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昆侖專題 > 國資國企改革 > 閱讀信息
梁 孝 | 國家治理能力:國企改革絕對不能忽視的視角
點擊:  作者:梁孝    來源:察網  發(fā)布時間:2016-07-13 08:15:55

 

 

 


  我國的國企確實存在各種弊端,如腐敗、侵吞國有資產、效率等,但這些現象本質上“是監(jiān)督的問題,而不是所有制的問題。”反觀有些人,只要談起國企改革,就是民進國退;而談國企發(fā)展就要被扣個“國進民退”的帽子。每一句都不離“私有化”這面大旗。俄羅斯私有化的歷史離我們并不遙遠,當某些人討論國企私有化時,我們有理由問一問,國企巨大的財富,你想私有化給誰?


  歐洲崛起起來,全世界都不得不卷入一場現代化大競賽。簡單一點說,早發(fā)展的國家,利用市場的力量,如英國,利用現代技術、商業(yè)、金融優(yōu)勢,倡導全球自由貿易。而后發(fā)國家,面對這種壓倒性競爭,民族企業(yè)根本無法通過市場機制發(fā)展起來。因此,德國和日本采取了國家主導型的發(fā)展戰(zhàn)略,致力于現代化。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世界已經被新老帝國瓜分,后發(fā)國家的發(fā)展空間被極度擠壓。在這種情況下,蘇聯(lián)和后來的中國更進一步,采取計劃經濟模式,完全用國家的力量來統(tǒng)一配置資源,以此致力于現代化。而要實現這一點,國家必須具有強大的國家治理能力,有辦大事的能力,而不能是什么“守夜人”、“最小政府”。從現在來看,這個你追我趕的現代化競賽并沒有結束,中國要繼續(xù)追趕,就必須要保持強大的國家治理能力。掌握著國家經濟命脈和戰(zhàn)略性產業(yè)的國企,是國家治理能力的支柱!

 

  談起國企改革,有一種很有影響的觀念,即民進國退,國企在一些經濟領域要退出,從更寬泛的意義上說,國企要進一步私有化。這才是中國改革的正路。而一談國有企業(yè)的發(fā)展做大,就是“國進民退”,是“市場化、私有化”改革的“逆流”。實際上,這種觀點,忽視了中國參與現代化大競爭的趕超歷史背景,忽視了國企的職能和國家治理能力的關系。國家治理需要相應的物質資源。沒有相應的物質資源,國家治理能力就無從發(fā)揮,國家治理體系就會成為空架子。我國國有企業(yè)實力雄厚,掌握著國家經濟命脈,是國家治理能力的物質保障。國有企業(yè)具有特殊性,往往超出經濟效益,承擔社會職能,履行國家發(fā)展的長遠戰(zhàn)略職能。完善國有企業(yè)治理機制,不是簡單地私有化,而是要使它更好地履行戰(zhàn)略職能。也只有這樣,國家治理能力才有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一、沒有國企就沒有強大的國家治理能力。

 

  有一件事給筆者留下深刻印象。幾年前,有一次和一個從非洲尼日利亞打工回來的小伙子聊天,小伙子說起當地出租車司機罷工,因為汽油太貴了。筆者聽了非常奇怪,尼日利亞可是非洲重要產油國呀,怎么會平抑不了汽油價格呢?小伙子說,尼日利亞的石油都是外資控制,政府控制不了油價,又補貼不起。

 

  一個非洲重要產油國,卻無力平抑油價,無法解決由此產生的社會問題!

