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3日-星期三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國策建言 > 安全戰略 > 閱讀信息
黃衛東:絕不能將貨幣和經濟資源交給戰略對手美國控制
點擊:5741  作者:黃衛東    來源:昆侖策網  發布時間:2016-08-19 09:22:59


1.webp.jpg

 

  一句話揭示當今我國各種問題根源

 

  所謂市場決定資源配置,就是有錢者主導資源配置和產出分配;而錢都是政府印的,通過購買債券等方式進入市場,交給借貸人。如果央行購買國債就是交給中央政府;購買商業債券,就是交給企業。但我國央行代表政府印錢,都拿去換美元歐元,交給美國等西方國家政府,而換來的美元歐元也是轉而買幾乎沒有利息的美國等國債,免費借給美國和西方,等于將我們的錢都免費交給了西方國家,從而等于將我們的經濟資源和產出交給了我們的戰略對手美國控制和分配,讓美國拿走大部分產出,支持它從內部和外部對付中國

 

  央行除了印錢,并無其他賺錢能力。央行憑什么儲備了大量外匯,也就是外國貨幣?高達3萬多億美元,還不都是印人民幣換外匯獲得的。參見:我國央行依據外匯儲備被動發鈔的官方證據(附后)。

 

  根據央行發布的資產負債表,僅在過去10余年里,我國央行就印錢25萬億,都換美元歐元交給了美國和西方(表中外匯占款=購買外匯所投放的人民幣),主要是換美元交給美國。加上美國資本家用免費得到的人民幣在中國購置的資產做抵押,從銀行貸款,實際獲得的資金恐怕高達上百萬億元。而我國建國六十多年積累的資本存量,包括被美國控制部分,僅有84萬億。考慮美國在我國獲得的利潤和拿走的物資,可以說,美國控制了我國大部分資產,拿走了我們的大部分產出。從現實情況,也可以證明這一點

 

  1、中美的產出、消費和積累情況

 

  現在美國已經不搞工業消費品生產了。而中國生產了世界上大部分工業消費品。美國所謂居世界第一的國民產出,大都是美國從國外進口商品,再高價銷售給老百姓,兩者之間的差價;按照收入法計算,就是老百姓運輸和零售進口商品過程中的勞動收入。它們就是占美國國民產出85%以上的服務業產出。

 

  我國大部分產品產量都超過世界總產量一半,人均是世界人均的4倍以上。但我國人均消費不到世界一半,僅有3000美元,不到美國十分之一。我們的老百姓收入占產出比例僅有41%左右,而資本所得達到近60%。而近百年來,美國的老百姓收入占產出比例多在80%以上,最高達88%,資本所得低于20%,最低時只有12%。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們的資源由美國控制,產出由美國分配,美國作為資本所有者,拿走了大部分產出,從而不需自己生產老。現在美國和西方基本不搞工業消費品生產,卻過上了遠比中國富裕的生活。美國哈佛大學弗格森教授總結,這是中國負責生產,美國負責消費的中美國模式。

 

  我們為此開采了大量礦產資源,付出了沉重的資源和環境代價。現在我國煤炭年產量高達40億噸,占全世界產量近一半;鐵礦石產量也超過10億噸;我國供應的稀土礦石占世界97%以上,用于生產各種工業產品供應西方,導致我國礦產資源快速走向枯竭。僅在過去10余年,我國各種礦石價格就上漲了5倍以上,其根本原因,就是低成本的優質礦產資源走向枯竭,開采更深品質更低的資源,導致開采成本成倍增加。現在我們的煤炭灰分含量過高,導致冬季采暖季節,霧霾彌漫整個北方,嚴重污染了環境,損害了人們的身體健康。

 

