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為了使自己的“重新評價”研究成果具有蠱惑性,采用后現代主義史學的敘事方式,任意剪裁中國革命史、中共黨史等內容,妄圖建構一種符合他們要求的邏輯體系來顛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深入剖析目前中國歷史虛無主義的本質特征及邏輯敘事方式,可以從多角度入手,著力扼制歷史虛無主義在目前中國的泛濫。
歷史研究從來都不是為了研究而研究,而是旨在“回望過去,關照現在,展望未來”。因此,科學地總結歷史,具有重大意義。但改革開放以來,在西化勢力的影響下,中國史學研究領域出現了“反思歷史”“重新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歷史研究要有“新思路”等思潮,極力推銷歷史虛無主義。據人民論壇問卷調查中心對2015年國內十大思潮進行調查的結果顯示:歷史虛無主義得分為9.06,排名第二位(2014年排名第七位),其影響力之大可見一斑。近年來,我國馬克思主義學者對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在當代中國沉渣泛起進行了強有力揭批。針對當下中國歷史虛無主義以學術研究的名義妄圖構建關于中國近現代歷史的“新話語體系”,來代替中國共產黨人在唯物史觀指導下通過實踐建構的關于中華民族的“昨天一今天一明天”的意義邏輯,來剖析其學術邏輯、敘事方式,深入揭批歷史虛無主義的各種面孔,著力克服其泛濫,是非常必要的。
一、圖謀斬斷主流意義邏輯是目前中國歷史虛無主義的本質特征
當下中國歷史虛無主義者虛無的主要對象是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黨。他們采用學術研究的形式圖謀斬斷中國共產黨人在唯物史觀指導下通過實踐建構起來的關于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奮斗史的意義邏輯,使“前三十年”與“后三十年”脫節,瓦解中國革命的歷史價值,使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失去歷史根基。
1840年以來,中國近現代史是中華民族在遭受西方資本主義列強侵略壓迫、面臨亡國滅種危機下不斷反抗和接力追求現代化的歷史,先后經歷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奮斗歷程。這一歷史脈絡將中華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緊密聯系在一起,生動有力地詮釋了近代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尋夢、追夢、圓夢的歷史旅程,建構了中華民族近代以來的“過去——現在——未來”的意義邏輯。在這個歷史脈絡中,后一個歷史階段的開啟都源于前一個歷史階段的實踐,從而生成了“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了改革開放”的必然結論。這“四個選擇”,從根本上決定著中國的歷史命運和未來前途。這一意義邏輯熔鑄和承載了每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愿景,并激勵著每個中華兒女為之奮斗。同時,這一意義邏輯還規范著人們對中國革命史、中共黨史、國史等歷史的認知和敘說。對這一意義邏輯鏈條中的任何一個歷史階段的否定,都必然會導致從理論上瓦解這“四個選擇”的歷史必然性,顛覆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合法性。
當下中國歷史虛無主義者通過挖掘碎片化的所謂“富于啟迪的歷史細節”,進行“深度分析”地“重新評價”中國革命史、中共黨史中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企圖解構中國共產黨人在唯物史觀指導下通過實踐建構起來的關于中華民族的“昨天——今天——明天”的意義邏輯,極力編織“跟著共產黨走就沒有未來”的另種意義邏輯,謀圖實現其走西方資本主義道路的政治目的,并將這種“編織”視為一種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這種所謂的“歷史責任”在當下主要以研究中國革命史中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學術形式來實現,具有相當的蠱惑性。
當下中國歷史虛無主義者通過否定中國革命史特別是新民主主義革命來否定中國共產黨在中國近現代史上的重要作用,從而否定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如有歷史虛無主義者在否定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認為,從建設的角度來講:“改良更接近于建設,更便于達到目的,是上策。革命則要破壞,離建設目的更遠,是中策。五四運動既是革命運動,又是破壞運動。而革命、破壞是不得已而為之,是一種中策,這一點后來被忽視了,把革命、破壞當作最佳選擇,當作上策,從而引
導出革命崇拜與破壞主義。從五四運動到今天,在政治和文化領域,是破壞多而建設少。”這一論述基本上奠定了當下中國歷史虛無主義者對待革命問題的態度基調:用專注革命的破壞性強化中國共產黨的所謂“原罪”。
