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事件離我們愈是遙遠,其中的性質便愈能清楚地展現。1936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跨越了人跡罕至的雪山草地,克服了重重艱難險阻,勝利完成了戰略大轉移,這使當時處在危機中的中國革命轉危為安;但后來的歷史證明,長征的意義已遠超出長征事件本身,它深刻影響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并引導著它的方向。
一、長征是中國共產黨尋找真理的加速器
困難是政黨前進最穩固和最靠得住的階梯。真理往往都是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找到的,困難是尋找真理的加速器,困難越大,人們離真理就越近。艱苦卓絕的長征使中國共產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接近、檢驗和接受真理。
1927年,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中國共產黨召開了八七會議。毛澤東提出了“槍桿子里出政權”的論斷。他說:“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作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致,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革命是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暴烈的行動。”[1]為什么說這么多“那樣”?因為革命的道理不是陳獨秀們說的和做的那個樣子。會議作出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的決定,而促成大家接受這個符合中國革命實際的決定的直接因素就是從1927年的血泊中學到和找到的經驗。
秋收起義,毛澤東把隊伍拉上了山,開辟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1965年毛澤東在重上井岡山的路上告訴身邊的同志:“戰爭時期,檢驗路線的正確不正確,比較容易,王明說自己的路線正確,根據地是整片整片失去嘛!張國燾說自己路線正確,八萬人過了兩次草地,大隊伍被打得七零八落。和平時期檢驗路線的正確不正確,要難得多。”[2]和平時期不容易找到真理。因為沒有殘酷的環境,檢驗真理比較慢,相反戰爭時期就比較容易找到真理。殘酷的斗爭環境猶如高速離心機,迅速將錯誤認識和觀念不經過度就被拋棄而將正確的東西保留下來。
真理往往最終是用鮮血洗出來而不僅僅是從書齋中讀出來的。1934年11月湘江之戰失敗后,紅軍主力從出發時的8萬多人銳減過半,近2個人中就有1人犧牲。生死之地有真理。在生死面前,人最容易擺脫不切實際的哲學思辯。在一次次,特別獲得湘江之戰的失敗的慘痛教訓后,中國共產黨逐漸擺脫了對共產國際洋教條的迷信,從中國本土尋找力量,認識到毛澤東同志的正確思想。
1964年3月24日,毛澤東在與薄一波等同志談到《毛澤東選集》時說:“這是血的著作。”[3]血的著作,也是在血泊中找到的真理。最殘酷的革命實踐讓中國共產黨以最快速度接近并找到真理。
多數紅軍戰士就是用這樣的武器浴血奮戰
中央紅軍長征出發時,僅有山炮、迫擊炮38門
二、長征檢驗出一種正確思想:毛澤東思想
我們黨說正是通過長征,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內的領導地位,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但確切地說,當時遵義會議上黨只是找到毛澤東同志的正確思想,但毛澤東同志的正確思想與毛澤東思想還有一定的區別。前者是帶有個人特點并為部分同志認同的思想,后者則是全黨公認并作為指導全黨的具有綱領意義的思想。
歷史的辯證法就是這樣,即使是在遵義會議上選擇了毛澤東同志,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毛澤東同志的路線方針還需要通過新的實踐再檢驗——這是符合毛澤東思想的穩妥做法。最終,正是長征的勝利幫助中國共產黨在最殘酷的環境中從各種思想——比如王明、張國燾等——中篩選并確定出可以指導中國革命的正確思想——毛澤東思想。
