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6日-星期三
凱文凱利:我非常高興能夠到武漢,在我的理解里,武漢是一個大學之城,武漢有全世界最多的在校大學生,這是一個非常具有創新性的地點。在接下來的20年、30年當中,我認為今天在座各位可能會比那些硅谷的人為世界作出更大的貢獻,我今天非常高興能夠帶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想法,接下來10年、20年中會發生什么事情,尤其是在這樣數字化的世界會發生什么事情。
1第一個趨勢:形成(Becoming)
盡管有一些具體的內容,一些具體的小科技我們無法預測,但是一個長期的大的方向的科技是可以被預測的。比如說一個公司的產品可能無法進行預測,但是大的方向是可以預測的。
第一個趨勢,就是每個事情尤其是在科技領域當中每個事物在發展的過程就會變成另外一個內容。
比如說從制造世界,從生產企業,這是一個實質的東西,我們可以看得到,如果砸到你的腳會感覺到疼,他們有實際的產品,但是現在由于這些趨勢的原因,我們將會轉移到另外一個世界,他們會有一些動作,它們是不可視的,比如說一些服務,而不是實際的產品。有一些產品會變成了服務,這樣的過程就不會是一些實際的物品。
所以這是一個新的世界,我們將會有很多動詞,一些無形的東西,一些服務,可能會比一些實際物體更重要,這就是未來的趨勢。這個趨勢在過去幾十年已經存在,會一直推向接下來的幾十年,過去我們會做一些實體的東西,未來我們會做一些無形的東西。
從產品到服務,這就是現在正在加速轉變的過程。這樣的流動性就會使得這些東西變成液體,它們會改變所有一切,原來一些相對固定的東西將會變成液體,它們會開始進行流動,這些事情會被分化,它們會越來越分散,越來越的改變,會很快升級。
比如從一個實體產品變成一個汽車方面的服務,比如滴滴或者是優步,我們就轉變了。將它變成一個動作,變成一個無形的東西,這就是一個過程,也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在互聯網的時代,改變所有的人,我們將會成為一些新人,我們將會不斷學習,不斷成為新人,不斷成為學生,一旦我們學會操作電腦了,VR就出現了。
我們一旦掌握了一個東西,突然會有一個另外的新的東西需要學習,我們需要不斷成為一個學生。
當然我們不一定是在學校里去學習,而是要在概念上學習很多新的東西。
2第二個趨勢:認知(Becoming)
我們要給任何生產的產品加上智能,現在很多東西都會變得更加智能,我把這個詞叫做認知。
就是使什么東西變得更加聰明,我們所創造的所有東西會是其更加智能,這可能是最重要的趨勢。
在接下來20—30年當中正是如此,它已經出現了,AI,人工智能已經出現,但是我們是看不見的人工智能,它其實在我們的辦公室當中和很多看不見的地方都已經成熟了,在醫院診治過程當中,診治X光線的時候,人工智能甚至比一般醫生診治的效果更好,人工智能同時也使用在一些法律場所。
在一些法定場所也可以看到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看這些證據甚至比人類的律師看得更有效果。
3第三個趨勢:互動(Interacting)
現在的科技需我們創造的東西與我們進行互動,比如湯姆克魯斯的一部電影,當時我們和斯蒂芬進行合作,來做未來的電腦是什么樣的,人類的指尖就能夠創造出電腦屏幕,與大數據進行互動。
