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是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繁榮發展的根基。清代思想家龔自珍指出,欲知大道,必先其史。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歷史不能任意涂改,更不可肆意虛無。否則,這個國家和民族勢必虛浮、飄蕩、零落。歷史虛無主義就是對歷史的本質、真相和規律持否定、消解或涂改的態度,對歷史現象、歷史真實和歷史人物任意解釋甚至刻意歪曲的一種歷史觀。如果任由這種歷史觀“虛無”我們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就會從根本上抽離我們的生存之根,勢必會對民族的歷史和文化形成消解,對人民群眾的意識和意志造成麻醉,對主流意識形態展開蠶食,進而動搖社會主義制度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歷史基礎。近些年來,歷史虛無主義充斥于各種藝術形式中,在影視領域更是有愈演愈烈之勢。以娛樂化、商業化、明星化為主要特征的當前影視界,甚至被人稱為歷史虛無主義的“重災區”,可見其泛濫、肆虐的程度和廣度,也可見其需要徹底批判和肅清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一、歷史虛無主義在影視領域的表現更隱蔽。
觀察當今的影視創作,不難發現有許多“叫好又叫座”的作品,它們構成了我國社會主義文藝的主流。然而,不容忽視的是,仍有相當數量的作品有明顯的歷史虛無主義的痕跡。
比如,有些歷史題材的影視劇有意背離歷史真實,精心設置“視聽麻醉藥”,呈現出廣泛的欺騙性、迷惑性,甚至令某些觀眾產生依賴。某古裝劇中,西施糾纏于夫差、范蠡、勾踐三個男人之間,而他們較量的核心就是無限地搶奪權力,赤裸地爭奪“交配權”。編創人員為了吸引眼球,把爭權奪勢游戲化,把人“復雜化”,宏大敘事的潛質被消解殆盡,只留下低級低俗的娛樂歷史、惡搞歷史。這樣的作品雖然是少數,但其消極影響使影視劇面臨將歷史引入消費主義層面的危險。
影視作品的生產特點決定了它的商業屬性、娛樂屬性以及對明星的倚重。商業屬性讓影視作品可通過市場的力量獲得空前的傳播可能,這就使得有些作品為迎合市場利益,不惜放棄正確的價值導向去追逐最高利潤。商業屬性也放大了影視的娛樂屬性,甚至有人放棄審美情趣,只追求感官娛樂。而少數明星的隨波逐流,則自覺不自覺地充當了追腥逐臭的幫兇。于是,在娛樂化、商業化和明星化的包裹下,有的影視作品調侃崇高、扭曲經典、顛覆歷史,丑化人民群眾和英雄人物;有的是非不分、善惡不辨,以丑為美;有的搜奇掠艷、一味媚俗,把作品當作追逐利益的“搖錢樹”,感官刺激的“搖頭丸”。這種被包裹住的歷史虛無主義,因為隱蔽,更具危害性。
二、影視領域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的重點是過度“戲說”和肆意篡改。
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有無盡的寶藏等待著文藝家深入開掘,而現代受眾審美取向的多元化,也包含著對歷史題材作品觀賞需求的多樣化。以獨特視點擷取歷史文化中的精華,通過匠心獨運的藝術創造,使之煥發新鮮光彩的歷史題材作品,是我們民族文藝百花園中不可或缺的品種。長期以來亦有眾多佳作面世,并得到廣大觀眾的贊賞與好評,像《長征》《延安頌》《亮劍》等等。但我們也在當前影視創作中發現兩種比較明顯的歷史虛無主義趨向:一是過度“戲說”,二是漠視、甚至肆意篡改事實,程度由淺及深,甚至關系到我們的作品該以怎樣的方式影響青年一代的歷史觀問題。
任何文藝創作的取舍,都關涉到“度”的把握,這樣的把握是由創作者完成的。把追求戲劇沖突演變為過度“戲說”,就越過了這個“度”。如今出現在銀幕上的古裝戲,有相當一部分作品能給予觀眾以人文的關懷、審美的愉悅和心靈的震動。但也有少數作品存在著令人憂慮的問題,特別是那種彌漫其間的“戲說”歷史的風氣,給國人造成了一種不良的文化環境。中國老百姓有自己的文化傳統:通過看戲了解歷史,尤其是在經濟和文化不很發達的地區。而“戲說”一類的古裝戲,往往離開歷史事實很遠,使一些人特別是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還未真正形成的青少年誤以為歷史就是這樣的:皇帝幾乎每天都是在外游玩;皇室中有很多浪漫的奇女子敢于自由戀愛;后宮中則充滿了殘酷的斗爭,甚至決定了王朝的興衰和歷史的走向。這些作品,對年輕人吸引力很大,誤導性很強,危害也更嚴重。
