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2017年3月25日到27日,我應邀參加了在北京召開的《中國知青聯盟2017年年會》。據悉,這已經是第三次年會了。這次會議地點是在北京金球國際文化中心,友松國際俱樂部召開。前來參加這次會議的有經歷過上山下鄉的全國各地著名學者、教授、企業家和從事各種事業的知青代表近百余人,絕大部分是共產黨員。曾經是相應毛主席和黨中央號召,從城市上山下鄉的意氣奮發的一批翻動天地的青年人。今天聚會,大部分是已過花甲之年,有的是耄耋之年,銀發霜鬢。還有諸多代表父母來參加會議的知情后代。老知青雖已年高,但愛黨、擁護毛主席的初心猶在,知青后代的參與,更是相應毛主席號召之精神不絕,這毛澤東思想的天意難老、天道正確、天命不變!
會議內容甚是豐富,如全國各地區各個分會的介紹工作經驗和2017年計劃交流、討論知青晚會籌備和全國知青聯盟總會與有關單位簽署的聯誼課題。在此,我不能一一敘到,僅就給我印象最深的幾個典型人物作以介紹。
中國知青聯盟理事長王進江。這是一個年已67歲的老知青了。她身材中等,健如中年。說話如連珠炮,在她的頭腦里好似早已儲備了好多信息。他給我說,他的名字是他父親在抗美援朝時,正在渡過鴨綠江時,她搶時出生于世,所以叫王進江,其名字就帶有愛國情懷。在知青響應國家上山下鄉的火紅時期,他堅決響應黨的號召,曾到北大荒練歷青春。她是一個很有組織能力、講演隨機、表達雷力、經歷旺盛的女性。用現代話來說就是一個維護黨、維護毛主席、維護公有制社會主義、維護毛主席關于知青上山下鄉指示的紅二代。在這次全國知青聯盟代表會議上,王進江理事長,倡議我們全國每個知青黨員,要重溫入黨誓言,領會習總“不忘初心”之含義,提倡知青們要學習馬列毛著作,尤其要學習《共產黨宣言》和《為人民服務》,要弄懂、弄清究竟什么是我們要的社會主義。
遼寧知青分會會長丁曉華,是個成功的女企業家。遼寧的知青有239萬人,分會建于2012年,非常有團隊精神。其宗旨是,按照毛主席思想為知青服務,有22個企業聯盟,如建有知青小鎮、九龍山莊知青文化中心等,以適宜于知青養老服務。這就是功德!
山西知青分會長喬晉湘,是個65歲的知識分子。她祖籍是山西,而出生在湖南,姓喬,所以名叫喬晉湘。在毛澤東時代,為響應號召,她回原籍山西插隊務農。后來選調成為一名國家干部。這次我看到了她曾經寫作的《對山西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歷史考察》一文。文中介紹了全省先后安排接納城鎮上山下鄉知青314195人。
“在知青上山下鄉過程中,廣大知青在各級黨組織和當地農民群眾的關懷幫助下,在艱苦的環境中,經受了鍛煉,增長了才干,為山西的新農村建設做出了積極可貴的貢獻。他們中的許多人幾年、十幾年如一日地艱苦創業,把自己一生中最寶貴的年華獻給了農村,有的甚至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在上山下鄉期間,全省共有3700余名知青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有7萬余人加入了共青團,有16000余人被選進各級領導班子,有11人出席了全國的各級代表會,有4人當選為中國共產黨代表大會和全國人大代表,有17人當選省黨代會、省人大、省政協代表或委員”。
最感人的是,在這次知青報告會上,他介紹了天津郝廣杰老師曾經帶領30名學生到毛家山落戶。郝廣杰同志曾是全國四屆人大代表,擔任毛家山大隊黨支書記、兼平陸縣委副書記。后調回天津,在退休后,于69歲時二次返回毛家山村落戶,挽救改開后頹廢的局勢,其事跡感人。
