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簡稱《建議》),明確提出了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必須牢牢遵循的六個原則。其中,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是六個原則中的第一個,凸顯了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至關重要性。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體現黨治國理政的核心理念
把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首要原則提出來,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對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的科學把握和貫徹落實,是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忠實踐行,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核心理念在政策層面的展開。
中國共產黨在成立之際,就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根本指導思想,這是黨的先進性的重要體現。毛澤東同志在1921年1月就明確提出:“唯物史觀是吾黨哲學的根據”,而人民群眾創造歷史是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把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制定科學合理的政策策略和行動原則,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的重要路徑。正是科學把握了馬克思主義的這個基本原理,中國共產黨才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根本宗旨,始終堅持一切依靠人民,一切為了人民,堅定不移地領導人民不斷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勝利,切實把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轉化為人民群眾的實踐力量。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原則就是黨的根本宗旨和優良傳統的當代體現。
十八大報告在闡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基本要求時,就明確地把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放在首位,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要發揮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積極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更好保障人民權益,更好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以人為本的核心立場,突出強調人民至上的核心理念和執政共識,真正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價值理念貫徹到各方面工作當中,把人民擁護不擁護作為治國理政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作為判斷工作成效的根本標準,讓改革開放的成果更加公平地惠及最廣大人民群眾,這是對人民群眾歷史主體地位的高度自覺。
當然,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必須要具體化和實踐化,不能泛泛而談。當前,人民主體地位對象化和社會化的一個重要體現,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體性內涵和根本要求。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體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根本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一個總體性的社會發展狀態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程度的一種標志,《建議》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所提出的新要求充分展示了這一點。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切實體現了小康社會的總體性內涵和關鍵性標準。
小康社會是一個總體性的社會發展狀態,是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程度的一種標志。 1983年,鄧小平同志在描繪小康社會標準時,不僅強調經濟發展水平即工農業總產值問題,而且突出強調人民生活水平、住房、就業、教育文化及公共事業、人們的精神面貌等內容,表明小康社會是一個包含社會發展和人的現代化發展程度的綜合性指標。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在闡述小康社會時,一直強調小康社會的總體性內涵,而不是單純從經濟方面來看問題。
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到來,人們對小康社會總體性內涵的期望和要求更加殷切、更加強烈。正因為如此,《建議》在論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時,在提出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的基礎上,把側重點放在社會文明和人本身的發展程度上,特別強調了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這就是說,小康社會并不是見物不見人的物化社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根本標準是社會的總體性進步和人本身的全面發展,尤其是社會文明程度、人的素質和生活質量等,離開了社會總體進步而單純追求經濟發展甚至財富積累,離開了人本身而過度看重外在的物化狀況,離開了具體的地區、人群及其生活狀態而表面性地追求人均狀況或社會公約數,都是背離小康社會的根本要求的。
《建議》在闡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遵循的人民主體地位原則時強調,人民是推動發展的根本力量,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發展人民民主,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充分調動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僅強調了人民是發展創造的主體,更強調了人民是發展成果的享有主體,從人民的福祉、人的全面發展的高度,明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建構和原則遵循,確保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中,不僅有創業的成就感、成果的獲得感,更有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和人民民主權利的尊嚴感。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踐的重要遵循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已作為首要原則寫進《建議》之中,現在的關鍵是要把這個原則轉化為全黨全體人民的思想認同和實踐遵循,使之真正對象化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踐及其成果。對此,《建議》作出明確的規劃和安排,突出體現了人民主體地位原則的目標引領性和實踐標準性,尤其是強調了全體人民共享、生活水平改善和生活質量提升、貧困人口全面脫貧、國民素質顯著提高等方面的內容。
人民是否真正成為成果的享有者,是判斷是否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根本標準。為此,《建議》第一次把共享作為引領發展全局深刻變革的“五大發展理念”之一明確提出來,將其提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的高度,強調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共享理念的提出和踐行,必將進一步推動和豐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踐及其成果形態的人民性。比如,在公共服務供給方面、在縮小收入差距實現共同富裕方面、在社會保障方面、在醫療衛生保障和食品安全方面,《建議》都作出了具體部署。
貧困人口是否脫貧和脫貧程度,是衡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否真正取得決定性勝利的關鍵標志。為此,《建議》把貧困人口脫貧問題作為一項攻堅工程加以突出強調,明確提出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必須充分發揮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貧實效;擴大貧困地區基礎設施覆蓋面,因地制宜解決通路、通水、通電、通網絡等問題;提高貧困地區基礎教育質量和醫療服務水平,推進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把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作為脫貧攻堅重點;為了切實打好脫貧攻堅戰,必須實行脫貧工作責任制。
全面小康的根本主體是人民自身,因此必須把提高人民群眾的主體素質置于重要地位。為此,《建議》高度強調全面發展教育、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知識和思想道德素質,強調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把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作為重點任務貫徹到國民教育全過程。高度強調要促進就業創業,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創造更多就業崗位,著力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鼓勵以創業帶就業,建立面向人人的創業服務平臺,加強對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的支持,促進勞動者自主就業,建立和諧勞動關系,維護職工和企業合法權益,完善就業服務體系,提高就業服務能力。
一個地區、一個群體也不能少,一個方面也不能缺,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全面性和總體性要求。為此,《建議》強調要保證區域協調和平衡發展,把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作為一個重要的目標和標準。在城鄉協調發展方面,強調要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特別是提出要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促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突出全體人民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的要求;在兩個文明協調發展方面,強調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推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引導文化資源向城鄉基層傾斜,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突出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和人的素質的要求。
生態環境狀況直接關系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為此,《建議》高度強調要堅持綠色富國、綠色惠民,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有針對性地提出要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形成政府、企業、公眾共治的環境治理體系,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全面提升自然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生態服務功能,為人民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富強、中國美麗。通過這些方面的努力,環境狀況惡化、空氣質量下降、自然資源受損等狀況必將得到極大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也將得到極大提高。
(來源:遼寧日報;作者:金民卿,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部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