湘江失敗后,為了糾正“左”傾領導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會議,解除了博古、李德的最高軍事指揮權,會議事實上確定了毛澤東的軍事領導地位。但是,認識到毛澤東同志的正確思想,與全黨一致公認的毛澤東思想還是有距離的。而迅速拉近并消除這個認識距離的最有力的實踐就是長征。
長征初期有各種各樣的思想。王明、李德等盡管失去了領導地位,但他們并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在觀望新的領導集體特別是毛澤東同志的實踐結果。1935年5月25日,中央紅軍強行渡過大渡河、占領瀘定橋,這使紅軍擺脫了蔣介石的包圍,避免了重蹈太平天國石達開全軍覆沒的危境——這反證了王明、李德路線的錯誤和毛澤東路線的正確。
1935年6月中旬,中央紅軍翻越夾金山在四川懋功與紅軍四方面軍會師,這時中共中央內部關于長征路線出現分歧。其主要表現在南北兩個大方向,具體說三個方位,一是南下川北,這是張國燾提出的方案,當時張國燾在黨內還有較高的地位和較強的實力,其認識觀念還有很大的影響。其二是北上陜甘,這是毛澤東提出的方案;還有一個就是張國燾作為妥協而提出的北進新疆的方案。長征是應該往川康走,往陜北走,還是往西北走?“張國燾自恃槍多勢眾,個人野心膨脹,公然向黨爭權,還企圖挾黨中央南下。為了中國革命勝利發展、黨中央毅然率領紅一方面軍主力單獨北上,于1935年10月勝利到達陜北。”[4]北上陜甘路線使中國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張國燾的路線給中國革命再次帶來了慘痛損失。歷史最終證明毛澤東同志的路線是正確的。
紅軍到達陜北后,特別是“雙十二”事變形成國共合作后,中國共產黨迅速成長壯大并成為全中國抗戰的中流砥柱。延安整風期間,全黨充分認識到毛澤東同志的思想對于中國革命的生死攸關的意義,在此基礎上,中共七大上確立毛澤東思想為全黨的指導思想。反過來想,如果沒有長征及其路途上經歷的生死考驗,這些共識的形成是很難想像的。鄧小平同志說:“沒有毛主席就沒有新中國,這絲毫不是什么夸張”;“沒有毛澤東思想,就沒有今天的中國共產黨,這也絲毫不是什么夸張”。[5]沒有毛澤東、沒有毛澤東思想,“至少我們中國人民還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長的時間”。[6]
真理是在血泊中找到的。中央紅軍長征出發時還有八萬多人,到達陜北時只剩八千多人。殘酷的斗爭環境不僅是對整個黨、整個紅軍的一次生死考驗,也是對各種思想正確與否的迅速檢驗。人少了,但思想統一了,大家都統一到正確體現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這面旗幟下。自從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選擇了毛澤東思想,中國革命就開始比較順利地闖過一道道急流險灘,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
紅軍的機槍連在作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長征中的毛澤東:堅守黨性,始終與黨在一起
事實求是、群眾路線與獨立自主是毛澤東思想形成的重要方面,這也是貫穿中國共產黨黨性修養的基本原則。長征也是對中國共產黨黨員黨性的檢驗。
毛澤東同志說:“我們應當相信群眾,我們應當相信黨,這是兩條根本的原理,如果懷疑這兩條原理,那就什么事情都做不成了。”[7]毛澤東同志以身作則,不管是被黨內同志認可或被誤解,也不管黨的路線正確還是暫時錯誤、革命形勢是高潮還是低潮的時候,作為黨員的毛澤東,始終堅守黨性原則,始終與黨在一起,不離不棄,將個人榮辱與整個黨的事業融為一體,個人服從組織,少數服多數。下級服從上級,全黨服從中央。從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大局出發,在大家沒有認識到真理時,毛澤東同志耐心等待黨內多數同志隨著實踐的推進逐步認識到真理。1964年4月21日,毛澤東告訴身邊的同志說:“切記不要相信領導壞了黨就垮了。黨總是一分為二的。”[8]毛澤東相信,只要符合歷史唯物主義的大道理,困難和低潮乃至錯誤的認識只是一時的,正確的思想和實踐,終將會得到歷史的認可。
從某種意義上講,獨立自主是辯證唯物主義的體現,依靠人民是歷史唯物主義的體現。脫離歷史唯物主義,僅靠辯證法就會異變為機會主義和風頭主義——它們本質上還是個人主義。機會主義和風頭主義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大敵。今天,對于我們個人而言,也要學習毛澤東同志的黨性修養,樹立大局意識,時刻和黨的組織、黨的事業保持高度一致,相信群眾,相信黨,善于團結黨內黨外更多的人一齊排除萬難、奮勇前進。
