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總書記提到的五大任務: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去產能就是去掉過剩的產能,去庫存主要指房地產,杠桿就是剛才我講的企業的負債太高,降成本主要是針對企業的,補短板就是把我們市場最缺的東西補上去,這是五大任務。
把這五大任務分解到各個部門去,更具體一點就涉及這些問題:
第一,工業去產能。主要是鋼鐵、水泥、煤炭等產品,因為原來刺激出來的現在賣不掉了,因為房地產不再需要這么多的鋼鐵、水泥、煤炭。但是,去掉這些產能很難,誰也不愿意去。一個企業生產出來的鋼鐵賣不掉,他要關了行不行?第一,工人不干,第二,老板不干。工人是怕失業,老板呢?老板在想,別人怎么去產能我不管,只要我還能夠生產,銀行還得給我貸款,我還能夠在那轉;第三,政府也不干。為什么政府不干呢?因為你雖然賣不掉,但是你只要在生產,就在支撐著我的GDP,我也可以有稅收;最后是銀行也不干。企業要關張,我的銀行就成了不良資產,風險就暴露了。所以,跟它有關的所有利益相關單位的都不愿意,這件這事就難辦了。所以為什么提到去產能,人民日報發表文章說,光靠市場手段不行,需要行政干預?就是因為誰都不愿意去。但是,我們不僅僅提出工業去產能,還提出要結構升級,要搞中國制造2025,還得有創新。這就意味著,工業產業不但要“除舊”,還要拿出新的東西來,這就更不簡單了,可以說是難上加難。所以供給側結構改革的推行難度是很大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第二,農業供給側改革。就是說,糧食、經濟作物、飼草料,三元種植結構要協調發展,不能光種糧食,要考慮到現在供給端這樣一些結構上的變化。國內缺什么?有些經濟作物和飼草的產量不夠,咱們畜牧業用草是供不應求的,需要從國外進口。內蒙等一些畜牧大省的草原都在退化,生態在退化,所以現在得想辦法種草,然后再與農業、旅游、減排、文教等等相融合。
第三,房地產。房地產要去庫存,我看最難。中央提出房地產去庫存的意思是要三線、四線城市的房地產庫存,一線城市比如北上廣深,就算房子沒人住也有主,真正過剩的是那些三四線城市。我看過很多縣城,有的縣城的規劃面積都達到了一百多平方公里,蓋了很多的樓,都賣不掉。一百多平方公里是什么概念?在90年代,中國大多數省會城市也就是一百多平方公里,一個縣城規劃那么大的面積干什么呢?蓋了那么多的樓誰來住?有錢人都跑到省會城市、地級市去生活了,誰還在縣城買房?這些庫存怎么去?國家統計局算出來的房地產庫存是七億平方米,社科院有個專家算的是二十一億平方米,口徑不一樣,算出來的庫存也不一樣。去庫存又怎么去呢?中央政府的想法是,讓那些進城的農民工來買房,那么問題就來了。農民工是不是應該買房?應該買。但是他有沒有錢買呢?怎么讓他有錢買,來消化這個庫存呢?或者讓他租,他能不能租得起,開發商、物業公司愿不愿意以他能接受的價位租給他?政府這個補貼能不能補得起?這些都還沒有好好的設計,所以這個去庫存任務,我們看十三五期間能不能解決。上一屆政府,溫總理曾經說過狠話——我任內一定要解決高房價問題。但是直到他卸任,這個問題也沒有得到解決,一直留到現在。現在誰還敢說能解決高房價問題?北京的房價,四環以內至少都達到40000元每平米了。
第四,土地。現在,不論是要搞轉型升級,搞新經濟,還是要解決房地產的問題,都連帶著土地的問題。聽說,現在北京延慶的地價都達到了四萬元每平米,這是在北京的遠郊區縣。土地為什么這么貴?因為現在我們土地出讓的方法就是招拍掛。招拍掛也是被逼出來的方法。過去不是這樣,過去我們都是行政劃撥,政府定的這塊地就可以拿來蓋房子。后來叫協議轉讓,土地價格是政府跟開發商商議的結果。但是后來滋生了腐敗,官商勾結等等。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開始搞招拍掛,價格就越拍越高,實際上是把七十年的不動產的累進數全給算到了價格里。我們的房地產跟國外不一樣,在美國,買房就是買地。它有兩種模式,一個是你買了這塊地,然后自己在上面蓋房子。另一個是買房子連帶著買了這塊地,土地和房屋都是私有的,房主只需要每年繳納不動產稅,也就是土地的增值稅。而我們購買的是房屋七十年的使用權,現在還說要交房產稅,交房產稅有根據嗎?買房的人只是買了七十年的使用權,還交什么房產稅呢?然后,七十年后怎么辦呢,問題又來了。所以,土地的問題很復雜,那么這個供地方不搞招拍掛,用什么方式能行呢?怎樣能使它的價格降下來?這又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現在,全世界的大城市里,柏林的房價是最低的,德國人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呢?就是房子不允許空著,你必須賣出去,或者租出去,在一定時限內,如果你的房子賣不掉或者租不掉,就由政府強行收購。我們要是采取這條,立刻房價也能下來。所以德國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業就很活躍,為什么呢?這么低的房價,全世界的精英人才都跑到那兒去買房了。所以咱們這樣高的房價,對于創新、研發的危害也都很大。你想搞事業,首先要解決住的問題。住都住不起,何談創業、事業?
