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3日-星期三
敘利亞危機已成為當前中東最具爆發性的地區熱點。相比于其他政局動蕩的阿拉伯國家,敘利亞危機外部干預色彩最為明顯。這種外來干涉的最終目的,就是想方設法推翻巴沙爾政權。敘利亞的遭遇在中東乃至整個第三世界頗有典型性,對其進行深度剖析,有助于認清當前新干涉主義本質與危害。
一、敘利亞危機:外力主導的國內危機
近年來,政權更替日趨成為西方大國謀求霸權利益的主要法寶。塞爾維亞(2000年)、格魯吉亞(2003年)、烏克蘭(2004年)、吉爾吉斯斯坦(2005年)都是這方面的成功案例。2011年中東劇變則為西方大國提供了更大的試驗場。這場劇變剛開始,西方媒體便搶先將其冠名為“阿拉伯之春”,朝民主化方向引導。突尼斯、埃及等國政權更替背后,暗藏著西方干預的陰影。而在敘利亞危機中,外部干涉的痕跡比其他阿拉伯國家都要明顯。 參見Mostafa Boroujerdi,Wests Policy Is to Sow Discord among Muslims,Iranian Diplomacy網站,May 15,2013。這場危機表面是敘政府軍與反對派,或者說是不同教派間的搏殺,實則自始至終受到外部勢力的操縱和干擾。據“維基解密”稱,自2006年啟動“中東伙伴倡議”以來,美國就開始秘密資助敘利亞反對派,2006~2010年,美國斥資600萬美元培訓敘利亞的記者和社會活動分子等計劃(包括在倫敦的“穆兄會”分支機構“正義與發展運動”)。許多美國智庫還設有“敘利亞小組”或“敘利亞工作組”,用以同敘利亞反對派聯系。 參見Aisling Byrne,A Mistaken Case for Syrian Regime Change,Asia Times Online,January 5,2012。“敘利亞全國委員會”(CNS)多名領導人與美國“民主輸出”機構有瓜葛。
2011年1月底埃及抗議升溫、敘利亞國內抗議蠢蠢欲動之際,美國馬上將大使羅伯特·福特派往大馬士革,以加強對敘利亞民眾抗議的“指導”。此外,西方還向敘利亞發動媒體戰。2011年敘危機爆發前,“臉譜”網站和有關敘利亞博客上就出現呼吁示威的帖子,這些帖子都是在美國撰寫、由美國人發布的。敘危機爆發后,西方媒體有意識地將巴沙爾政權界定為“獨裁政權”,將反抗者定義為“民主運動”,而且只發布攻擊敘利亞現政權的新聞(相當部分并不屬實),對反對派惡行視而不見。
此后,隨著敘利亞危機升溫,美國等外部勢力的干涉力度也隨之加大。美國總統奧巴馬于2011年8月11日明確要求巴沙爾下臺 參見Jason Ukman and Lizsly, Obama:Syrian President Assad must Step down,The Washington Post,2011,August 11。,同時加大對敘反對派武裝的扶持力度。據報道,中情局和美軍特種部隊在駐約旦和土耳其的軍事基地秘密培訓敘利亞反對派,并向敘反對派提供了價值123億美元“非致命性物資”。 參見Liam Durfee, Implications of Chemical Weapon Use on U S Aid Decision,May 1,2013,http://wwwunderstandingwarorg/syriaupdateimplicationschemicalweaponsuseusaiddecision(上網時間:2013年9月30日)。中情局還幫助將3500噸軍事物資從沙特和卡塔爾運往敘利亞。 參見Peter Dale Scott, “Hawks,doves and pipeline politics in Syria”, Asia Times Online,June 19,2013。2013年5月,美國指使歐盟解除對敘利亞反對派的武器禁運。6月22日,美國等11國外長參加“敘利亞之友”國際會議,強調要向敘反對派提供緊急軍事援助。
正是由于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推波助瀾,才使敘利亞反對派武裝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直至與政府軍分庭抗禮。然而,即便如此,反對派武裝始終未能推翻巴沙爾政權。相反,2013年5月以來,敘利亞政府軍節節勝利,戰場形勢日漸有利。眼見通過間接方式策動敘政權更替的“A計劃”泡湯,美國索性從幕后轉向臺前,以8月21日化學武器襲擊事件為借口,幾欲實行對敘采取軍事干預的“B計劃”。目前,盡管“化武換和平”使戰爭陰云暫時散去,但美國推翻巴沙爾政權的目標并無變化,未來仍會繼續對其進行打壓。
近十年來,西方大國在中東的政權更替大體經歷了三個版本:2003年武力推翻薩達姆政權是“10版”;2011年在突尼斯、埃及等國實現“民主轉型”是“20版”;對利比亞和敘利亞的干預則屬“30版”,即主要采取非暴力干涉,干涉失敗后,轉而使用或威脅使用武力。西方的新干涉主義正在進入新階段。
二、更迭敘利亞政權是美國既定中東戰略的延伸
