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崇尚創新的時代。這是一個崇尚創新的國家。5月30日,在北京召開了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全國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
從中央到地方,從政府到企業,從東部到西部,只要是搞經濟、謀發展,沒有不談創新的,沒有不肯定創新的。
我們言必稱創新。經濟發展,要科技創新;脫貧攻堅,要思路創新;政府轉型,要管理創新……但是,我們真的懂創新嗎?科技創新是錢到位、人到位就能水到渠成嗎?創新驅動的實現路徑是什么?還有哪些觀念上的誤區、制度上的羈絆在阻礙創新?學習大國(XXDAGUO)來解答。
1、創新不是公交車,到站就能上
近年來,科技界屢傳佳績。屠喲喲的青蒿素、韓春雨的基因剪,讓國人振奮。這樣的創新頂尖案例,并不陌生。
當年,大漠里的一片蘑菇云,太空中的一首東方紅,都一鳴驚人般地讓世界震撼。
集中力量辦大事,中國特色的體制機制讓重大創新總是能夠層出不窮。但是,一方面,我們把宇航員送上了宇宙,另一方面,卻造不出圓珠筆的筆頭;一方面,雜交水稻畝產屢創新高,另一方面,我們要出口8億件襯衫才能換回一架飛機。
燃氣輪機,發電裝備的王牌,按我國現有技術水平,再集合全國頂尖的科研人才,再投入十幾個億,花費十幾年時間,才能達到發達國家今天的水平。更不用說飛機的發動機、計算機的芯片這樣的核心技術,創新任重道遠。
單兵突進不能讓我國成為創新大國,必須從體制機制上創造一個有利于創新出現的環境,在創新規律下辦事,方能讓創新驅動戰略不落空。
2、科技創新不是經濟主推手
我國大力推進科技創新,應該從1978年算起。
“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是科學的春天!讓我們張開雙臂,熱烈地擁抱這個春天吧!”那一年的全國科學大會閉幕式上,郭沫若的講話——《科學的春天》成為中國知識分子解放的宣言,象征著一個科技新時代的開始。
鄧小平在這次大會的講話中明確指出“現代化的關鍵是科學技術現代化”“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重申了“科學技術是生產力”,從而澄清了長期束縛科學技術發展的重大理論是非問題,打開了“文化大革命”以來長期禁錮知識分子的桎梏,迎來了科學的春天。
在這之后,30多年的時間里,我國經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規模上超過美國是早晚的事兒。但是在這一段趕超過程中,科技創新并未成為領頭羊。
經濟是怎么發展的?很大的推動力來自人口紅利,來自幾億農村剩余勞動力從農業向非農產業轉移過程中產生的巨大的資源重新配置效率。
過去幾十年,我們落后太多,所以,一旦理順經濟體制、價格體制,生產力就產生了巨大的推動力,無需太多創新就能掙錢,只要來料加工就能出口,那誰還會用力創新?
3、沒別的選擇,非自主創新不可
目前,我國經濟步入了新常態。這不是經濟周期的問題,而是經濟發展階段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光靠投入資金、人力就能掙錢的好日子,沒有了。
這時,能夠推動經濟發展的人口紅利消失了,經濟的潛在增長率相較于巔峰期,簡直是“腰斬”了。
新的經濟增長源泉從哪兒來?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潛力越來越小,勞動力的成本越來越高,資源環境的硬約束越來越強,發展舉步維艱。所以,經濟要發展,根本上只能靠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靠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產生的效率。
這個效率并不容易獲得。從總體上看,我國科技創新基礎不牢,自主創新特別是原創力還不強,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格局沒有從根本上改變。
必須明確,只有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不能總是用別人的昨天裝扮自己的今天。不能總是指望依賴他人的科技成果來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國家的技術附庸,永遠跟在別人后面亦步亦趨。而且經濟趕超到一定程度,我們想跟隨,人家都不讓跟。
我們沒有別的選擇,非走自主創新道路不可。
4、別進誤區:國產化就是創新
自主創新,不等于國產化。過去,我們推動創新,有一個誤區,就是認為國產化率越高越好。其實,這是兩個概念。
我們每個人都用手機,很多人還喜歡用蘋果手機。蘋果手機的每一個零件,蘋果公司都不生產,組裝也不管,國產化率幾乎為零,但是每賣一臺,它就占利潤的大頭。
波音787,夢幻客機,波音公司自己只造10%,其余90%全是外國生產的,國產化率為10%。可除了波音公司,誰也不能讓它飛起來。
創新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自己做。可以合資,但不能合資組裝產品,要做產品。我們一定要學習技術,而技術從先進國家轉移到后發國家,需要后者有能力學會。
“引進技術”如果不是建立在自己的研發經驗基礎上,無論從國際學術界公認的理論看還是從中國的實踐經驗看,都不會帶來“消化、吸收、再創新”,只能導致技術依賴。這就好像,我們把體操運動員的全套動作用錄像機錄下來,然后再一幀一幀地放,可就算能把這些鏡頭爛熟于心,也做不出來,因為沒有底子。
近20年來,我國工業化的技術引進政策一直是追求國產化,也就是在引進外國產品設計或全套系統設計的前提下,由中國境內的企業按照外國的設計制造出產品。目標一直是提高國產化率,可是國產化不能反映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的能力。即使國產化率達到100%,設計還是別人的,永遠只是組裝者。
如果要真正實現自主創新,必須建立起自己的產品開發平臺。企業的產品可以集成國外供應商的零部件,但必須掌握產品開發和市場開發的主導權,這樣才能夠以系統集成者的角色,去控制技術的演進,掌握利潤的源泉,才能獲得不會枯竭的經濟增長源泉。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