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工作中經常會遇到難題。堅持問題導向,不斷提高處理難題的能力,是領導干部必須具備的一個本領,也是領導干部加強治國理政能力和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
據統計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一系列重要講話中,針對黨員領導干部,強調最多的一個詞匯是“擔當”。何謂擔當?習總書記十分鮮明地指出,“就是要敢于堅持原則、認真負責,面對大是大非敢于亮劍,面對矛盾敢于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敢于挺身而出,面對失誤敢于承擔責任,面對歪風邪氣敢于堅決斗爭。”這五個“面對”和“敢于”,點出了領導干部“擔當”的關鍵所在,彰顯了“堅持問題導向”在總書記心中的分量。這也告訴我們,領導干部的責任就是解決問題。有沒有解決問題的責任擔當,是對領導干部的最好檢驗;堅持問題導向,既是考量領導干部責任擔當的重要標準,也是在推進黨和國家各項工作中鍛造堅強領導的基本路徑。
為什么說問題導向是鍛造堅強領導的基本路徑?其理論根據和實踐依據又是什么呢?
首先,這是由黨員領導干部應有的堅定信仰所決定的。我們共產黨人是徹底的唯物主義者。唯物辯證法承認人類對客觀事物認知的局限性,同時又堅信人類對事物的終極認識有無限接近的可能性。亦即認為,世上只有尚未被認識未被改造的事物,而沒有不可知不可改造的事物。表現在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推進黨和國家各項工作上,就是認為任何困難和矛盾的存在都是暫時的,都是可以破解的。只要具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攻堅精神,并運用得當的方法去積極創造條件,世上不存在過不去的火焰山,也沒有解決不了問題。換而言之,只要沒有被問題所嚇倒,這個問題終將會變成我們的財富,我們也終將在不斷向問題攻堅中不斷成長、成熟,以至最終戰勝問題?!队薰粕健分心蔷?span lang="EN-US">“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的設問,群眾諺語那句“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的肯定,講得就是這樣的道理。
一部人類社會史,就是一部不斷探索未知的歷史;我們黨和國家的種種發展進步,就是在不斷認識和掌握未知、破解問題中實現的。各級領導干部的責任,正是適應這種解決問題的需要而存在:當推進改革和發展遇到難題需要破解時,在眾說紛紜“疑無路”的情況下,以自己的認知態度和堅定立場引領群眾,以自己的積極表達、溝通和呈現引領團隊,堅定地向困難開戰,敢涉險灘,敢涉深水,有一種不怕困難、不被困難嚇倒的無畏氣概,進而在帶領群眾攻關克難,求得“柳暗花明”新局面的過程中,展現出領導干部的擔當風采。
其次,這是由領導干部應有的作為和力量所決定的。干部干部,干字當頭,既先干一步,又出謀劃策;領導領導,又領又導。這種形象的比喻,既是人民群眾對領導干部形象的客觀要求,也是領導干部對自身力量的應有自信。體現在推進黨和國家的各項工作上,就是要敢于擔當,勇于直面問題,善于解決問題。尤其是在干部群眾遇到解不開的矛盾疙瘩,破解不了難題時,能夠給出思路、拿出辦法。“困難面前有領導,領導手中有辦法。”很顯然,這是群眾對領導干部的期待,是群眾認識和觀察領導水平的重要窗口。一個堅強的領導干部,一屆堅強的領導班子,也正是在這樣的情勢下取得群眾信任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個堅強的領導者不應當懼怕問題,而應該感謝問題。因為越是大家頭疼的問題,越是樹立領導地位,樹立權威性、被尊重感的機會。領導者的地位作用,或者說是領導威信、領導魅力,不是在靠行政手段強制中實現的,也不是在唱高調、喊口號的過程中確立的,而是在建設和發展遇到難題甚至危機,人們普遍感到束手無策的時候,靠展現領導力、核心力、影響力而贏得的。所以說,領導干部尤其主要領導干部,具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具備攻堅破難的能力顯得尤其重要。否則,就會失去領導群眾的資格,就有喪失領導地位的危險。
