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普世價值是西方國家對中國進行思想滲透,進而顛覆中國政治制度的重要手段,而在我國思想理論界,很多人并不能正確認識普世價值的政治實質(zhì)。為此,求是訪談特邀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文化安全與意識形態(tài)建設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原黨委書記侯惠勤為我們解讀普世價值的相關問題。
視頻時長5分56秒
精彩觀點:
■ 普世價值是一個關系我們走什么路、舉什么旗的關鍵問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對普世價值的批判在我們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具有十分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
■ 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后,沒有像西方所希望的那樣,回到西方秩序之中,走上了一條完全不同于西方的現(xiàn)代化發(fā)展道路,而我國對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堅持發(fā)展,越來越顯示出這一制度的優(yōu)越性。
訪談實錄:
求是網(wǎng):請您簡單介紹一下普世價值的內(nèi)容和實質(zhì)。
什么是普世價值?
侯惠勤:西方用它們的基本價值理念對我國進行思想滲透由來已久,但普世價值是2008年在中國泛濫之后,才正式成為一個標志性的話語。弗朗西斯·福山在《歷史的終結與最后的人》中提出,所謂歷史的終結不是說人類不再進化、人類文明不再發(fā)展,而是說人類關于政治制度的設計,就在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面前止步了,換句話說,就是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不可逾越的。
普世價值,就是指西方政治制度的設計和它的理念是普遍適用并且不可超越的。這其中包含兩層意思:一是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具有普遍適用性;二是西方自由民主制度和它的設計理念不可超越。這就對我國政治制度形成了直接的挑戰(zhàn)。中國認為資本主義所謂自由民主制度根本不是人類制度發(fā)展的最終選擇,必然會被超越,我們肯定有更美好的制度來代替它。
普世價值是一個關系我們走什么路、舉什么旗的關鍵問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對普世價值的批判在我們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具有十分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
普世價值的政治實質(zhì)
侯惠勤:普世價值概念的提出主要是出于一種政治需要。宣揚普世價值的人認為,蘇東垮臺之后,下一個垮臺的就是中國。西方對中國進行制度顛覆的企圖從來沒有變。改革開放以來,西方對中國實行“接觸加遏制”戰(zhàn)略方針,一方面與中國接觸,與中國做生意,另一方面又遏制中國。它們認為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最有效地改變中國、控制中國,中國改革開放一二十年以后會自然而然地融入西方的秩序、回歸西方的文明之中。
新世紀以來,尤其是2008年以來,它們認為最根本的問題,一個就是黨的領導,一個就是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指導。在它們看來,這兩條是必須要加緊摧毀的,而最好的方式就是利用普世價值。它們以所謂人類性來反對階級性,以所謂人類普遍的價值追求來反對中國特色,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中國脫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回到西方秩序之中。
西方加緊對中國進行思想滲透,一方面說明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后,沒有像西方所希望的那樣,回到西方秩序之中,走上了一條完全不同于西方的現(xiàn)代化發(fā)展道路,而我國對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堅持發(fā)展,越來越顯示出這一制度的優(yōu)越性;另一方面,西方感到如果不加緊顛覆中國的政治制度、加緊遏制中國,可能就難以控制中國了,但它們又找不到更好的途徑,所以就把西方一些的傳統(tǒng)理念,經(jīng)過一定的包裝,以普世價值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
西方的價值觀,尤其它的政治制度和它的政治文明,在今天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很大的歷史局限性和片面性,現(xiàn)在正是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并以更好的制度將它取代的時候。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出:“歷史沒有終結,也不可能被終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不是好,要看事實,要看中國人民的判斷,而不是看那些戴著有色眼鏡的人的主觀臆斷。中國共產(chǎn)黨人和中國人民完全有信心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我們批判普世價值、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絕對不是封閉自己,不是把中國跟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割裂開來,而恰恰是為了更好地推進人類文明的發(fā)展,更好地推動人類的進步,我們不能把自己捆在西方資本主義這艘即將沉沒的船上。
求是網(wǎng):您認為,符合人類發(fā)展歷史的價值共識是否存在?普世價值與這些價值共識有何區(qū)別?
