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3日-星期六
隨著2016年的到來,一場歷史性的發展模式——即促進經濟增長的策略——之爭正在上演,一方是中國,另一方是美國等西方國家。盡管這種競爭很少出現在公眾視野,但其結果將會影響到大部分歐亞國家未來數十年的命運。
多數西方人都留意到中國的增速已大幅放緩,從近幾十年年均10%以上的增速降到了7%以下(甚至還可能進一步下滑)。中國領導層沒有坐以待斃,而是想方設法加快增長模式的轉變,由出口導向、影響環境的制造業增長模式轉向以國內消費和服務為基礎的增長模式。
不過,中國的算盤中還有濃墨重彩的對外部分。2013年,習近平宣布了一項大規模倡議,名為“一帶一路”,這個計劃將令歐亞大陸的經濟核心發生改變。“一帶”計劃是從中國西部修建鐵路線,穿越中亞繼而進入歐洲、中東和南亞。而“一路”計劃則是修建港口等設施,擴大連接東亞的海運貿易網絡。
實際上,“一帶一路”倡議標志著中國的政策發生了顯著變化。中國有史以來首次在設法向其他國家出口自己的發展模式。中國這次做的不是開采原材料,而是設法將自己的重工業轉移到欠發達國家,讓這些國家富裕起來,同時促進這些國家對中國產品的需求。
中國的發展模式與西方目前流行的發展模式不同。中國發展模式的根基是政府主導的大規模基建投資——公路、港口、電力、鐵路以及機場。美國經濟學家對這種“筑巢引鳳”的路徑深惡痛絕,他們的理由是,當政府參與度如此之高時就不免出現腐敗以及假公濟私的行為。相比之下,美國和歐洲國家近年來的發展策略一直側重對公共衛生、婦女權利、公民社會以及反腐措施的大規模投資。
西方的這些目標固然令人稱道,但迄今為止沒有任何國家僅憑想這些領域投資就走向富裕。公共衛生的確是持續增長的重要基礎,但如果一個診所缺乏可靠的供電和潔凈的淡水,或者沒有便捷的道路通過,它也發揮不了多大的作用。中國以基礎設施為基礎的策略在本國已顯現出非凡的效果。
全球政治未來的重要問題很簡單:那就是誰的模式會奏效?如果“一帶一路”倡議達到中國策劃組的預期,那么從印尼到波蘭,整個歐亞大陸都將在未來二三十年內發生變化。中國模式將在國外盛行,為沿線國家增加收入并因此產生對中國產品的需求。污染行業同樣也會被轉移出去。中亞將不再處于全球經濟的邊遠,而是變成世界經濟的核心。中國的威權政府形式也將獲得極高聲望,暗示民主國家的一大劣勢。
不過,“一帶一路”倡議能否成功,也存在一些重要的不確定因素。以基建為導向的增長模式在中國迄今為止之所以效果顯著,是因為中國政府能掌控政治環境。在其他國家可不盡然,中國的計劃會受到動蕩、沖突以及腐敗的干擾。
但這并不意味著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政府就可以沾沾自喜地靜待中國走向失敗。大興土木的策略或許在中國已經是強弩之末,或許不適用于其他國家,但這種策略對于世界經濟的增長依然很關鍵。
美國在這方面幾乎沒有什么能幫助發展中國家的。奧巴馬的“電力非洲”(Power Africa)倡議很好,但迄今為止進展緩慢,海地的利貝泰堡(Fort Liberte)港口工程就是徹頭徹尾的失敗。
美國等發達國家應該捫心自問,為什么基建設施的修建在發展中國家乃至發達國家自身變得這么艱難。如果我們不行動起來,就有可能將歐亞大陸以及世界一些重要地方的未來拱手讓給中國還有它的發展模式。
(本文原載新加坡《海峽時報》網站,《參考消息》翻譯。)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