  我們的消費很少,而積累更低。雖然主流經濟學家認為,我們不提高消費,是在進行積累。其象征,就是我們的外匯儲備年年高速增加,最多時高達4萬億美元,遠超其他國家。可實際上,我國大部分外匯儲備都是美國和西方資本家拿美元歐元等到中國“投資“,購買中國工廠以及這些工廠出口產品得到的。央行專家曾經在官方網站上清楚地介紹,政府要動用它,還必須拿人民幣置換。它們是發行的人民幣的依據,實際對應的是西方資本家在中國的人民幣資產,實際主人還是西方資本家,它們不是我們的積累。這是央行依據外匯儲備被動發鈔的必然結果。雖然我們可以說積累了生產能力,它們主要在美國和西方手里,為西方賺錢,而且這些生產能力會隨著生產力的進步和產品的更新換代而不斷淘汰。

 

  真正重要的積累是基礎設施,不是生產能力。基礎設施則會一直伴隨人類社會。我們的趙州橋已經存在1400多年了,還在為我們服務。事實上,我們在基礎設施方面的積累速度甚至還遠低于100多年前美國。

 

  在鐵路建設方面,距離現在130年前的1880年代,僅10年時間,美國就建成鐵路14.9萬公里,超過我國一百多年的鐵路建設積累至今的鐵路總長度;僅1886年美國就建成鐵路2.7萬公里,接近改開前30年的鐵路建設積累。事實上,雖然我們的生產能力比改開前提高了幾十倍,但改開30年建成的鐵路長度僅略多于工業從0開始的前30年,無法與當時的美國相比。

 

  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積累方面,我們也無法和美國相比。例如,下水道建設方面,美國大城市的下水道,往往直徑超過10米,下水道里可劃船。而在我們的首都北京,這是我們國家下水道建設標準最高的地方,下水道主干線也僅有1-2米直徑,遠低于美國標準,排水能力十分有限,2012年7月21日一場24小時平均降水量190毫米的大雨,在南方僅是2年一遇的大雨,就水淹全城,成災面積超過14000平方公里,幾乎覆蓋整個北京市,造成79人死亡。這是因為我們的排水建設標準是預防每年一遇的大雨,而美國標準是預防10-100年一遇的大雨,重要地區的標準是預防100年一遇暴雨。今年我國南方很多城市遭水災,主要原因就是太低的建設標準。而且我們的很多基礎設施也屬于美國和西方,例如自來水廠和污水處理廠,成為美國牟利的工具。

 

  在機場建設方面,我們的差距就更大了。到2010年底,美國有15079個機場,我國僅有502個機場,只有美國的3%,僅排在世界第15位。美國僅1946年就建成機場1259個,是我國現有機場數量的兩倍半。改開30年,我國僅建成民用機場77個,還低于前30年。 如果算上軍用機場,則遠遠低于前30年,因為我國軍用機場都是前30年建設的。

 

  另一方面,現在我們的生產能力遠超美國。一些基礎工業生產能力甚至超美國10倍以上,就是算人均,也超過美國數倍。例如,2014年我國生產鋼材11.25億噸,約是美國歷史上最高年份的10倍,人均是美國的2.5倍,接近美國1946年的17倍。2015年由于需求下降,雖然我國煤炭總產能高達57億噸,實際產量僅37億噸,但美國煤炭產量僅8億噸,不到中國四分之一,人均也比中國低。在工業消費品生產方面,美國就更沒法比了,因為美國大都不生產了;就是按人均產量計較,也是我們比美國多幾十倍以上。

 

  和美國歷史上大建設時期相比,我們的生產能力優勢就更大了。1886年美國僅有人口5800萬人,勞動力不到中國5%,重要工業生產能力,例如鋼產量僅有256萬噸,不到現在中國的千分之三,那是電力還沒有投入應用。1946年美國人口約1.41億人,鋼產量為0.59億噸,不到中國現在8%。很顯然,今天我們的生產力發展水平,要遠高于美國1886年和1946年,我們的勞動力數量、工業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也遠超美國1886年和1946年。

 

  綜上所述,現在我們的生產能力高于美國歷史最高年份10倍左右,更是美國大規模建設時代生產能力的10-100倍左右,但基礎設施建設速度僅是美國十分之一到百分之一,僅與我國前30年工業從0開始時期相當。我們有巨大生產能力,卻積累少,消費低,人均消費僅有3000美元,不到世界平均一半,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當前我國的很大部分經濟資源被西方控制,大部分生產能力都是為西方生產,包括基礎工業產品是為工業消費品生產服務,而生產的工業消費品大都出口供應西方。

