明的先進企業管理制度的兼容并蓄。當前我們既要向國外的先進經驗學習,更要重視作為全球經濟引擎的中國經驗。我們既有社隊企業發展起來的公有企業明星,如南街、華西、大寨等,又有忠誠于信仰的共產黨員企業家從私營企業發展壯大起來的共享共有企業,如華為等,更有國企在抓大放小、漂洋過海中動輒全球第一、世界領先的超級工程等所積累的正面經驗。從這些經驗中,國企改革可以吸收大量養分,占領無愧于世界經濟引擎的企業管理前沿地位。但是,學習、分析、借鑒這些先進經驗進入到國企體制改革的主旋律中了嗎?
西方經濟學流派眾多,管理叢林學說繁雜,在公平與效率關系上眾說紛紜,又有多少派系創造了超越中國兩彈一星研制、眾多超級工程的奇跡?中國大量的科技創新項目在時間、成本、安全可靠上構成的價值系數性價比之高,國外至今也難以望其項背。
4、西方企業管理在近百年探索后,面對信息時代,認識到“在后現代管理范式中,人力資源已經是人力財產而不是人力成本。這并非詞匯上的變換,而是客觀的財務事實。”(《后現代管理思潮》第七章)用馬克思主義的話語,就是勞動要素參與企業收益分配。在這方面公有制企業有先天的優勢。只要實事求是,解放思想,國有企業完全可以走出禁錮,適當劃分全民所有與企業運行主體的關系,建立可持續發展壯大企業的會計制度,占領市場、計劃經濟雜交優勢的高峰。對此,當前在理論上、實踐上重視不足。
改革開放,打開窗戶,不是囫圇吞棗式的全盤接受,不是歷史虛無的妄自菲薄,而是要加上馬克思主義分析的“濾網”,珍惜、保持自身主體性。分析的方法,就是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絕不徹否國企六十多年來總結出的精華,避免出現端著金飯碗要飯的奇怪現象。這就是習近平同志要求“對國有企業要有制度自信”的本意,它反映的是國企以至全部公有企業工人階層的心聲。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