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主權按】:在當今資本主義世界,自然災難往往成為資本打劫的良機。2004年印度洋的大海嘯造成14個國家幾十萬人死亡,然而人們很快就發現,緊接著自然災難,他們面臨著資本在災區以重建為名瘋狂圈地的“海嘯”。 2005年美國南方遭遇卡特里娜颶風,幾個州的80萬所房屋倒塌受損。然而,人們卻看到,一方面政府對災難不作為,另一方面,數十億美金的救災和重建的公共資金卻肥了私企承包商的腰包,而災后貧困的人們遲遲未能重建家園。這種資本積累的模式被北美著名公共知識分子娜奧米·克萊恩稱為“災難資本主義”。
2014年百年不遇的洪水席卷了中國貴州偏遠地區名叫塘約的村莊。瀕臨絕境,塘約的村民們卻選擇了一條組織起來的道路:以黨支部為領導核心,建立起“村社一體,合股聯營”的新型集體組織。由此,塘約從災難中貧困中崛起。災后兩年,塘約從一個村集體經濟空殼村,變成擁有200萬資產、吸引90%的村民返鄉安居樂業的集體化村莊。
放眼中國,太多的村莊遭遇留守、空巢的孤寂,隨著生產和生活開支的無情上漲,還有相當的村民陷入增收難脫貧的困境。塘約只是一個偶然的個案。可是,如果不是發揮了仍未消弭的中國革命帶來的制度性優勢,塘約又何以可能?塘約也只有在中國才有可能,塘約道路是中國道路。
2月25日,我到北京參加了一場三農問題座談會,有幸與著名作家、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王宏甲鄰座,得知他剛出版了一本叫做《塘約道路》的書。我當即從網上郵購了一本,讀后大為震撼。
這本書用報告文學的形式,記述了貴州省安順市塘約行政村黨支部書記左文學,將一個遭遇大洪水災難、瀕臨絕境的山村的村民組織起來,成立農民合作社的故事。左書記把村民包產到戶的土地轉包流轉回來,以黨支部為領導核心,建立起“村社一體,合股聯營”的新型集體經營組織;重新確立了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林權、集體土地所有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集體財產權、小水利工程產權共7項權利;重新組織村民進行集體生產經營,鞏固了村集體經濟,發揮了村民民主自治的作用,充分調動起全村人的勞動積極性,大干兩年,將一個村集體經濟空殼村,建設成擁有200萬資產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在外打工的90%村民先后返回村里,在村里就地上班。現在塘約村村民安居樂業,經濟發展勢頭強勢,鄉村文明建設齊頭并進,具有社會主義思想覺悟的一代農民正在成長。塘約道路為農村扶貧工作提供了一個新的模式,新的經驗;為全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了一個成功的范例,為三農工作提供了一個新思路,為農村未來建設開辟了一個新的路標。
一場大洪水逼出一條新活路
塘約村轄十個自然村,3300多口人,包產到戶時全村耕地1572.5畝,勞動力1400多個,外出打工最多時1100多人。這是一個非常貧困的山村。屋漏偏遭連夜雨,2014年6月,塘約村遭遇了百年未遇的大洪水,村里的道路全沖毀了,農民的不少房屋倒坍了,全村人陷入絕境。
前來視察災情的中共安順市市委書記周建琨告誡村支書左文學:“政府永遠是幫,不是包。黨支部也一樣,要依靠人民群眾。”村人窮到底了,困難到底了,一家一戶難以走出困境了。塘約村黨支部決心窮則思變,帶領全村人走抱團發展的集體化道路。
村集體開始做土地測量,做土地確權,然后由農民自愿流轉給村合作社。實際上確權尚未結束,農民都已經紛紛表示愿意流轉了。因為等不得丈量,包括修路在內的災后重建,就已經要用到這些田了。
災后政府投資塘約村修路。黨支部就利用這個契機,重新規劃了連接十個自然村的道路。重新修路免不了要占用村民的承包地,這在過去是個很大的難題,可土地重新流轉到集體后,調整村民的承包地的難題就迎刃而解了。
過去村民種菜到城里賣,費工費時,還賣不上好價錢,實行蔬菜集體規模種植后,更好地采用了科學種田技術,所生產下的蔬菜專供城里的學校、單位,蔬菜價格銷路有了保證,其經濟效益比自家個體經營增長了好幾倍。
原來村里有30%的撂荒地,實行集體規模化經營,栽樹種果,建林木育苗基地,開發林下養雞產業,耕地得到了全部合理化利用,哪有再撂荒的道理。