 

  2、中美關系分析

 

  另一方面,雖然國內親美派極力美化中美關系,公開宣稱“當前中美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格局,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誰也離不開誰”的利益共同體。形容中美關系是夫妻關系,似乎超越了歷史上所有的雙邊關系,當然也超過了美國和他的西方盟友之間建立的同盟關系。但實際上,近年來,周邊國家一再侵占中國的神圣領土時,往往都是美國支持。例如,日本占領我國釣魚列島,美國官員多次公開要求中國不得改變,還公開派軍隊替日本防衛釣魚島,防止中國收回釣魚島。現在美國指使菲律賓搞南海沖突仲裁,派兩支航母組成的艦隊到南海,軍事威脅加公開要求中國執行仲裁,退出整個南海南部,放棄菲律賓等國占領的中國南海領土。

 

  從歷史來看,就是親美派一直美化的美國幫助中國打敗日本取得抗戰勝利,實際的事實也恰恰相反。戰后日本專家承認[1],日本是資源匱乏國家,本土并無資源供應來侵略中國能力。在抗日戰爭期間,從1931年918到1941年12月日本襲擊珍珠港之前,美國供應了日本軍事物資消耗中的大部分,總計輸往日本的物資總價值達到19.5億美元[2]。日本對美國宣戰后,美國開始拉攏中國共同對付日本,以減少美國士兵的傷亡,通過租借方式向中國出售軍火和重要軍用物資,但實際上運往中國的各種物資,包括民用物資和運輸過程中的美國人工資,用于中國抗日戰場的,總計也僅有2億多美元[2],比輸送給日本的戰略物資少一個數量級。

 

  美國人究竟是在支持日本侵略中國,還是在支持中國抵抗日本侵略,不是十分清楚的嗎?然而,在中國主流精英中,長期流傳的是,“美國是中國最可靠的朋友。美國在抗日戰爭期間,對中國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援助,沒有美國的援助,中國就無法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美國人出售給中國的軍火,變成了精英們長期念念不忘的“美國援助”,精英們壓根就沒有想到,沒有美國人支持,哪有日本人侵略中國,那有日本侵略導致中國死傷3500萬人。而且抗戰結束前,美國還伙同蘇聯將中國外蒙肢解了,這是近代史上我國損失最多領土的一次失敗。事實上,美國和西方精英相信的是達爾文優勝劣汰,弱肉強食的進化論[3],十分忌憚有悠久歷史和文化的世界最大族群,認定強大的中國必然滅亡西方,從維護生存和霸權的長遠利益出發,一直以中國為敵,一直在削弱分裂中國,包括培養日本作為進攻中國的急先鋒。

 

  親美派美化美國的原因,是過去100多年內,美國通過文化侵略,在中國培養了大批親美精英。早在1844年,中美簽訂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望廈條約》,美國人就第一個取得了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的特權[4](p58)。此后美國在中國辦了很多學校,包括多所著名大學,在中國培養了大批親美精英,他們為美國的利益效勞,不遺余力。由于美國長期的文化侵略和滲透,到1927年建立的蔣介石政權就完全成了美國的附庸,高層官員主要來自美國留學生。抗戰勝利后,與美國簽訂了從天上到地下,從政治到經濟,從思想到靈魂,覆蓋一切的協議,將中國的主權都交給了美國精英[5]。這一切,很大程度上都基于只存在于精英們思維中,實際上不存在的美國對中國的“無私援助”。美國對中國的文化侵略,獲得了豐碩成果。

 

  現在央行精英們依據外匯儲備被動增發人民幣,發行人民幣的依據都購買美國等西方國家國債,將人民幣發行依據都交給美國和西方,等于將經濟資源和金融經濟安全都交給美國。就是因為他們大都是美國培養,信任美國精英超過了信任自己。

 

  3 建議

 