再次,這是由領導干部成長成熟的必然過程所決定的。大量實踐表明,一個優秀領導干部的成長和成熟,一靠學習,二靠實踐。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在學中干,在干中學,是一條必由之路,而在理論轉化為能力的過程中,解決現實矛盾、破解現實難題,則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連接鏈條。其連接作用通常是這樣出來的:當你學習了一大堆關于你從來沒有遇到過的問題的理論,那么,你這個理論從根本上說還沒有掌握,因為它還沒有轉化為你的能力,只有當你把理論應用到問題解決的過程,從中得到領悟和深化,這個理論才能真正成為屬于你的理論或者本領。“問題是最好的老師”,理由和根據就在這里。同樣環境條件下,面對同樣的難題和矛盾,誰能戰勝困難、破解難題,誰就能推動發展,誰就是強者。這要求黨的各級領導干部,必須努力掌握和磨礪破解問題的能力。
我們今天強調提高領導干部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著很強的針對性。新形勢下,我們黨面臨著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和外部環境考驗,面臨著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和消極腐敗危險;比起我們的遠大理想和實現“中國夢”的奮斗目標,比起人民群眾對我們提出的新期待,比起實踐的發展對我們提出的新要求,我們在許多方面還存在著差距,我們在貫徹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前進途中,也在所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風險和問題,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失誤。強調解決問題顯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必要和緊迫。當前,社會經濟政治生活的步伐越來越快,人民群眾的期望越來越高,不僅看我們能否及時發現問題、下決心解決問題,而且更注意我們攻克難關、兌現諾言、讓群眾擁有更多獲得感的時效性,要求我們在破解改革和發展難題、解決自身問題上也必須有一種“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落實精神和扎實作風。正如習總書記所強調的那樣:“善始善終,善做善成,防止虎頭蛇尾,讓全黨全體人民來監督,讓人民群眾不斷看到實實在在的成果和變化。”這顯然對各級領導干部堅持問題導向,提高解決問題、破解難題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務必以擔當的危機感和責任的緊迫感,自覺鍛造、積極提高。
領導干部解決問題、破解難題的能力不是天生的,也不是當了領導之后自然而然提高的。古人講:“每臨事,則曰:‘吾不會做’,此大謬也。凡事做則會,不做則安能會焉?”這就是說,一遇到事情就說我不會做,這是十分錯誤的。凡事只有去做才能會,不做怎么能會呢?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實踐第一,就是問題導向,勇于擔當。只有通過“做”的實踐,才能掌握“會”的本領;只有通過多次的、反復的實踐磨礪和鍛造,破解難題的能力才能逐漸增強起來。向實踐要堅強領導力、在破解難題中鍛造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一條被實踐證明了的科學途徑。
在抓主要矛盾中鍛造。難題之為難題,一定有其關鍵之點、卡殼之處,亦即主要矛盾。動腦筋、想辦法把它們找出來,進行研究和分析,才能有針對性地投入力量、制定對策。這就要求,領導干部頭腦中一定要有問題意識,要善于帶著問題學習、帶著問題思考,對工作和學習中碰到的問題要刨根問底、舉一反三,多問一問是什么、為什么,多想一想怎么看、怎么辦,善于從個性問題中尋找共性問題,實現從看到問題到洞悉問題轉變,把理論成果體現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對策上。一旦明確了方向和重點,就要集中精力開展攻堅,一次不行就做兩次,兩次不行就做三次,正面難攻就迂回,大路不通辟蹊徑,直至達到目的。“舉一綱而萬目張,解一篇而萬篇明。”關鍵之點、卡殼之處攻破了,難題往往就會迎刃而解。而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縮小差距、補齊短板,實現“水漲船高”。
