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目的是利潤,要錢不要物,希望產品銷售的越多越好,零庫存最好;國家的目的是物質財富的積累,要物不要錢,把貨幣轉化為物質財富,積累越多越好。這是兩個截然相反的過程,是生產與消費的關系,其中,人既是勞動者同時也是消費者。
現在,政府不以物質財富的積累為目的來看國家經濟,哪能水到渠成?
迷茫于蜿蜒的河流,卻忘了大海就是河流的盡頭。
鋼鐵、水泥等工業只是經濟活動的過程,衣食住行醫才是經濟活動的最終結果。
衣、食、醫積累性不強,有保質期;住房,現在都需要政府幫助消化了,咱先不說。
行,包含公路、鐵路、機場、汽車、火車、飛機。除了汽車是民用外,其他不就是鐵公基了嘛。
既然住房建設趨停,鐵公基就是目前整個經濟的下游終端產品。下游鐵公基縮小建設,中游產品自然過剩了。鐵公基積累性強,是公共財富,建成后可使用幾十年或更長。就像家長要求孩子做一頓飯就給一元錢買糖吃一樣,這頓飯就是鐵公基,糖就是住房或汽車或其他生活用品,這一元錢就是勞動者的收入。建設鐵公基既多出物質財富,勞動者也有了收入,自然會買房買車,去了住房庫存,當然化解了產能過剩。
而目前不是老百姓不消費,是沒有錢!政府不能發錢給老百姓,這樣不產生物質財富。建設鐵公基把鋼材、水泥等建材加工成最終財富,國家也把貨幣以勞動性收入轉移給老百姓。
基礎設施是整個國民經濟的結晶、成果、積累。絕不是刺激,它是進入發達國家的充分必要條件。
大禹治水,宜疏不宜堵,開放下游、大力建設鐵公基是根本。
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是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后經濟結構轉型的,而我國人均高速公路擁有量大約只是美國的三分之一。基礎設施建設也是大多數工業經濟的結果,也是目的。即使是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產品最終也是為了建設基礎設施。(飛機、動車也是基礎設施的一部分)。
大禹治水,宜疏不宜堵,開放下游是根本。大力建設鐵公基可化解產能過剩、并能迅速進入發達國家。
凱恩斯認為建設公共工程可以刺激經濟發展,帶動消費,是刺激;而我發現建設鐵公基類公共工程是必由之路,現階段是進入發達國家的充分必要條件。
決策者學習凱恩斯,過分看重于因為是“刺激”所以不進行配套于生產能力的鐵公基建設。
工業就是是生產,而生產的目的是什么?是——消費!投資鐵公基是政府代表全民出資(全民消費使用),同時增加了固定式的物質財富(鐵公基),過剩產能也有了下游。
現在中央的擔心是,過多投入鐵公基,財政收入少了,鐵公基又不產生利潤,還需要維護費用。問題就在這里,一切物質財富都是勞動創造的,不是錢,錢只是媒介。
(1)投入多少鐵公基就增加多少物質財富,就有多少錢以勞動性收入轉移到勞動者手中;勞動者就有多少錢進行消費(住房,汽車等)。這個過程就有了新的稅收,這就利潤。
(2)投入多少鐵公基就有多少上游產能可以生產,就能化解多少產能,這個過程還有稅收。
(3)投入多少鐵公基就會增加多少不可轉移的物質財富,就需要增加一定比例的貨幣投放(貨幣銀行學),否則將通貨緊縮。
(1)(2)(3)新增的稅收和新發的貨幣是一定超過先前投入鐵公基的財政收入。這樣投入鐵公基(釋放產能),增加財富,勞動者有收入,增加消費(住房、汽車),良性循環。
現在是鐵公基的建設量嚴重不夠,與國家現有生產能力遠不配套。就像一頭小奶牛每天能產奶5公斤,現在已長成大奶牛,每天能產奶10公斤,但主人只允許每天給奶牛擠奶5公斤,而牛奶自己不能流出來(國家不審批),您說奶牛能不生病嗎?憋得呀!
還有幾點想法,一起說說。
一、實體經濟具體是什么?
大家每天都在說實體經濟,也都懂“金融不產生財富,只有實體經濟才可以”,也知道實體經濟是國家發展的根本。可是到底什么是實體經濟呢,大家會想是生產鋼鐵、水泥的等等工廠吧! 那就生產吧,大量儲存國家不是財富增加了嗎,怎么會過剩呢?
舉個例子,小麥是財富,它不能直接食用,加工成面包就能。說明小麥只是食物鏈條的過程,不是終端。終端就是不需要再加工可為人類直接服務的物品。面包就是終端。假如不生產或少生產面包等面食,小麥是不是也會過剩呢?