這是一個非常小的雷達,如果我們的手有一個小動作,雷達就會有反應,我們可以通過手指與電腦進行對話,未來最重要的就是虛擬現實,也就是VR。
我當時很早就了解到了虛擬現實,當時他們創造了VR這個單詞,1989年就有了虛擬現實的技術,當時認為虛擬現實在五年之內大規模生產,但是我錯了,當時VR是非常好的東西,我當時所穿戴的設備大概要花費100萬美元,這個價格實在是太昂貴了,它的效果還不錯,但花費太多了,在當時家里是很難擁有這樣的設備。
在五年之后,智能手機普及了,智能手機有三個技術,虛擬現實可以從智能手機當中獲取三個技術。
第一個是追蹤系統,手指的追蹤,也可以做大腦的追蹤,今后虛擬現實可以追蹤你的大腦。
第二個是屏幕顯示或是屏讀,手機屏幕顯示今后可以做成屏讀。
第三個是用幾每元就可以買到一個手機芯片。
這對于VR來說也是一個非常大的成本上的好處,接下來還有一個非常大的平臺,智能手機將來會是非常重要的平臺,會有虛擬如何成為現實的問題,也會有大腦影像虛擬現實嵌入式的虛擬現實,如果你現在有這樣一個眼鏡,你就可以感受到虛擬現實,可以感受到你身處這個影像之中。
與此同時,還有另外一個對教育非常重要的技術,叫做基于混合現實的遠程虛擬現實。
你可以戴上一個眼鏡,這個眼鏡可以展示出一個虛擬的物體狀態、圖像,比如你在走路,它就會模擬出你所走的這條路,你就可以看到你想看到的一切地方,人就可以感到就在那個地方,你可以將這些圖像與你的手相連接,可以觸摸到一些實體,這種虛擬現實就是混合現實,這個從技術上來說更難,如果你能夠做到的話就可以做出混合的虛擬現實,能夠將真實進行增強。現在有很多資金在做混合現實領域。
還有一個領域是遠程視在,比如無人機,就可以在無人機中安裝一個虛擬現實的裝置,這些也可以在虛擬現實中進行使用。比如說使用這些內容進行設計,可以設計一個新的產品,可以在教育中進行使用,你們可以與現存的真實物品相結合,也可以做一些實在的屏幕,這些虛擬屏幕有時候是可讀的,你就不需要直接擺一些新的屏幕,只需要將這些新的東西進行投影,就會出現一些虛擬屏幕,讓你進行屏讀,這也是微軟公司現在所做的工作,這都是基于辦公場所進行的,你可以將這些圖像投影到任何你想投影到的地方,甚至你可以將一些電影印在你的腦海里,你會發現這是一個非常實用的技術。
同時,還有一項技術是人機交互技術,也可以與虛擬現實相結合,他們可以看到一些虛擬的景象,這就是虛擬現實的魅力。
4第四個趨勢:使用權(Accessing)
優步、滴滴是沒有出租車的公司,臉書是沒有內容的社交網絡,阿里巴巴就是一個沒有存貨的商店,airbnb是沒有房產的賓館。
實際擁有權不是最重要的,使用權才是最重要的,使用權在很多情況之下比所有權更重要。
這就是一個接下來的趨勢,我不會去購買電影,我可以使用所有這些電影,我可以在網絡上看到所有電影,也不用再去購買音樂了,可以在網上找到這些音樂,隨時可以買到。
我們也不用再購買書,可以通過kindle看到所有的書和電子游戲,這種使用比擁有他們更加重要。
5第五個趨勢:分享(Sharing)
我們都聽說過這個概念,分享會持續,我們還處于分享的初期,還沒有達到頂峰,還處于低端,需要共享的還有很多。
當我說共享的時候,我不單單指的是需要分享的概念,不是說共享一些啤酒或者牙刷,而是分享一種合作的方式,是一種協作、共事,任何能夠被分享的事物終究一定會被享,創業家、企業家都可以想一想現在有哪些沒有被分享的東西在未來是可以被分享的呢?