侯惠勤:普世價值中最容易搞混思想,最容易迷惑人的有兩條:一是它打著人性論的旗號,宣揚普世價值就是呵護人性,一再宣傳資本主義是最呵護人性的,而社會主義制度不符合人性,所以最終會走向失敗;二是它打著人類價值共識的旗號,通過討論人類有沒有共同的價值追求而將問題引向別的地方。
普世價值與人性論
人性是人類特有的本性。馬克思主義認為,能夠使人和動物區(qū)別開來的特性主要是勞動,人通過勞動不斷創(chuàng)造自己、提升自己,不斷積累自己的文明成果,這是一種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因此,人的產(chǎn)生是一個不斷脫離動物界的過程,沒有一個原來就既定的人性,人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通過勞動不斷地形成、不斷地改變、不斷地提升、不斷地創(chuàng)造自己,所以人性也是在不斷地變化的。
馬克思主義有一個基本觀點:不是人性創(chuàng)造歷史,而是歷史改變?nèi)诵裕诵允侨祟愒趧?chuàng)造歷史過程中的社會關系、社會矛盾的一種表現(xiàn)。所以,資本主義符合的是階段性的人性,資本主義強調(diào)了人的個體性和利己性,在資本主義搞商品經(jīng)濟的時候,它確實發(fā)揮了人利己的一面、個體積極的一面。但是人類不會永遠停留在這種人性上的。費爾巴哈曾指出,人的真正的本性不是個人性,而是社會性,人是相互需要、相互依靠、相互依賴的,人是社會存在物。人性的這種矛盾,恰恰反映了資本主義條件下制度和社會關系的矛盾,這種矛盾推動著人性不斷變化、不斷超越,所以人類在超越資本主義制度的同時,也超越了資本主義階段的人性,所以人類必然要走向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
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中的“全面”,就是人的發(fā)展和他人的發(fā)展、人的發(fā)展和全社會的發(fā)展、人類的發(fā)展和自然的發(fā)展的統(tǒng)一。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中的“自由”,就是人能夠不斷認識人的發(fā)展規(guī)律、社會的發(fā)展規(guī)律、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在這個過程中達到人、自然、社會的和諧統(tǒng)一。而資本主義社會中的所謂“自由”是商品的自由、資本的自由,其個性觀是一種個人的獨特性,甚至是個人的封閉性,所以資本主義的人性并不能代表真正的人性,不能代表人類的天性。所以,我們批判普世價值,并不是否定有人性,也不是否定人性的變化、發(fā)展,而是要使人性往更美好的方向變化。
普世價值與人類的價值共識
關于人類的價值共識有三個問題需要說明。
第一,人類作為生命存在而有的基本生理需要,或者稱作自然需要。普世價值一定是一種歷史的價值,而生理需要或者自然需要是所有生命的需要,因此這不能納入普世價值。
第二,人類對美好理想和道德的向往和追求。人類都有自己的精神追求,這種精神追求可以超越時代、超越歷史、超越階級。而普世價值追求的是現(xiàn)實制度的建構,從這個角度來說,它也不是普世價值。
第三,現(xiàn)實中推動我們前進的時代精神、民族精神。一方面,時代精神表現(xiàn)為一個時代的主流價值導向,只是人類不斷追求真善美、追求更美好的未來的一個階段性成果,所以任何民族精神,時代精神,都只是體現(xiàn)了人類的階段性成果,絕不代表人類的終極價值追求。另一方面,時代精神、民族精神是在各種力量的斗爭和比較中,通過交流、交融、交鋒逐步形成的,是各種力量共同奮斗的結果,因此,它不是普世價值。
上述三類都不是普世價值,第一類人的自然需求不是普世價值,第二類人類對美好未來的理想憧憬和最美好的情感表達不是普世價值。第三類在歷史發(fā)展中不斷地形成和更新的時代精神、民族精神也不是普世價值。
我們批判西方的普世價值,并不等于我們要將自己封閉起來,切斷與西方思想文化之間的交流,西方歷史上出現(xiàn)過的一些合理的思想,如盧梭的民主思想等,我們也應該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tài)度,不斷加以借鑒學習。
(作者:侯惠勤,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文化安全與意識形態(tài)建設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原黨委書記)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wǎng)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wǎng)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wǎng),依法守規(guī),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nèi)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qū)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diào)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