這樣立論的意義何在?是為了闡釋中國革命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當然不是。關于中國革命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毛澤東早1920年時就講過了:“我看俄國式的革命,是無可如何的山窮水盡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個變計,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棄而不采,單要采這個恐怖的方法。”其實,當下中國歷史虛無主義者也很清楚中國走上革命之路的原因在于國內外反動勢力不給我們改良機會的現實境遇。如部分當下中國歷史虛無主義者在談到“救亡壓倒啟蒙”時,也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承認中國革命是一種現實的要求。既然如此,那這樣的立論就蘊含了其他意圖。
眾所周知,中國共產黨生于革命,長于革命,成于革命。可以說,沒有革命,就沒有中國共產黨,革命與中國共產黨緊密聯系在一起;否定革命,就等于否定了中國共產黨,否定了中國共產黨人在唯物史觀指導下通過實踐建構起來的關于中華民族的“昨天——今天——明天”的意義邏輯,否定了這一意義邏輯就等于在理論上瓦解了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合法性。具體而言,一旦否定了“昨天——今天——明天”意義邏輯鏈條上的“昨天”,那么中國共產黨的一切苦難輝煌,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為爭取獨立、自由、解放的偉大夢想,以及中國革命史上的一切英雄人物、英雄事跡等,都最終會變為鏡花水月。更為重要的是,沒有了“昨天”的支撐,“今天——明天”就被置于空中樓閣之境,也就消解了“今天”的偉大成就與我們黨之間的緊密聯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也會最終成為囈語。這就是當下中國歷史虛無主義者冒天下之大不韙以從事歷史研究學術面目出場的真正用意。為了實現這一用意,他們將作為有機聯系整體的中國近現代史進行了碎片化、丑化、篡改等方式的所謂“深度挖掘”和“重新解讀”,以否認歷史的內在規律和普遍聯系,甚至不惜背離基本常識。他們深知:只有瓦解了中國共產黨的革命邏輯,關于中國共產黨的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邏輯就也自然坍塌了。這一“惡招”應值得我們高度警惕!
二、目前中國歷史虛無主義的后現代主義史學敘事方式
揭批當下中國歷史虛無主義思潮除了要厘清它的本質特征、揭露它的目的之外,還要甄別它的邏輯敘事方式,并剝離它。只有如此,才能有力揭批和阻止歷史虛無主義在當代中國的泛濫。
當代中國虛無主義具有外生性,是西方對中國社會主義實行和平演變戰略的產物。正如梁柱先生在揭露當代中國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產生的原因時所指出的那樣:“蘇聯解體之后,他們用一切辦法來向社會主義國家,特別向中國輸出他們的價值觀念,輸出他們各種的思想、理念和生活方式,并從內部尋找他們的代理人,希望社會主義國家從內部發生變質,產生各種思潮。比如,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正是對西方和平演變戰略的呼應。”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外資的引進,附著在外資身上的各種主義也隨之而來。這“而來”的既包含有歷史虛無主義思潮,也含有后現代主義思潮,且二者還交織在一起。歷史虛無主義思潮附著在全球掀起的后現代主義思潮外衣下迅速滲透到中國思想文化的各個領域,并妄圖在中國現代社會轉型進程中占據意識形態主導位置。從這個意義上講,對歷史虛無主義的揭批是捍衛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學者的應有責任。
后現代主義思潮是當今西方盛行的一種綜合性的哲學、歷史與文化思潮。20世紀90年代,作為批判和否定現代性的激進思潮開始滲入中國學術界。與此同時,后現代主義史學也開始登陸中國。“后現代主義似乎天生與中國文化有著某種緣分,很多西方后現代思想家對中國文化有一種天然的親近,同樣,它作為一種文化思潮一進入中國的文化爭論之中,就引起了人們的極大的興趣和廣泛的關注。”也令當代中國的歷史學家們膽戰心驚。后現代主義史學提出的社會史研究范式徹底顛覆了傳統史學的研究,在后現代主義史學研究中,傳統史學
中的“宏大敘事”不見了,代之以個別人物、典型事件、婦女等微觀和細節。如果按照后現代主義史學之“個別代替一般”“細節代替整體”的邏輯,馬克思主義史學將不復存在。
后現代主義思潮的基本特征在于對現代主義的消解或解構,解構是后現代主義的核心敘事方式。這種敘事方式采用的手段是拼圖式的,具體而言就是“剪刀加漿糊”,以拼貼雜糅的方式疊加情節,通過分析語言的運用解構“基礎”“中心”“整體”和“本質”,以實現自己所謂的解救被權力話語所蒙蔽的大眾之目的。