現在合作和協作正在驅動著顛覆性的服務,比如說維基百科,借助維基百科,全世界上百萬人共同合作,我們能夠做的事情就是擁有這上百萬人的合作,這就是這項技術的精妙之處。
這就是分享,不僅僅是分享手機這一工具或產品,200萬的人們可以在一個事情上進行合作,這有多么大的可能性。這是非常有趣的,這種區塊鏈技術去集中化,這是一種合作性的,你可以有非常多的方式,相信非常多人,不需要一個完整的核心,租賃、借貸、出口都可以利用這種方式,不需要有一個單一的樞紐或核心,它是一項服務,而不單單是合作,這是一種非常強大的技術。
通過貨幣也會變成一種通訊方式,它是有價值的,所有這些文本的分享、分工協作、廣播都會和金錢、資本結合在一起,因為這是一種溝通的方式,我們可以合作,這些是機遇和挑戰共存的。
現在一個很困難的事情是如何利用技術在一種規模下進行合作,這種規模是之前想象不到的,未來20年中這種合作規模是令人難以置信的。
6第六個趨勢:屏讀(Screening)
我們到處可以看到屏幕,在中國的高樓上有很多屏幕,還有一些靈活的可調整的屏幕,你們的手機上有屏幕,背后也有一個大屏幕。
我們甚至在電子書上也會有屏幕,人們現在都認為電子書通過Kindle看到,每一頁書都是可以靈活的變動的頁碼,可以把這些頁碼疊合在一起,當你翻開書的時候,翻的感覺就像是正常的書一樣,但其實每一頁書都是一個屏幕,是可以放大的,可以把它放到隨便一個地方,因為每一個頁碼都是一個屏幕,你可以換成另外一本書。
當你在屏幕的時候,屏幕也在注視著你們,作出一些回應和調整。
然后我們進行延展,這里可以識別出26種不同的人類表情,當你看屏幕的時候,屏幕可以看出來你疑惑的表情,你在害怕,或者是你會分神,或者是你完全在其中,這些表情可以被追蹤起來,可以根據你的情緒進行改變,你們的面部表情可以讓我作出回饋,我們所注視的每一個屏幕都在看著我們,它可以適應我們的反應,這就是一種對話,這就是屏幕與我們在對話。
我們是書本的讀者,現在我們是屏幕的注視者,屏幕的文化和書本文化是不同的,書本是固定的,精準的,也是非常權威的,但是屏幕是流動的,改變的,它是開放的,也有一點雜亂,我們的文化是從書本文化到屏幕文化。
7第七個趨勢:流動(Flowing)
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事物都是流動的,第二個時代是互聯網時代,我們有頁面、鏈接和網絡,現在我們進入了第三個比喻,現在是信息流,是流動的,有很大的云儲備,是流動的,液態的。
這些流動像小河流一樣在流動,比如有Twitter、微信等各種各樣的信息流,我們也有信息新聞流、照片流,各種信息流是即時的,都是即時更新,即時流動的,所以不會有固定的,其實它是一個流動的信息流,這就是趨向。
萬事萬物都在變動,在流動,無論是你處于什么行業,現在你的行業都是數據的行業,是流動的,你需要處理這些信息流動,有大批的數量,現在是一個大數據的時代,無論是農業,還是房地產,還是化工,現在你處于數據行業,你需要處理這些流動的數據。
顧客的數據和你的客戶同等寶貴,這是非常重要的,數據就是業務的核心。
8第八個趨勢:重混(Remixing)
你們可以想象一下,每一個行業都是基于數據的,我們接受信息,然后把他們解開,進行組合,混合。
我們會拆解開事物,然后再進行重組、重混,比如說有一個報紙,這個報紙有不同的版塊,有頭條,有廣告,有新聞故事,還有美食專欄,書本,可能會有上百個不同的門類,如果到互聯網時代,我們會拆解報紙,分成不同的版塊,每一個版塊可能都會重混成另外一種方式,這是一種分類的報紙形式,進行重混,進行分門別類,如果我們進行重組,還可能會產生新的業務,所以這本身是一個很復雜的產品或服務,你把它拆解成各種不同的數據,然后重新混雜成一個新的業態形式,這就是新經濟的變化。大部分的財富并不是來自于創造新事物,而是來自于重新混搭、混合事物,我們會把老的想法進行重混,這樣才能夠創造新的財富。
比如說一家銀行有很多功能,可以貸款,還可以存錢,也可以換貨幣,銀行有很多功能,每一個部門都可以進行拆解,然后與其他新的服務結合在一起,這是一個生態系統,我們可以看到銀行中有什么功能,然后把他們拆解,換成新的業態,這是一些新興的形式,他們可以產生新的心態,給創業公司一些指導性的意見,產生新的價值。
在一輛車當中也可以進行拆解和重混,任何事物都可以被拆解,這就是一種改變,我們所處的改變和潮流,所有東西都可以拆解,然后把這些拆解的東西重新組合,和現有的東西重新進行新型搭配。