第五,財政。營改增的辦法是不錯的,這是其一。按道理,營改增以后,可以降低企業負擔。其二,減少行政收費。中央政府算出來的,減少行政收費以后,會減少五千億的收入,所以今年要搞赤字預算,其中有一部分是要補這個“窟窿”。但是前幾天我看的數據又讓我感到含糊,怎營改增了之后,財政存款反倒增加了?這說明稅收并沒有減少啊?那么給企業的好處在哪里呢?所以我還是沒有太明白,這個事情還得跟財政部好好討論一下。本來是要給企業減負,讓它增加一點活力的,但是從結果看,稅收并沒有減少。
第六是貨幣。貨幣、金融的情況實在是太復雜了。金融方面的供給側結構改革面臨兩個任務,一個是降杠桿(率)。所謂的杠桿率是權益資產與總資產的比率,比如說我有一百萬自有資金,通過借貸或是融資,我創辦了一家企業,后來通過評估,評估我的企業資產是兩千萬。那么,我的自有資本,也就是我的權益資本是一百萬,企業估值為兩千萬,杠桿率是20倍。杠桿率高的好處在于,經濟發展得非常快。這幾年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這么快,就是因為杠桿率很高的原因,100萬的自由資本就能搞到兩千萬的家當出來,怎么能不快呢?但是快的問題在于,企業不禁折騰,市場稍有風險,這個企業就轉不動了,壞帳一大堆,風險就累積起來了。所以為什么企業的壞賬最后會在銀行反映出來,所以為什么銀行不愿意企業去產能,道理就在于此。企業正常轉,銀行的風險暴露不出來,企業的欠款還不能算不良資產,但是企業一關張,銀行的這些風險就全部暴露出來了。因此,杠桿率高是一個“定時炸彈”,怎么去杠桿呢?只有兩個辦法,一個是企業把一百萬變兩百萬,權益資本增加為兩百萬,那么杠桿率就變成了十倍;另一個辦法就是說,企業總資產的增長和權益資本的增長是不一樣的,如果權益資本增長快,總資產的增長慢,杠桿率也能下來。這兩個辦法可以歸納為一句話:增加權益資本的增加量。
但是,權益資本的增加量怎么增加?就要通過金融市場去改,通過股票市場或者債券市場,或者通過其它投資渠道,使這個企業的擴張不是通過融資,而是通過自有資本的增加來實現。出路就這一條,要不然杠桿是去不了的。這是一個問題,這個問題的解決也是很困難的。第二個問題,現在企業都困難,不管中央政府采取什么貨幣政策,企業都說我享受不到。尤其小企業貸款難、貸款貴更是這幾年普遍存在的問題。到底什么原因呢?因為銀行之間相互拆借,相互賣理財產品,這樣它的流動性才能出來。銀行的流動性現在也是來之不易的,賣理財產品它能多賺點錢。那么甲銀行買乙銀行的理財產品,那么乙銀行手里就有了點錢。這個錢是有成本的,然后它再拿去放貸的時候,還要在人民銀行規定的基準利率上上浮50%,那么它的年化利率就到了6~7%。然后,它貸給企業的時候不,是給現金,而是給銀行票據,三個月才能夠兌現,企業如果急著用錢就只能貼現,貼現又要加上兩個百分點,所以到企業手里,貸款利率就變成了8~9%,甚至是9%以上,它資金價格就上去了。中小企業更是這樣的待遇,大型國有企業有國家信譽作擔保,銀行相對更愿意與之合作,但中小企業沒這樣的有利條件,所以資金價格就很高。那么,現在企業做什么能夠達到8~9%的回報率呢?除了房地產還能有什么?所以問題又出來了。
所以,在金融領域,供給側改革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兩個,一個是去杠桿,一個是降低資金成本,使資金能夠支持新經濟的發展。那么,這兩個任務仍然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并且難度很大。就是現在可以說都在這么喊,但是從基本面還看不出什么苗頭,你看地王的價格不斷出現,這些都不是好事。