 

  很多人在思考國企改革的時候,都忽視了國家治理能力這個問題。

 

  國家治理需要物質資源,尤其是遇到重大危機時刻。一個國家的國有企業(yè)能為國家提供充足的物質資源,發(fā)揮著私營企業(yè)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因為有這些國企和國企掌握的資源,國家治理目標才能得到貫徹和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的傳統(tǒng)優(yōu)越性就在于能集中力量辦大事,但是,如果沒有國企,這是根本辦不到的。

 

  上個世紀90年代中,正是國企大改革時期。筆者頭腦中有個“明確”觀念,那就是國企要私有化。道理很簡單。國企是國有,國有就是大家都有,大家都有就等于大家都沒有。沒有直接的利益,誰會好好干?誰會做大做強國企?當時流行一句話,外國有“加拿大”,中國有“大家拿”。只有將國企私有化,變成個人的企業(yè),成為企業(yè)家個人財產之后,企業(yè)家才會發(fā)揮企業(yè)家精神,積極參與市場競爭,提高企業(yè)效率,大力拓展企業(yè)規(guī)模。企業(yè)才能真正的發(fā)展。私有化和市場化是國企改革的不二法門!

 

  現在想來,國企改革如果這么簡單,那真是太好不過了。這種新自由主義改革觀在當時盛極一時。就在這時,俄羅斯進行“休克療法”,進行最徹底的私有化和市場化改革。當時俄羅斯的學者有一句話,俄羅斯的問題在前面,中國的問題在后面。其核心思想是說,俄羅斯和中國都是計劃經濟體制,都有龐大的國有經濟。俄羅斯私有化改革一步到位,對經濟影響大,但已經步入正軌,后面是逐漸起步加速的過程。中國私有化小打小鬧,雖然避免大震動,卻沒有步入正軌,問題會逐步累積。越拖延私有化改革,中國的問題越大。現在,歷史已經給了結果。

 

  蘇聯(lián)解體后,俄羅斯徹底實行私有化和市場化。當時俄羅斯私有化還秉承公正原則,國有資產一律均分,每人都有一份股份。

 

  俄羅斯已經市場化和私有化了,經濟已經步入正軌,就要加速起飛了!

 

  這正是俄羅斯青年改革派的領軍人物蓋達的觀點。他在俄羅斯推行了“休克療法”,希望在最短時間實現市場化改革。蓋達爾的家庭具有紅色背景,能接觸別人看不到各種禁書。亞當·斯密的著作和薩謬爾森的通俗教科書對他產生了巨大影響,他成了哈耶克和弗里德曼的信徒。他希望徹底清除計劃經濟體制,然后在清理干凈的地基上建造市場經濟。這位毫無經濟管理經驗的經濟學家推行的“休克療法”,引起巨大的經濟動蕩。當淪為赤貧的人在商業(yè)街上拿著幾盒煙、罐頭和小孩的舊衣服進行交換時,蓋達爾欣喜地發(fā)現,“在這里終于出現了俄羅斯市場經濟誕生的證明。”[①]普通老百姓正在市場中追求著商業(yè)利益,企業(yè)家精神正在萌生!

 

  不過,后來,事情的發(fā)展卻出乎所有人的預料。一些人利用經濟困境和老百姓缺乏商業(yè)經驗,以極低的價格收購這些股份。這樣,財產迅速向少數人集中。與人們設想的正相反。經營企業(yè),創(chuàng)造財富太累太慢還要冒風險,而掠奪財富則更快更容易。因此,這些人獲得企業(yè)后,不是經營,而是賣掉,用這個錢再繼續(xù)收購大企業(yè),如此循環(huán)往復。為了搶奪財富,更是無所不用其極!短短幾年,前蘇聯(lián)積累的財富迅速跑到極少數人手中。而這些人又迅速集中到最容易賺錢的油汽等自然資源、金融和傳媒等產業(yè)。這些極少數人就是以霍多爾科夫斯基、別列佐夫斯基為代表的寡頭。他們控制了國家經濟命脈,同時攫取了國家的權力。在這次大掠奪中,俄羅斯經濟凋敝,從超級大國淪為二流國家。

 