在集中群眾智慧中鍛造。問題產生于實踐,也必須在實踐中解決。難題涉及面廣,政策性強。文件、指示及書本只是告訴了我們處理問題的原則和依據,但實踐中究竟怎么辦,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辦法從哪里來?從實踐中來,從群眾中來。 人民群眾身處實踐第一線,群眾實踐最豐富最生動。要抓住真問題、找到金點子,就必須自覺克服“領導高明論”,牢固樹立群眾觀念,牢固樹立從實踐中發現問題、在實踐中解決問題的意識,堅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多到基層接地氣,多到現場摸實情,善于向群眾問計,善于集中群眾智慧,充分尊重群眾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才能在走進去中把問題找出來,在沉下去中把辦法提出來,在融進去中把合力建起來。深入群眾搞調查研究,既要到那些有成績、有經驗的地方,也要到那些困難大、矛盾多的地方,對著需要解決的問題“望聞問切”“解剖麻雀”,尋找破解難題的鑰匙。重心下移、關口前移、靠前指揮,就能找準問題癥結,獲得第一手材料、取得第一手經驗,就能有效鍛造解決問題特別是棘手問題的能力。正如習總書記所指出的:“越是條件艱苦,困難大、矛盾多的地方,越能鍛煉人。”
在統籌協調各方中鍛造。難題的形成不是偶然的,解決起來自然需要秉承科學精神,全面協調,統籌兼顧,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把腳步邁穩,把腳印踩實,收到如期成效。否則,顧此失彼,一著不慎,滿盤皆輸。這就規定領導干部破解難題,必須像燕子銜泥壘巢一樣細致,一件一件地做,一項一項地抓,彼此配合,環環相扣,方能一通百通,實現突破;也要求無論召開會議抓還是制訂文件統,歸根結底都應瞄準問題,沖著解決問題,認真梳理,列出清單,擺出表現,深析原因,逐一制定可操作、可監督、可檢查的整改措施,列出時間表推進,步步為營,整改一個、銷號一個,步步為營、久久為功??v觀歷史,但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會議和文件,其價值都在于解決了其時最重大、最緊要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的解決,往往是多方面一起發力、各要素集體給力的結果。而處于擔綱抓總位置的領導干部,在這個過程中既要學會和運用戰略思維、系統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底線思維等多維思考力,又要具有敏銳發現問題、綜合分析問題、協調解決問題等多方面破題力,統籌協調破解的過程,必然成為鍛造能力的過程。統籌協調的效果越好,問題解決的越好,表明領導的協調力越高。
在借鑒“他山之石”中鍛造。難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此地有,彼地也會有。在自己這里是難題,在別人那里或許已經得到了解決;別人摔了跟頭、跌了跤子,可以幫你警醒、警惕起來。“善學者智,善學者強,善學者勝。”虛心學習借鑒他人的成功經驗,可以少走彎路,提高處理難題的效率;善于從別人的不成功中汲取教訓,可以防止重蹈覆轍,提高規避風險的能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崗位的責任擔當所決定,領導干部必須成為善于借鑒他人的有心人,做到學習成功經驗,善于“站在巨人肩膀上”超越;借鑒失敗教訓,善于“未雨綢繆”規避。從本質上講,這既是一種堅持問題導向的領導智慧,也是一種發現和解決問題的政治敏銳。
巴菲特有句廣為流傳的名言:在別人瘋狂時我冷靜,在別人冷靜時我瘋狂。這句話引用在強調堅持問題導向上,同樣適用。“瘋狂”與“冷靜”,都是一種問題意識。作為領導干部,沒有問題意識,是一個很可怕的問題。沒有問題,就是問題;沒有危機,是最大的危機。只有堅持把化解矛盾、破解難題作為履職盡責的第一要務,頭腦中始終裝著問題,堅持問題導向,堅持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不斷解決問題,才能不斷增長本領,鍛造成為堅強領導,并在攻克一個又一個問題堡壘中,不斷創造無愧于領導使命的業績。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