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7日-星期一
有些人可能失望了,朝鮮太陽節這一天,軍事沖突沒有如愿到來。
中國的實際態度也可能要讓一些人失望。中國沒有跟這些人希望的那樣,立場站在美國這邊,中美聯手解決朝鮮,并支持美國對朝鮮動武。
外交部長王毅說的很清楚,“中國一貫堅決反對任何加劇局勢緊張的言行。歷史一再證明,武力解決不了問題,對話才是唯一出路。在半島問題上,不是誰放出的話更狠,誰揚起的拳頭更大,誰就能贏。一旦真的發生戰亂,結局只會是多輸,沒有誰能夠成為贏家。為此,我們呼吁各方不管是在口頭還是行動上都不要再相互刺激,相互威脅,不要把事態搞到難以挽回和不可收拾的地步。不管是誰,如果要在半島生戰生亂,那就必須為此承擔歷史責任,為此付出相應代價。”
這話說的已經不能更清楚更明白了。中國還是堅持原來的立場,和平協商政治解決,反對在中國身邊生戰生亂。那句“誰揚起的拳頭大”,就是說給美國聽的,是對美國的警告。
王毅不僅自己發出警告,還跟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通電話說“防止半島生戰生亂,符合中俄的共同利益。把各方拉回到談判桌來,是中俄的共同目標。中方愿同俄方緊密配合,促使半島局勢盡快降溫,推動有關各方恢復對話”。
拉夫羅夫表示,“希望盡快推動朝鮮半島問題有關各方恢復對話,愿同中方繼續保持密切戰略溝通與協調”。
這個電話內容,作用近似于中俄共同聲明反對美國在朝鮮半島采取軍事行動。
中俄將繼續在朝鮮半島問題上保持溝通、協調與配合。在美國航母云集朝鮮半島的時候,俄羅斯隸屬于太平洋艦隊、被稱為航母殺手的重型導彈巡洋艦——“瓦良格”號也突然出現在朝鮮半島附近。
朝鮮半島的軍事沖突沒有發生,但是輿論戰卻已經是不見硝煙卻廝殺正酣。
最近一直在借機炒作的中美開始合作聯手對付朝鮮,中俄出現裂痕,讓很多人信以為真,謠言看起來再逼真,也是肥皂泡。
但這些謠言,雖然經不起事實驗證和邏輯推敲,卻是承載著重大的政治使命,一為離間中朝,一為離間中俄。
離間中朝,目的是要讓中國和朝鮮成為敵對關系,這樣的結果,要么把朝鮮逼向美國,要么讓中朝起軍事沖突,總之,要把朝鮮從中國的戰略緩沖變成中國的麻煩。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一些專家,如沈志華等,還發出了中朝會成為敵人、中韓會成為朋友的高論,提出了中國應該樂見韓國統一朝鮮半島的高見。
離間中俄,目的是要瓦解中俄業已建立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這種關系,實際就是中俄形成事實上的“吳蜀”聯手對抗美國的格局。細心觀察一下,離間中朝的人,也在離間中俄,美國投入的宣傳經費真是沒有白花。
美國如果單獨對付俄羅斯還是中國,目前還有力量上的優勢,但是要同時對付中俄,力量上已經明顯吃不消。為了對付其中一個,就必須先穩住另外一個,用連橫對付合縱,各個擊破。
中國聯手之后,世界形勢就開始為之一變。美國實際陷入東西兩線作戰的局面,要解決中國,就會給俄羅斯留下擴大勢力的空間。要解決俄羅斯,就會減輕中國的壓力,遏制中國崛起的最后時間窗口就可能從此失去。
目前美國面臨的戰略困境是,他要想繼續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就必須一定程度的減少在中東和歐洲的力量部署,留出戰略的真空,露出戰略的軟肋。反之,美國要想繼續經營中東,保證中東主導權不旁落,就必須叫停亞太再平衡戰略,把重返東亞變成重返中東。目前,美國正面臨著這樣的戰略抉擇難題。