  在這時,所謂政治強人葉利欽,實際上不過是寡頭的傀儡。他的政府沒有什么資源,無力領導國家,也無力保護老百姓的利益,更不要說貫徹執(zhí)行什么宏偉戰(zhàn)略。俄羅斯總統(tǒng)葉利欽的助理謝爾蓋·茲維列夫承認,“這塊小小的城堡(克里姆林宮)就是葉利欽唯一能統(tǒng)治的地方……所有他現在能做的事,就是更換總理和自己的辦公廳主任。”[②]在這期間,俄羅斯國家治理能力衰落到極點。

普京上臺后,打擊寡頭。2003年以后,普京把石油、天然氣、軍工、飛機制造、重型機械、汽車、核能、銀行、海運等涉及國家命脈的戰(zhàn)略性產業(yè)進行國有化,或者實行國家控股,保證國家對支柱產業(yè)擁有絕對權力。用現在我們一些媒體的話來說,就是“國進民退”。但是,正是依靠這樣的“逆私有化”的政策,才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俄羅斯的頹勢,一定程度上恢復了國家治理能力。

 

  有時筆者會問自己,如果當時中國國企徹底私有化,那該是個什么樣的結果呢?

 

  二、國有企業(yè)所要做的,是民營企業(yè)不能做、不愿意做的事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作用在于彌補市場機制的不足。市場機制最主要的不足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從國際競爭來看,面對世界經濟中已經存在的、在各產業(yè)居于壟斷地位的跨國公司,市場機制選擇“相對優(yōu)勢”;從國內來看,市場機制無法調節(jié)區(qū)域發(fā)展的不平衡、不能自動調節(jié)社會兩極分化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從長期戰(zhàn)略利益出發(fā),需要從中華民族發(fā)展的長遠利益出發(fā),需要超越單純的市場利潤。而以市場機制為導向的私營企業(yè),無法解決這些問題,只有國企才能承擔起這些功能。

 

  第一,國企要在全球產業(yè)和科技制高點爭奪中發(fā)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不能占據國際產業(yè)高端,不能占據科技制高點,就不可能實現趕超,不可能真正實現中國夢。我國私營企業(yè)有了很大發(fā)展,其中不乏有國際影響的大企業(yè)。但是,必須看到,在國際市場中,西方跨國公司具有壟斷地位,不管是資金、技術研發(fā)、銷售渠道等,具有巨大優(yōu)勢,占據統(tǒng)治地位。同時,現代產業(yè)科技高度集成,每一項產品都是一個科技系統(tǒng)集成平臺,對這一科技集成平臺的研發(fā)需要投入巨大的財力。私營企業(yè)的目標是市場利潤,其優(yōu)勢是對市場需求和風險高度敏感。但我國私營企業(yè)整體實力較弱,無法在產業(yè)集成平臺研發(fā)領域與跨國公司競爭,從而避開這個領域競爭,發(fā)揮“相對優(yōu)勢”,只能搞產品組裝、營銷,或者買技術進行產品開發(fā),以此尋求生路。中國的大型國企則實力雄厚,可以從產業(yè)發(fā)展的長遠規(guī)劃出發(fā),不計較短期經濟效益,對高端技術集成平臺進行公關,發(fā)揮后發(fā)優(yōu)勢,趕上并超過跨國公司。

 

  2015年11月2日,中國大飛機C919總裝下線。大飛機是最高水平的現代科技集成平臺。中國在博采各家先進技術的基礎上,自己制定總體方案,自己設計氣動外形,飛機的機體全部由自己完成,系統(tǒng)集成完全由自己完成。中國擁有C919的自主知識產權。在此基礎上,中國可以自己研發(fā)、改進、創(chuàng)新。這實際上給中國高端制造提供了一個整體平臺。可以預見,中國大飛機還要面臨強勁競爭,還會面臨初期的虧損問題。從研制到真正成功,這種巨大的投入是必須要做的。而這種巨大投資和未來風險,也只有承擔戰(zhàn)略職能的國企才能承擔的。[③]

 

  第二,國企要在國家安全中發(fā)揮關鍵作用

 