第七,要發展公共產品、公共服務,補短板,這也是難度最大的一塊。比如在現在這種供需錯配的情況下,社會最缺的是什么?是城市生活缺的公共產品、公共服務無法滿足人們社會生活的需求。我們的公共產品、公共服務,一方面是不夠,一方面是質量不行。并且,只有公共產品、公共服務是城市區別與農村的重要標志,城市跟農村除了是否有耕地之外,就要看公共產品、公共服務的完善程度了。現在,城市公共產品與服務的質量怎么樣?完善不完善呢?可以說,全中國的公共事業都不完善,諸如環保這一類問題就更不用說了。比如前文所述的醫療問題、教育問題、環保問題等等。諸如北京的霧霾,垃圾處理方式,都是城市嚴重的問題,全國所有的城市都已經被垃圾包圍了。所以廣州市市長說他要當垃圾市長,就是說要解決垃圾圍城的問題。因為垃圾要進行清潔處理是要焚燒的,要建焚燒廠進行高溫處理,溫度非常高,要幾千度,但是誰去建呢?建完以后怎么處理?因為垃圾得分類,我們也喊了很多年,但都無疾而終,為什么難度這么大?因為我們不像國外都是獨門獨戶,一家一個house,誰家的垃圾沒分清楚,非常好識別,也好處罰。但是我們的居民都住在大居民樓里,過去是大雜院,都是公共垃圾桶,分不清楚是誰的責任,所以咱們做這個事情難度要比國外大。另外,我們的文明程度還不夠,大家從觀念上就不重視這個問題,不覺得是個問題。
那么,要解決這些公共產品、公共服務的問題,首先遇到的問題是,如果按社會資本來投資,那么就存在股權結構問題,最后應該由誰來控股,政府要回答這個問題。然后,公司治理的問題,政府也要回答,能不能按照董事會的結構進行。第三,如何定價?公共產品定價在全世界都是最難的。“公共產品”四個字的意思就是不能完全以盈利的方式定價,不能因為城市里缺少這項服務,就放任投資方賣高價,那就不符合公共產品的定義了。但是如果讓投資方它回收不了成本,讓它虧損,當慈善家,那么誰來投資?所以有關公共產品的定價問題,應當設定一個合理的回報區間,但不能高盈利。這樣一來就非常難了,公共產品定價是全世界最難的問題,包括水價電價,包括地鐵票價。北京的地鐵過去是2塊錢,后來因為補貼打不平成本,只能漲價。我聽說,地鐵票價要打平成本,就要提到16元。但是誰敢漲到16塊錢?不能,因為它是公共產品,是大眾交通工具。但是一直實行2塊錢也不是辦法,所以北京市政府進行了折中,現在是按照距離,大概是從2塊到6塊。我估計將來還得調整,因為它的補貼是有限的。
這樣的問題都屬于現在要破題的,包括垃圾處理的問題,包括醫療、教育的問題,都是一樣的。比如我們鼓勵民間資本投資醫院,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是,醫生、護士能不能夠用境外的人?因為國內的醫護人才不夠,學醫學很苦,大家都去學金融、財經,誰也不愿意念那些最苦的專業。醫學院最苦,時間又長,畢業以后干活兒又累,所以人才短缺。那么,是否允許民營資本建立的醫院從國外聘請醫護人員?假如政府不得已同意了,又存在一個管理問題,外國人員的居留管理問題,又要涉及到公安部的審核。還有,能不能從境外進口藥品器械?現在中國實行的是政府藥品器械集中采購,如果民營醫院可以,那么國內的醫院行不行?這都是醫療、藥品流通體制里現成的矛盾。如果國內的醫院不行,那就是兩種體制,如果都不行,那么民營資本就不會往這個方向投資。第三個問題,民營醫院能不能覆蓋醫保,如果不行,就不是國民待遇,如果行,醫保能不能控制得住?我們現在的醫保資金都是赤字,情況很復雜。
可以說,每一件事都很復雜,用習總書記的話來說,好改的都改完了,剩下的全是硬骨頭,都不好改。包括現在說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讓北京人走出去。北京人誰走出去?他為什么都愿意扎堆在這里?不就是因為公共產品、公共服務做得比較好、比較多嗎?這個道理很簡單,這就是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這些沒跟上,叫人家到河北去,他怎么會去呢?而且醫療、衛生、文教等等,都不是一天能夠解決的,也不是拿錢堆出來的,這里面含有歷史的積淀。所以,個個問題難度都很大,這個任務在十三五期間都未必能完成,但是方向一定是正確的。