  我們將貨幣和經濟資源大都交給我們的戰略對手美國,讓美國從外部圍攻自己,從內部收買各種異己分子,搞亂中國內政外交,這是當今中國出現各種問題的根本原因

 

  我們必須取消現行的依據外匯儲備被動發鈔辦法。西方沒有一個國家采用這種發行模式。央行應根據市場需要增印貨幣,增印的貨幣應在市場上購買國債,等于交給政府使用,從而消除西方對我國基礎貨幣的影響,防止西方進一步控制我國資源。政府因此就獲得了大量外匯資金,可用于進口大量物資,以及通過政策逼迫外資退出,購置國內外資資產,收回西方所控制的資源,這也是政府主持國內建設所需要的。在市場經濟下,只要經濟不崩潰,即使經濟不增長,市場也需要這些貨幣,政府就無需償還這筆債務,因而是免費得到的。

 

  我們也不應儲備大量外匯,因為它們都是拿大量資源和財富換取的自動貶值賴賬的欠條我們應該取消與此配套的出口導向型經濟政策,第一是取消低人民幣匯率政策,它導致賤賣自己的物資,高價購買西方的物資,從而免費給西方輸送利益。西方國家沒有一個實行低貨幣匯率政策,實行的都是略微超過實際價值的高貨幣匯率政策,以達到對外貿易平衡,而不是貿易順差,避免拿經濟資源換取他國政府開出的不負責兌現,而且還是自動貶值賴賬的貨幣欠條。第二是取消出口退稅政策。出口退稅政策一樣是降低出口產品價格,讓利給西方消費者。西方國家搞出口退稅,主要是占領新產品市場,實現產品壟斷,換取壟斷利潤,不是我國對普通商品實現的單純的遞減賤賣政策。大幅度提高國民收入,一樣可以實現產品銷售,不需對外低價賤賣。第三是取消優惠引進外資政策,低價賤賣我們的工廠等資產。世界貿易協定要求我們給予外資國民待遇,不要歧視外資,我們長期以來優惠外資,歧視內資,這是西方發展歷史上從未實施過的政策。雖然人大立法已經取消了這樣的政策,但我國各級政府仍然常常出臺這樣的政策,其根本原因之一,是將政府考核過多地指向了生產能力的發展,忽視了經濟發展所包括的更重要的方面,根本目的是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此外,在我們的經濟對美依賴還很大情況下,我們必須加強外匯管制

 

  附錄:我國央行依據外匯儲備被動發鈔的官方證據 

 

  一、引言:

 

  所謂貨幣發行依據,就是指央行手里儲備的、與投放到市場上的貨幣相對應的東西。歷史上,西方國家曾依據黃金發行貨幣,央行儲備黃金。央行的黃金主要來自于民間,是民間拿黃金到央行兌換貨幣時得到的,貨幣是央行欠民間黃金的欠條。央行發行貨幣的數量與儲備的黃金一一對應。央行必須對民間承諾貨幣可自由兌換黃金,故央行不能隨意使用黃金。

 

  后來西方國家政府取消了民間可以拿貨幣兌換黃金的承諾,不再依據黃金發行貨幣,而是依據國債發行貨幣,實際就是央行印貨幣購買國債,將基礎貨幣(現鈔)投放市場,央行儲備的是國債,包括不同時間到期的大量國債。當一張國債到期時,政府財政部就支付貨幣贖回國債,從而將基礎貨幣交還給央行。利息則作為央行的盈利,返回財政部。在實際運作時,商業銀行也可以用優質商業債券到央行貸款,央行也儲備了一些商業債券,它們也是央行發行基礎貨幣的依據。央行也可以在國債或債券沒有到期時,根據市場貨幣需求,實施公開市場操作,在金融市場賣出國債或債券,從而收回對應的基礎貨幣,而獲得的利息同樣作為央行利潤上交財政部,回到市場。

 

  二、我國央行依據外儲被動發鈔的官方證據 

 

