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長嘴巴有兩大作用,一是吃飯,二是說話。今天的時代是一個眾口難調的時代,人們不僅要好好吃飯,還要好好說話。這里面藏有學問,不僅在于說什么,還在于怎么說。老說空話套話,很容易知道你在掩蓋什么;老說善意的謊言,往往要為真相付出慘重的代價。在今天的語境下,一張嘴就知道你在說啥,你是在為誰說話。
據統計,近些年來,因說話雷人被網絡曝光而后被查出貪腐問題中槍落馬的官員比例不斷增加,可謂“一言不慎成千古恨”。如此密集的頻發現象,必有個中原因。是學問不足嗎?分明都是高學歷的精英之輩。是天生口笨舌拙嗎?分明在主席臺上皆可口若懸河,妙語連珠。那肯定是記者苛刻刁鉆,挖坑下套。于是各類“媒體應對”“公關技巧”等學說話的培訓班如雨后春筍般興辦,可仍擋不住一個又一個的話語危機。因為說話惹是非,添麻煩,甚至丟烏紗帽,于是官員們日益變得“恐媒”“拒媒”和“防媒”,有人甚至發誓,永遠不再和記者打交道。
那么,是我們壓根兒就不善于說話嗎?遙想戰爭年代,中國共產黨是靠著“鐵嘴”(宣傳)、“鐵腿”(運動戰)、“鐵屁股”(開會動員)打天下的。筆桿子、嘴巴子用起來可謂得心應手??山裉煲床幌胝f、不敢說;要么不得不說時又不會說、不善說,一說就砸鍋。問題究竟出在哪呢?
當年,美國新聞記者組團到延安,被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氣質所鼓舞,回來后對宋美齡發感慨:沒想到中國尚有這樣一群積極上進、健康廉潔的人存在。宋美齡站起來,走到窗邊。她回過頭說:“如果你們所說的是事實,那我只能說他們還沒有嘗到權力的真正滋味。”毛澤東曾就類似的問題與黃炎培有跳出“周期率”的“窯洞對”。但權力的傲慢總是不自覺的。曾幾何時,我們的大樓蓋得越來越高了,通訊越來越靈便了,交通越來越發達了,可我們卻越來越聽不見老百姓說的話了——用進廢退,習慣于“我說你聽,我命你從”,我們的語言功能自然就日漸退化了。
共產黨姓“共”,社會主義為“公”,為人民謀事的政黨,當秉持公共價值,說大眾公理的話,說村夫野老都能明白的話,并且還要讓每個人都能說話,都可以說批評政府的話。不能自言自語,自說自話;只說好話,不說丑話;只說大話,不說真話。殊不知,缺乏真正的批評精神,則自我夸贊決不能令人信服;缺乏實話真話則會失去聽眾,也會最終喪失話語權。
如今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說話顯得更為重要。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開宗明義即是:公開透明是法治政府的基本特征。全面推進政務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這是因為法治政府的前提條件就是全面推進政務公開,透明地晾出家底,在百姓評頭論足中做到“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能為”。當今時代不僅需要政府“打開天窗說亮話”,還要“有話依法好好說”。因為政府的職責不可能在話語之外實施,也從來沒有能脫離話語之外的治理和政令,政府更不可能在話語之外與公眾交流互動,特別是在面對海量信息的媒介化社會,我們時刻面臨著比當年戰爭更為復雜的風險抉擇。無論從政還是經營企業,都要認真履職盡責,敢于善于發聲,做到懂政策、知情況、會說話,這都離不開“坐言起行”。舌尖上有政治,舌尖上有禍福,面對瞬息萬變的輿情波瀾,難免遇上天災人禍、信譽危機、謠言中傷。如何化險為夷,轉危為機,化干戈為玉帛,將損失降到最低,都離不開生動鮮活的話語。今日的說話,已經成為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組成部分,亦是政府和社會組織的常態工作,更是每個面對公眾的從業者必備的能力。(來源:理論周刊)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