山里有一條無污染的泉水小溪,利用村集體的力量,上游建了生產礦泉水的廠,下游建了游泳池,發展農家樂餐飲項目。
把外出打工回來的能人巧匠組織起來,組建集體性質的建筑隊、建筑公司,組建起股份合作經營的汽車運輸隊,事業越滾越大,生意越做越紅火。
塘約村經營管理不是過去人民公社時的工分制,采用的是現代企業管理的模式,按照現代生產要素進行利潤分配,著重向農民勞動者收入方面傾斜,集體建有固定的利潤提留比例制度。村里人在農業集團、建筑隊等不同崗位工作,都掙得是工資,比如在建筑隊大工師傅一天工資300多元,小工工資100元。一個農婦每個月工作26天,每月最低基本工資2400元。但農民與在外打工不同的是,這些企業是屬于村集體所有,村民同時又是村集體的主人,他們有著做主人的尊嚴和權利。他們可以從集體經營中得到股份分紅,得到制度性的收入。企業經理管理得不好,村民有罷免經理的權利,與在外打工相比,不可同日而語。塘約村是通過鞏固集體所有制,把改革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到全體村民中。多數村民體會到,過去單打獨斗,孤立無助,不如現在抱團發展好。
構建村集體:一條制度性的扶貧道路
王宏甲在書中貫穿了一個觀點:一個好社會,不是有多少富豪,而是沒有窮人。這也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根本體現。
塘約行政村谷掰寨有一個婦女叫王學英,丈夫七年前因肝炎惡化去世。家里留下四個子女,最小不到兩歲,最大不到十歲。家里還欠債六萬元,而她家承包地只有一畝五分地。加入了合作社使她家的生活有了希望,她可以到集體建筑隊干活掙錢養家,村集體優先利用國家農村住房改造工程資金為她建了磚瓦房。有了村集體這個依靠,她才能走向脫貧致富路上。
過去我們在扶貧工作中為了追求扶貧資金的經濟效益,往往要求農民有了項目才可以爭取到扶貧資金,結果是扶了村里的強者,漠視了村里的貧困者,這就違背了扶貧工作的初衷。而扶持村集體,集體才有能力幫助貧困村民脫困致富。扶貧工作才能落實到根子上。農民有了集體組織依靠,才能制度性地得到政府扶貧工作帶來的實惠,扶貧工作也才能有一個一勞永逸的長久效果。
民主管理:
村容改觀、村民精神風貌煥然一新
塘約村由于按照集體規劃進行新村建設,村容面貌煥然一新。文明建設也得到長足的發展,鄉村民俗有了根本的改變。眼下,農村人情隨禮、濫辦酒席已經成為一大社會公害。所謂人情禮儀在,打破鐵鍋也要隨。農民深受其害,而又難以擺脫。塘約村黨支部聽取村民意見,制定出紅九條與黑名單的酒席管理辦法,全村人自愿全部簽約。現在全行政村除紅白事外都不能辦酒席,酒席全部由村委會組成的專業隊免費服務,吃標準套餐,有效制止了大吃大喝大操辦。村民減少了70%的酒席應酬,酒席隨禮費用大大降低了。村民大辦酒席違反了村規民約,違者就被列入了黑名單,不能享受村里任何待遇,連開張介紹信,村委會都不給蓋公章。村里有一個殘疾村民不愿交每月2元錢的衛生費,那就停掉你的殘疾補助費,直到你補交了衛生費,村里才停止扣款。我覺得這種村規民約,體現了民主治村的理念,村民大家決定的事,大家都得遵守,否則,你就不要享受村民的權益,這是村民權利和義務的統一,缺一不可。只有這樣,村里民主管理才能走上正道。
塘約道路的成功經驗:
集體經營+黨支部領導+發動群眾
我把塘約成功經驗歸結為三條:一、堅持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采用靈活的集體經營模式。二、有黨支部的堅強領導。三、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激發農民群眾的內在動力,發揮農民群眾的首創精神。
左文學父親就是村里的老黨支部書記,社會主義理想在家族中薪火相傳,所以出現了左文學這樣的黨支部好帶頭人。塘約黨支部推行黨支部管全村,村民管黨員制度,使黨支部真正建在群眾中,真正為群眾服務。黨支部在流轉土地集體經營時,所依靠的基本骨干就是村里成立的“老人協會”,其中16名骨干過去都是人民公社時期的隊干部,這些人都具有社會主義理想和思想覺悟。農村中違約用地,違規占地,非法賣地、暴力征地的亂象司空見慣,光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根本就管不過來。塘約村依靠村民自身監督力量,就輕而易舉地杜絕了這四亂現象,這就是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的結果。沒有組織起來的農民就是一盤散沙,難以成就大的事業。組織起來的農民就可以干出來翻天覆地的大事業來,塘約兩年時間的巨變就證明了這一點。組織起來的農民才是真正的英雄,什么人間奇跡都可創造。