  國有企業(yè)控制著戰(zhàn)略物資,掌握著國家經濟命脈,關系到國計民生。對于這些產業(yè),如石油、糧食等,必須從國家安全的角度出發(fā),必須保持高度的自主性,由國家所控制,而不是簡單地從市場效益出發(fā)考慮其地位。只有這樣,在重大危機時刻,國家才能調動資源,發(fā)揮自己的治理能力。2015年,中國經濟有下行趨勢,香港某著名大企業(yè)家判斷形勢,迅速拋售在中國的房產,把資金向歐洲轉移。從市場經濟的原則來說,從企業(yè)家的趨利性來說,該企業(yè)家的行為并沒有什么可指責的地方。但是,這也說明一個問題,私有企業(yè)是以牟利為第一目標,社會責任、國家責任則是第二位。是否承擔社會責任,只能看企業(yè)家個人的道德水準和家國情懷。那么,再進一步假設,如果這個私營企業(yè)家掌握的是石油、糧食之類資源,那么,一個國家在生死攸關的時刻,只能指望這個私人企業(yè)家的道德和社會責任感。那么,不管是從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本質,還是保證國家治理能力的需要,都是不能接受的。

 

  同時,即使是國有企業(yè),也要從國家安全出發(fā),而不是簡單地從經濟效益出發(fā),不能讓戰(zhàn)略性企業(yè)依賴于國際市場。上個世紀80年代,美國展開了一場針對蘇聯(lián)的隱蔽經濟戰(zhàn),促動了蘇聯(lián)解體。當時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威廉·凱西提出針對蘇聯(lián)進行一種非常規(guī)戰(zhàn)爭,其核心是通過對蘇聯(lián)經濟體進行研究,找到它的脆弱性,并針對它,通過經濟手段進行打擊,削弱其國力,進而顛覆其政權。威廉·凱西組織專家組對蘇聯(lián)經濟的脆弱性進行研究。研究結果發(fā)現,蘇聯(lián)國民經濟體系對油氣出口的高度依賴。“在部分年份中,石油和天然氣所賺取的硬通貨占據蘇聯(lián)全部硬通貨的60%-80%,并且這些收入成為蘇聯(lián)經濟體制的一個最主要支柱。蘇聯(lián)雖然從西方賺取硬通貨,但它需要用這筆錢從西方購買糧食和技術,以維持經濟體制這個龐然大物。”[④]據此,美國聯(lián)合沙特,加大石油生產打壓油價,蘇聯(lián)外匯儲備迅速枯竭,無力進口糧食,引發(fā)社會危機,進而引發(fā)民族危機。

 

  第三,國企要在國家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我國經濟發(fā)展存在著東西部不平衡,東部發(fā)達,人財物等資源不斷向東部集中。中部和西部的發(fā)展成為我國平衡區(qū)域經濟的關鍵。但是,在中西部發(fā)展中,尤其是地理環(huán)境復雜的地區(qū),存在著投資巨大,投資后短期經濟效益低下的問題。這尤其表現在基礎公共設施的建設上。這樣,由于投資額度問題,或者是效益問題,私營企業(yè)往往無力承擔,也不愿意承擔這些建設任務。在這種情況下,只有承擔國家戰(zhàn)略職能的國企才能擔負起這些建設任務。

 

  對于這種建設任務,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計劃經濟時期修建的成昆鐵路。

 

  1958年7月,成昆鐵路開工,它是大西南的交通樞紐。但是,成昆鐵路跨越地質斷裂帶。全長1100公里,有500多公里位于烈度7至9度地震區(qū)里,200多公里在8-9度的地震區(qū)內。沿線有沉積巖、巖漿巖和變質巖,受地質構造影響,大多支離破碎。而且鐵路途經高山大川,懸崖峭壁。海拔落差大,成都平原海拔500多米,鐵路途經的最高點海拔2280米。其間鐵路升降起伏。成昆線全線共有橋梁991座, 200米以上的大橋113座,1000米以上的特大橋2座。而且隧道比橋梁更多。

 

