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法治的力量來源于民眾對法治的信仰和擁護。只有人民內心擁護法律,全社會信仰法律,法律才能發揮作用,法律權威才能真正樹立,法治社會建設才能真正得以推進。要在加大法治宣傳力度、完善機制、讓領導干部成為表率等方面下大功夫,從而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
推進法治社會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黨的堅強領導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在這一過程中,不僅需要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而且要全民守法,需要全社會樹立法治觀念、增強法律意識,需要全民的參與和支持。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的重大任務。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對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有重要意義。
法治的力量來源于民眾對法治的信仰和擁護。盧梭曾言,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銘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中。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只有人民內心擁護法律,全社會信仰法律,法律才能發揮作用,法律權威才能真正樹立,法治社會建設才能真正得以推進。
這些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法治建設,高度重視培育全社會法治意識。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法治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多次就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和培育全社會法治意識提出要求部署,并明確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體布局、主要任務和總的要求。這些都標志著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法治建設規律的認識和把握達到了新高度和新境界。近年來,我國法治建設不斷深化,全社會的法治意識不斷增強。但仍需要看到,我國法治領域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比如,一些領導干部法治意識不強,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等問題依然存在;部分群眾“信權不信法”“信錢不信法”“信訪不信法”,遇事找熟人、走關系等現象較為普遍;一些地方“工鬧”“醫鬧”“拆遷鬧劇”等情況比較嚴重,等等。這些問題和現象之所以存在,分析起來,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全社會法治意識不強,法治觀念尚未真正樹立。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們要從加大法治宣傳力度、完善守法誠信褒獎機制和違法失信行為懲戒機制、讓領導干部成為表率等方面入手,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
第一,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加大法治宣傳力度是首要。法治宣傳教育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如何真正將法治意識融入公民血液?這需要持之以恒、久久為功,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持之以恒地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深入學習宣傳以憲法為核心的各項法律法規,深入學習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使全體公民廣泛了解和掌握相關法律知識。一是創新普法宣傳形式。要善于抓住重點、分類施教,針對不同對象,采取不同方法,提高法治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特別是要加強新媒體新技術在普法中的運用,為公眾提供更多、更便捷的學法渠道,提高普法實效。二是堅持法治教育從娃娃抓起,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精神文明創建內容,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不斷增強青少年的規則意識和法治意識。
第二,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完善守法誠信褒獎機制和違法失信行為懲戒機制是重點。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健全公民和組織守法信用記錄,完善守法誠信褒獎機制和違法失信行為懲戒機制。這是培育全社會法治意識的制度動力和有力保障,有利于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使遵法守法成為全體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一方面,要完善守法誠信褒獎機制。要健全公民和組織守法信用記錄,真正讓“人無信不立”。特別是要形成有利于弘揚誠信的良好政策導向和利益機制,無論是在確定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發展規劃時,還是在出臺經濟社會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措施時,都要把守法經營、誠實信用作為重要內容,引導人們把守法誠信作為立身之本。另一方面,還要完善違法失信行為懲戒機制,實行失信發布制度,建立嚴重失信黑名單制度和市場退出機制,建立多部門、跨地區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對失信者形成社會聯防和互聯互動的協同監管網絡,綜合運用市場性、行政監管性、行業自律性、司法性等懲戒手段進行懲罰,使其步步難行,從而真正形成揚善抑惡的制度機制和社會環境。
第三,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領導干部帶頭是關鍵。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組織者、推動者、實踐者,他們是否具有法治思維能力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關鍵所在。領導干部帶頭學法、遵法、守法、用法,就會成為引導群眾尊重法律權威、自覺守法用法的重要帶動力量。由此可見,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動建設法治社會,領導干部是關鍵。在這一過程中,領導不僅要帶頭學法,還要帶頭守法,更要帶頭用法;不僅要強化法治秩序思維,實現從人治方式向法治方式的轉變,還要強化法治規則思維,認識到法治思維的本質是規則治理,從而實現從經驗決策向依法決策的轉變。此外,還要強化法治權威思維和法治責任思維,真正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方面承擔起重要責任。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張宏良:絕不能把依法治國變成依法作惡 ——對新消法“不保護職業打假者”的點評
2016-08-18?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