實體經濟就是能直接為人類服務的工農業終端產品。現階段,實體經濟主要就是鐵公基。
鋼材、水泥也是過程,它們的下游終端主要是鋼筋混凝土產品(鐵路、公路、基礎設施、住房)。過剩是因為住房建設大幅減少,鐵路、公路、基礎設施沒有相應增加。把流水線下游的閥門關小了,能不過剩嗎?
當然,煤炭,有色、運輸、重工、石化、貿易也是其中一環,各級銷售人員的住宿、飲食自然以差旅費計入了成本,電腦、空調、打印機、辦公用品、廣告費、招待費等也是各級產品的成本,也就是說終端鐵公基的建設成本就包含了上游產品全部成本。
二、目前經濟是歷史最好時期;鐵公基的建設速度就是國家的發展速度
2008年,大力投資鐵公基就有產能不足的制約,全面推高了經濟鏈上游產品的價格,豐厚的利潤吸引大量企業投入產能性建設。2011年7.23高鐵事故后,大規模停建高鐵,成了終端建設縮減的轉折。而產能性建設本身就消化大量產能,產能過剩沒有顯現。
當前局面是生產能力快速增大,而終端產品建設沒有相應增加還有縮小的結果。
財政收入相當于每個企業交給政府的份子錢,委托政府用來辦單個企業或多個企業實力辦不到的、公共的事,那會是什么是呢?我想就是鐵公基了。
產能過剩是當前最大的優勢(非劣勢),富足的財政收入是其他國家所期望而沒有的。這兩大優勢正確應用,將使中國迅速跨入發達國家。就是用財政收入把產能過剩快速釋放在國內。突破后將會迅速根本改變現有經濟格局。將不再有把鋼材等初級產品出口到國外,留下污染的問題。勞動力成本高也是優勢,也是最終結果,它是產業升級的推動力。
產能盤活后迅速加大環保力度,在企業盈利時加大環保阻力小,產品不夠可從國外進口,引進國外的物質財富為我所用,同時消化巨量外匯。現在世界各國都希望中國大量進口,如果用鐵公基來拉動經濟,既化解了我國當前矛盾,也支持了世界經濟,世界人民為我建設,眾望所歸。中國不僅增加了不可移動的物質財富,勞動者也等額的增加了勞動性收入。有了收入自然就形成了消費。首選住房、汽車。
有人擔心鐵公基投資后國家沒錢了,本身不能盈利還需要增加維修費用。直接、間接增加的稅收就是盈利。
貨幣銀行學指出,物質財富增加后,應相應比例的增加貨幣投放量。否則將通貨緊縮。
鐵公基建設后,直接、間接增加的稅收和新增的貨幣還可以投入鐵公基。
急!如果現在不盡快釋放產能,3、4年后,部分產能就會消亡了,以后重啟費用大、行動慢、成本高周期長,白白浪費資源、建設時間,更重要的是浪費了勞動力。
三、物質財富是用勞動創造的,不是錢創造的。
錢只是媒介,或者說是引導勞動者定向勞動的工具。就像鐵路,它建設完成就需要一定量的鋼材、水泥、等建材,還需要工程機械,最后是勞動力。這是直接看到的,其實分解開看鋼材,工人開采礦石,再用鋼爐把礦石生成鋼材,還有人問鋼爐怎么來的?鋼爐是鋼材用勞動造成的,那么在鋼材生產過程中各種機器設備、煤炭、電力、油料、飲食、運輸等都是勞動生產而來。這樣,鐵路歸根結底都是由勞動將自然物資生產而來。
四、錢是政府印制的,政府是怎樣把錢轉移到人民手中的?
