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線和部分二線熱點城市的房價早已觸頂。盡管這些城市近期又出臺了樓市調控新政,但是高房價仍不會低頭。
筆者一位海龜外甥女近日在上海擇業。為快速靈敏應對海外業務需要,錄用單位對所有員工都提出同一要求:必須在靠近公司寫字樓附近地段找房。然而月租7000元以下已難以找到稱心如意的單居房,房租+五險一金+個稅,將成為架在小年輕身上的五位數枷鎖,在上海生存發展真是有點鬧心。
至于買房,環境和物業不咋樣的商品房單價也已超過10萬元。就是把上一代人的血吸干,也只能勉強湊個首付款。
按理,根據中國現有的經濟技術實力,尤其是建筑、建材和鋼鐵行業的過剩產能,實行民有所居,并非是一項牛皮吹破天的浮夸目標。為何至今仍是一二線城市供不應求、地價房價虛高,三四線城市庫存嚴重、空城林立?
一輪又一輪的限購、限貸以及松綁、促銷等調控政策,為何不能迎來樓市可持續發展的春天?更為何不能促使房價低下高昂的頭?
國內城市商品房建設的主要制約因素可能是源自于土地資源的緊缺。物以稀為貴,稀缺的土地因供不應求而凸顯其百倍的身價,經不起土地價誘惑的住房緊追漲價的潮流。在惡性攀高的價格大戰面前,受傷的總是最廣大的中低收入者。
一線城市的土地資源已被吃干榨盡,尤其是上海,在未來的20多年內,城市建設用地增量將成為負值。高杠桿拆遷、高杠桿圈地、高杠桿購房等亂象,仍將繼續橫行樓市,中槍的依然是中低收入者。
中低收入者是支撐中國經濟發展的脊梁,如何造福于民,大幅度提高中低收入者的幸福指數,使他們充分享受到深化改革的成果,是歷史賦予各級政府的神圣使命。
我國的物價確有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其中住房價格的扭曲度最高,對百姓幸福指數影響最深。如果沒有高房價的掣肘,城鎮化進程、百姓生活質量、制造業前行動力、中國經濟發展后勁以及社會和諧度,定將展現出另外一種勃勃的生機和活力。
高房價繼續在一線和部分二線熱點城市發威。能穩定房價和讓普通市民過上安居生活的有效方法并不是沒有。至今仍在各級政府決策議程門檻之外的路房合一,就有能力使高房價低頭,更有能力扭轉樓市跌宕起伏、動蕩不安的危情。
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路房合一是個新名詞,更是個新概念。說白了,就是將道路建設和住房建設工藝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把住宅樓蓋在城市道路的上方,既可二次復合開發土地,又能徹底緩解房價高企和中低收入者宜居等困局。
路房合一適合國情。
中國人口眾多,城鎮化進程快,可耕地占比低,低收入者占比高,因此不能仿效美國等地廣人稀的發達國家,走松散型城市發展之路。中國城市“攤大餅”和走外延型發展之路,已經帶來了土地資源粗放開發、職住分離、城市低效率運轉、地價房價高位運行、低收入群體購房難租房難以及房地產市場風險聚集等隱患。唯有走緊湊型、內涵型發展新路,才能真正順應國情和民意。
路房合一科學可行。
客觀地說,路房合一也算不上是什么新工藝。我國古代城墻門樓、近年競相崛起的高速公路空中餐廳,都是路房合一工藝的杰作。
要是在50年前,一些城市興建高層或超高層建筑,往往需要傾全城人財物之力,大規模開發路房合一工藝更屬天方夜譚。但是在今天,中國已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一流的建筑技術,打造低價、優質、宜居、高容積率的“路房合一”過街住宅樓,已不存在任何工藝障礙。
只要優化設計,過街住宅樓就可發揮出間距合理、視野開闊、通風透亮、環境上佳之優勢,閃現坐擁城市黃金地段、裝點城市優美景觀、破解城市宜居難題等現代科技之魅力。在新建城區,路房合一更應該成為城市規劃設計的重中之重。而在舊城改造區,路房合一則應與道路拓建、綜合管廊或地鐵等工程緊密相融。
路房合一過街樓令人生憂的是噪音和揚塵污染。如果適當擴充裙房覆蓋率,既有助于消音和除塵,又可大幅度增加休閑聚會、健身娛樂以及園林綠化等設施。
路房合一惠及百姓。
只要規劃得當,每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至少可輕松接納1萬人入住。由于路房合一過街樓省卻了高昂的土地成本費,按照目前的裝配式建筑工藝,即使是鋼結構高層住宅,其建安成本(不包括裝飾)也可控制在2500元/m2的水平線內。如果各城市推行和實施租賃制,既可規避現行的法律障礙,又能有效縮小貧富差距,完成中低收入者在教育、醫療、就業、購物、娛樂資源富集的鬧市區職住合一的壯舉,還將為城市財政開辟一條新的穩定收入渠道。
路房合一改變中國。
一將全面改變中國城市面貌,使城市由路房分離建設模式轉變為路房合一,既實現城市建筑布局的歷史性大變革,又大大優化生態環境和住行格局。
二將消除房地產市場泡沫。政府以較低的資金投入,掌控起黃金地段的優質房產資源,從而能像調控糧食、原油價格一樣,淡化土地競拍,穩定地價、房價以及確保房地產市場有序發展。
三將助力交通暢行。我國城市要想徹底根治交通擁堵頑癥,必須構建現代化暢行路網,實現道路封閉型結構和單一化功能轉型升級,打造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三分離”新格局。
過街樓是非機動車和行人跨越封閉型道路的安全通道,更是建設具有避風抗雨、遮陽御寒等功能的新型公交車站的良好載體。推行和實施路房合一工藝,無意中是為城市交通暢行助了一臂之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