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4日-星期四
1945年4月16日至5月2日,蘇聯紅軍經過16個晝夜的苦戰,一舉攻克了德國首都柏林,迫使德國在幾天后宣布無條件投降。蘇軍為攻克柏林付出了重大代價。據蘇聯戰后公布,蘇軍在攻克柏林的過程中共傷亡30萬人,其中陣亡10.3萬人。最近據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報道,有些歷史學家經過統計后認為,柏林戰役中蘇軍實際的傷亡數字是50余萬人。在蘇軍開始對柏林強攻前美國軍隊已經到達易北河,積極準備向柏林推進。當時許多德軍部隊對美軍奉行不抵抗方針,想讓美軍先于蘇軍攻占柏林。如果由美軍來占領柏林,將會大大減少盟軍在攻克德國首都中的傷亡。但是蘇軍為了搶在美軍之前攻克柏林,不顧一切地提前發起了進攻。
蘇軍為何一定要搶在美軍之前攻克柏林,并且不惜付出重大的兵員損失代價呢?
過去的觀點認為,斯大林一定要讓蘇軍攻克柏林,是為了證明蘇聯在打敗德國法西斯中所起的決定性作用,以提高蘇維埃國家的聲望,并有利于與美英爭奪在歐洲的勢力范圍。但是最新解密的資料表明,蘇聯這樣做還是為了震懾美英政府,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戈爾巴喬夫的政治顧問、曾任蘇聯駐德國大使的法林披露說,當時蘇聯間諜機構獲得的情報表明:1945年3月,英國首相丘吉爾在對德作戰即將結束時,考慮開始新的戰爭。他在4月命令英軍參謀長制訂一項代號“難以想象”的對蘇作戰計劃。丘吉爾為這項軍事行動計劃選定這一代號,是因為在他看來,蘇聯絕對想象不到盟國將要對蘇宣戰,屆時盟軍開始的軍事行動將會使蘇聯大吃一驚。
幾年前英國解密的“難以想象”計劃表明:英軍準備在1945年夏季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計劃中說:
“蘇聯軍隊此時已非常虛弱,參加歐洲戰事的蘇軍裝備也已消耗殆盡,因此,把他們趕回到戰前邊界、迫使斯大林下臺應該沒有任何困難。等待我們的將是國家制度的更迭和蘇聯解體。作為恐嚇措施,可以轟炸城市,特別是莫斯科。”
丘吉爾在人們的印象中是位堅定的反法西斯斗士,但他同時也是一位著名的反共好戰分子。到二戰末期,美英兩國已經各自擁有上千萬人的武裝力量,僅在歐洲戰場的盟軍部隊就有將近500萬大軍、上萬輛坦克和上萬架飛機,丘吉爾認為盟軍自登陸以來,還沒有打過像樣的大仗。就這樣結束戰爭未免可惜,因此他在戰爭末期積極活動,力圖將美英兩國拖入反蘇戰爭。在他看來,蘇聯的國力在戰爭中已經被極大削弱,眼下是對蘇作戰、消滅布爾什維克的最佳時機。根據英軍制定的計劃,第三次世界大戰將于1945年7月1日爆發。
當時美國總統羅斯福奉行對蘇友好政策,并不贊同對蘇開戰。羅斯福在1945年4月12日突然去世。斯大林非常懷疑是丘吉爾為了推行他的反蘇戰爭圖謀,下毒手殺害了羅斯福。蘇聯駐美大使館奉斯大林之命,曾緊急請求美國政府對羅斯福進行驗尸,但被羅斯福夫人所拒。杜魯門上臺后,以他為首的美國統治集團積極支持英國暗中提出的對蘇宣戰建議。美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大發橫財,損失最少而獲利最大,嘗到了甜頭的他們也并不想讓戰爭馬上結束。美國政府和軍方的許多好戰分子上躥下跳,積極推動與蘇聯進行戰爭。代表性的人物是二戰中美軍的傳奇將領——第3集團軍司令官巴頓。
眾所周知,二戰末期蘇聯軍隊是十分強大的,單是在歐洲戰場,蘇軍就擁有660萬作戰部隊、12000輛坦克和15000架作戰飛機。蘇聯地面部隊實力超過西線盟軍,戰術空軍與盟軍旗鼓相當。盟軍方面唯一具有優勢的是戰略空軍力量,但擁有空中優勢并不能擋住蘇軍機械化兵團的快速推進。總的來說,作為兩支在戰勝納粹德國中起了決定性作用的強大力量,西線盟軍與東線蘇軍在當時基本上勢均力敵。如果與蘇軍開戰,盟軍并沒有取勝的把握。此時美國的原子彈試驗還沒有成功,當時美國政府和軍方內部的大多數人都對這一計劃持懷疑態度。而且在東方同日本的作戰還沒有結束,那么美英何以在這種形勢下敢于對蘇聯開戰呢?這是由于十月革命后的很長一段時期內,由于西方推行了一條敵視蘇聯的政策,西方的宣傳媒體在幾十年內一貫地歪曲丑化蘇聯,造成許多上層人物也對蘇聯缺乏了解。
