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11月10日習近平主席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首次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供給側改革”成為高層講話中的高頻詞。一時間,人人爭談“供給側”。
2016年2月23日,北京中農富通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邀請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郭松民以及中國農業大學思想政治學院書記李樺參加了該院第五期專家講壇,郭松民作為主講嘉賓做了精彩而深刻的《供給側改革研究》專題講座。
現將此次專家講壇主要內容整理如下:
1.習大大的說法:
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
2.學界定義:
即從供給、生產端入手,通過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
3.核心要點:
在于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政策手段上,包括簡政放權、放松管制、金融改革、國企改革、土地改革、提高創新能力等。
經濟主要矛盾發生變化,“投資出口占比太大,消費占比太小”的時代正在遠去,而供給跟不上需求是經濟增長的重要障礙。 制約中國經濟轉型的一大包袱,產能過剩企業占據大量資源,使得人力、資金、土地等成本居高不下,制約了新經濟的發展。 2015 年以來央行5次降息降準、發改委新批基建項目規模超過2萬億,但投資依然萎靡。而在消費領域中,則呈現出較為明顯的供需錯配:國內消費增速拾級而下,但中國居民在海外瘋狂掃貨,國內航空客運增速緩慢下行,但跨境出游卻持續高增長。這意味著,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問題,并不在短期需求,而是在中長期供給。
二、為什么要進行供給側改革?
1.功能錯配:
2.產能過剩:
3.需求刺激效果甚微:
如果說需求側包括投資、消費和出口三駕馬車的話,那么供給側也有三駕馬車,那就是勞動、資本和技術。以供給側改革來促進經濟結構調整,這是宏觀政策思路的實質性轉變。以前提到經濟增長,條件反射就是要擴大需求、刺激消費現在要換一種新思路、新方法,那就是供給側改革。
新中國成立后被封鎖,美國扶持日本發展,因朝鮮戰爭加大對中國封鎖,日本及四小龍建立出口導向型經濟,尼克松訪華后封鎖逐步解除,改革開放后加入WTO。
有關中國制造和出口的霸權,好萊塢電影《2012》中有一個橋段可以說明:拯救人類的方舟在中國制造,并且強調,只有中國可以在這么短的時間里造出方舟。
2014年WTO各國貿易中國居首,中國:4.303萬億美元,美國:4.032萬億美元,德國:2.728萬億美元,日本:1.506萬億美元----美歐玩不起了
2.美國的反擊:
第一招,TPP:即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也被稱作“經濟北約”;
TPP內部成員在進行貿易往來時享受極低關稅甚至零關稅;TPP繞開WTO另起爐灶,以“政治體制必須尊重自由、民主、法制、人權、普世價值觀”等要價將中國擋在門外;
第二招,TTIP:即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關系協定(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參與國主要是美國、歐盟、日本;和TPP一樣,這也是一個排除中國的組織。
3.全球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在金融危機的陰影下,發達國家紛紛采取“再制造業化”戰略。這使得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分工關系呈現更加復雜的局面。跨國公司盈利明顯:
美國:2008年至2013年,美國跨國公司海外利潤增長93%,達到2.3萬億美元。
日本: 2008年至2013年,日本上市企業在亞洲的營業利潤年均增長20%左右。
全球價值鏈分工更有利于處在價值鏈兩端的發達國家,在分工重塑過程中,發展中國家將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
4.各國積極發展新興產業:
各國都在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推進制造業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推動三維(3D)打印、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取得新突破。
世界主要國家工業戰略:
美國:《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
英國: 《工業2050戰略》
德國:《工業4.0戰略》
中國:《中國制造2025》
印度:《印度制造振興計劃》
我國制造業面臨發達國家的嚴峻挑戰,必須放眼全球,應加緊戰略部署,固本培元,搶占新一輪制造制高點
5.低碳經濟成為發展重點:
培育發展節能環保等綠色產業,減少資源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向低碳經濟轉型,加快綠色發展,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性大趨勢、大潮流。
世界各國綠色產業戰略:
英美:風能、光伏等新能源
德國: 生態工業
法國:核能和可再生能源
韓國:綠色技術
巴西:生物燃料技術
中國:能源互聯網戰略
石油美元有可能被“碳美元”所取代。
6.科技創新能力亟待提高:
