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4日-星期日
日本可能更衰落前提是中國別軟蛋
日本這兩天通過他們的安保法了,要強化軍事了,筆者看來這就是日本衰落前的最后掙扎。中國周邊的不安穩,背后的主要因素就是日本,中日關系是遠交近攻的地緣政治繞不過的,對日本怎么看,實際國內分歧也很大,而本人認為當前是中國徹底超越日本的關鍵時期,走好了則中日格局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難以改變。中國絕不能關鍵時刻當軟蛋。
日本安倍經濟學,日元從不到80貶值到120左右,雖然最近漲了一些,依然110以上。但日本長期逆差了,日本經濟負增長,如果按照國際匯率計算比較,日本與中國的GDP差距已經拉大到相差一倍,日本的美元GDP只有46010億美元比了。對此日本到底怎樣,是大家關注的關鍵。所以別看日本的失去20年,真的中國崛起了,以后日本可能會更衰落的。
很多人說日本的海外GDP巨大,不要低估日本的國力,當初日本研究所唐淳風等人估算計算了日本的海外GDP是1.58個日本本土GDP,更有說是6個的,但事實如何?真的要是6個,那么意味著日本的經濟總量是中美之和還要多。一個日本,這數字也太夸大了!這里我們要分清日本控制的資本和控制資本所在國家的區別,資本不是國家的財產是私人的財產。
即便是日本有巨大的海外GDP,但這些產業與日本國內GDP帶給日本的效果也是無法相比的。只要產業在你那里,你就可以收稅,戰爭的時候就可以征用,你的海外GDP就是別人案板上的肉。日本的產業對中國滲透的很厲害,其實中國只要對外資征稅政策有變化,壓力最大的就是日本,他們投資已經到位的情況下是不容易外逃的,就算變現,也要折價和資本利得稅的剪刀去剪一把羊毛。所以現在大叫減稅的,我們真的要看看減了誰的稅,要看看稅收的國際博弈和全球財富再分配的作用。
其實進一步的說,日本的海外GDP當初的1.58倍的說法筆者認為還是有依據的,但關鍵是這些GDP目前縮水和問題也是極大的,因為這個數據統計于2010年左右,當初的情況是資源價格的高企,現在資源價格是原來的幾分之一了,日本的海外GDP很多是資源投資,這部分大大減少了!日本是海洋運輸強國,國際海輪都是注冊在巴拿馬這樣的離岸國家,都是海外GDP,但國際運費我們可以看到海運指數BDI已經是從當年高峰上萬點到了幾百點了,這部分要縮水多少?更有大量的日本家電廠家在東南亞各國生產等等,現在的競爭力也下滑的厲害,日本引以為傲的大量家電巨頭,都進入了破產保護了。因此現在說是日本本土GDP的1.58倍,實在是有些問題了。
日本能夠維持,海外的支柱產業最主要的就是汽車!前面美國引爆大眾事件,雖然大眾確實有問題,但美國選擇引爆的時間與國際博弈也是有關系的,在以前就是搞日本車,現在美國對日本車態度好了,背后的原因就是日本對美國在對華問題上更乖了,日本車的生產很多在美國貢獻美國不少稅收,替美國支撐抵擋德系車的壓力。但中國市場呢?對日本車應當把國際政治博弈考慮進去,要反思對國民抵制日貨熱情時各種傾向于日本的聲音,關注日本對華的輿論滲透。日本沒有了海外汽車業務,打擊是巨大的。
日本維持還有一個重要的層面就是近期中國人都到日本購物不是到香港購物了,香港的鬧事分子很多與日本是關系很密切的。香港購物的利潤是中國肉爛在鍋里,在日本的購物則肉爛鍋外了。中國的海外購物消費,在中國外匯吃緊的時候,本來就應當壓制一下,對購物攜帶入境的物品,關稅等應當更加嚴格,這同時也堵住了外匯逃匯螞蟻搬家的通道。
我們更要關注的是日本資本利用互聯網對中國的滲透和資本傾銷,日本寬松印鈔,所印的鈔票能夠花掉,能夠花到國外去,才是日本能夠持續印鈔的關鍵。何為傾銷,就是低于成本銷售嘛!日本是實行負利率,完全低于成本的銷售一個東西,這個東西就是貨幣!在日本的傾銷下,我們不光最大的互聯網公司是日本人最大股東,這公司號稱是管理層控制但管理層的工資是股東決定的,日本對中國其實滲透的更多,大量美國VC甚至中國VC,其公司不是日本的,但他們只不過是資產管理人,背后的投資者是日本的。美國的資本對中國的網絡市場遠遠沒有日本資本感興趣,但日本人知道中日的關系,這些投資都是美國等國家資管公司出面的,我們看作是美國投行,但其實是日本資本。而中國的各種私募、VC的募資,日本的資本就更多了,日本資本通過各種合作紐帶綁架了大量中國國有資本和權貴資本,在中國形成了相關買辦既得利益集團。日本能夠QE的關鍵,就是這些多印出來的貨幣能夠花在海外不引發本國的通脹和惡性匯率貶值,因此我們看到的就是日本貨幣一寬松,中國的股市是跟隨波動的,而我們這一次的貨幣貶值壓力出現,日元反而升值,背后就是外逃的資本和做空中國的資本是誰,這是很清楚的。
更進一步的講,日本借助互聯網確實有控制中國咸魚翻身的可能,互聯網徹底改變了產業生態,以前的設計中心只不過是產業的最上游,往下是不斷的傳遞過程,是上游企業給下游企業的一個產業鏈,設計中心控制不到下游各個環節的。在互聯網的形式下產業鏈的所有環節直接與設計中心發生關系,通過網絡讓設計中心把所有產業環節控制了起來,讓產業從原來的鏈狀機構變成向心結構,這中間日本的設計中心和控制這個結構的網絡,價值就要最大化。而這個網絡已經被日本人控制,中國制造的升級未來正在被掐在日本人手中了,如果這個趨勢不遏制,不出幾年中日的態勢就要再度改變,這也就是日本資本為何特別青睞中國互聯網投資,并且在這些投資當中綁架了大量中國權貴資本和國有資本,要取道美國隱藏控制中國互聯網的大視野大戰略的布局。
所以中國與日本的殊死博弈,只有一個成功者,對日本的衰弱要認識,同時也要認識到其咸魚翻身的可能,歷史上每一次日本度過難關,都是在中國漁利一把發一次橫財。所以此時中國是絕對不能手軟,對國有資本、權貴資本不能投鼠忌器,一定要對日本控制的互聯網企業限制其互聯網去滲透中國傳統行業,而是要對他們反壟斷!要抵制日本車的在華泛濫扶持民族工業,中國只要不手軟,日本的老齡化和最高的國債/GDP的負債率,意味著日本會進入兩難,不QE不能維持是等死,QE則是找死,日本維持不過下一次全球危機。
在當今全球比爛看誰先倒的競爭當中,日本的海外資源投資和海運業受到巨大打擊,如果不能從中國市場利用日本多年來的經營和布局掠奪中國一把,從中得到日本想要的利益,日本就危急了。因此在這關鍵時刻,各種對日經濟博弈政策,是絕不能陽痿的。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