在德里達、巴特、福柯等解構主義者看來,具有永恒意義和恒定秩序的“結構”是先驗性的,往往受制于權力和主流話語,因此需要使“社會從所有那些作者、創造支配性話語的知識權威們的觀念束縛中掙脫出來”。德里達有個核心觀點:“去中心化”,并要求重視相對于中心的邊緣和被隱瞞、被遮蔽的細小環節。解構主義者的這一前置性預設決定了其根本的歷史任務:否定既有概念,肢解傳統,拆除那種具有中心指涉結構的主體。為了完成這一任務,解構主義者拿起了“剪刀和漿糊”精心拼制了一幅沒有中心的碎片化思想圖,企圖用全新視覺體驗將觀眾從被“教化”中解放出來,抑制既有權威模式和價值規范。正是通過這種敘事技巧,解構主義正在日益消解人們日常生活中對“基礎”“中心”“整體”的認同,并采用非“理性”的態度對待歷史規律、深度意義等的追求,也不再相信任何一種給定的權威模式和價值規范。
后現代主義史學將“文本”視為一個開放體系,認為每個人都可以用“剪刀加漿糊”來對歷史構圖進行自由地拼制。美國史學大師雅克·巴爾贊對這種觀點反諷道:“公眾頭腦不時受到某種新‘闡釋’的吸引,此類闡釋最好是新的分析判斷:羅馬帝國衰落的原因是痛風,也許是鉛中毒,或者兩者兼而有之。現在,這正在引起人們的興趣。”后現代主義史學對傳統史學的沖擊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歷史研究興趣的轉移,二是對傳統史學認識論和歷史編纂學的挑戰。學者王晴佳認為,現代主義史學崇尚進化論的歷史觀,以中心、主流、精英為主要研究對象;而后現代主義歷史研究則是要打破單線進化論的歷史觀,以非中心、非精英、非主流和非理性的活動為研究對象。同時,后現代主義史學還通過“話語轉折”“語言學轉折”等理論對現代主義史學的“科學性”“客觀性”進行了否定,意圖重新界定歷史研究的性質和意義。
當下中國歷史虛無主義者默認了后現代主義史學的消極意義,借用后現代主義史學否定歷史現象之間的內在因果聯系、漠視時間和敘事的連續性、否定歷史規律、否定真理等消極元素,大肆利用后現代主義史學的敘事方式,在既能迷惑受眾又能保護自己的“話語轉折”“語言學轉折”等理論外衣下,大張旗鼓地虛無中國革命史和中共黨史。
當下中國歷史虛無主義者對二十世紀中國歷史,特別是對中國革命史、中共黨史采用后現代主義史學敘事方式,完全不顧歷史的真實性和整體性,徹底地進行了歪曲、遮蔽、篡改、捏造等,使歷史淪為語言的工具。在“全新視角”“另類解釋”“還原歷史”等名義下,他們先預設好一個能夠表達自己意愿的結論,然后通過“剪刀加糨糊”去發現或發掘一些能夠印證自己結論的所謂離奇史料進行論證,并用大量的語言學、心理學、物理學、化學等概念的分析代替歷史事實(虛無黃繼光就采用了物理學分析),宣揚自己的新奇結論。表面看來,這種敘事“有理有據”“令人嘆服”,實則是以偏概全,歪曲事實,否認歷史中的真實崇高,用所謂的“非人性化”敘事否認近代中國革命的合理性,故意將中共黨史宣揚為“陰謀史”“黨內斗爭史”等,致使“正史不正,信史不信”。盡管如此,但這一邏輯卻很能蠱惑人心。由于一般讀者在激進的懷疑心理驅使下只會滿足于所謂“很解渴”的碎片化和平面化結論,而不去做認真思考和甄別。因此,在后現代主義思潮外衣保護下,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在中國的傳播將更加復雜。
三、虛無中共黨史中的定論是目前中國歷史虛無主義的主要內容
當下中國歷史虛無主義者秉持唯心史觀,打著“還原歷史真相”的旗號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進行大肆翻案,故意顛倒黑白,企圖否定“四個選擇”的歷史必然性,改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這一意圖決定了當下中國歷史虛無主義者在虛無時的強選擇性手段。已故的龔書鐸老先生對此一針見血地批評道:“歷史虛無主義并不是對歷史完全虛無,而是有所虛無,有所不虛無。歷史虛無主義虛無的是中國革命的歷史,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指導,是社會主義制度和人民民主專政,但對叛徒、漢奸、反動統治者則不虛無,而是加以美化,歌功頌德,把已被顛倒過來的歷史再顛倒回去,混淆是非。”這即是說,歷史虛無主義者的這種強選擇性的虛無服務于其顛覆社會主義的政治目的。
從中國歷史虛無主義文獻資料看,當下中國歷史虛無主義者虛無的主要內容是中共黨史中的定論。盡管他們也為中國歷史上的反面人物翻案,如認為秦檜“也不完全是壞人”、袁世凱因“二十一條”被罵賣國賊很冤等,甚至不惜違背常情,大肆渲染民族失敗情緒,公開稱頌帝國主義侵略、宣揚殖民統治有利等,但他們這樣做的目的并不是為了翻案而翻案,而是想以此來否定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形成的主流歷史認知體系。這進一步說明了當下中國歷史虛無主義者的政治目的決定了其對歷史材料的處理方式。
當下的中國歷史虛無主義者在虛無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把主要目標鎖定在黨中央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核心毛澤東身上。眾所周知,改革開放前的歷史與毛澤東緊密聯系在一起。鄧小平指出:“對毛澤東同志的評價,對毛澤東思想的闡述,不是僅僅涉及毛澤東同志個人的問題,這同我們黨、我們國家的整個歷史是分不開的。”當下中國歷史虛無主義者非常清楚:虛無了毛澤東就等于虛無了“我們黨、我們國家的整個歷史”。《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指出:“毛澤東同志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他雖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嚴重錯誤,但是就他的一生來看,他對中國革命的功績遠遠大于他的過失。他的功績是第一位的,錯誤是第二位的。”當下中國歷史虛無主義者完全置“歷史問題的決議”于不顧,通過各種方式、各種途徑對所謂歷史文獻的細節發掘或編造極力貶低和丑化毛澤東,抓住毛澤東晚年所犯的錯誤,全面否定毛澤東在中國歷史上地位和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作用,進而否定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合理性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
