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峰會聚力同行,B20峰會思想激蕩。連日來,多國領導人蒞臨杭州,知名企業家駐足杭州,圍繞推動全球經濟增長和穩定各抒己見、共謀良策,好不熱鬧。
G20起于全球經濟危急之際。1999年,亞洲金融風暴風波未偃,國際金融面臨緊要關頭,7個工業國和13個新興經濟體組成20國集團,把滑向懸崖的世界經濟拉回到穩定軌道。2008年,由美國引發的次貸危機席卷全球,世界經濟遭受重創,G20從財長級會議上升為首腦級峰會。8年后的今天,世界經濟又走到了一個關鍵當口。
習近平主席的判斷是——
科技進步、人口增長、經濟全球化等過去數十年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都先后進入換擋期,對世界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減弱。
上一輪科技進步帶來的增長動能逐漸衰減,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尚未形成勢頭。
主要經濟體先后進入老齡化社會,人口增長率下降,給各國經濟社會帶來壓力。
經濟全球化出現波折,保護主義、內顧傾向抬頭,多邊貿易體制受到沖擊。
金融監管改革雖有明顯進展,但高杠桿、高泡沫等風險仍在積聚。
簡言之,傳統的發展模式邊際效應在遞減,而新的經濟增長點尚未形成規模效應。世界經濟怎么辦,如何繼續推動發展?這些年來,各國都在苦思冥想。特別是西方國家,本來大多都是經濟發展的“優等生”,遭遇金融危機后卻復蘇乏力,其間的落差更使其有些焦躁。他們發現,進入21世紀,國際大市場進一步融通,但這個“全球化”似乎不再是他們所希望的“全球化”了。快速崛起的新興經濟體更受全球市場歡迎,而那些“美國化”“西方化”手段卻不斷失利失效。于是,為了短期內維護一己私利,他們傾向于對世界經濟、國際貿易設置種種新的限制和關卡。這股“逆全球化”潮流,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全球經濟秩序再平衡再發展。
與之相應的是,在世界政治格局中孤立主義傾向明顯,遏制思維蠢蠢欲動。眼見著一些后起之秀發展態勢良好,一些守成大國便想方設法搞些亂子、攪攪渾水,或是暗中使壞、挑撥離間,或是赤膊上陣、直接敲打。比如亞太地區,本來“寬廣的太平洋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國”,但美國卻憂心忡忡,又是導演“南海仲裁”,又是部署薩德系統,甚至放任日本肆意挑戰戰后國際秩序。其目的無外乎形成對華包圍圈,遏制中國發展,從而保證其老大地位不被撼動。
結果呢?“南海仲裁案”已成廢紙一張,澳大利亞反被東帝汶將了一軍;薩德系統還未落地,韓國政壇已吵翻了天;阻撓各國加入亞投行不成,這邊TPP還遇冷,美國經濟“大哥效應”空前淡化。如今,全球政治經濟深度融合,各國利益關聯度躍升,零和博弈的舊思維早就不相適應了??傁胪ㄟ^遏制別人來發展自己,最終可能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甚至將給自身和世界經濟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
關于G20峰會,有外媒形容:過去中國在該峰會上屬于配角,而現在“所有人都想與習近平會晤”。為什么?他們的理由是,中國經濟成為了世界發展的“壓艙石”。2015年中國GDP占世界比重達到了15.5%。在預測2018年主要經濟體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時,世界銀行研究報告給出的結論是,美國將降至15.7%,中國將升至26.4%。直白點說,大家都來捧我們的場,是因為“中國制造”和“中國需求”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
必須承認,我國能夠贏得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這是一個關鍵因素。不過,更重要的原因恐怕還在于“中國方案”。與以往的全球經濟引擎不同,我們始終堅持互利共贏、兼容并包的發展理念,歡迎各國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在深度融入全球化的進程中,我們不搞“富人俱樂部”,不搞“以鄰為壑”,而是致力于為全球創造機會,不僅為發達經濟體貢獻動力,也不吝嗇為發展中國家創造機遇。比如埃塞俄比亞,曾經是非洲最貧窮的國家之一。隨著我國的投資,其工業化進程加快,現在年度增長甚至高達10%,成為非洲工業化發展勢頭最好的國家之一。試想,這樣一種“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發展模式,誰會不歡迎呢?
“伙伴精神是二十國集團最寶貴的財富”,習主席在開幕辭中這樣說道。時代發展浩浩湯湯,今天的世界經濟,要走的應是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的道路,要倡導的應是開放、共贏、共享的發展理念。那些固守過去、零和博弈的舊思維舊窠臼,該放放了。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