9第九個趨勢:追蹤(Tracking)
任何可以被跟蹤的一定會被跟蹤,我談到了虛擬現實,在這個世界當中所有的行動都會被捕捉下來,都會進行追蹤,這就是虛擬事實的意思,你可以追蹤所有的動作,看什么地方,你是否猶豫,是否害怕,都能夠被追蹤下來。
這里談到量化自我,量化自我就是可以追蹤自己的健康狀態,比如iwatch也有這種功能,我們可以利用技術、利用科技追蹤我們自己的生活,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健康,這種量化自我也就是一種信息流,數據信息流都是關于我們自身健康的,它也是實時的。
我們可以測量和追蹤所有我們能想到的可以測量的數據,比如說血壓、睡眠模式,所有這一切,有數據、有科技都可以進行追蹤,這是非常重要的,也會越來越重要。這里有一張表,當我們剛出生的時候,這里會展現出整個一生的數據,我的準則可能和你的方式不太一樣,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模塊和模板,我的血壓會隨著不同的季節發生變化,這是我的身體規律,當我生病的時候我會知道平時的規律是什么樣,通過這些數據我能夠找出我的規律。
通過這些追蹤數據進行個體化的藥品服務,在硅谷有一家創業公司會有各種不同的藥片,會把藥片組合在一起,組成每天只用吃一顆藥,把所有需要吃的藥組成一顆,有量化自我的技術可以測量出吃了這顆藥之后的身體反映,通過你的身體反映在第二天調整一下藥物的用量,完全可以通過昨天測量的結果調整第二天的用量,這種實時的醫療服務是個性化的,它是取決于自身的基因和身體,也是可以追蹤的,我們不僅僅是追蹤量化自我,我們也會被很多人所追蹤。你可以被你的朋友拍照,全球有60億部可拍照的手機,他們會打上標簽,廣告也在追蹤我們,這部電影是湯姆克魯斯的電影,也會被網上廣告所追蹤。
我們可以使得這種追蹤更加文明,就是一種雙向監督,雙向監督就是我們跟蹤的人也會看我們,我們會了解到身邊的朋友每天在做什么事情,被跟蹤肯定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我們通過手機看到一些朋友,我們可以了解到朋友們每天在做什么。這還有關隱私,這是一個雙刃劍,一邊是隱私,另外一邊是透明,有時候我們可以將這種砝碼往左邊或往右邊移動,如果往左邊就是更加個人化,我們需要有更加個人化的服務,就需要將越來越多的信息告知相關機構,如果我們不需要被跟蹤的話,我們就需要有一些更加通用的領域。
如果你希望讓你的朋友更加了解你,就更加透明,如果你更注重隱私,就可能無法獲得個性化的服務,公司或政府需要給我們這樣一個選擇,現在越來越多的機構希望都把這個世界推到透明領域當中去,因為有這樣一些社交媒體,這也是我們所觀察到的現象..
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透明,隱私逐漸讓位于炫耀。
10第十個趨勢:過濾(Filtering)
每年會有60個新的網頁,每個人所獲得的關注是非常之小的,我們24小時不睡覺也獲取不到這么多信息,所以我們非常希望能夠被重視,我們需要了解未來的金錢到哪里去了,就需要了解人們的注意力在什么地方,金錢就會去什么地方。
與此同時,現在很多東西并沒有收費,現在我們關注某一個人都是免費的,我們應該為那些關注某些事件的人而付費,我們必須要給每一個觀看廣告的人付費,我們需要付費看某些郵件,而且需要給其他的錢讓他們幫你做APP,我們需要去賣一些產品,需要把這些錢給愿意付費看廣告的人,如果你們想要做這項社交活動,如果我們給他們更多錢閱讀廣告,廣告可能會獲得更好的效果,一些十幾歲的少女可能會有很多朋友,如果這些年輕人經常受到關注,我們會給這些女生很多投資。
如果某一個人獲得比一般人更多的投資,我們會需要給這些人越來越多的投資,這也是一種廣告,很多企業或商場都會講終身消費,不僅僅是顧客花錢,我們還需要做更多擴展式的消費,就可以將我們的關注點放在如何能夠取得人們的關注,從而獲得更多消費,我們可以花更多錢做更多社交廣告,并且是點對點的觀看更有效。
11第十一個趨勢:提問(Questioning)
谷歌每天需要回答10億個問題,有很多問題是我們從來不會提出的問題,這樣的回答是越來越便宜了,百度給我們一個問題的答案是免費的,它們每天會給我們提供很多問題的答案,這些回答是免費的,什么東西越來越珍貴呢?
