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馬克思發現剩余價值是偉大的發現,那么,馬克思發現的紙幣的秘密,也同樣是偉大的發現!紙幣的秘密就是它是金鑄幣的價值符號!剩余價值是利潤,是工人的剩余勞動無償地創造出來的。資本家卻認為利潤是在流通中產生的。因此,要理解剩余價值就要否定流通產生利潤的觀念。紙幣是金鑄幣的價值符號,資本家卻認為紙幣是財富的代表。因此,要理解紙幣的秘密,就要否定紙幣是財富的代表的觀念。正因為這個原因,資產階級就要用紙幣來表現利潤、工資、和國民生產總值。
獲得剩余價值的增值,是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生產的唯一的目的。紙幣的增加是帝國主義經濟發展的唯一目的。因此,剩余價值的理論是認識理解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的理論指南!是打開資本主義這扇大門的鑰匙!同樣,紙幣的理論是認識理解帝國主義經濟的理論指南!是打開帝國主義經濟這扇大門的鑰匙!所以,馬克思主義理論,不僅是消滅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的唯一的武器,而且是消滅帝國主義經濟的唯一武器!因此,馬克思主義沒有過時!
關于紙幣是金鑄幣的價值符號的理論,簡稱紙幣理論,是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中闡述的。我把紙幣理論簡介如下:
第一,金鑄幣向價值符號的轉變
商品和金鑄幣交換以后就進入消費。如果商品在跨進流通的第一步上就脫離流通,那末鑄幣在流通中走過幾步之后所代表的金屬含量卻比它實有的還大。在流通速度不變時,鑄幣流通得越久,或者在同一時間內它流通得越活躍,它作為鑄幣的存在就越是同它的金銀的存在脫節,余下的是一個偉大名字的影子。因此,鑄幣的肉體只是一個影子。它原來因流通過程而加重,現在卻因流通過程而減輕,但是在每一次單獨的買或賣中仍舊當作原來的金量。金鑄幣成了虛幻的金鑄幣,成了虛幻的金,但是仍然執行著法定金幣的職能。其他物因為同外界接觸而失掉了自己的觀念性,而鑄幣卻因為實踐反而觀念化,變成了它的金體或銀體的純粹虛幻的存在。由流通過程本身所引起的金屬貨幣的第二次觀念化,或者說它們的名義含量和實際含量的分離,一方面被政府、另一方面被私人冒險家利用來從事各式各樣的鑄幣偽造活動。
可是,金在它的職能范圍內的虛幻存在,同金的實際存在發生沖突。在流通中,一個金鑄幣喪失的金屬含量較多,而另一個喪失的較少,于是一個金鑄幣的價值實際上比另一個更大。但是,因為它們在作為鑄幣的職能存在上是等值的,實際重1/4克的金幣并不比表面重1/4克的金幣有更大的價值,所以分量十足的金幣一部分就會在不老實的所有者手中受到外科手術,它們被刮削。如果重1200克的金塊放在天平上,平均重量不是1200克,而只是800克,那末它們在金市上就只能買到800克的金。盡管分量十足,但它在鑄幣形式上的價值會比它在金塊形式上的價值少,也就是比造幣局的價格少。分量十足的金幣會反過來變成它的金塊形式,因為在這種形式上,較多的金比較少的金有較多的價值。一旦相當多的金幣減少了金屬含量,以致金的市場價格經常高于它的造幣局價格,那末鑄幣的計算名稱雖然不變,但是它今后只會表示一個較小的金量。換句話說,貨幣的標準會改變,金今后會按照這個新標準來鑄造。