中俄抱團取暖,要首先歸功于美國的戰略逼迫。美國的戰略困境是美國一手制造的,屬于自己挖坑自己跳。在特朗普上臺之前,因為奧巴馬制定和執行了東亞再平衡政策,要把主要的精力集中主要的力量用來對付中國;卻又不肯放手對俄羅斯的壓制,在烏克蘭問題上,上下其手,用支持街頭革命的形勢,讓親美勢力顛覆親俄勢力,烏克蘭要融入歐盟,把俄羅斯逼到了墻角,也把俄羅斯逼到了中國這邊。互相猜忌的中俄兩國,終于放下各自的小算盤,在世界重大安全事務上互相通氣,協調立場,形成了吳蜀聯手對抗曹魏的局面。
從美國近期的輿論戰系列動作看,特朗普政府急于從奧巴馬政府給美國挖的坑里跳出來。美國精心選擇中美領導人會見時對敘利亞動武,美國國務卿以偏概全的滿世界吆喝中國同意美國對朝鮮用軍事手段解決,全世界的媒體跟著美國的口徑吆喝。中國通過外交部發言人表態,外長王毅通報中美首腦會見內容,中國官方公開中美首腦通話內容,多管齊下進行辟謠,表明中國在朝鮮問題上的表態并沒有發生變化。
一計不成又生一計。當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上的敘利亞決議問題上投了棄權票,美國總統特朗普稱中國在敘利亞決議草案表決時棄權是“極好的”,“我們為這票感到榮幸,本來就該這樣”。世界媒體又在猜測中俄關系發生了什么變化,中國又有人跟著呱噪中俄聯手終結,中美聯手達成。中國官方對投棄權票的解釋,又給這種聲音澆了一瓢涼水。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劉結一表示,支持俄羅斯提出的決議草案,法國和西班牙提交的安理會決議草案部分內容未能體現對敘利亞主權、獨立、統一和領土完整的充分尊重,一些安理會成員的建設性意見未能得到采納,“中方不得不對決議草案投了棄權票”。
外交部發言人陸慷13日稱,這份草案包含了譴責敘利亞境內發生的使用化武行為,要求對有關事件進行調查等中方支持的內容,但部分其他內容完全可以為達成一致而做出修改,因此中方對草案投了棄權票。選擇棄權是因為決議的一些要素可能已經“修正”。
王毅也出來強調了中方在敘利亞問題上基本立場和主張:
首先,中方堅決反對任何使用化學武器的非法行徑,對此予以強烈譴責。
第二,敘利亞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應當得到維護和尊重。
第三,在敘利亞問題上,政治解決仍然是唯一可行的正確途徑。
當歐美媒體在敘利亞決議草案表決后紛紛猜測中俄關系出現問題時,俄羅斯副總理德沃爾科維奇卻在4月12日高調宣布,俄羅斯總統普京則5月將前往中國參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國國家主席將于7月初訪問俄羅斯, 9月還將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與此同時,俄羅斯駐華大使杰尼索夫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俄中關系的發展水平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俄聯手對這些猜測進行澄清,又一個回合結束。
有心人可以算算,自中美首腦會見以來,這場輿論戰信息戰心理戰進行了幾個回合?也可以想想自己的心情有沒有跟著起伏波動?
