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以來,隨著美國資本主導的全球化達到頂峰,作為美式全球化體制的基本架構之一的WTO體制,其成員擴容也達到極限。在亞洲金融危機、俄羅斯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的過程中,這些以國家為載體的原先附著于美國主導的WTO體制的全球各國資本勢力,成為美國資本覬覦和掠奪的對象,與美國資本的利益沖突性開始顯性化,一方面開始尋求擺脫和從WTO體制的內部開始瓦解美國資本主導的WTO體制,另一方面嘗試著相互聯合,并且著眼于自身生存而建立雙邊或者區域貿易體制。2015年以來,國際貿易體制的更迭進程明顯加速,一方面是各種雙邊或者多邊的地區性或者國家集團性貿易體制不斷創設,另一方面就是美式全球化的進程從其高峰開始逆轉,WTO體制的逐漸喪失其全球規則基礎而加速垮塌。本文試圖就此進行簡略回顧和分析。
貿易及市場全球化的再認識
在回顧開始之前,我們有必要對“對外貿易”和“全球化”這兩個范疇的實質內容進行重新探討。在傳統的經濟學理解中,對外貿易被認為是一個國家在其主體層面上和其它國家的商品買賣活動,也就是向外國賣出商品被稱為出口貿易,而向外國買入商品則被稱為進口貿易。這種解釋往往囿于問題的現象層面,人們將在市場的活動從單純的觀察結果區分為“買”與“賣”。
無論是買或者賣的界定,都是與市場作為人類的社會生存組織方式的意義個格格不入的。首先,在產業鏈和資本循環鏈上,不同買賣關系或者交易關系將處于產業鏈以及不同市場流轉環節的企業相互聯系起來,人類將最原始的地球自然資源,一步步流轉和加工成最終供人類使用和消費的產品;換言之以某個特定產品生產為過程的相互銜接的資本循環與運動的鏈條,也就意味著其產業鏈或者資本循環鏈跨越了國界。這個特定商品的對外貿易,也就是資本循環與運動跨越國界的一個環節或者剎那。以不同產業鏈為基礎的不同產品的跨國界的資本循環,在其現象上也就表現為我們通常認為的對外貿易。
美國資本的所推動的市場全球化,必然地遭到世界其他國家及其資本勢力的抵制和抵抗,美式的全球化進程,也就是不斷摧毀這種抵制和抵抗、將美式的市場體制向全球推廣的過程。美式全球化的過程也是美國資本將自身的價值觀和規則體系擴展到全球的過程,不僅建立美國資本在全球市場壟斷和主導地位,而且將體現自身價值觀和利益訴求的規則體系強加給世界其他國家。二戰后的《關稅及貿易總協定》締約國組織和世界貿易組織,不僅是美國主導的所謂“國際貿易體制”,而且是美國資本推行全球化的工具。
從全球市場一體化轉向區域市場一體化
全球化不過是市場一體化的高級階段。美國資本在推行全球化的過程中,也就必然地會遇到其它資本勢力集團基于自身生存和利益的抵制和抵抗,從而在美國全球化的過程中,必然地產生區域性的市場一體化,以利于這些國家的資本勢力生存下去;這些區域性的市場一體化,因為自身資本實力的原因既暫時屈從于美國的全球性體制,又同時從發端之日起開始分裂和瓦解美國的全球體制。
東盟與中日韓合作發端于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如今已成為東亞區域合作最成熟的機制之一。10+3包括發達國家、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地理范圍從東北亞到東南亞,人口占亞洲的57%,GDP總量占亞洲的88%,貿易總量超過亞洲的50%,可謂舉足輕重。10+3合作已擁有60多個不同級別的機制,涵蓋24個領域。根據亞洲開發銀行統計,截止2013年,僅僅亞洲地區的自由貿易協定(FTA)從2002年的36個增至109個,另有148個自由貿易協定正在談判之中,兩者相加達到257個,遠遠超過世界其他地區FTA發展勢頭,占到整個區域貿易的70%以上。一方面各種小型多邊貿易自由化的經濟貿易聯合體不斷涌現,區塊化的特征明顯,另一方面,因為貿易關系的多維性,這些貿易體制安排由于適應不同的國家國情而相互重疊。
“一帶一路”戰略和“中式全球化”起步
2013年9月7日,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發表重要演講,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倡議;2013年10月3日,習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亞提出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一帶一路”戰略的執行,不僅是中國資本輸出路線圖的清晰勾畫,而且或許是中國資本推動的“中式全球化”的開端。