就是通過國家建設鐵公基,以勞動性收入轉移給勞動者,再通過物質交換流通開的。改革開放后一直就是這樣過來的。
是否也可以建設住房、生產汽車然后分配給勞動者?那是蘇聯模式。我們現在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鐵公基就有了勞動性收入,買去吧,房地產公司和汽車公司總有一款自己喜歡的。
家庭有錢后會買房、買車,但不會去主動建設鐵公基,因為他們認為那是國家的事。
五、中等收入國家陷阱
中等收入國家陷阱,是政府把財政收入做了高福利,它只是以貨幣的形式進行了資產再分配,并沒有創造物質財富,更不能形成有效的終端產品積累,即鐵公基。從普通人的心理上來說,購房買車是其理想,至于公路、鐵路、基礎設施是政府的事。如果將財政收入進行了鐵公基的投入,既增加了固定式的物質財富,同時還等額的以勞動性收入還給了勞動者,生產過程還會有新的財政收入。
現在聽說有地方政府買一套房補助80萬元的事,這就是中等收入國家陷阱的一種做法,過程本身沒有產生財富,只是財富發生了轉移,政府少了80萬元財政收入。
六、鐵公基是現有產能最大的終端。建設鐵公基是剛性需求非經濟刺激,它是當前科技條件下國家走向發達的充分必要條件。
完善的基礎設施是發達國家的必要條件。
發達國家是把最耗產能的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后,幾十年不需要大規模建設,只需要耗費少量人力物力來維護,產能主要為衣、食服務,大馬拉小車,哪能不清閑。好比家庭把住房和汽車全款買下后,幾代人不需要奮力,掙下錢還不是只管玩了。不需要建設,初級產能(過剩)自然退出,污染大幅減少。“霧都”倫敦也早已藍天、白云、綠草地了,這就是發達國家。(我小時候課本中,倫敦還是霧都,也就常年霧霾吧)
七、降稅;
目前有人提到降稅,降稅的結果會是兩個,(一)是財政收入降低,也就是說降多少稅,財政收入相應的減少多少。(國家投入能力降低,再分配能力降低);(二)是各級產品價格會降低(促進了出口,相當于降稅補貼了外國人,但會維持出口企業的就業)。
八、外匯儲備與人民幣國際化;
對于外匯儲備,加大對非美國家的投資,從經濟上講,只是兩害相權取其輕,并沒有釜底抽薪從根本上改變。
人民幣國際化后,隨著人民幣的走出去必將換來外國的等額物質財富進入國內,為我國增加了等額的物質財富。但在目前產能過剩,急于低價大量出口基礎材料的情況下,會吸而不納、獲而不得,就像已滿的水缸,別人給它添多少水都會溢出去,流入的物質財富還會換個馬甲出口到國外,再次形成外匯儲備。除非大量儲備貴金屬。
九、中西部的落后本質是基礎設施的落后;
原因,東部基礎設施和產能建設早,西部建設大量的使用了東部的產能;而稅收大部分在產能上,則東部獲得了大量財政收入,自然基礎設施再投入更大,產能也擴展更快,東西部差距越來越大。這也是發達省份內部也有發達和落后地區的原因。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對國家來說,基礎設施就是皮,家庭住房、車就是毛;對家庭,毛坯房、車是皮,裝修材料是毛。
整個地區的富裕是建立在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的基礎之上。落后地區的居民不能靠彩電、冰箱、洗衣機、手機、電腦進入小康的,因為這是毛;是要建立在現代化住房(皮)之上,更要建立在優質的(鐵公基)公共的基礎設施之上。
十、城鄉人口轉移已到臨界點。大城市空氣和水的自然循環凈化能力已過極限。
城市病,大城市才有,說明問題在“大”,當然應從治“大”上入手。城市病的根本是人多,再是集中,三是攤子大。車是富裕生活的標配,城市之大遠不及車之多。
空氣和食物一樣同等重要,都是人類生存的必需品,食物入胃,空氣入肺。人們對空氣的認知度會與日俱增,對新鮮空氣的追求將來會迫不及待。
現在城鄉人口轉移已到臨界點,大城市市民農村居住已暗流涌動。
發達國家之美,并不是高樓大廈,是藍天、白云、草地、別墅。
大力建設縣-市級地域鐵公基,是當前之要,它可輻射到鄉鎮。因為城市規模小,城外的自然循環凈化能力能滲透到城市中心,空氣好,綠地多。基礎設施建設好后,會有很多大城市人口轉移過來。一個村莊其實就是一個別墅群,城市人覺醒后會垂涎的。
很多人向大城市轉移,基礎設施是其次,最主要是因為大城市有教育和醫療兩個優質的、集中的資源。
大城市人口的疏散也需適時推出,因為市民的轉移,將會從自發到自覺。
逐步擴散大城市的教育和醫療的人才到小城市就能達到轉移人口的效果,也為小城市帶來活力。
十一、養老金缺口是經濟高速發展中主要用現金儲備的結果。
當年的勞動以貨幣來保存,貨幣早已今非昔比,自然不足;當年以摩托車養老,而今已是汽車年代,當然捉襟見肘。養老金可以建設高速公路、高鐵來保值,以立法長期收費來增值養老金。
十二、國際原油價格下跌是科技的快速發展使原油生產能力急速擴大,而下游需求沒有快速增加還有縮小之勢造成;就像煤炭、鐵礦一樣。
現在的中國就像青壯年,只要把力用在建設上,宏圖將成;目前財政收入最好,就是國家的錢,只要把錢用在車頭上,車則快速前行。
(【原創】來源:昆侖策網)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
網址: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