我從她的談話中才知道,曾經在電視上看到的山西那個《長征組歌》,就有她的參與和組織之辛勞。
福建知青代表黨生,是個69歲的福建著名的知青。于1969年2月帶領了72名同學集體插隊,他務農10年,曾任過大隊書記。后被選調到省委團委,曾擔任過省團委副書記,1986年調外經貿委工作。退休后,對國家發展感到困惑,他就開始梳理、探究中國當代史——經探索,他認定毛澤東路線是正確的,其中因涉及到知青問題,就以他自身經歷和調查走訪的諸多知青經歷,得出結論是:這是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鍛煉、培養青年人的一種嘗試。為此,他自己一人創辦了一份《福建知青》雜志,籍以宣傳毛澤東思想,聯絡廣大知青。
黨生在《我的十年“知青歲月”》一文中,有這樣一段話:
“我是一九六九年二月響應號召,集結了一批熱血同學從福州到閩北山區插隊的,歷時十年。在這十年間,我和大家都經歷了‘知青歲月’的生存極限的挑戰和‘磨難’,經歷了‘靈魂’深處刻骨銘心的碰撞與洗滌,經歷了理想、信念、苦樂、榮辱等人生價值的深刻反思與抉擇”。
“當知青時,我們曾尊嚴地發布了一個宣言,叫做‘北上宣言’,發布‘北上宣言’后才踏上‘知青歲月’征程的”。
“時隔四十多年,走進‘歷史文物’,打開塵封的‘相冊’,一場斗膽投身‘改天換地’,開辟和建設祖國貧窮農村的嘗試歷歷在目,讓人思緒萬千心潮久久不能平靜”。
當然還有諸多代表,如海南知青鄧子堅、廣西知青周燕、江蘇知青昌易安、天津知青唐勇、陜西知青賈維岳、大連知青田軍川、山東知青馮桂蘭、北京知青隋傳發、上海知青成樹云等等,就不再介紹了。
這里要特地介紹給我傳導革命思想和惠于知識的三個著名知青學者——一個是70歲的葛元仁,一個是69歲的朱棟材,一個是69歲的郝貴生。
葛元仁,也是一個自愿主動請求下鄉的革命家庭子弟,經勞動鍛煉和階級斗爭考驗,在農村入黨,并曾當過大隊書記。后來參加高考,上了大學。他中等瘦小身材,其口才濤濤不絕,凡提出問題,他隨問隨答,在他肚里裝滿了社會里的各種數據,其知識含量,既有所學工科功底,更有社會知識融資,可謂滿腹經綸。他常給北大、清華等大學作講演。他敢于指天責地,針砭時弊,評判歷史。
這次會議,他和我住在一室,25日晚上一直談到夜里近12點,我從他那里知道了好多我需要的知識——知青上山下鄉并不是毛主席個人意志,而是黨中央的建國戰略:
“劉少奇同志在1957年就指出:‘在今后一個很長的時間內,總的趨勢將是有更多的小學和中學畢業生不能升學,必須參加生產’,‘就全國說來,最能容納人的地方是農村,容納人最多的方面是農業’”;
從第三個五年計劃(1966——1970)投入850億與第六個五年計劃投入3300億的比較中可以看到,知識青年大規模的上山下鄉,完全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在逐步解決農業發展這個主要矛盾,人均占有糧食能夠基本滿足工業快速發展,生產要素中勞動力配置的主要方向改變的必然結果,而不是坊間所說的,是一部分知青“鬧”出來的;
當第六個五年計劃(1981-1985)基本建設投資達到3300億時,工業崗位更多了,中央宣布上山下鄉結束。由此可以看到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是隨著國民經濟發展狀況的變化而變化。
從他的個人親身經歷和他所知道的有關國家政策方針及其所掌握數據,知青下鄉上山是當時國情決定的一個必然趨勢,而且是正確的建國措施。所以,中國知青的這段歷史是符天意、走天道、兌天命的!
