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美軍全球信息柵格系統的高速發展,基于信息技術系統作戰的概念研究不斷走向深入,最終美軍作戰理論將網絡空間確立為一種與陸、海、空、天并列的作戰域。在這種背景下,美國陸軍將網絡空間力量建設作為推進陸軍現代化進程的關鍵因素,決心按照正規軍事化組織的標準和結構高質量建設網絡作戰部隊。自陸軍網絡司令部于2010年成立以來,美國陸軍圍繞網絡空間軍事力量作戰化的目標,通過新建、調整、轉型和融合等手段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網絡作戰力量組織結構。
網絡作戰概念指導下的基本組織結構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為確保美軍全球信息柵格系統中的陸軍部分高效安全運行,美國陸軍在聯合軍隊的指導下,圍繞網絡作戰行動概念進行了一系列組織結構調整,解散了信息系統司令部,并先后組建了陸軍信號司令部以及網絡企業技術司令部等機構,逐步形成基于技術、防御為主、重在應急的網絡作戰基本組織架構。
2005年,美國戰略司令部發布了《全球信息柵格網絡作戰聯合作戰概念》,對這一時期美國陸軍網絡空間力量建設的組織結構進行了詳細說明,將陸軍網絡作戰體系組織架構劃分為三個層次:在第一個層面,在陸軍太空和導彈防御司令部/陸軍戰略司令部的指揮下,作為陸軍網絡作戰行動唯一的領導機構,陸軍全球網絡行動和安全中心負責態勢感知和指揮協調工作,在美軍聯合部隊網絡力量體系中,該機構發揮軍種全球網絡作戰與安全中心的功能。在第二個層面,戰區網絡行動和安全中心是各作戰司令部的支持元素,負責“指導網絡作戰行動,管理和防御屬于陸軍管轄的全球信息柵格元素”。戰區內各地區網絡行動和安全中心構成了陸軍網絡作戰體系的第三個層面。此外,陸軍計算機應急響應分隊是應對網絡突發事件的處置力量,在緊急情況下可以接受全球網絡作戰特遣部隊的戰術控制,每個戰區網絡行動和安全中心也都建立了計算機應急響應分隊。這一時期的陸軍網絡力量組織架構見下圖:
圖1:美國陸軍網絡空間力量組織結構,2005年
隨著美軍對于網絡空間依賴程度的加深,控制和削弱網絡威脅持續成為美軍關注的重點任務,組建獨立負責網絡空間作戰指揮機構的呼聲在美軍內部日益高漲。在2008年“揚基鹿彈行動”的直接推動下,美軍決定結束軍種單位獨立分散發展網絡作戰能力的局面,通過并、撤、轉、改等措施對相關機構進行結構重組,成立全面負責網絡空間作戰的聯合指揮機構,美國陸軍網絡力量組織建設也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通過全球部署分散發展的方式形成網絡空間作戰組織的基干力量。由于意識到網絡作戰行動將對軍事領域產生更加深遠的影響,美國陸軍在作戰部隊層面投入大量資源,逐步建立起網絡作戰行動的基干力量。例如,陸軍在2008年7月啟動了第一支網絡戰營,其能夠提供戰術支持、旅戰斗隊支援以及向其他軍種單位、聯合部隊甚至跨機構伙伴提供戰略支援;陸軍還對網絡作戰行動的上層指揮體系實施調整,從而使相關行動得到適度權限的監管。在這個時期,陸軍未來網絡作戰力量都以分隊形式整合在軍種和聯合部隊架構下作戰單位的內部,包括從國防信息系統局、全球網絡作戰聯合特遣隊、國家安全局到旅戰斗隊等各個級別的戰略和戰術機構。