在這種情況下,不把金鑄幣的流通限制在它磨損得較慢的一定流通范圍內,它就根本無法流通。如果一個金鑄幣在流通中當作1/4克,而只重1/5克,那末它的1/20克金實際上變成了單純的符號或象征。這樣,由于流通過程本身,所有的金鑄幣或多或少地變成了自己的實體的單純符號或象征。但是任何一種東西不能是它自身的象征。畫的葡萄不是真葡萄的象征,而是假葡萄。分量輕的金幣更不能是分量十足的金幣的象征,正如瘦馬不能是肥馬的象征一樣。
由于金幣變成了它自己的象征,又不能當作自己的象征來用,所以它在自己磨損得最快的流通范圍內,即在買和賣以最小規模不斷重新進行的范圍內,取得了一種同它的金幣存在脫離的象征性的存在即銀存在或銅存在。在國內流通的一定領域內代表金鑄幣的銀記號和銅記號,有一個法定的含銀量和含銅量,但被流通吸收后,就同金鑄幣一樣受到磨損,并且隨著它們的流通的迅速和頻繁程度而觀念化,更快地變成單純的影子。這就表明,從事情的本質來說,它們成為金鑄幣的象征,不是因為它們是銀制的或銅制的象征,不是因為它們有價值,而是因為它們沒有價值。因而,相對沒有價值的東西,如紙,可以作為金貨幣的象征發生作用。
第二,金鑄幣的價值符號向紙幣的轉變
金屬鑄幣的名義含量和金屬含量之間最初并不顯著的差別可以發展到絕對的分裂。貨幣的鑄幣名稱離開了貨幣的實體,而存在于實體之外,存在于沒有價值的紙片上。正如商品的交換價值通過商品的交換過程結晶為金貨幣一樣,金貨幣在流通中升華為它自身的象征,最初采取磨損的金鑄幣的形式,而后采取金屬輔幣銅鐵的形式,最后采取無價值的記號、紙片、單純的價值符號的形式。
可是,金鑄幣所以最初產生金屬代用品,后來又產生紙代用品,只是因為它盡管損失金屬,但仍然執行鑄幣的職能。它不是由于磨損才流通,而是由于不斷流通才磨損成一個象征。只有在流通過程中金貨幣本身變成了它自己價值的單純的符號,單純的價值符號才能夠代替它。
只要W—G—W這個運動是過程中的統一,或者只要商品是在經歷著它的形態變化的全程,商品把自己的交換價值發展成價格和貨幣,是為了立即再放棄這個形態而再變成商品。因此,商品達到的是它的交換價值的僅僅在表面上的獨立化。另一方面我們看到,只要金僅僅作為鑄幣發生作用或經常處在流通中,金實際上只是商品形態變化的連結,是商品的僅僅瞬息間的貨幣存在;金實現一種商品的價格,只是為了去實現另一種商品的價格,但是無論在哪里,它都不是表現為交換價值的靜止的存在,或本身靜止的商品。商品的交換價值在這個過程中所得到的和金在它的流通中所表現的現實性,僅僅是閃電一樣的現實性。金雖然是實在的金,但只執行虛幻的金的職能,因而在這個職能上可以由它自己的符號來代替。
第三,紙幣的價值符號是價格的符號
執行鑄幣職能的價值符號,如紙片,是用金的鑄幣名稱表示的金量的符號,因此是金的符號。一定量的金本身并不表示一種價值比例,代替它的符號也是如此。只就一定量的金作為物化勞動時間具有一定的價值量而言,金的符號代表價值。可是,它代表的價值量,每一次都決定于它代表的金量的價值。價值符號在商品面前代表商品價格的現實性,它是價格的符號,而只因為商品的價值已經表示在商品的價格上,它才是商品價值的符號。在W—G—W過程中,只要這個過程表現為只是兩個形態變化的過程中的統一或直接的相互轉化,——這個過程在價值符號發生作用的流通領域內就是這樣表現的,——商品的交換價值在價格上得到的只是觀念的存在,在貨幣上得到的只是代表性的、象征性的存在。這樣,交換價值只是表現為想像的或用物代表的東西,它除了在商品本身中物化著一定量勞動時間以外不具有任何現實性。因此,表面上看來,價值符號直接代表商品的價值,它不表現為金的符號,而表現為在價格上只表示出來、在商品中才實際存在的交換價值的符號。但是,這個表面現象是錯誤的。價值符號直接地只是價格的符號,因而是金的符號,它間接地才是商品價值的符號。金是用自己的影子購買。因此,價值符號起的作用,只是在過程內部對另一個商品代表一個商品的價格,或對每個商品所有者代表金。