  計劃經濟時期沒有私企。但是,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即使有私企,也不會有任何一家私企會承擔這種鐵路建設。就是當時國家下屬的鐵路單位,修建起來也極為吃力。成昆鐵路開工后,在投入1.1億元后(當時的幣值和現在是不一樣的),只建成10公里隧道,5公里橋梁,只有成都到青龍場的61.5公里鐵路鋪軌通車。1964年,成昆鐵路成為三線建設的重點工程。中央決定,由鐵道兵來負責修建。18萬鐵道兵與鐵道部第二、第四工程局組成30萬筑路大軍,開進崇山峻嶺。1970年,成昆鐵路完工。一舉盤活西南各省經濟。[⑤]

 

  我國中西部發(fā)展的國家戰(zhàn)略規(guī)劃,需要國企從國家利益的高度出發(fā),承擔建設任務。

 

  第四,國企在社會福利中發(fā)揮不可替代作用。

 

  國有企業(yè)的財產是全民的,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千千萬萬勞動者艱苦奮斗積累起來的。國有企業(yè)的性質和它的歷史來源決定了,它應該而且也能夠被用于國民經濟發(fā)展,用于民生,用于社會福利保障建設。而私營企業(yè),在正常繳稅之后,其財產屬于其所有者個人,政府是無權支配的。因此,國企在國民社會福利中的作用是私有企業(yè)無法替代的。

 

  中國記者在就國企問題采訪德國前總理斯密特時,這個來自西方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總理并沒有給出個私有化、利益最大化藥方,而是強調國企的社會公益性。在談到國企在國民福利中的作用時,就中國的國企問題,他說:“我了解到的情形是,這些國企上繳的利潤不到15%,盡管如此,剩余的利潤都最終計入了國家資產的賬戶上,要么用來發(fā)展,要么轉化為新的資產,今后它們會成為中國國家社會保障資金的一部分,比如保障房的建設資金、醫(yī)療保障基金。挪威是這樣,阿聯(lián)酋是這樣,這些國家把這些國企的資金作為國家主權財富基金進行世界性的投資,所以你可以看到,他們國民的人均GDP很高,這些基金是主要的貢獻之一。” 針對俄羅斯改革歷史,前德國總理施密特還認為:“現在俄羅斯的經濟命脈石油天然氣還掌控在國家手中,否則俄羅斯的國家福利會很糟糕,他們國民的福利以及其它政府支出主要源于這些資產。” [⑥]

 

  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我國目前所面臨的經濟難題是產能過剩,這又與社會財富兩級分化存在密切聯(lián)系。加強社會福利保障,加強政府轉移支付,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重要手段。但是,私營企業(yè)的財產除了稅收外,屬于個人財產。而稅收也不是隨意增加的。因此,國企和它的財富積累的重要作用就顯示出來。據新華社2015年10月29日消息,五中全會強調,“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xù)的社會保障制度,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實現職工基礎養(yǎng)老金全國統(tǒng)籌,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全面實施城鄉(xiāng)居民大病保險制度。”[⑦]

 

  實際上,國有企業(yè)一直承擔者社會福利功能。在國有企業(yè)中,職工的社會福利都有一定的保障。在改革開放之初,由于大量知青返城,國家要求國企解決就業(yè)問題,一個人的飯,兩個人吃。而且,國企往往也是政府的最重要財政來源之一。而后來的私營企業(yè),效率優(yōu)先,低工資、低福利,在產品價格競爭中,占據先天優(yōu)勢。國企確實存在一定問題,但在批評國企的效率低時,國企所承擔社會職能被人們忽視。這對國企是有失公允的。

 

  三、國企的問題“是監(jiān)督的問題,而不是所有制本身的問題”

 

  我國的國企確實存在各種弊端,如腐敗、侵吞國有資產效率等。一談起這些,一些人就會舉起這面“私有化”大旗。

 

