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第一師范是毛主席的母校,新中國成立后的1950年,毛主席曾對時任一師校長的周世釗說:“我沒有正式進過大學,也沒有到外國留過學。我讀書最久的地方是湖南第一師范,我的知識、我的學問是在一師建立了基礎。一師是個好學校。”,解放后,毛主席也對當年的恩師如楊昌濟、袁吉六、徐特立、黎錦熙等眷顧有加,就算對當年打算開除其學籍的校長張干,也是用自己的稿費給予照顧。
可是,當年在校期間,也就是入校兩年后,在1915年11月9日給老師黎錦熙的信中,毛澤東卻有這樣的話,“弟在學校,依兄所教言,孳孳不敢叛,然性不好束縛,終見此非讀書之地,意志不自由,程度太低,儔侶太惡,有用之身,寶貴之時日,逐漸催落,以衰以逝,心中實大悲傷。”,意思是一師范不好,在這里浪費光陰。
信接下來又說,“昔朱子謂:‘不能使船者嫌溪曲。’弟誠不能為古人所為,宜為其所譏,然亦有“幽谷喬木”之訓。如此等學校者,直下下之幽谷也。必欲棄去,就良圖,立遠志,渴望兄歸,一商籌之。”,毛主席在這里引用了《詩經·小雅·伐木》的詩句,“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于喬木”,把自己心中理想的求學之地比喻成“喬木”,而把一師范貶低為“下下之幽谷”。
當時的一師范可是名師薈萃啊!同學也是“百侶曾游、風華正茂、書生意氣”啊!可青年毛澤東為什么會發出這樣的感慨呢?是塘小龍大,蛟龍本非池中物嗎?這也許只是一個原因,而從字里行間,以及后來毛主席掀起的教育革命來看,其矛頭不是指向師資,主要還是指向從西方引進的現代教育,其統一教材、統一學制、統一授課、統一考試等教育模式,導致“意志不自由”,嚴重束縛了學生的靈性和視野。
自從1905年清政府廢除科舉制度以來,西方式現代學校就逐漸在中國一統天下,這種教育把學生關在教室里,進行長達十多年的灌輸式教學,最終以一個文憑把學生推向社會。這樣一來,中國自周朝以來的傳統教育被徹底瓦解,傳統教育帶來的“動力”與“活力”也蕩然無存。
什么是中國傳統教育的動力呢?那就是“學而優則仕”,對于一般人,尤其是小孩子來說,讀書是很辛苦的,沒有幾個人生下來就喜歡讀書,可如何讓大家能積極地去讀書呢?于是隋朝皇帝就發明了“科舉制度”,用做官來誘惑大家,“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努力讀書,就有可能“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可以“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為人上人。
“科舉文官選拔制度”對歷代皇帝來說,也是有很大好處的,打天下用武將,可坐江山時,這些沒什么文化的武將如果來治理國家,對皇帝的寶座也是一種威脅啊,而現在皇帝通過科舉制度,選拔了一些接受過圣賢教育的人來做官,既有利于道統的傳承,也讓這些毫無造反能力的讀書人產生了人身依附,于是形成了利益共同體,用這些人治理天下,自己既輕松些,也放心些,國家也穩定些。
因此有了“讀書做官”這個“官學”動力,中國古代社會就形成了積極讀書的風氣,因此教育也就蓬勃發展了,文化也傳承了。
那什么是中國傳統教育的活力呢?我們看到,傳統教育的動力來源是“做官”,而做官為了什么呢?一部分圣賢君子是為了經世濟民,可大部分人卻是為了富貴,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呢,統一考試的“官學”也嚴重抑制了民族創造力,不僅培養了很多空談理論、只會考試、只會做官、卻無實際能力的人,而且也讓中華文化停滯不前,不了解世界大勢,不能與時偕行。
于是,中國傳統教育除了官學這個以功名為導向的動力外,還有一股強大以道義為導向的活力,這就是私學。在中國古代教育中,私學和官學并行,此消彼長,互相補充,形成了活力。
我們從中華文化史來看,其實是私學發展了中華文化和中國教育,如孔子的儒學、周敦頤、胡瑗、朱子的理學、王陽明的心學、胡安國、胡宏的湖湘文化,以及道教、佛教、禪宗等等,而官學只是繼承和鞏固了私學的成果,在這點上,私學好比是攻城,官學是守城。
私學的創始者是孔子,春秋時期,周室衰微,禮崩樂壞,“天子失官,學在四夷”,孔子“杏壇”乘勢崛起。其規模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自此中華文化和教育就隨著私學的發展也不斷發展。
在中國歷史上,大凡私學興起的時候,就是文化最有成果的時候,也是思想大躍進的時候,宋明理學、心學的興起,無不是當時的書院帶來的。而書院的自由風氣,學生自學、老師問難、師生辯論、名師互講的教學特色,也象一股教育清風,有力地驅散了朝廷官學急功近利、應付考試、流于形式、死記硬背的暮氣,于是一大批人才培養了出來。
這方面,以明清時期的岳麓書院為盛,王船山、魏源、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這些岳麓書院的學子,都是一時左右中華民族走向的風流人物。
官學有動力,私學有活力,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教育于是呈現生機勃勃的景象,可到毛主席1915年在一師范求學的時期,“讀書做官”的動力當然沒了,這當然不是毛澤東這樣的圣人所追求的,最主要的是活力沒了,有學而無問,一些自己不喜歡的課程強迫學生去學、去考試,這樣一來,學問沒辦法提高,而且浪費青春,因此青年毛澤東發出“意志不自由,程度太低,寶貴之時日,逐漸催落”的牢騷,自然是情理之事了。
時光荏苒,物是人非,一百多年過去了,而當前中國的教育還是“外甥打燈籠,照舅(舊)”,雖然“師夷長技”的目的是達到了,可是出現了大面積的官員腐敗、嚴重的社會信任危機、遍地的物欲橫流、全民族的精神倒退,而現在的校長不象校長、老師不象老師、學生不象學生,比起一師范時期不知墮落了多少倍,毛主席如果在世,可能不止用“下下之幽谷”來形容了。
一陰一陽之謂道,中國傳統教育的官學和私學是陰陽關系,而現在呢,中國傳統教育與現代西方教育也應該是一種陰陽關系,孤陰不生,孤陽不長,只有二者結合起來,才是一個美好的教育模式。
目前,孤陽的西方現代教育已經弊端盡顯,疲態已露,是需要實行大變革才行的了,中華民族要實現中國夢,實現教育的中國夢,首先就要把傳統教育復興起來,其次把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結合起來,這樣就能避免更多“有用之身,寶貴之時日,逐漸催落,以衰以逝,心中實大悲傷”的誤人子弟的遺憾了。
望教育界的袞袞諸公三思了!
文/胡百年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