中國已經是所有發展中國家中創新水平最高、也是全世界創新能力增長最快的國家,但仍然不夠,因為中國的對手是美國。
美國:標準、研發。控制產業網。
中國:加工制造、工藝創新。亟待產業升級,爭奪標準的制訂、掌控權。
在21世紀,一個國家真正的財富將在于其國民的創造性意志和創造能力。
1992年,小平南巡點燃第一波投資潮;確實拉動了經濟增長;也造成通脹、壞賬、并開始出現房地產泡沫; 1998年,為應對東南亞金融危機,開始第二波投資潮;資金主要流向了鋼鐵、煤炭、房價被再次炒高,經濟過熱再次出現;這一輪投資潮從2004年開始收縮。 2008年,為應對美國金融危機,投資4萬億,開啟第三輪投資潮;在成功拉動經濟的同時,產能嚴重過剩; 2012年,中國經濟進入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 2008年,啟動4萬億救市,加上各種配套資金共30萬億。企業債務急劇增加,房地產業火爆,低端制造業繼續擴張導致產能過剩; 1992年以來投資潮基本是投資-過熱-降溫-危機這樣循環的。從而導致產能過剩、高房價、資源浪費貨幣超發等投資潮副作用明顯。這樣,消費側三駕馬車都出了問題。 第一,發展對資源環境的新壓力與人民群眾對改善生存環境的新要求之間矛盾空前。2015年中國GDP達到近69萬億元。經濟的增長對資源環境構成的壓力遠非昔日可比 。環境承載能力已達到或接近上限,必須回應人民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待,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 第二,老齡化社會過快來臨2014年,中國老齡人口已達總人口的15%,達到2.1億人口,大大超過傳統老齡社會10%的標準;同期,日本老齡人口比重25%;德國21%。印度:8%。勞動年齡人口絕對減少,依靠社會贍養人口絕對增多。“生之者寡,食之者眾”,提高勞動生產率迫在眉睫。 第三,產業轉移浪潮的倒逼效果:第一次產業轉移發生在20 世紀50 年代,美國將鋼鐵、紡織等傳統產業向日本、聯邦德國等地區轉移;第二次國際產業轉移浪潮發生在20 世紀60-70 年代,日、德向亞洲“四小龍”轉移輕工、紡織和機電等勞動密集型加工產業;第三次國際產業轉移發生在20 世紀80 年代以后,美、歐、日等發達國家和亞洲“四小龍”等新興工業化國家(地區)繼續把勞動密集型產業和一般技術密集型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第四次國際產業轉移,一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由中國向越南、緬甸、印度勞動力和資源等更低廉的新興發展中國家轉移,二由中國沿海地區向中國中西部地區轉移,三是發達國家“再工業化”戰略的引導下回流。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培育發展新動力,優化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要素配置,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加快實現發展動力轉換。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建議》通篇體現了更加注重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的思想,而經濟結構性改革是一項長期性的任務,在工作方針上要堅持“持久戰”,在戰術上要打好“殲滅戰”,而且必須馬上行動起來。 凱恩斯主義,建立在凱恩斯著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的思想基礎上的經濟理論。主張國家采用擴張性的經濟政策,通過增加需求促進經濟增長。即擴大政府開支,實行財政赤字,刺激經濟,維持繁榮。凱恩斯主義是需求側,從產品角度看問題。 里根經濟學,里根總統執政期間實行的經濟政策,削減政府預算以減少社會福利開支,控制貨幣供給量以降低通貨膨脹,減少個人所得稅和企業稅以刺激投資,放寬企業管理規章條例以減少生產成本。里根經濟學是供給側從要素角度看問題。 任志強:“以全國房地產一年近13億平方米的銷售面積來看,接近7億平方米的庫存并不算多。但問題在于,這其中有大量庫存屬于很難消化的部分。換句話說,只能炸掉,不會因為任何政策而消化掉。”“供給學派”的“市場出清”是指:在市場調節供給和需求的過程中,市場機制能夠自動地消除超額供給(供給大于需求)或超額需求(供給小于需求),市場在短期內自發地趨于供給等于需求的均衡狀態。讓“市場出清”不是對危機的否定,而是對危機的順從和認可。 習近平:我們講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強調供給又關注需求,既突出發展社會生產力又注重完善生產關系,既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擴大有效需求”仍然被置于政策的重要內容之中; ●不能把投資簡單地等同于過剩產能; ●供給側改革要謹防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 習近平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中明確指出,要促進過剩產能有效化解,促進產業優化重組;要降低成本,幫助企業保持競爭優勢;要化解房地產庫存,促進房地產業持續發展;要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加快形成功能健全的股票市場。中財辦副主任楊偉民稱之為推動經濟結構改革的四個“殲滅戰”。 如何打贏這四個“殲滅戰”?供給側改革必須在勞動力、資本、創新、政府四條戰線上推進。 放開生育政策,補充人口紅利,截至2014 年底,60 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12 億,占總人口的15.5%。 