新建核心協調機構,理順總部到分隊層面的指揮關系。2009年6月,美國國防部通過發表備忘錄的形式宣布建立美國網絡司令部,旨在通過一個專門的次級聯合司令部集中統籌和推進網絡空間軍事力量建設。與此同時,作為日后組建陸軍部隊網絡司令部的過渡性措施,陸軍決定保留陸軍太空和導彈防御司令部/陸軍戰略司令部的組織架構,并將其重新命名為陸軍部隊網絡司令部。2010年2月,美國陸軍宣布在此基礎上正式組建陸軍網絡部隊司令部,其在組建和初始建設階段的工作主要圍繞三項任務展開:實現網絡空間軍事力量作戰化、增加陸軍網絡作戰力量的能力和規模、發展陸軍網絡空間專業人才隊伍。由于以往的指揮體系被打亂,網絡司令部下新成立的陸軍網絡空間作戰與整合中心實際上發揮了指揮控制和協調同步的核心作用。該機構與此前的陸軍全球網絡行動和安全中心功能類似,但是除了“在執行全譜網絡空間作戰行動過程中提供清晰、簡潔、及時的指導”以外,該組織還負責“與陸軍其他司令部、其他軍種單位中的同類機構、美國網絡空間聯合作戰中心共享信息”。在機構建立之初,網絡空間作戰與整合中心的部分人員還直接加入美國網絡司令部參謀機構,從而更好地促進實現聯合部隊與軍種單位網絡作戰行動的指揮統一。
轉型作戰部隊職能,促進傳統能力向網絡空間作戰能力發展。在作戰部隊建設層面,以野戰信號部隊為主體的網絡企業技術司令部/第9信號司令部轉隸陸軍網絡部隊司令部,陸軍情報和安全司令部所屬網絡空間作戰部隊的作戰指揮權也由陸軍網絡司令部掌握。通過這種組織調整,陸軍網絡司令部第一次掌握了前沿部署作戰力量,能夠形成全球存在態勢并具備遠征能力,可以向作戰指揮官提供更加全面的戰斗支援能力。值得注意的是,網絡企業技術司令部以及情報和安全司令部指揮官都在陸軍網絡司令部擔任副司令,分別負責不同類型的網絡作戰行動任務,基本形成了原信號部隊主管網絡防御、原軍事情報部隊主管網絡進攻的模式,從而將此前離散部署、松散聯合的網絡空間相關組織整合為一支完備的陸軍網絡力量。此外,陸軍網絡司令部在2011年還被賦予執行信息作戰的任務,掌握第1信息作戰司令部的作戰指揮權,情報和安全司令部下屬的第780軍事情報旅也將轉型為陸軍網絡司令部直接指揮的網絡旅。
圖2:陸軍網絡作戰力量組織結構,2011年
陸軍網絡司令部成立后,網絡空間軍事力量作戰化始終是其中心工作,這一點在陸軍網絡力量組織不斷優化整合的過程中得到突出體現。對于當前已經形成的網絡作戰、電子戰、信息作戰、軍事情報甚至太空作戰能力,美軍陸軍在進行網絡軍隊組織結構設計時也體現出融合多種能力的趨勢。美國陸軍還在網絡部隊建設中積極推進整體型軍隊模式,突出國民警衛隊和預備役網絡力量的發展。經過多年建設,美國陸軍網絡力量組織結構已經基本形成。
優化戰斗力量組織結構,適應作戰行動支援需求。在總部機構層面,為了進一步完善網絡空間作戰行動的指揮程序并實現意圖統一,陸軍在2014年3月批準網絡司令部為陸軍部隊組成總部,同時指定第2集團軍為其直屬單位,而網絡企業技術司令部成為第2集團軍直接指揮的網絡作戰部隊,網絡企業技術司令部指揮官兼任第2集團軍副軍長。而且在前一年,網絡司令部已經在美國網絡司令部和陸軍總部的指導下開始組建聯合部隊網絡總部,其將對網絡空間作戰部隊實施任務指揮,并且具備直接支持作戰司令部的網絡作戰能力。在作戰部隊和戰區層面,網絡司令部試圖通過地區網絡中心改善全球網絡防御態勢。在原有戰區網絡作戰和安全中心、地區計算機應急響應中心力量基礎上,這些地區網絡安全中心對網絡作戰行動指揮程序進行精簡,能夠發揮較強的計劃、協調和同步功能,從而更加高效地支援地理作戰司令部的行動。
圖3:陸軍網絡作戰力量組織結構,2015年
