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公布不到一個月,5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就赴黑龍江實地走訪調研。在首站伊春,他談民生、談生態、談發展,為當地發展把脈支招。按照一般的調研習慣,接下來總書記還會考察幾個代表性的領域,隨后將組織一場座談會就經濟發展、社會民生等與相關人士溝通探討并作出部署。
總書記此行,輿論普遍認為,應該是在為東北地區振興督戰。這幾年,東北地區屢屢遭遇發展困境,經濟增速持續回落,去年黑吉遼三省的GDP增速更落到全國后五名。從當年的“優等生”到如今的“落后生”,東北未來路在何方?太多問題亟待求解。
其實說起東北的發展低谷,2003年的情況有著些許類似。當時,東北同樣面臨經濟發展動力不足,資源型城市主導產業衰退等困境,大量企業關閉破產,大量職工被迫下崗。為此,國務院下發了“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針對相關問題積極施政。從那之后的十年里,東北經濟迎來新一輪騰飛:年均增速達12.7%,國內生產總值翻了兩番多。
如今的東北困境,與十年前卻又不盡相同。那些老問題,比如工業結構較單一,傳統產品占大頭、“原”字號“初”字號產品多,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和結構性問題尚未根本解決。同時,新挑戰又接踵而來。這其中,有國際經濟形勢紛繁復雜,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等共性因素,也有東北地區培育新動能的個性要求。如果說,當年東北主要是脫困和求生存的問題,那么現在則更多是轉型和發展中的問題,是“爬坡過坎、滾石上山”過程中的問題。
公道君的一位小伙伴來自東北。提起家鄉,他不無感慨:這幾年回到家鄉,一個明顯感覺是,走進東北就像走進了上個世紀,體制機制不僅落伍而且僵化。里邊的人,大多還是計劃經濟思維,按部就班地工作、按部就班地生活,缺乏闖勁和干勁。而且,他提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他學文科的同學,很難在家鄉找到好工作,除了考公務員就是進國企,而大型國企相應的崗位又非常少。
文科生找不到好工作,表面上看只是就業問題,實質上還是產業結構問題,正如習總書記所言“(東北問題)歸根結底仍然是體制機制問題,是產業結構、經濟結構問題”。
重新審視資源稟賦的優劣勢。油、煤、糧、木等資源曾經是發展的來源,如今卻出現了負向拉動的效應;大型國企、重工業曾經是貢獻增速的主力,如今卻拖了后腿。相反,冰天雪地曾制約發展,如今卻成了旅游的金山銀山,地處邊陲無人問津,如今也成了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似乎也就在短短幾年間,東北資源的比較優勢來了個“乾坤大挪移”。
風向轉變的時候,有人筑高墻,有人造風車。在新一輪的比拼中,東北地區要再當“優等生”,筑高墻是不行的,只能順勢造風車。堅決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形成一個同市場完全對接、充滿內在活力的體制機制,是推動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治本之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明白,東北不能只吃重化工、資源型、“初字號”的飯,而要著力形成多點支撐、多元發展的產業新格局,全面推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
在這方面,國家層面的政策相當給力。據了解,印發《關于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后續還有一系列組合拳,包括正在制訂三年滾動計劃,預計包含大概130多個項目,投資規模約1.6萬億元。而“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三大戰略”正在布局,也為東北振興提供了良好契機。
不過也要看到,老工業基地振興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德國魯爾工業區振興用了幾十年的時間,才逐步實現了經濟發展方式的變革,美國底特律、法國洛林、英國曼徹斯特等地區如今仍未完全擺脫老工業基地的窠臼。由于獨特的國情、體制和所處發展階段,我國老工業基地面臨的問題更復雜,改造任務更艱巨。某種程度上說,推進全面振興無異于東北地區的“二次創業”,堪稱新時期的“遼沈戰役”。打贏這場硬仗,恐怕還需保持定力、久久為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中國科技部啟動“智能機器人”重點項目 深企專注工業機器人研發
2017-08-03工業創新要聞必讀:工信部公示15個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試點的示范項目
2016-07-06李克強:愿深入探討“中國制造2025”與德“工業4.0”對接
2016-06-13?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