  從二戰(zhàn)以來的歷史來看,歐洲各國的發(fā)展,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吸取了一些社會主義因素,擴大了國家的作用,保障工人的福利,同時,也包括建立國有企業(yè)。因此,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曾一度流行“社會趨同論”,認為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正在不斷接近,越來越像。理論對錯姑且不論,但至少可以說明,資本主義已經不是二戰(zhàn)前的資本主義,更不是“私營企業(yè)+市場機制+守夜人政府”這樣的市場烏托邦。根據國家治理的需要,歐美各國也成立國有企業(yè)。國有企業(yè)出現問題時,有的國家實行私有化,比如英國,但有些企業(yè)仍舊問題成堆,有的國家則是完善監(jiān)管機制。前德國總理施密特認為,中國國有企業(yè)確實存在貪腐問題,但是,西方發(fā)達國家也有國有企業(yè),但貪腐問題要小得多。所以,這些現象 “是監(jiān)督的問題,而不是所有制本身的問題。”[⑧]

 

  這個問題并不復雜。現代大型公司多為股份制。股東把公司委托給經理人團隊,通過一定的激勵機制和監(jiān)督機制,使公司良好運行。就國企來說,國家不過是最大的股東,它把國企委托給經理人團隊管理,只要激勵機制和監(jiān)督機制到位,國企同樣可以良好運行。

 

  中國現代歷史的核心任務是趕超西方。在這個歷史過程中,國家必須保持強大的治理能力,辦大事的能力。這樣,才能真正實行趕超的戰(zhàn)略意圖。而國企是國家治理能力的最強大的物質基礎。因此,中國的國企改革方向必須以提高國家治理能力為中心,因此,不能簡單地私有化,削弱國家的治理能力的物質基礎,而是完善國企的現代治理機制。

 

  俄羅斯私有化的歷史離我們并不遙遠。人們抱著市場烏托邦的美好期望,其結果卻是,幾個經濟寡頭差一點就控制整個國家,而俄羅斯的國家治理能力迅速衰頹,各種各樣的國家發(fā)展計劃,只能停留在紙上。

 

  鑒于這個歷史,當一些人討論國企私有化時,有理由問一問,國企巨大的財富,私有化給誰?一旦巨大的財富被私人控制,那么,國家也就失去了最重要的資源,國家治理能力將會極度弱化。這樣的國家,還能實現自己的發(fā)展戰(zhàn)略嗎?在全球現代化大競爭中,中國作為后發(fā)國家,一旦成為一個不能掌握物質資源的“守夜人”國家,還能夠實現趕超嗎?

 

參考文獻:

 

  [①] [英]克里斯蒂亞·弗里蘭:《世紀大拍賣—俄羅斯轉軌的內幕故事》,劉衛(wèi)、張春霖譯,中信出版社,2004年,第33頁。

  [②] [美]克里斯蒂婭·弗里蘭:《世紀大拍賣—俄羅斯轉軌的內幕故事》,劉衛(wèi)、張春霖譯,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第17頁。

  [③] 袁嵐峰:《沙特那么有錢那么愛攢豪車,為啥不攢一架大飛機》,2015年11月5日,觀察者網,http://www.guancha.cn/YuanLanFeng/2015_11_06_340267_s.shtml。

  [④] [美]彼得·施魏策爾,殷雄譯:《里根政府是怎樣搞垮蘇聯(lián)的》,新華出版社2001年,第15頁。

  [⑤] 趙耕:《抹不掉的記憶:成昆鐵路建設紀實》,《新長征》2009年第1期。

  [⑥] 《原聯(lián)邦德國總理斯密特談中國》,2012年3月27日,觀察者網,http://www.guancha.cn/local/2012_03_27_67886.shtml。

  [⑦] “五中全會: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2015年10月29日,人民網,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1029/c1001-27755488.html。

  [⑧] 《原聯(lián)邦德國總理斯密特談中國》,2012年3月27日,觀察者網,http://www.guancha.cn/local/2012_03_27_67886.shtml。

 

 

 

  (來源:察網)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zhàn)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昆侖策網: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高天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guī),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guī)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xié)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