第四,強制通用的國家紙幣是價值符號的完成形式
某種相對沒有價值的東西,如一塊皮、一片紙等等,最初按照習慣變成貨幣材料的符號,可是,只有在它作為象征的存在得到商品所有者公認的時候,就是說,只有在它取得法定存在而具有強制通用的效力的時候,它才肯定為貨幣材料的符號。
強制通用的國家紙幣是價值符號的完成形式,是直接從金屬流通或簡單商品流通本身中產生出來的紙幣的唯一形式。信用貨幣屬于社會生產過程的較高階段,它受完全不同的規律支配。象征性的紙幣實際上同金屬輔幣毫無區別,只是流通范圍較廣。價格標準或造幣局價格的純技術性的發展以及后來把金塊鑄成金幣的成型工作,已經引起國家的干預,并因此使國內流通和普遍商品流通顯然分離,而鑄幣發展成價值符號,就使這種分離最終完成。貨幣作為單純的流通手段只有在國內流通的領域內才能獨立存在。
我們的敘述已經證明,金的鑄幣存在,作為與金的實體本身脫離的價值符號,是從流通過程本身中產生,而不是從協議或國家干預中產生的。俄國提供了價值符號自然產生的鮮明實例。當獸皮和皮貨在俄國用作貨幣的時候,這些不經久不方便的物質和它作為流通手段的職能之間發生了矛盾,于是就形成了一種用打上印記的小塊熟皮代替這種物質的習慣,小塊熟皮變成了可以兌換獸皮和皮貨的憑證。
在信用完全沒有發展的國家,如中國,早就有了強制通用的紙幣,“這個皇帝(中國皇帝)可以無限制地盡情揮霍。因為除了烙印的皮或紙以外,他不支出也不制造任何其他貨幣。當這些貨幣流通太久,開始破爛時,人們把它們交給御庫,以舊幣換新幣。這些貨幣通行全國和各省……他們既不用金也不用銀來制造貨幣”。可見在中國,早就有了強制通用的紙幣。
第五,紙幣的交換價值決定于它在流通中的量
沒有價值的記號,只有在它們在流通過程中代表金的限度內,才成為價值符號,它們又只有在金本身原來就會作為鑄幣進入流通過程的限度內,才代表金,這個量,在商品交換價值和商品形態變化速度既定的時候,是由金本身的價值決定的。名義為5鎊的紙票只能以等于名義為1鎊的紙票的1/5的數量來流通。如果用各種不同名義的紙票,例如五鎊票、一鎊票、十先令票等來代表金鑄幣,那末這各種不同的價值符號的量,不僅決定于總流通所必需的金量,而且決定于每種紙票的流通范圍所必需的金量。如果1400萬鎊(這是英國銀行立法承認的數額,但不是指鑄幣,而是指信用貨幣)是某國流通的最低水平,那末可以有1400萬張每張一鎊的價值符號流通。如果由于生產金所需要的勞動時間的增減,金的價值有了增減,那末當同一商品總量的交換價值不變時,流通的鎊票就會與金的價值變動成反比地增減。如果作為價值尺度的金被銀代替,銀同金的價值比例為1:15,而每一張紙票以后代表的銀量同它以前代表的金量相等,那末以后流通的鎊票將不是1400萬張,而是21000萬張。因此,紙票的量決定于它們在流通中所代表的金貨幣的量,而因為它們只有代表金貨幣才成為價值符號,所以它們的價值只是決定于它們的量。可見,流通的金量決定于商品價格,相反,流通的紙票的價值則完全決定于它自身的量。
第六,國家濫發紙幣是點紙成金,一旦進入流通就出不來