確定條令開發負責機構,完善網絡建軍理論指導。由于美國陸軍網絡司令部合并了原網絡作戰、信息作戰和信號部隊的力量,信號部隊的大量作戰理論迫切需要修訂并轉化為網絡作戰理論,從而實現協調統一的作戰能力發展模式,避免出現概念指導上的混亂。2014年3月,美國訓練和條令司令部在原信號卓越中心的基礎上,整合其他相關專業力量元素,組建了陸軍網絡卓越中心,目標在2015年10月使其具備指導網絡、信號和電子戰部隊訓練的全面能力。網絡司令部下屬的網絡空間促進辦公室也被合并入網絡卓越中心,從而進一步增強網絡卓越中心在總結網絡部隊建設經驗教訓方面的優勢。通過實施條令出版項目,網絡卓越中心試圖合并原有的信號和電子戰部隊條令,根據陸軍“2015條令體系”的相關要求開發全新的網絡空間作戰、電子戰以及信號部隊條令。目前,陸軍已經完成了對野戰條令FM6-02《信號部隊支持作戰行動》的修訂,指導信號部隊向網絡部隊進行職能轉型;第一次發布了野戰條令FM3-38《網絡電磁行動》,明確了“陸軍在統一地面行動中整合網絡電磁活動的總體原則、戰術和規程”;作為陸軍網絡軍隊建設的根本性指導文件,野戰條令FM3-12《網絡空間作戰》也基本完成了最后的批準程序,于2015年正式在陸軍內部發行。以上述條令文件為主體,網絡卓越中心將繼續完善數十種相關陸軍條令出版物的編撰發布工作,構建完整的陸軍網絡空間作戰技術、戰術和規程體系,為陸軍網絡部隊建設提供全面理論指導。
整合網絡空間教育訓練力量,促進網絡部隊正規化發展。美國陸軍將推進網絡訓練正規化發展視為提高網絡作戰和戰備水平的根本途徑。在陸軍網絡卓越中心組建的同時,陸軍網絡學校作為其下屬機構在原電子戰學校的基礎上成立,而且陸軍信號學校也在網絡卓越中心的建制下繼續得以保留,陸軍關于網絡空間力量正規化建設的“條令-組織-訓練-資源-領導力和教育-人員-設施”模型得到進一步完善。隨著陸軍網絡兵種(“17-系列”職業管理領域)的設立,陸軍要求進入網絡職業領域的新任職人員必須完成網絡學校的駐校訓練項目,從信號、情報和信息作戰部隊等單位調動到相應網絡作戰崗位的大量人員也需要進行新的職業教育訓練,上述兩所學校將共同對新成立的陸軍網絡兵種單位的軍官、準尉和士官進行單個人員技能訓練。例如,軍官領導力基礎訓練課程于2015年8月在網絡學校正式啟動,為期14周的準尉軍官高級訓練項目則在2016年5月開始實施。對于陸軍在2015年10月征募的第一批網絡作戰士兵,其必須參加的高級個人訓練項目則在2016年2月開始。由于網絡空間作戰行動本質上具有聯合作戰的屬性,高級個人訓練項目為期22周的第一階段訓練內容將是海軍聯合網絡分析師課程,第二階段訓練同樣持續22周,訓練場地也會從海軍設施轉移到陸軍網絡學校。
重視國民警衛隊和預備役網絡力量,突出支援和協調功能。針對網絡作戰力量的發展問題,陸軍認為預備役部門可以協助現役部隊分擔部分任務,能夠在必要時迅速提供具備較高訓練水平的增援力量。因其獨特的雙重法律定位,陸軍國民警衛隊可以發揮各州與聯邦政府機構、民事與軍事組織、私營與公共部門之間的銜接作用,“具備發展網絡空間能力的天然優勢”。因此,陸軍在網絡作戰力量發展過程中也注重相關預備役組織的建設。例如,第1信息作戰司令部還包含4支預備役部隊戰區信息作戰大隊,其都具備提供信息作戰和網絡空間計劃、分析、技術支持能力。根據陸軍國民警衛隊2014年6月與陸軍網絡司令部簽署的一份備忘錄,陸軍國民警衛隊將其在此前一年組建的1支網絡防御分隊轉隸于陸軍網絡司令部/第2集團軍。這支被稱為第1636網絡防御分隊的網絡部隊將處于《美國法典》第10卷服役狀態,即全時服役狀態,將與陸軍網絡司令部其他現役部隊共同接受同等標準的訓練,并共同執行所有類型的任務。
(資料來源:軍事文摘微信號 id:mildig)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