  自1995年以來,我國央行主要依據外匯儲備被動發鈔,也就是說,發行的人民幣主要用來購買外匯,主要是西方貨幣;而買來的外匯則儲備在央行,作為央行發行人民幣的依據。與市場上流通的人民幣相對應的是儲備在央行的外匯。下面是央行專家和官員們的介紹,以及央行提供的官方證據:

 

  1、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親自掛帥,集合中國人民銀行各部門集體編寫《金融知識國民讀本》中“20世紀90年代的通貨膨脹與“軟著陸””一節告訴大家,“1994年,匯率并軌后,買入外匯成了中國人民銀行投放基礎貨幣的主要渠道”,也就是說,我們依據外匯儲備也就是儲備的外國貨幣增發人民幣。

 

  2、北大經濟學教授周其仁先生曾經擔任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他在任期間,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道:“每年新增的國家外匯儲備,全部是央行用基礎貨幣(就是增發貨幣)買進來的。按什么價買?匯率是什么價就按什么價。1997-2005年 間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為8.26元,意味著每增加1美元國家外匯儲備,央行就要增加動用8.26元人民幣的基礎貨幣向商業銀行購匯,這8.26元“高能貨幣”轉入商業銀行,再乘上4-5倍的貨幣周轉速度,可放給市場的貸款總額就是40元人民幣上下。這是說,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 在事實上已經成為貨幣當局被動發行人民幣的機制。”(周其仁,被動超發貨幣的教訓——匯率與貨幣系列評論之十六 經濟觀察報2010年8月16日)

 

  3、央行吳曉靈副行長的說法是“央行被動發鈔”。周其仁在文章中寫道,第一次聽到前央行副行長吳曉靈女士講這個詞時,就覺得準,并以為沒有在第一線承受過巨大壓力之輩,講不出這么一個詞來。“被動”者,由不得你也。究竟有多少外匯流進中國,究竟央行為購匯要擔負多大的基礎貨幣負債,再也不是央行“主動的貨幣政策”的結果。.......進多少外匯就決定了央行“被動吐出”多少基礎貨幣。(周其仁,被動超發貨幣的教訓——匯率與貨 幣系列評論之51 經濟觀察報2011年9月12日星期一)

 

  4、2011年2月26日,在北京大學舉行的第24次CMRC朗潤預測報告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表示,到2010年底中 國外匯儲備累計為2.85萬億美元,中國央行拋 出了近20萬億元人民幣來對沖(就是增發人民幣購買外匯,增加國內市場上人民幣)。“貿易順差過大是通脹的源頭。”他分析說,經常項目或貿易順差過大,使得人民幣升值壓力較大,為了保持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央行必須購回美元,從而被迫投放基礎貨幣。

 

  5、官方證據:國家央行每月公布的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也清除地顯示,我國的人民幣發行依據變成了外國貨幣。例如,按照央行公布的2014年5月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6],我國發行的基礎貨幣是27.39萬億元,而購買外匯的人民幣高達28.04萬億(不包括貨幣黃金的國外資產項),也就是說,購買外匯的人民幣超過市場上的基礎貨幣,其超出部分是央行增發債券(稱作央票)購回的,所以說,央行增發的人民幣都拿去換外國貨幣,人民幣的增發依據成了外國貨幣。

 

   注釋:

  1.中原茂敏著, 大東亞補給戰. 1984: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p. 69-72.

  2.U.S._Census_Bureau, Bicentennial Edition – Historical Statistics of the United States, Colonial Times to 1970, pp903. 1975.

  3.Hofstadter著;郭正昭譯, R., 美國思想中的社會達爾文主義.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4.丁名楠等著, 帝國主義侵華史,第22頁. 1992, 北京: 人民出版社.

  5.陶文釗, 1946年《中美商約》:戰后美國對華政策中經濟因素個案研究. 近代史研究, 1993(02): p. 236-258.

  6.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人民銀行2014年資產負債表. 2014 2014.8 2014.8.27]; Available from: http://www.pbc.gov.cn/publish/html/kuangjia.htm?id=2014s04.htm.


   (來源:昆侖策網,根據作者來稿編發)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昆侖策網: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