我和山西省基層干部何平,在三農專家李昌平老師的影響下,一直堅持一定要鞏固農村集體經濟,一定要尊重農民群眾自主經營權的觀點。我倆近兩年一直撰寫調研報告文章,對農業部推行的土地確權工作提出質疑意見,認為此舉強化固化了農民對土地零散小塊經營的模式,使部分農民產生了承包地私有化的概念,弱化了集體對土地的管控,不利于土地流轉,不利于土地實行規模化經營,不利于農業生產的發展,不符合絕大多數農民的根本利益,不符合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
看了《塘約道路》,思路大開。正如王宏甲老師所說:“土地確權是流轉的基礎,流轉給誰才是關鍵。塘約村在土地確權之后,把承包地確權流轉到合作社統一經營,這是三十多年農村改革基礎上的繼續改革,是中國農民再一次選擇命運,選擇前途,選擇生活,選擇同步小康的發展方向。”在塘約村,村民把土地流轉到村集體,不光自家有土地流轉費,同時還保有對土地的使用權、利潤受益權的民主權利。農村發展是需要外來資金。外來涉農企業、種糧大戶與村民結合起來,形成利益共同體,共同繁榮發展。農民除了土地流轉費外,還能多少分享一點土地生產帶來的利潤再分配,也是好事。
但是,如果把土地集中向資本方向流轉,土地自由流轉買賣,農民就徹底喪失了土地的經營權。社會將來一定會出現大大小小的新型農業資本家和莊園主,失地農民必然喪失了作為土地主人的資格,淪落為農工、社會流民,將來貧富差距必將會進一步拉大,社會將會陷入動蕩之中。共產黨成立之初,就是為窮人謀利益的,代表著絕大多數貧困農民的利益,離開了最廣大的農民群眾,那就忘掉了初心,喪失了自己執政為民的群眾基礎。
習近平2016年4月,在視察安徽小崗村時強調:“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農村集體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糧食生產能力改弱了,不能把農民利益損害了。”塘約村黨支部,帶領還處于貧困狀態的村民,堅持走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應用村民自治的民主方式,首創了“村社一體,合股聯營”的新型集體經營模式。他們發揚了大寨艱苦奮斗、大干苦干的精神,兩年就將村莊大變樣,讓全體村民都享受到改革帶來的實惠成果。這種做法符合習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對貧困地區搞集體經濟起到了的典型示范引路的作用,值得各地,特別是貧困地區的農民學習效仿。
三農工作如何搞,扶貧工作如何才能取得實效,并且使村里產生扶貧的造血機能,把扶貧工作成果鞏固下去,從制度上一勞永逸地解決農村部分村民的貧困問題,這是全黨全國人民都在關心的一件大事。塘約村黨支部帶領村民大干的創新實踐,為我們提供了新鮮經驗。作家王宏甲從文學的角度報道了塘約這個先進典型,都是值得贊揚稱頌。最近,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上,俞正聲主席到貴州代表團座談時講:塘約是新時期的大寨。塘約精神不簡單,還是要發揚,發現這種典型,鼓勵這種典型。塘約道路,就是富有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新農村道路。塘約就是新時期農村的一面旗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張文茂:塘約道路的幾點啟示——一場決定億萬農民命運的新的偉大變革和斗爭正在展開
2017-10-22“塘約道路是中國農村的一條希望之路” ——對話山西省代縣縣委黨校常務副校長何平
2017-09-23智廣俊:塘約道路的性質和其推廣的意義——回答秦永利對我文章的質疑
2017-09-20中共中央組織部原部長張全景赴塘約調研:塘約道路是一條通向共同致富、同步小康的中國大道路,代表著中國農村改革的方向。
2017-09-15?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