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發展中國家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深受西方資本主義制度和思想的影響。資本主義制度的這種水土不服和只有利于少數發達國家的“中心—外圍模式”,使世界發展中國家的目光逐漸轉向日益繁榮的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提出的“獨立自主同擴大開放、參與經濟全球化相結合”的經濟外交原則,“改革、發展、穩定三統一”的社會轉型原則以及“以經濟體制改革為主軸,努力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以此牽引和帶動其他領域改革、使各方面改革協同推進、形成合力”的經濟體制改革原則,或可以為世界其他發展中國家指明一條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發展路徑,突破“中心—外圍模式”下的發展陷阱。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從誕生至今已有150年,以其為基礎理論指導的新中國經濟建設也走過了67個春秋。在此期間,我們造就了經濟總量增長5610倍的奇跡,以近40年改革開放的成功為世界樹立了經濟轉型的最好榜樣。在不斷總結得失、積累經驗、堅持奮斗的前行之路上,中國以理論結合實踐的科學方法,在繼承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核心思想的同時,發展其理論以適應國情和世界經濟新變化,遇到新現象、新問題時不墨守成規,積極探索與創新,最終形成了一套完整、科學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不僅對中國經濟發展有偉大指導意義,對世界也有重要的理論貢獻和現實意義。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古今中外優秀理論的結晶
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獨特的傳統習慣。相對于西方的個人利益價值觀,中國人更看重集體利益的最大化和社會關系的和諧。中國人的集體觀念不局限于家族,兼顧國家和民族的整體利益,在國家大義與個體和家族權益有所沖突時,推崇“舍小家為大家”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在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時,追求“順天應人,天人合一”的和諧自洽,而不是一味對自然的征服與改造。人與人相處遵循“仁愛和中庸”。在看待財富時,提倡“均富,共富”而不是“優勝劣汰、適者生存”。這些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價值觀和世界觀,許多至今仍值得我們繼承和發展。
一國經濟發展模式的構建只有考慮該國歷史、文化和習慣等制度因素并吸收和借鑒外來優秀理論,才能為經濟發展找到最適合最有效的方法和路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正是這種結合的典范。它以科學的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為基礎,從根本上避免了資本主義制度的種種問題和弊端,體現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而且還結合我國的歷史文化、風俗特點,積極改進和創新。
新中國以公有制為主體,建立了大量的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通過榜樣宣傳和集體優勢,“團結一切的意志,一切的力量,眾志成城,萬眾一心,處處攻關,力成大業”,用短短幾十年就將新中國從廢墟上的農業國建設成工業國,并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自然”“平衡”“仁愛”“中庸”的傳統也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得到了升華。近年來,中國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新理念,以創新為經濟發展的驅動力,注重理論研究和技術創新,兼顧產業平衡、經濟協調而非盲目追求GDP,提出綠色集約式的永續發展路徑,加快知識的傳播和共享,發展創新經濟。傳統文化追求“均富,共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將共同富裕作為經濟發展的最終目標,不僅通過提高效率、加快財富積累為“共富”增強了物質基礎,還在制度上將兼顧公平放在了重要位置,積極減緩兩極分化。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切實做到了“世情為鑒、國情為據、馬學為體、西學為用、國學為根、綜合創新”,是古今中外優秀理論的結晶。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上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與中國發展實踐的結合
在中國,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因其優越的基本經濟制度支撐,完成了偉大實踐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是西方馬克思主義學者夢寐以求又無法企及的。我國在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指導下,提出了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根本任務,以共同富裕為根本目標,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制度共存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該基本經濟制度以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為主體,是社會主義的先進經濟基礎;以共同富裕為根本目標明確了社會主義的方向;以公有制為主體可以最大限度地矯正市場失靈,而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又可以充分激發經濟活力,提高經濟效率;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可以縮小勞動積累和資本積累的差距,避免需求不足式的經濟危機,多種分配制度共存可以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充分調動各種要素的活力,使生產可能性邊界外移,擴大經濟規模。