“一帶一路”戰略的產業資本輸出首先是以經營和鞏固周邊市場范圍為基礎的,在我國對國際貿易體制的基礎重構的過程中,以RCEP為基礎推動東亞經濟共同體的形成是重中之重。
其次,以“一帶一路”戰略的經營周邊為基礎,我國通過貿易與經濟合作,向世界其他地方輻射影響力。
再次,“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為中國企業(資本)走出去提供了全新的契機與環境。世界迎來“中國公司時代”。
中國企業正盡情展露中國資本輸出的強大力量與獨特魅力。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的背景下,走出去的中國企業已全面涉足裝備、制造、能源、水利、文化和高科技等越來越多的領域,“中式全球化”開始揚帆起航。
美式貿易全球化發生逆轉
不同的區域多邊貿易體制產生,一般而言是源于不同的國際資本勢力集團的力量消長和利益重構,從而引發區域性的新的制度安排。美國資本集團在推進全球化的過程中從全球體制的構建向區域體制的倒退的第一個標志性事件,就是1994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和北美自由貿易區啟動。《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是為了對抗《馬斯特里赫特條約》(歐洲自由貿易協定)而產生的。
因為世界局勢的變化,美國經濟實力的下降和各個區域性資本勢力和經濟體的力量增長,在通過WTO控制全球市場的希望越來越渺茫的情況下,美國為了維護自身的現實貿易利益,選擇是從全球化的立場上退卻。
體系更迭背后的經濟價值觀:互利共贏PK霸權的自私自利
在不同的資本勢力主導的市場全球化進程中,相應的貿易規則體系和體制的形成,都會被重重烙上主導性資本勢力集團的意志和觀念的印記。制度和規則體系不過是主導的資本勢力集團的價值觀的現象形態,主導的資本勢力集團通過自己的市場控制能力和強制力迫使市場的其他參與者接受這些游戲規則,并按照這些規則采取行動和分配成果。在不同價值觀背景下的貿易規則所實現的利益后果是完全不同的。
在美式全球化的過程中,美國主導的全球貿易體制是以維護美國資本的利益為出發點的,美國資本在推動形成國際貿易規則或者慣例的過程中,資本的私利和私欲處于一貫的張揚之中,導致了在美式貿易規則和體制中的損人利己和控制與被控制、掠奪與被掠奪的關系現狀。
在美國資本實力下降、有意拋棄WTO體制的情況下,美國目前規劃的未來世界貿易格局主要是TPP和TIIP,這兩個協議的內容及其苛刻,協議內容不僅會完全限制發展中國家通過產業升級的方式向產業鏈高端邁進的可能,而且通過ISDS機制來凸顯美國資本(大公司)相對于其它國家資本的主導和裁判地位,試圖恢復對已經日益離心的前盟友的控制程度。
正在商談的RCEP協議也比美國主導的TPP更接“地氣”。RCEP談判包括TPP的7個成員,高度透明、開放和包容是其鮮明的特色。與美國主導的TPP的高標準不同,中日韓、東盟十國、印度、新西蘭和澳大利亞參與的RCEP,更加符合亞洲各國處于不同經濟發展階段的現實。
11月19日。參加APEC第二十三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領導人在菲律賓馬尼拉發表了《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三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宣言》,并通過一份支持多邊貿易體制的聲明。在聲明中亞太經合組織成員表達了支持以世界貿易組織(WTO)為代表的多邊貿易體制的堅定決心,亞太經合組織將繼續合作,加強以世貿組織為代表的“尊重規則、透明、非歧視性、開放、包容”的多邊貿易體制。這表明世貿組織不再是更傾向于美國利益的體制,并且聲明中所體現的態度與美國有意拋棄WTO的態度迥然不同。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戰爭、磨難、苦痛以及剝削,這些要素日益成為我們這個全球化世界的主導特征...
2017-03-30?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