西方媒體的宣傳報道給人們的印象,仿佛布爾什維克的蘇聯像中世紀一般黑暗落后,民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只要任何一個西方國家發動“鏟除赤禍”的解放進軍,蘇聯人民都會簞食壺漿迎接入侵自己國家的軍隊。西方的宣傳不僅使許多民眾不了解蘇聯的真實情況,就連許多西方國家的統治者也對此深信不疑。希特勒敢于冒兩線作戰的風險發動對蘇戰爭,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信蘇聯人民會以起義迎接德國軍隊的入侵。德國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甚至預計德軍在開戰后8—10周即可打敗蘇聯。但是開戰以后,希特勒和他的將軍們才發現情況與他們想象的完全相反。不僅蘇聯廣大普通民眾,就連許多曾與布爾什維克戰斗過的舊帝俄政權支持者也都誓死為蘇聯而戰。尤其令德軍目瞪口呆的是,他們想象中貧窮落后的蘇聯經過十月革命后20多年的建設,早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變成了一流的世界軍事強國,眾多在德軍地圖上標明為小城鎮的地方已經變成了宏偉的大工業城市。一位德軍將領為此忿忿地說:
“進入蘇聯以后,我們才發現,我們報紙上關于蘇聯的一切報道都是滿紙胡言。”
同樣,英美等其他西方國家的政府首腦和軍隊將領對蘇聯的認識也不比希特勒和他的手下高明多少,他們甚至產生了這樣一種荒謬認識:蘇聯能夠打敗希特勒是由于西方的物質援助。
斯大林在獲悉英國正在準備反蘇戰爭,特別是在得知羅斯福總統逝世和杜魯門上臺的消息后,認為蘇聯同西方進行戰爭的危險大大增強,于是決定一定要搶在盟軍之前攻占柏林,向西方顯示蘇聯軍隊的強大實力。本來,柏林戰役由朱可夫和科涅夫的兩個方面軍已經綽綽有余。這是蘇軍實力最強大的兩個方面軍。但是斯大林為盡快攻克柏林,將羅科索夫斯基的主力也從東普魯士方向調來,集中三個方面軍的部隊進行柏林戰役。原先斯大林是打算由作為勝利象征的朱可夫元帥所指揮的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將紅旗插上柏林城頭的,但是為了調動各方面軍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盡快攻克柏林,他決定改變初衷,讓各方面軍展開公平競賽。為此,他向蘇軍總參謀部明確表示:
誰先打到柏林,就讓他攻占柏林。
從1945年4月16日到5月2日,蘇軍以三個方面軍的250萬大軍、6250輛坦克和7500架飛機,對第三帝國的首都發動了強大進攻。久經戰爭鍛煉的蘇軍兵強馬壯、士氣如虹,很快就一舉攻克柏林,粉碎了總數達100萬人的德軍柏林防衛集團。蘇軍宣布在柏林會戰中共殲滅或擊潰德軍70個步兵師,23個坦克師和摩托化師,俘虜德軍48萬人,繳獲坦克和強擊火炮1500余門、火炮和迫擊炮8600門、飛機4500架。德國政府在冷戰結束后也承認了蘇軍公布的這些數字的準確性。柏林戰役充分表明了蘇軍的強大作戰威力,極大地震撼了西方。西方盟軍從未能夠像蘇軍那樣在一次戰役中合圍、分割和殲滅百萬敵軍。何況對手還是德軍這樣裝備精良、作戰強悍的現代化軍隊。柏林戰役充分表明了蘇聯軍隊和美英盟軍在地面作戰能力方面的巨大差距。主張進攻蘇聯最賣力的英國人見狀,如同泄了氣的皮球,最先軟了下來。英軍參謀長聯席會議在研究了柏林戰役后得出一致結論:英國軍隊難以戰勝蘇軍。
俄羅斯歷史學博士法林認為,攻克柏林徹底改變了世界歷史進程,粉碎了英美對蘇宣戰的企圖,避免了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