這些問題都解決了,還要解決觀念的問題。不要以為老百姓的觀念都是對的,特別是中國的醫療。中國的教育資源太少,包括美國都不夠,但是醫療卻是過度醫療。如果不這樣,患者家屬可能還不愿意。前幾年我在英國訪問,我們代表團團長一到倫敦就開始拉肚子,吃了帶去的藥和在倫敦同仁堂買的藥,都沒管用。到了曼徹斯特,還不好轉,沒辦法了,去了曼徹斯特大學的附屬醫院。這那所公立醫院里,分為三個區,分別是紅燈區、綠燈區、黃燈區。其中,紅燈區是收治瀕死的患者的,并且不分國籍。綠燈區通常收治普通的感冒、發燒,并且需要預約。預約的時間往往很長,一般來講,等約上了醫生,患者往往病都好了。黃燈區就是患者需要馬上處理一下,不處理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問題,比如傷口、流血,至少需要包扎處理的這種。那么拉肚子也屬于這一類,所以他就被收在了黃燈區。經過了一系列的檢查,醫生說,你的身體機能很正常,你可以走了。隨行人員就問,要不要開點藥?醫生說不用,雖然很難受,但是會好的。同樣的情況,如果在北京,肯定至少是兩瓶點滴掛上了。事實上,那個人雖然沒有再吃藥,但是過了幾天確實好了起來。這就是國外的醫療觀念,他們鼓勵你調動自己的身體機能去對抗一些疾病,而不要依賴藥物。類似的觀念,中國人可能很多都不能接受,這也需要一個觀念的轉變過程。
第八,消費環境,主要考慮產品質量的信譽優化。這一問題涉及到行業標準、產品標準。產品質量標準怎么定?標準定太高,大部分企業都要出局,并且中國消費者的分化也很嚴重,簡單地劃分,一部分消費者只在意價格是否便宜,質量的優劣他不太在乎,另一部分消費者是寧缺勿濫,追求品質的。而且中國產品的“山寨”能力極強,任何新產品出來都能“被山寨”,這就涉及到產品質量標準怎么制定、怎么執法的問題。這個事情仍然是復雜的,標準很嚴很高,不符合中國國情,標準定低了,就是現在中國這個狀態,劣幣驅逐良幣。當然,還有一個政府管理的問題,如果是國際標準,有ISO9000認證,有的是國標,有的是韓標等等,政府得按照這個標準來檢查。國家質檢總局要在今年九月份召開第三十九屆世界標準化大會,我作為專家委員會成員參加過幾次他們的討論,大家也提出了這個問題。中國在總的趨勢上是要提高標準、提高質量、加強執法的,但是呢,還不能一步到位,因為還存在消費環境的問題。
第九,價格改革。價格改革就是市場化機制,應該說只要跟公共產品沾邊的都存在這個問題,現在的水、電價格都已經實行了階梯制。南水北調的成本是很高的,而我們實行的是補貼制,但是補貼都去了哪里?只有有錢人才住大房子,他的用水量更多,補貼的最大受益者反而是這些人。所以階梯水價、電價就是考慮到收入的不同階層,這個做法是正確的。而價格改革應當是將來我們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當然,這需要有一個過程。
第十,進口,擴大進口。現在有關貿易政策已經沒有什么空間了,通過降一點關稅,或者去掉非關稅壁壘之類的,都沒有什么空間。有兩個最大的問題,一個是中國自己的市場管理,要讓國外優質的產品在國內有市場,我們自己的劣質產品就要想辦法讓它消失。不然的話,優質產品反而可能賣不掉;再一個就是政府采購,我們的政府采購量很大,特別像環保部門,很多與環保有關的產品都是政府采購的,政府采購是在保護中國自己的企業,但這些企業的產品相對人家是落后的,所以在本質上,這是利益的沖突。國外的政府采購都是招標的,比如德國的政府大樓,電梯不是本國的產品。政府大樓怎么能用外國的電梯?因為那是招標的結果。我們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差,基本上政府采購目錄都是國內的產品,那就意味著你的市場不夠開放,所以就帶來了競爭不夠等等的問題。
這就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所涉及到的十個大的方面。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