如針對長征,他們提出:在長征中,中央縱隊行動遲緩、湘江戰役慘敗是毛澤東舍不得扔掉輜重導致的(抬轎子論);針對毛澤東的理論創作,他們提出:《實踐論》《矛盾論》是抄襲的;宣揚“毛澤東是革命家,卻不是馬克思主義者”,將“毛澤東思想概括為‘烏托邦’和‘唯意志論”’,鼓吹“社會主義革命造就了封建專制主義”“毛澤東時代的社會主義帶有很大的封建性”“毛澤東時代不僅徹底剝奪了國人的參政權利,還用政治恐怖徹底消解了民眾的參政意識”,“中國要搞現代化必須非毛化”等等。在他們眼里,毛澤東在中國歷史上沒有任何功績,有的只是錯誤或“罪惡”。正如美國哈佛大學亞洲研究中心主任、著名中國問題專家托尼·賽奇教授認為的那樣:“目前中國對毛澤東的肆意丑化已經超越了一個民族應有的理智界限……導致思想混亂的真正原因,就是歷史虛無主義。”
當下中國歷史虛無主義者在虛無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改革開放成就時,將主要目標聚焦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上。《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指出:“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已經逐步確立了一條適合我國情況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正確道路。這條道路還將在實踐中不斷充實和發展,但是它的主要點,已經可以從新中國成立以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特別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訓中得到基本的總結。”當下中國歷史虛無主義者與西方敵對勢力共謀,無視中國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認為“中國的改革是沒有任何監督、制約的改
《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指出:“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已經逐步確立了一條適合我國情況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正確道路。這條道路還將在實踐中不斷充實和發展,但是它的主要點,已經可以從新中國成立以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特別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訓中得到基本的總結。”當下中國歷史虛無主義者與西方敵對勢力共謀,無視中國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認為“中國的改革是沒有任何監督、制約的改革,是失去了底層民眾、民間力量參與的改革,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發展資本主義的改革”,還別有用心地夸大改革開放進程中出現的各種經濟社會問題,極力宣揚“環境亡國”“貧富差距亡國”“腐敗亡國”等論調,借此質疑改革開放、質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并由此得出“現在如果還不徹底地、全方位地‘學習西方’,終將萬劫不復”的結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是根植于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對于這條道路,我們只能堅持和完善,而不能拋棄或偏離。
當下中國歷史虛無主義者通過虛無中共黨史中的定論,意圖瓦解中國共產黨人在唯物史觀指導下通過實踐建構起來的關于中華民族的“昨天——今天——明天”的意義邏輯。正如有學者指出的那樣:歷史虛無主義者意不在虛無歷史本身,而在于“通過抹黑歷史,通過割裂歷史與現實的有機聯系,打掉中國人對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鑒于此,我們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守思想防線,把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牢牢掌握在馬克思主義者手中,著力揭批和扼制歷史虛無主義的滲透。
四、扼制目前中國歷史虛無主義的重要途徑
