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韓日兩國正式簽署《軍事情報保護協定》(GSOMIA)。這份協定不可小瞧!它是二戰后兩國首次簽署的軍事協定,韓國可借此獲取日本5顆衛星搜集到的朝鮮核基地、彈道導彈基地、潛射彈道導彈相關信息,而日本也能獲取韓國提供的人工情報以及利用監聽手段掌握的情報。
從日韓公布消息的字里行間看,兩國走在一起是因為共同目標——朝鮮。然而誰都知道,事情沒那么簡單,韓日“合流”的背后還有個重要推手——美國。據韓國《朝鮮日報》披露,美方上月向韓方傳達信息:“在奧巴馬總統任期內,必須在部署‘薩德’和簽訂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兩個問題上取得進展”。美方甚至提到:“如果韓方不加快速度,今后朝鮮進行挑釁時,美國怎么能積極出手相助?”措辭如此強硬,真是為了朝鮮?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說白了,這是奧巴馬在卸任之際為保留“亞太再平衡”這份外交遺產強行走的一步棋,而日韓也樂得順桿兒爬,意欲趕在特朗普上任前再借借美國的勢。
這步棋給中國造成的壓力不小。美韓、美日以前主要是雙邊同盟,日韓兩國情報交換需美國中轉,如今兩兩互通,三角關系會更加穩固。美日韓抱團之后,勢必加劇半島對立對抗,打破東亞的局勢平衡。雙方會在多大程度上共享情報,會不會還有其他軍事合作的可能,還不好說,這都可能使中國陷入較為被動的境地。特別是“薩德”有可能在韓國落地,其探測到的中國情報或可隨時共享給美日,等等,都給中國安全藏下了重大隱患。
不過,單從這幾天世界輿論特別是韓國社會的反饋看,協定簽署表面意義可能大于實質意義。安倍和樸槿惠握手言歡易,日韓兩國坦誠相待難,美日韓要形成“鐵三角”關系并非易事。
其一,協定簽署缺乏民意基礎,實乃政客勾兌的產物。4年前,李明博政府就試圖簽署這個協定,結果韓國民眾強烈反對,在簽署前的最后幾個小時告吹。而這次民眾抗議聲仍然高漲,民調結果顯示將近6成的韓國民眾不同意。在簽署當日的大廳外,韓國幾十位記者以雙手交叉抱胸的姿態以示憤怒。民意如此強烈,為何樸槿惠仍執意通過?與其當前的政治危機有關,樸女士意欲以此轉移輿論焦點,將自己解套。至于日本,某種程度上已被安倍內閣綁架在了右傾戰車上。這幾年安倍各種折騰,難說不是為了一人之野心。簽署當日,日本僅派駐韓大使“全權特命”,防衛相都沒露面,恐怕也是為了避免多生事端。
其二,日韓兩國歷史疙瘩太多,相互的不信任感并未消除。這些年來,因為慰安婦、獨島主權等問題,雙方一直心存嫌隙。2015年,韓日兩國媒體曾共同組織的一項調查顯示,80%的韓國人和73%的日本人評價對方國家為“不可信任國家”。特別是韓國對日本高度懷疑,自1986年以來,韓國每年都會以日本海上自衛隊為假想敵進行兩次例行“獨島”防御軍演。讓兩個這樣的宿敵真心聯手,顯然不是短時間內能夠達成的。
其三,美國戰略收縮之勢明顯,“有心無力”快要變成“無心無力”。這也是最關鍵的問題。這幾年,奧巴馬政府高舉“重返亞太”大旗,推進“亞太再平衡”戰略,又是南海巡航又是倡導TPP。結果如何大家也看到了,南海小兄弟紛紛“倒戈”,TPP“胎死腹中”,投入的大量財力物力全打了水漂。大嘴特朗普能夠逆襲,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他的“保守主義”傾向,就是他的競選主張指向了戰略收縮。白宮馬上就要換主人了,這個時候還指望美國大哥撐頭,恐怕是所托非人。
最近這些年,亞太地區總體保持平衡發展的態勢,已經成為全球經濟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活力的地區,而中國恰恰是這一良好發展態勢的重要貢獻者。這里的大多數國家,都希望維持相對和平穩定的環境改善生產生活環境,希望搭上中國發展的列車,共享地區的發展成果。當此之時,一些國家總是想要擾亂別人的生存環境,遏制別人的發展步伐,這種“合流”完全是一股逆流。形勢比人強,若有人逆勢而動,只會被時代發展的潮流沖刷出去;太平洋也足夠大,若有人想把水攪渾,只會被地區發展的洪流淘汰出局。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