從美國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看,美國決策層,似乎要把全球戰略重心從東亞轉向中東。到目前為止,美國在敘利亞是真行動,導彈攻擊敘利亞的機場之后,俄羅斯的將軍在敘利亞又遭遇特種部隊的襲擊而受重傷,表明美俄敘利亞的角力并沒有停止。而在西太,美國在東南亞目前找不到得力的代理人,南海整體平靜;在東北亞跟韓國的軍事演倒是經常搞,但沒有真正行動。
這種變化,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特朗普上臺之后,因為其本人對普京多次不吝溢美之詞,讓很多專業人士預測世界要開啟美俄聯手對付中國的模式。形勢演化到今天,受制于美國國內建制派的羈絆,面對隨時可能落到自己頭上的俄羅斯間諜帽子,特朗普政府的第一槍對準了在敘利亞,等于在俄羅斯頭上動土。一些人預計的俄美緩和暫時談不上了,這些人期待的俄美聯手對付中國,暫時更無從談起了。可能這一選擇并非特朗普內心所愿,但美國豈是總統說了算的?這也說明,在美國的重大問題上,總統和橡皮圖章也差不太多。美國的體制,就像一個股份公司的治理結構,特朗普有時候是那個總經理,有時候還只是個辦公室主任,但美國的大股東不是他,董事會也不是他的地盤。
按照特朗普原來的想法,美俄聯合,美國承認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主權,停止對俄羅斯的制裁,是可能讓俄羅斯心動的。但是因為前任奧巴馬的東亞再平衡,俄羅斯趁著美國在中東的兵力收縮,通過前出敘利亞,在敘利亞打開局面,在中東玩的風生水起,一個概念中的“敘利亞之弧”已經在中東地面上若隱若現。中東作為亞歐非大陸的中心,這里有美元的安全基礎——中東安全框架,還有跟這個安全框架連在一起的美元重要基石——石油結算權。俄羅斯的這些動作,危害到美元的基石,也就觸碰到美國的最核心利益。這是美俄關系不能好轉的現實基礎。中國雖然也通過人民幣國際化,成立金磚銀行和亞投行,提“一帶一路”戰略,對美國的全球利益布局形成全面反擊之勢,未來更是可能對美國全球利益形成全面的動搖,但跟俄羅斯在中東的動作造成的威脅比,畢竟還不那么急迫。就目前的信息來看,美國建制派,很有可能要先解決中東眼前的威脅,把遏制中國的事情延后。
當然, 世間有兩樣東西最不可信,一是美國政客對美國人民的承諾,二是美國對世界的承諾。美國目前在中東和東北亞均有動作,讓人一時無法確定主攻點在哪。中國現在要做的是以靜制動,首要的目標是保證自己身邊不能生亂生亂,影響到中國的發展。中國在東北亞的戰略目標,我猜測是確保亞太地區維持和平穩定的局面,爭取幾年和平發展的機會,迅速實現對美國實力的趕超,到時候美國再搞亞太再平衡,也不可能了,中國還可以把美國力量逐步擠出整個東亞和西太,為解決臺灣問題,釣魚島問題和南海問題,創造條件。明白了中國這一點,就明白中國現在在朝鮮問題上的態度。
所以,中國現在在朝鮮問題上,沒有選擇跟朝鮮公開站隊,也沒有允許美國對朝鮮動武,危害朝鮮的安全及周邊的和平。中國現在的政策就是一個字“拖”。中國繼續堅持朝鮮問題是朝美問題,自己以調停人的身份介入朝核問題,堅持不允許動武的底線,把朝美雙方拉回談判桌,盡力再拖幾年。等中國力量強大了,把美國力量逼出朝鮮半島,朝核問題才會有真正的解決機會。目前在朝核問題上,中國提出“雙暫停”和雙軌并行的解決方案,就是等于對朝美各打五十大板。
在中美俄的關系上,中國是想維護中俄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不被瓦解,保持這種事實上的準同盟關系,迅速消耗美國實力,讓美國顧此失彼;但中俄又不是同盟關系,中俄之間在保持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同時又保持著一定距離,各有一些小算盤,中國希望美國重返中東,俄羅斯希望美國重返東亞,中俄都是世界大國,不可能只有共同利益而沒有利益沖突。中俄之間有共同利益,又各有利益重心,敘利亞是中東的利益重心,中國支持俄羅斯又要把握好尺度。
這次的棄權票,雖然沒有選擇和俄羅斯一起投棄權票,但是事后表達的立場,又明顯偏向于俄羅斯這邊,這種棄權并不等于就是選擇了軟弱。中國的玩法和俄羅斯風格明顯不同。從現在的反應看,俄羅斯不至于誤會中國,中俄的關系應該不會因此而出現罅隙。有些人又要失望了。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編發)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