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既是一個理論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問題,除了要在理論上揭露其本質、厘清其邏輯敘事方式外,更要從實踐入手,從解決實際問題入手清除當下中國歷史虛無主義市場。也就是說,克服歷史虛無主義,除了從理論上揭批之外,更需要關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大現實問題,從人們的思想和心理需求方面圍堵,不給歷史虛無主義留下可乘之機。
第一,要繼續強化唯物史觀指導下的史學研究。唯物史觀是迄今為止一切歷史觀中最具說服力、解釋力的科學歷史觀。在史學研究領域,唯物史觀使歷史研究真正置于歷史真理基礎之上,使史學成為科學。在歷史虛無主義泛濫的當前史學研究中,必須夯實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科學方法和指導地位,旗幟鮮明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
一是要從客觀的歷史事實出發,厘清本質、主流和現象、支流,堅決反對以所謂的“反思”和“創新”來肆意歪曲事實、解構歷史的行為。
二是要堅守階級分析方法。階級分析法是馬克思主義史學研究的“金鑰匙”,應貫穿史學研究始終。這就要求在歷史研究中必須堅決反對去政治化傾向,在大是大非問題上,不能以個別替代一般,以細節否定整體。
三是要堅持整體性研究。整體性是唯物史觀的基本要求。整體性要求反對“碎片化”的史學個案研究,反對后現代主義史學中的相對主義和虛無主義。列寧曾講:“在社會現象領域,沒有哪種方法比胡亂抽出一些個別事實和玩弄實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腳的了。挑選任何例子是毫不費勁的,但這沒有任何意義,或者有純粹消極的意義,因為問題完全在于,每一個別情況都有其具體的歷史環境。如果從事實的整體上、從它們的聯系中去掌握事實,那么,事實不僅是‘頑強的東西’,而且是絕對確鑿的證據。如果不是從整體上、不是從聯系中去掌握事實,如果事實是零碎的和隨意挑出來的,那么它們就只能是一種兒戲,或者連兒戲也不如。”
第二,要強化對新媒體的監管力度。針對當下中國歷史虛無主義者大肆利用微博、網絡大V、公共微信平臺或個人微信等新媒體散布觀點的狀況,必須強化對新媒體的監管力度。首先通過團結新媒體代表性人士來凈化網絡空間、弘揚主
旋律。新媒體的迅速發展催生了一批有見地、粉絲多、影響力大的網絡“意見領袖”,把他們或她們團結起來,鼓勵他們或她們弘揚真善美、鞭撻假惡丑,捍衛主流意識形態,傳播正能量,當好凈化網絡空間的推手;其次要牢牢把握新媒體輿論引導的主動權。由于新媒體具有的強輿論輻射力和感染力,在極短的時間內能形成輿論強勢。因此,必須著力加強對新媒體的正確引導,牢牢把握主動權。一要建立自己的新媒體陣地;二要加強對新媒體及其從業人員的管理培訓,建立行業的政治方向準入制度;三要建設暢通的新媒體表達機制。與此同時,還要強化新媒體及其從業人員的責任感,做到不管是誰發布的信息,他都要對所發布的信息、觀點或數據負全部責任。
只有這樣,才能避免一些謬論和誤導信息在媒體中傳播。要預防大學校園里的部分留學生、知名學者中的西化分子會利用其所謂“光環”,占據“意見領袖”地位,在新媒體上發表輕蔑黃土文化,頌揚藍色文明的言論等。
第三,要著力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大現實問題的研究及解決。當代中國歷史虛無主義泛濫既源于一定的國際因素,又源于國內實踐中的一系列亟須解決的現實問題。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在當代中國沉渣泛起的邏輯可以簡單歸納為:對現實問題的反思促逼了對歷史問題的學術性再認識,而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這種再認識塞進了“私貨”,于是就有了當下否定我們黨和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虛無主義。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基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探索中不斷進行批判性反思和規范性矯正,在利用市場經濟大力發展生產力的同時,要更加注重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最終目的,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更強幸福感、更實安全感,不斷凸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不斷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圍堵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需求市場,有力克服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持續泛濫。(作者單位:海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高戈里:反擊歷史虛無主義的輿論戰場建設——關于推出“新中國大改造叢書”的建議
2017-07-21?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