美國中東政策有多重戰略目標,其中,確保以色列安全、防止地區大國崛起是兩大互為因果的戰略目標:中東其他國家越弱,以色列就越安全;反之,其他國家越強,以色列就越不安全。策動敘利亞政權更替,正是美國既定戰略的延續和體現。具體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解讀。
首先是重構中東的地緣政治版圖。從地緣政治角度看,確保以色列安全最根本的辦法,就是設法顛覆和重構阿拉伯世界的地緣版圖,使阿拉伯國家日趨分裂、內耗,從而無暇、無力對付以色列。曾任以色列外長的奧代德·伊農早在1982年2月就提出,要將整個中東分裂為盡可能最小的領土單位,并提到根據族群將敘利亞分裂為幾個國家:東部將變成一個什葉派的阿拉維國家;阿勒頗地區變成一個遜尼派國家;大馬士革將出現另一個與其北部鄰國對立的遜尼派國家;德魯茲派也要建立自己的國家。1996年美國智庫曾提出一份被稱為“清晰的斷裂:確保國土安全的新戰略”的戰略報告,首次公開提出顛覆薩達姆政權,并對巴勒斯坦、敘利亞采取咄咄逼人的軍事威懾。“9·11”事件前,小布什政府就將該問題提到優先地位。 參見FWilliam Engdahl, “Egypts RevolutionCreative Destruction for A ‘Greater Middle East’?”, Global Research, February 7,2011。“9·11”事件發生后,小布什進一步接受了夏蘭斯基、劉易斯、亨廷頓等人的理論,主張利用阿拉伯世界的族群、部落、教派的斷層帶,重塑阿拉伯-伊斯蘭世界,并將該戰略稱為“創造性混亂”戰略。2006年6月,國家戰爭學院的軍官拉爾夫·彼得斯在《武裝部隊雜志》(Armed Forces Journal)上發表文章,描繪了一份重構后的“新中東”地圖(見圖1),認為為實現西方全球戰略所構建的世界新秩序,中東出現沖突是必要的。 參見Mahdi Darius Nazeniroaya, “Plan For Redrawing the Middle East:The Project for a ‘New Middle East’”,Global Research, November 18,2006。有學者分析認為,這張地圖體現了美國對中東戰略的長期目標。小布什政府在中東推行的“建設性不穩定”(constructive instability)政策,實際就是這種戰略思路的翻版。該戰略試圖通過推動政權更替,乃至地緣版圖重組,來保護美國的安全和利益。武力推翻伊拉克和阿富汗政權,對阿拉法特采取“胡蘿卜加大棒”政策,以及在埃及和沙特阿拉伯推動政治改革,均是這一政策的組成部分。 參見Robert Satloff, “Assessing the Bush Administrations Policy of Constructive Instability(Part II):Regional Dynamics”, The Washington Institute for Near East Policy網站, March 16, 2005。
【書籍信息】
書名:困頓與突圍
作者: 田文林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副標題: 變化世界中的中東政治
出版年: 2016-3
定價: 48
內容簡介
一本拆解中東政治困境的秘籍
中東為何動蕩不安?阿拉伯國家為何頻頻遭受西方欺凌?本書分析中東地緣政治格局、2011年中東劇變、阿拉伯地區民族認同、美國中東戰略、利比亞戰爭、敘利亞危機、政治伊斯蘭運動。
作者簡介
中國人民大學博士,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研究員,主要研究中東政治、國際戰略、民族宗教問題。主要社會兼職:中東學會理事,中國能源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外聘專家,《西亞非洲》、《世界民族》雜志審稿專家,《人民日報》海外版、“央視網”、“海外網”、“中國評論網”特約評論員。
在《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環球時報》、《中國國防報》、《新京報》、《國際先驅導報》、《大眾日報》等多家報紙,在《世界知識》、《環球》、《嘹望》、《看世界》等時事雜志,香港《領導者》、《中國評論》、《紫荊》等海外期刊發表評論數百篇。
多次踏上中東土地(伊朗,沙特,埃及,蘇丹,阿聯酋,敘利亞,巴基斯坦等國家)采集第一手時政材料,其博客粉絲量達百萬以上。
在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鳳凰衛視、湖北衛視、云南衛視、深圳衛視、奧亞衛視等境內外多家媒體出鏡,并曾在鳳凰衛視“世紀大講堂”主講“阿拉伯世界動亂的真相與啟示”。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折月|整整一年,普京終于等到今天:土耳其兩萬大軍開進敘利亞,美國遭到致命一擊!
2017-10-15?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