圖片中的《我的知青之路》是以知青生活為主,承敘了他中學、大學以及他后來的社會實踐,畫出了他一部完整的人生軌跡。作為一個工程師的文作,沒有任何修飾,不那么文采飛揚,只是記錄了一段樸素而真實的、具體的一個經歷過知青磨練的歷史。葛元仁其實也是個紅二代,他的父親葛叔平曾經是我國國防科研的老專家,曾參與過研制兩彈一星,是我國科學界的元勛。但葛元仁從來不炫耀而平淡作人。在書中他以自己的經歷來回答那些污蔑知青上山下鄉的謬論,驗證了毛主席提倡的走與工農結合的正確性。是值得青年人們一讀的歷史記錄。
朱棟材,也是一個知青才子,據悉,大學畢業后,他曾經任過省委書記的秘書,現在是《中國經濟論壇》雜志社社長兼總編,《復旦大學論壇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他在這次中國知青聯盟會議26日的發言中,首先對中國知青聯盟理事長王進江等同志多年來為我國知青做的大量工作表示由衷的敬意!他在講話中強調“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理論,是廣大勞苦大眾翻身求解放、人民當家作主人的理論。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我們的一切工作,都應該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最高準則”。
當27日散會后,他特地邀請葛元仁、郝貴生和我到他的辦公地點,豪華的首都飯店座談交流,言談之中,他對毛主席是由衷地熱愛和擁護,給我們講了好多有關毛主席的鮮為人知的消息。從他的言談中看出,他對中國革命的歷史、對毛澤東思想的政治經濟等整體戰略、戰術理解甚精,對改革開放的實質認識是很深刻的。座談后還真誠地宴請了我們三人,并誠懇地邀請我們今后來參加他舉辦或參與的論壇活動。
郝貴生,也是一個杰出知青,是天津師大的教授。我和郝老師同在天津,接觸也多。我有幸能經常聽他的講座,互相切磋。郝貴生專門研究講授馬克思主義哲學,他對馬列毛學說非常精通,常在京津等地忙于講座,各地的學者們和各大學的教授也很欣賞他的馬列主義學說講授。還常發表指導性和批判性的理論文章。他是這次知青聯盟會議中很受擁戴的知青教授。
我雖年長他們三人,但我遵照韓愈的“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之宗旨,把他們作為我晚年探求知識的老師,是我們晚年共同服務社會的同志和兄弟。
全國知青有1700多萬。知識青年這個群體,曾經是當年遍赴全國各地農村、山區、牧區的一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的文化有生力量。對社會主義建設曾起過推動作用。當年的知青,今日雖是白發蒼落,但對共產黨和毛主席有感情,講恩義的。為此,我在會議期間3月26日賦詩一首:
七言排律三十二韻(中華新韻)
——為《中國知情聯誼會2017年年會》在北京召開賦
舒展情緣憶往程,人生坎坷幸難逢。
冬歸華夏寒流去,春聚京城暖意增。
知青學馬精神匯,同志維毛信仰崇。
回憶當年多盛氣,邇來是歲亦凌風。
曾經聽黨下鄉去,一度諧民揮汗同。
地北開荒鐝墾劚,天南種稻水中躬。
邊疆插隊風塵昧,內地農耕糞土蒙。
放牧草原牛馬壯,扶犁田野麥菽豐。
身經勞作知民意,思想熏陶結眾情。
多繭手粗功力現,汗流浹背苦辛銘。
知識融與人民慰,世界觀趨共產榮。
女子楷模邢燕子,男兒榜樣董家耕。
楊華創業北荒地,張勇舍身呼貝盟。
我等歡欣身健在,英模含笑涅槃終。
開心當下夕陽艷,回首從前少壯雄。
祝愿友朋長壽覓,歡欣修鑄此一生。
回憶四五十年前,再聚當今,我們這些同甘共苦過的、為國家做過貢獻的知青們,都不悔人生,反而自信、自豪。因為中國歷史或世界歷史上,只有我們這代人才有幸在和平建設時代,能響應黨的號召走與工農相結合,感受工農甘苦而賦革命化道路的機遇。
正如郝貴生教授對我說的:作為知青是我們人生經歷的一種幸遇,我詩賦首句 “舒展情緣憶往程,人生坎坷幸難逢”就是他這句話的啟發。而詩末句“祝愿友朋長壽覓,歡欣修鑄此一生”,就是在展示毛主席所說的“人生易老天難老”——革命事業這個天是不老的,作為曾經的知青,革命人永遠是年輕!在近40年的改開中,毛澤東的“初心”雖受到了歪曲、污蔑,甚至轉折,但共產主義事業這個天道難老,毛澤東思想這個天意長存,工農大眾要求共同致富之天命正旺。所以,我們知青們都堅信“人生易老天難老”!
(【原創】來源:昆侖策網)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