戶籍制度改革,化解地產庫存,城鎮現在約有7.5億常住人口,其中2.5 億左右的人沒能在城鎮落戶,2.7 億農民工,買房比例僅1%。 服務業大發展,緩解就業壓力,第三產業每增長1 個百分點能創造約100 萬個就業崗位,比工業多50 萬左右。 促扶貧重教育,提升人力資本,2014 年現價脫貧標準為2800 元,全國還有7017 萬農村貧困人口。《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讓每個鄉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阻止貧困現象代際傳遞。 第一,土地制度改革,加速確權流轉; 第二、降低資源、稅負、人力、利息等四大成本,改善資本回報; 第三、淘汰落后產能,提升資本效率。 全要素生產率指扣除各類要素(如資本、勞動等)投入的貢獻后,所不能解釋的產出,而正是這不能解釋的“全要素生產率”才是“決定經濟增長的關鍵”。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的源泉有兩個,一是資源配置效率的改善,二是技術的進步。融資體制改革,提升創新意愿。 國務院:一是推進產學研結合,從而提高創新成果工業轉化率。二是為創業企業提供更為便利的資金支持,譬如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三是實施針對創新型企業的稅收優惠和費用減免,譬如研發費用抵稅等。鼓勵兩眾兩創,提升創新轉化。 推動科技創新:在智能制造、數字機器人、分布式能源、智能電網、物聯網、新材料等領域領域取得突破; 生產組織方式創新:滿足消費市場的需要,主動適應市場需求多元化的趨勢,發展小型化、個性化生產; 商業模式創新:依托互聯網技術,推進互聯網+的應用,打造新的商業競爭模式,如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旅游等; 統籌國內國外創新資源:融入產業轉移的大浪潮,不能閉門造車,關起門來搞創新,以更為開闊的胸懷,虛心學習創新經驗。 創新推進制造業強國戰略制造業是國民經濟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以促進制造業創新發展為主題,以提質增效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推進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 。 發達國家服務業達到70%,生產性服務業占比近6成。從吸納就業、刺激消費、推進產業轉型升級角度,提高服務業發展質量,向價值鏈中高端延伸。 改革行政體制,降低制度成本;推進國企改革,實現強強聯合。 一、從供給端來說,就是針對企業自身的改革。這一方面主要就是增強企業盈利能力,從而增強企業的預期和信心。具體的改革舉措有化解產能過剩、減輕企業稅費、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簡放政權助力創業創新等。簡單來說,就是通過政策手段幫助企業應對目前的局面。 二、淘汰僵化競爭力不強的,培育有市場競爭力的新產業和新產品,優化產業結構,使供給端變得更有活力具有多樣性。 三、供給側改革為主,“三駕馬車”為輔,從源頭上緩解目前的局面,繼續推動中國經濟新一輪發展。 中國改革開放助推了里根經濟學的成功 1979年中美貿易總額為24.51億美元,其中對美出口5.95億美元,自美進口18.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了近1.5倍。1991年,中美貿易總額擴大到142.02億美元,其中對美出口61.94億美元,自美進口80.08億美元,平均每年增長15.8%。對深陷“滯漲”困境的美國經濟而言,中國的改革開放具有紓難解困的作用: (1)中國的改革開放為美國提供了巨大的市場,使得美國的過剩資本、過剩產能以及過剩技術有了新出路,而無需通過市場出清來強制“炸掉”。 (2)與此同時,中國的廉價勞動力為美國生產出了更為經濟適用的生活消費品,有效地釋放了通脹的壓力。 一帶一路的主要投資方向,“一帶一路”區域沿線高度重合的亞太地區將成為全球建筑業增長的重要引擎,復合增速有望達7.7%,未來成長空間巨大。初步統計“一帶一路”將涉及64個國家約900個項目、投資金額逾8000億美元。 投資的同時也拉動了出口:投資在中亞和東南亞,避免了國內投資的各種副作用,投資的同時也促進了出口; 一帶一路完美地解決了中國經濟的兩大過剩:投資過剩和出口過剩,至少使中國經濟持續繁榮10~20年。美國的TPP和TTIP都將被化解于無形,甚至被完全搞殘。 供給側改革通過消化過剩產能、減稅、簡政放權三個著力點,優化發展環境釋放紅利。 最后的討論互動環節郭松民老師和李樺老師就員工們提到的去產能、市場經濟風險、農村問題、環境保護等問題一一做了詳細的解答,進一步加強了員工對國家宏觀政策、發展及現存問題的把握和理解。此次專家講壇得到了全體員工的一致好評。五、供給側改革的國內背景
1.投資拉動遭遇瓶頸:
2.四萬億救市出了很多問題:
3.中國的環境條件要求供給側改革:
4.五中全會指出了供給側改革的方向:
六、供給側改革是否有先例?
1.凱恩斯主義和里根經濟學:
2.為什么任志強說要炸樓?
3.全面理解習近平的講話:
七、供給側改革如何落實?
1.供給側改革如何優化勞動力配置?
2.供給側改革如何優化土地和資本配置?
3.供給側改革如何提升全要素生產率?
4.增強科技創新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度:
5.創新推進制造業強國戰略;提高服務業發展質量:
6.政府自身如何落實供給側改革?
八、結論
1.供給側改革如何影響經濟結構?
3.一帶一路:作為需求端“托住”中國經濟:
4.供給側改革能給你帶來哪些紅包: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