國家發行強制通用的紙幣(我們這里講的只是這種紙幣)這種干預,似乎廢除了經濟規律。過去國家規定造幣局價格只是給金的一定重量起一個教名,而制造鑄幣只是把自己的印記加在金上,現在國家似乎用自己的印記的魔術點紙成金。因為紙票有強制通用的效力,所以誰也不能阻止國家任意把大量紙票硬塞到流通中去,并在它們上面印上任意的鑄幣名稱,如一鎊、五鎊、二十鎊。紙票一進入流通,就不可能再拋出來,因為不僅國境界碑阻止它們流出,而且它們在流通之外便失去一切價值,不論是使用價值或交換價值。它們離開自己的職能存在,就變成一文不值的廢紙。可是,國家的這種權力純粹是假象。國家固然可以把印有任意的鎊幣名稱的任意數量的紙票投入流通,可是它的控制同這個機械動作一起結束。價值符號或紙幣一經為流通所掌握,就受流通的內在規律的支配。
第七,紙幣增發多少倍物價就上漲多少唄
如果1400萬鎊是商品流通所需要的金的數額,而國家把21000萬張名義為一鎊的紙票投入流通,那末這21000萬張紙票就變為1400萬鎊金的代表。這就好比國家用鎊票來代表其價值只等于金的1/15的另一種金屬,或者用鎊票來代表其重量只等于從前1/15的金。除了價格標準的名稱改變外,什么也沒有改變,而這種名稱自然是約定俗成的,無論它直接地由于鑄幣含金量改變而產生,或間接地由于按照新的、較低的價格標準所需要的量增發紙票而產生。既然現在“鎊”的名稱是指只相當于以前1/15的金量,一切商品價格就會增加到以前的15倍,于是21000萬張鎊票事實上就會同以前的1400萬張一樣,全部是必需的。隨著價格符號的總數的增加,每一符號所代表的金量就按同一比例減少。價格的上漲不過是流通過程強制價值符號去等于它們代替流通的金量而產生的反應。
商品價格隨著紙票數量的增減而漲跌(這種現象發生在紙票成為唯一流通手段的地方),不過是由流通過程強制實現一個受到外力機械地破壞的規律,即流通中金量決定于商品價格,流通中價值符號量決定于它在流通中所代表的金鑄幣量。因此,另一方面,不論多少紙幣都可以被流通過程所吸收,仿佛被消化掉,因為,價值符號不論帶著什么金招牌進入流通,在流通中總是被壓縮為能夠代替它來流通的那個金量的符號。
第八,在紙幣成為唯一流通手段的地方價值規律消失了
在價值符號的流通中,實際貨幣流通的一切規律都反著表現出來了,顛倒過來了。金因為有價值才流通,而紙票卻因為流通才有價值。已知商品的交換價值,流通的金量決定于金自己的價值,而紙票的價值卻決定于流通的紙票的數量。流通的金量隨著商品價格漲跌而增減,而商品價格卻似乎是隨著流通中紙票數量的變動而漲跌。商品流通只能吸收一定量的金鑄幣,因而流通的貨幣量交替地緊縮和擴張是必然規律,而紙票卻似乎不論增加多少都可以進入流通。國家發行的鑄幣哪怕只少于名義含量1%克冷,就是減低金銀鑄幣的成色,因而破壞它們作為流通手段的職能,而國家發行只具有鑄幣名稱而不包含任何金屬的無價值的紙票,卻是執行了完全正確的措施。金鑄幣顯然只有在商品價值本身用金計算或表現為價格的時候才代表商品價值,而價值符號卻似乎直接代表商品價值。由此可知,那些片面地根據強制通用的紙幣流通來研究貨幣流通現象的觀察家為什么必定對貨幣流通的一切內在規律發生誤解。實際上,這些規律在價值符號的流通中不僅顛倒了,并且消失了,因為,當紙幣發行數量適當時,紙幣完成的并不是它作為價值符號所特有的運動,而它特有的運動不是從商品形態變化直接產生的,而是由于它同金的正確比例遭到破壞產生的。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