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開創黨和國家事業新局面,形成了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可以說,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實現形式,二者是一致的。
一、習近平治國理政的宏偉藍圖、堅實基礎、價值準則、科學方法
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新形勢下治國理政的宏偉藍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實現中國夢這一連接歷史、現實與未來的總目標,確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步戰略目標,強調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總任務,把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融為一體,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緊密承接,擘畫了新形勢下治國理政的宏偉藍圖。這一宏偉藍圖,是理想與現實、目標與路徑、連續與階段的統一。黨的十八大以來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都是緊密圍繞這一宏偉藍圖而展開的。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形勢下治國理政的堅實基礎。新形勢下治國理政的主題,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斷豐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重要的政治結論。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形勢下治國理政的價值準則。核心價值觀是一個國家的社會穩定器,治國理政必須確立基本的價值準則,作為全民族、全體人民的行為遵循。我們要建設什么樣的國家、建設什么樣的社會、培育什么樣的公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出了明確的回答。
提高各種思維能力——新形勢下治國理政的科學方法。新形勢下治國理政,必須把握方向、統攬大局、統籌全局,立于時代潮頭,緊扣新的歷史特點,科學謀劃全局,牢牢把握戰略主動,堅定不移實現我們的戰略目標。立足世情國情黨情,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協調推進各項事業發展,抓住戰略重點,實現關鍵突破,贏得戰略主動,防范系統性風險,避免顛覆性危機,維護好發展全局。
二、習近平治國理政的基本領域、戰略抉擇、主體力量、主要途徑
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新形勢下治國理政的基本領域。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治國理政的總體部署。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主動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發揮協商民主的特有優勢;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環,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維護國家總體安全;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以系統工程思路抓生態建設。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要通過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通過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各個領域全面建設來達到目的。
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新形勢下治國理政的戰略抉擇。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戰略高度,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把握我國發展新特征確定的治國理政新方略,是新的時代條件下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抉擇。六中全會確定的主題表明,堅持黨的領導必須全面從嚴治黨,全面從嚴治黨是堅持黨的領導的組織前提。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新形勢下治國理政的主體力量。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新形勢下治國理政的一條主線,貫穿于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之中。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為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奮斗,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鮮明政治立場和強大奮斗動力。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得到人民擁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能夠得到人民支持,也正是因為造福了人民。忘記了人民,脫離了人民,我們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會一事無成。
全面貫徹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新形勢下治國理政的主要途徑。加快形成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的機制和環境,深刻揭示了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集中體現了我國的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確立了新形勢下治國理政的發展理念,是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制勝要訣,對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起著重要的引領規范作用。
三、習近平治國理政的重要抓手、安全保證、國際戰略
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新形勢下治國理政的重要抓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國家制度;國家治理能力則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包括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有機整體,相輔相成,有了好的國家治理體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國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發揮國家治理體系的效能。
努力建設世界一流軍隊——新形勢下治國理政的安全保證。強國必須強軍,軍強才能國安。習近平總書記統籌治黨治國治軍,領導和指引國防和軍隊建設,提出“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的強軍目標。
走和平發展道路——新形勢下治國理政的國際環境。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適應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局面的深刻變化,形成發展內外聯動效應,提高對外開放質量和水平;統籌大國治理與大國外交,把握好仍然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為實現中國發展目標營造和平的發展環境和良好的國際關系,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制變革,推動國際社會互利共贏、共同發展,構建各國人民共有共享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重大課題。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開放發展和國際戰略,展現了新形勢下治國理政的大格局、大手筆、大氣勢。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世界發展大勢,中國不認同更不遵循“國強必霸”的陳舊邏輯,通過爭取和平國際環境發展自己,又以自身發展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
(作者 顏曉峰|系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教研部教授、博導,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托項目“中國治理道路研究”負責人;來源:《人民論壇》)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學習時報:為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中國原創性貢獻——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治國理政的理論創新
2017-10-16楊承訓 | 治國理政的“發展惠民”觀:黨的宗旨化為制度優勢——習近平對“生產目的”論的升華和拓展
2017-09-22李捷:世界性三大治理難題與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2017-09-10楊承訓:治國理政的“發展惠民”觀:黨的宗旨化為制度優勢——習近平對“生產目的”論的升華和拓展
2017-09-08?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