就是有價值的,就是我們的提問。有一個學校教我們如何來回答問題,但是并沒有教我們任何問問題,如果我們想了解一些問題的答案,就可以直接去問問題。其實我們發現很多問題更加具有價值,每次我們回答一個問題的時候不僅僅局限于提問,我們會創造出很多新的問題,現在我們知道問題的答案,同時也想要創造一些新的問題。
有價值的問題越來越多,回答卻越來越少,這種差異就是我們的機會。現在有越來越多的技術,好的問題不僅是帶來答案,更重要的是有價值的問題。
一個好的問題,就像愛因斯坦在很小的時候問了一個問題,“如果坐在一個光速一樣的機器中,在太空中我會是什么樣子的?”這有引出了相對論,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是所有偉大發現的基礎。
一個好的問題不僅僅是帶來答案,而且會給我們創造很多價值,更有價值的是引發出越來越多的問題。
從回答的價值轉到問題的價值,如果我們需要了解一個答案,就可以問一個機器,我們現在需要教越來越多的人如何問一個好的問題。
15第十二個趨勢:開始(Beginning)
結束是另一種開始,我們需要開始相信這些改變,未來是很難去被相信的,看起來是不可能的,我們無法去想象20年前、30年前,告訴現在的人是什么樣子的,當時的鄰居和家人肯定是不會相信的,很難想象我們電腦會變得越來越小,二三十年前,當時我們說電腦那么小,甚至可以放在鞋子里,可以將電腦放在門里面,當時他們肯定會嘲笑我們的想法,為什么將那么重要的電腦放在門里面,這是非常荒謬的,也是不可能的,現在在很多門鎖里就有電腦系統,可以了解人們的進出時間,能夠讓這樣的門更安全,甚至可以去報警。
這樣的想法在當時看起來是不可能,現在就是真實的,包括維基百科,每個人都可以去編輯它,這在原來看起來不可能,但是現在也有可能了。
所以我們可以越來越多的嘗試去相信不可能的事情,我們必須要打開思維,嘗試相信一些不可能的事情,有很多我們現在認為不可能的事情,通過合作、努力,通過一些時間也許就可以成為事實。就像維基百科、阿里巴巴、滴滴,可能以前我們認為不可能,現在由于有科技的發展,我們能夠有合作,在某些領域就可以獲得成功,我們就需要能夠有更開拓的思維,更開放的思想,有時候會給我們自己帶來一些驚喜,一個結束也會是另一個開始,20年之后看20年之前的想法,當時我們認為英特網不存在,現在我們會發現英特網無時無刻存在于生活當中,我們來想象20年之后會發生什么,30年之后會發生什么,這個未來的世界會是什么樣子,我們來想象未來會有什么?會有很多新技術、新科技是現在所沒有的,肯定是這樣的。
關于VR和AI,就是人工智能和虛擬現實,我并沒有說這是未來20年最偉大的產品,我之所以沒有講也許是現在根本沒有存在,也根本沒有被發現,沒有人會知道,我們20年以后最重要的產品目前還沒有問世,現在還為時未晚,每一個在座的人都有可能成為20年以后最重要的人,并不取決于你在不在硅谷。
我們正處在我一個偉大時代的開始,在接下來20年中最偉大的產品現在還沒有被發明出來。
也許你就是那個人,你為時未晚。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