創作源于生活,當然要高于生活,但是對歷史事實的選擇和呈現卻是創作者歷史觀的折射。電影《鴻門宴》上映前在片名中加上了“傳奇”二字,大概是想以此二字為劇中的歷史虛無主義進行遮擋,但于事無補。本來大家都對“鴻門宴”較為熟悉,但是對影片中的劇情反而“陌生”了。“楚漢爭霸”、“霸王別姬”完全不知所蹤,主要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被群眾諷刺為“黑社會”作派。這就完全是生搬硬套、否定歷史真實。在文藝創作中,“歷史真實”與“藝術虛構”有著辯證統一的內在關系。描繪歷史,自然不應排斥對人物與細節的藝術想象和創造,但絕不能違背歷史的本質和規律,藝術虛構脫離了歷史真實,必將造成錯誤的價值判斷。
還有些作品,為了追求影視的類型化效果,將歷史上的一些事件和人物神秘化、模式化、動畫化、極端化。比如,可以“飛檐走壁”、“手撕鬼子”的抗日英雄,經過“過度塑造”的情報人員,等等。一切創作技巧和手段最終都是為內容服務的,都是為了更鮮明、更獨特、更透徹地說人說事說理的。沒有好的內容,一切技巧和手段都毫無價值,都難以經得起觀眾和歷史的評價,最終也難以經得起市場的檢驗,還會產生負面效應。
三、影視領域克服歷史虛無主義,要靠喚醒文化責任。
影視領域克服歷史虛無主義,關鍵是要堅定創作者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今日的歷史,是過去的現實;今日的現實,必將成為未來的歷史。歷史與現實具有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系,創作者對其的認識來自于歷史觀的指導。面對當今的現實生活,影視從業者需傾心傾力地投入自己的心血與汗水,使作品發生撼人魂魄的審美魅力;遙望過去的歷史印跡,影視從業者需堅持唯物史觀,使作品產生長久的生命張力和社會影響力。我們特別希冀影視工作者,多一份文化責任感,正視歷史、關注當代、弘揚傳統。
正視歷史,就要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發揮影視的媒介特征和陣地作用,創作、拍攝和放映一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歷史題材作品,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普及各時段歷史的教育,以正視聽。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進步,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浴血斗爭;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的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歷程;古老中國的深刻變化和13億中國人民極為豐富的生產生活,都是文藝創作的豐厚土壤,我們要通過文藝作品傳遞真善美,引導人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關注當代,就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動活潑地體現在影視創作中。曾有人指出:今天,充斥耳目的如果都是《小時代》們,物質主義和消費主義引導社會思潮,小時代、小世界、小格局遮蔽甚至替代大時代、大世界、大格局,一個時代的人文建設和傳播就失控了。新生代的文藝工作者們只有真誠直面當下中國人的生存現實,關注真正的“人民”,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像空氣一樣飄蕩在作品的每一句對話、每一個細節中,才能創作出既有文化價值也有市場價值的好作品。
弘揚傳統,就是要將民族的文化傳承納入影視創作中,而不是僅僅學習西方,更不能因為學習西方而自我殖民、自我矮化。5000年的中華文化積累為影視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礦藏,影視工作者只有努力創作更多傳播中國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的優秀作品,才能為人類提供中國經驗,為世界貢獻特殊的聲響和色彩。
(作者: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院長)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高戈里:反擊歷史虛無主義的輿論戰場建設——關于推出“新中國大改造叢書”的建議
2017-07-21?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