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曾說過:“王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這句話大義是應該以仁義治天下,而不能將利益至上作為國策。縱觀中國歷代王朝興亡史,一言以概之,就是“施仁得天下、逐利失天下”。利之盡處仁全無,仁之盡上利盡散,古今中外的圣人似乎都極難尋得一個極佳的平衡點。
改革開放的初衷或許是為了提高民眾的生活水平,本來看似一個極度高尚的仁義之舉,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各地方似乎走了樣,變成了“以經濟利益為中心”,說得通俗一點就是金錢至上,這就讓我們民族在輸不起的未來逐步喪失了主動權。
社會將經濟利益作為一切好壞善惡的標準,所有的道義、規矩和責任就顯得一文不值。金錢可以蒙蔽人們內心尚存的敬畏之心,沒有靈魂之人還有什么事情做不出來?金錢可以將鐵的鐐銬變成褶褶發光的鉆戒,法律就成了有錢人的管家護院;利潤高低決定了追逐利益的熱度,挖山、掘礦、填海、拆房是何等壯觀熱鬧,誰還愿意去管一顆默默無聞的筆珠。
以上這些或許說得太過空泛,我們來看看今日農村之怪象,恐怕就會更讓我們震驚。春節將至,農民工不遠萬里返鄉往往有“兩怕”,即“怕結婚、怕離婚”。
農村結婚耗費驚人。農村男青年結婚不僅要花費掉三代人的積蓄,而且往往背負大筆債務。我有一個學生,比我小不了幾歲,15歲初中剛畢業就外出務工,今年快到30了還沒有結婚。幾年前通過相親認識了一個女孩,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女方就提出的要求,家中要修一套花費20多萬元的三層小洋房,又到鎮上購買了一套近30萬元商品房,女方還要求購買一輛近10萬元的汽車。今年準備回來結婚,結果女方又要求彩禮8萬元,再加上宴請親朋好友等花費,總計又是10多萬元左右。我粗略計算了一下,成家的整個花費達70萬元以上,而為了讓他結婚,他們全家不得不背負巨額債務,而為了償還這些債務,已經60多歲的父母都不得不到外地務工……此類現象在農村陷入一個惡性循環,讀書無用論沉渣再起,返鄉大學生因沒錢娶不上老婆的現象在農村尤其突出。
農村離婚現象相當普遍。農村離婚主要還是因為錢,尤其對于西部偏遠地區的婦女來說,嫁給更有錢的人符合婚姻自由法則,但這種現象成為普遍給社會造成的危害不容小覷。據民政部統計的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農村離婚率比2008年增長了40%,而事實上在西部偏遠地區這個數據會更高。我在農村曾經教學的班上統計了一下,99%的學生都是留守學生,留守學生中近73.5%的學生父母不在同一個城市務工,接近一半的學生父母離異,最極端的是我一個同事教學班上45名學生,有40名學生為單親家庭。這些單親家庭的學生性格孤僻,叛逆心理極其嚴重,情緒極不穩定,不論學習成績怎樣,他們往往成為群體穩定的破壞者,教師或祖輩給予他們的親情很難改變他們。
“怕結婚”和“怕離婚”似乎只是農村的孤立現象,遠遠扯不到讓民族輸掉未來的地步,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其背后我們不僅要直面幾千萬無家可歸和仇視社會的人,更嚴重的是摧毀了整個農村的經濟基礎和社會基礎,加劇城鄉分化和地區差距,未來我們將直面一個動蕩而貧困的農村,或是一個因貧富分化四分五裂的中國?
金錢至上禍害的不只是勤勞善良的父老鄉親,其從“基因”上改變了中華民族傳統道德的血液,從價值體系上使整個中華民族陷入混亂與迷茫,讓我們的民族迷失了現在,更輸掉了未來。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