江西瑞金標語:號召貧苦工農加入紅軍
四、長征的啟示和意義
長征的勝利,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結果,也正是長征使中國共產黨迅速拋棄照抄照搬洋教條,實事求是,獨立自主,立足本國實際地制定路線、方針、政策,最終將中國革命引向成功的道路。
長征對今天的啟示有兩條特別重要:一是要事實求是、獨立自主,二是走群眾路線,依靠人民。
事實求是,獨立自主,就是走中國自己的路。《國際歌》中有一句:“從來就沒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長征的歷史告訴我們,堅持實事求是,就必須獨立自主,這樣才能取得勝利。
當年李德不了解中國國情,照搬外國經驗,否定毛澤東的戰略戰術,他要求紅軍“正規化”[9],打陣地戰[10],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丟失了根據地,紅軍被迫開始長征。遵義會議前夕,中國共產黨和共產國際已無法取得聯系[11],既不能向共產國際請示,同樣也無法得到共產國際的支援。而恰恰正是這種“斷奶”式中斷,迫使中國共產黨人第一次在沒有共產國際的干預下,學會了實事求是、將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獨立自主地走自己的路,獨立自主地制定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并在這種實踐中形成一條對中國共產黨未來發展意義重大并貫穿黨的工作全過程的實事求是、群眾路線和獨立自主的原則。正是這些原則使中國共產黨從長征勝利,到抗日戰爭勝利、解放戰爭勝利,直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今天為中國改革開放帶來巨大成就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其底色也是事實求是、群眾路線和獨立自主——這是毛澤東思想的三個基本方面。而加速促成這些思想原則在中國共產黨內得到廣泛認同的實踐,其原點就是長征。
要做到事實求是,就必須獨立自主;而要做到獨立自主,就必須依靠本國人民。這是三個不能分割的邏輯體系,也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要求。毛澤東說:“群眾是真正的英雄”。政黨的命運,取決于人心的相背;軍隊的勝敗,取決于為誰而戰。蔣介石剝奪了人民的生產資料,使人民變為流民,并以此獲得買辦利潤和少數買辦階層的支持;中國共產黨通過革命使農民得到土地,工人得到工廠,讓人民擁有生產資料,這又使流民變為人民,并由此獲得最廣大的人民的支持。流民沖垮了蔣介石國民黨政權,而人民卻成了堅定地支持共產黨的階級基礎。有了人民的支持,中國共產黨就有了不竭的動力,這一點在解放戰爭中體現得最明顯。蔣介石靠“發紅包”拉壯丁,而我們共產黨面對的則是人民群眾積極參軍參戰,在南下江南的路上,最終是人民用手推車推倒了擁有美式裝備的蔣家王朝,建立了人民國家。
紅軍戰士寫在包袱皮上的“六項注意”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發展也不能僅是請客吃飯和做文章。在今天社會主義公有制——失去公有制,人民就將變為可以動搖政權基礎的流民——的基礎上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依然是歷久彌新的永恒課題。不忘初心,不忘根本,永遠扎根人民、依靠人民。一切為了人民,我們黨就能堅如磐石,這是長征勝利留給我們的重要經驗。
如果說十月革命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那么正是紅軍的長征給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送來了毛澤東思想。從此中國共產黨得到了帶領中國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法寶——這也是我們今天改革開放須臾不能離開的法寶。從這個意義上說,長征的意義是深遠的,對于今天改革開放中的中國人民而言,是要永遠要銘記的。
長征的意義是永恒的。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