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呵!你們臨開始活動之前,應該定定方向。譬如航海遠行的人,必先定一個目的地,中途的指針,只是指著這個方向走,才能有達到目的地的一天。若是方向不定,隨風飄轉,恐永無達到的日子。”
有“格言控”的朋友對這段話想必不陌生,其出自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李大釗。李大釗以其短暫的一生,踐行了自己的激情話語。他服膺的目標、傾注的心力,終于在這片蒼茫大地上結出了豐盈的果實。
忽忽焉,中國共產黨已經建黨95年了。95初度,近一個世紀的雪雨風霜,幾代人的接力奔走,多少次的熱血沸騰。這樣一個時間跨度的凝望,相信很多人都會產生深深的歷史感、使命感,乃至某種滄桑情懷。
不容易。從世紀初的風云際會、吶喊浴血,到中間的幾番波折、低谷與高潮,再到當下的澎湃如昨,中國共產黨與這塊土地上的人民穿越過過沉沉迷霧,經歷過云卷云舒,怎一個“不思量、自難忘”!“若是方向不定,隨風飄轉”,又怎能有如斯的寄托?
這種“寄托”在于,以改造中國為己任,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而要明了這一點,僅僅以現在的視野看,遠遠不夠。當下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改造”、“獨立”、“解放”、“富強”云云,這些詞匯也往往只是順口念出。
無論是知識分子還是一般民眾,早已沒有了世紀之初李大釗們所感受到的切膚之痛。而若是回到歷史的情境之中,則問題顯然沒有那么簡單。
風雨如晦、內憂外患、外爭國權、內求民主……凡此種種,沒有一件事情可以讓人氣定神閑,也沒有任何一種努力可以讓人看到終極目的。彼時,非有宏闊的視野、絕大的堅持、決然的犧牲,則不可能一點點沖破牢籠,砸爛枷鎖,而達于美麗新世界。當年,方志敏寫下《可愛的中國》時,其所憑依的仍是一種不折不撓的堅強信念。他感覺到了,寫下來了,但未及親眼看到。
一個“應然”的中國,正脫胎于初始階段的勾畫,乃至一代代志士仁人的不懈努力。95年的歷史就是明鑒。這種“寄托”還在于,中國共產黨要服務于廣大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其95年來的所有努力,根本在于釋放人的身體與心靈。
今天的人們可能對此渾然不覺,以為本來就如此、從來也如此,不免大謬。沒有抗爭,不去奮斗,放棄拼搏,只想著為人民幣服務,自由怎么可能從天國降臨人間?
一段時間以來,頗有些人熱衷于“民國范兒”。若只是本著對過往人事的溫情與敬意,回望、摩挲,倒也無妨。而如果以彼律此,則未免入戲過深,是一種“懷舊病”了。
須知,民國時期,舊的羈縻既去,而新的規則尚未形成,整個社會其實處于一種失序的狀態,這種狀態或可催生“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但卻也導致了饑饉、時疫、動亂、流民,一般民眾固不免轉徙于溝壑,社會上層也每每面臨不虞之災。豈可因為若干民國紅粉的個性張揚,而完全屏蔽了市井小民的“流亡圖”?
當然,前進的路途不會直線般平坦,歷史往往是在曲折中演進。即如今天,也不乏喪失信仰、禍亂國家、魚肉百姓的貪官惡吏,其行為非但敗壞黨紀,甚至還不如一個普通的公民。但也應該看到,這并非主流,套用唐德剛教授的“歷史三峽論”,那就是,大勢不會動搖,中國終將走出歷史的三峽,而迎來“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的新時代。
何謂初心?客觀說,不少中共黨員恐怕都未必真正懂得或早已遺忘。問初心不僅是為了追索過去,也是拷問現在。
諸如“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貢獻”,“言行一致,堅決反對一切派別組織和小集團活動,反對陽奉陰違的兩面派行為和一切陰謀詭計”等等,均為黨章明文,黨員是否都能銘記于內、行之于現實?
如今的共產黨人,和昔日的共產黨人相比,在世道人心的坐標中,是否一樣能經受拷問?知行合一,方是不忘初心。
95年了,且讓我們回到起點。叩問初心,重溫世紀初的血與火、風與雷,目標與方向、信念與誓言;叩問初心,重溫中共近百年來孜孜追求并著意堅守的人類共同價值觀。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歷史會變得粗糙而有質感,并經由平素耳熟能詳的話語融入心靈;使命也會更加清晰、明確,有理想才能繼往開來,有情懷方能恪守初心!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