怎樣的經濟運行模式更加適合社會主義,經典馬克思主義并沒有給出確切答案,但是新中國在工業化初期使用計劃經濟模式,集中優質資源優先建設重工業和基礎設施,在工業基礎牢固之后,平穩轉型為市場經濟,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從而最大限度地利用理論優勢和體制優勢發展了社會主義經濟。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對其他發展中國家具有示范意義
拉美國家在獨立革命之后迎來了黃金歲月,但在利用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獲得初期發展后,沒有新的支柱產業接過接力棒,從而長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東國家長期以資源能源出口為主要經濟支柱,一度獲取巨大財富,但其經濟結構單一,容易受到世界經濟波動、新能源技術的沖擊,并持續受到霸權國家參與的地緣政治軍事沖突的威脅;原蘇東地區轉型之后,陷入到資本主義的各種困局之中,經濟發展一波三折;印度獨立后長期發展緩慢,近年來雖有躍升,但經濟發展水平仍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很多非洲國家還在種族矛盾和貧病交加中掙扎,獨立自主后也難以持續快速發展經濟。
上述發展中國家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深受西方資本主義制度和思想的影響。資本主義制度的這種水土不服和只有利于少數發達國家的“中心—外圍模式”,使世界發展中國家的目光逐漸轉向日益繁榮的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提出的“獨立自主同擴大開放、參與經濟全球化相結合”的經濟外交原則,“改革、發展、穩定三統一”的社會轉型原則以及“以經濟體制改革為主軸,努力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以此牽引和帶動其他領域改革、使各方面改革協同推進、形成合力”的經濟體制改革原則,或可以為世界其他發展中國家指明一條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發展路徑,突破“中心—外圍模式”下的發展陷阱。
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對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借鑒意義
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前途未卜,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也是問題重重。首先是亞洲四小龍經濟發展放緩,引發人們對經濟高速發展持續性問題的討論;其次是北歐福利國家經濟零增長、人口停滯和福利倒退;再次是歐債危機和難民問題;日本的“安倍經濟學”也始終未能將其拉出多年的泥潭。全球金融危機已過8年,美國經濟仍未真正走出衰退,勞動參與率屢創新低——活勞動才是價值創造的源泉,勞動參與率持續走低是經濟持續低迷的重要證據。如今,不少西方學者開始反思其經濟理論存在的問題,試圖找到解決危機的新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也許能幫助其找到答案。
針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的國內外經濟放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提出了新常態理論,更加重視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和供給側改革,重視消費需求和民生改善,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并在2014年、2015年的實踐中做到了持續的經濟結構優化、創新機制改革以及產業結構轉型。國際金融危機期間,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50%,2015年的貢獻率仍高達30%,美國的貢獻率僅為10%。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持續約十年超過美國。針對私有產權引致的貧富分化問題,中國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讓國有企業承擔更多諸如創造就業、環境保護、公共設施建設等社會責任,兼負部分轉移支付的職能,控制貧富兩極分化。在應對市場失靈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提出了“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二者是有機統一的,不是相互否定的,不能把二者割裂開來、對立起來”,二者在功能上能夠實現良性互補,在效應上能夠達到協同。總之,中國在經濟實踐中積極應對了資本主義世界的各種弊端沖擊,保持了經濟的快速平穩增長。
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對重塑世界政治經濟體系的理論意義
現代世界政治經濟體系,本質上是資本主義的世界體系,是資本全球擴張的結果。它發端于歐洲,然后擴展到其他沿海地區,最后深入全球內陸。借助新自由主義體系,美國最大限度地占有和控制世界各國的剩余價值。然而從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美國的經濟政治霸權開始衰落,世界其他國家對其主導的新自由主義體系開始質疑,但苦于沒有新的理論指引,仍在徘徊和觀望中艱難前行。反觀中國,高鐵技術在全球的合作推廣,使全世界看到了中國全球戰略的友好與真誠;“一帶一路”倡議的積極推進,使世界各國共搭中國經濟的順風車;亞投行的大力籌備,為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雄厚的資本支持。參與全球化進程,完善世界經濟體系,為其他國家的發展樹立社會主義模式的榜樣,提供難能可貴的理論和經驗借鑒,已是不可忽視的中國影響。
(作者單位:上海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昆侖策網: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