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為主體的生態文明建設已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推進生態供給側改革是破解生態環境修復(保護)與治理的“金匙鑰”,是培植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新動能”,也是當下各級黨政領導干部面對的一項重大政治的“必答題”。大江大河流域生態治理和大山國家級重要生態功能區建設與保護,是黨和國家領導人一直高度重視和牽掛。
2016年1月26日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明確指出,長江是中華民族的生命河。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理念要先進,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把生態環境保護擺上優先地位,涉及長江的一切經濟活動都要以不破壞生態環境為前提,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3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明確“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戰略定位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4月2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安徽調研時強調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供給側改革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評價供給側改革成效的重要標準”。
9月1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準《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大力保護長江生態環境,已成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第一要務。
由此可見保護長江生態環境與處理好大別山天然生態屏障,是做好良好生態供給側這篇大文章,是一項破解戰略性課題;也是擺在所在地域各級黨政干部面前,一張亟待解答的社會、政治、生態綜合性選題答卷,為此筆者認為,從結構、法治和政策入手,建立優化生態環境有效供給體系。運用“結構、法治、政策”三大維度良好生態供給側改革理念,全新打造國家區域 “生態文明十“復合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先行示范區、國家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示范區)示范區的“大別山模式”。
大別山是長江與淮河分水嶺,是典型地理分界線,是我國內陸華中、長江中下游乃至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生態安全屏障。大別山,為這里長江、淮河中下游地區兩江人民提供了休養、繁衍生息、水資源安全、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長江擁有獨特的生態系統,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寶庫,保護濕地具有先天性獨厚地緣資產,被《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列為其列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是我國中部地區重要水土保持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區、地貌多樣性保護區)。為母親河一一長江(下游地區)、淮江中下游涵養、滋潤、保護提供了一道天然綠色地理"水源地",被《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列為其重水源補給區。
近年來,地處長江中游及大別山屬地出現污染性、無序性、過度性(或透支性)開發,長江經濟帶連片貧困區、水土保持重要生態功能區、水電礦產等資源開發區相互重疊,必然帶來一定與綠色、持續、協調發展相違背經濟規律、生態規律超自然行為,勢必造成潛在生態環境惡性隱患和乃至后遺癥。為了絕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更好地發揮長江黃金水道和大別山地區天然綠色資源、地情地緣資源(安徽金寨天馬、安徽鷂落坪、河南新縣連康山,湖北大別山、湖北龍感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黃岡大別山、薄刀峰、紅安天臺山、五腦山、三角山國家森林公園;安徽天堂寨、河南金蘭山國家森林公園;湖北大別山、安徽大別山國家地質公園),湖北黃岡白蓮河、策湖、浮橋河、赤龍湖、黃岡遺愛湖、黃岡天堂湖、 紅安金沙湖、武山湖國家濕地公園和紅色等人文資源秉賦優勢,更好地發揮大別山區因后開發而保有一方生態凈土最具后發優勢和競爭力的資源和區域比較優勢,加快以綠色(生態)經濟為主導的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積極探索綠色發展、轉型發展、合作發展、協同發展新路徑和新模式,加強區域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縮小區域發展差距,促進長江經濟帶建設和區域一體化協調發展,建設美麗中國,更好地抓住處國家提出“中部地區崛起”戰略、中部城市群和以已出臺的《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規劃》和《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為主導區域扶貧的國家發展戰略、黨中央、國務院將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長江經濟帶是新一輪三大區域經濟發展戰略之一,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強化長江環境修復及長江生態功能,打造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帶、創新驅動帶和協調發展帶歷史性機遇的疊加機遇期,加快消除集中貧困地區,實現革命老區人民與全國人民同步步入“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全面提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潛在優勢。
“生態文明+戰略思維定力”,推進生態供給側謀劃
圍繞“結構十”主題、堅持全域生態理念,運用系統思維優化整合,采用系統辦法謀劃全局,進行科學規劃,增強科學性、前瞻性、導向性。建議設立國家 “長江中游十"、“大別山十” 復合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先行示范區、國家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示范區)示范區,旨在倒逼建立省際政府部門生態環境保護協作聯席會制度,建立、完善定期會商機制和工作推進機制。建議由長江中游與大別山屬地省際“發改委”牽頭,相關旅游、環保、林業、水利、畜牧、水產、扶貧、財政等職能部門組成,實行上下聯動機制。抓住好中央和地方制定規劃,窗口期換檔期,全面的系統的優化中央和地方層次規劃結構,增強政府供給側的精準備性、科學性、無縫性。
一是區域功能規劃體系。
新編的《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由原1.0版《大別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2011-2020年》中大別山(36縣)升級為2.0版《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中大別山(52縣)稱之為(泛大別山),到2020年將大別山革命老區打造成國家重要的糧食和特色農產品生產(生態農業)加工基地,大別山是全國重要的紅色教育基地和旅游目的地,是歷史文化名人富集區和綠色生態功能區和華中地區天然生態屏障。要整合大別山區的紅色、生態農業、綠色旅游資源,應規劃先行,建議國家有關部門要制定出國家長江中游、大別山復合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先行示范區、國家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示范區)示范區發展專項規劃,要與國家“十三五規劃”有機聯接,從而引領地方編制“十三五規劃”。
1、抓緊促使《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和《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實施細則,使其造福和惠及于長江兩岸及大別山革命老區人民的國家發展戰略,得以剛化落地生根。借鑒湖北浠水經濟開發區被批準為長江經濟帶國家級層面開發區作法,及時與國家與地方“十三五"發展規劃對接,盡快建議設立及建設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國家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示范區。
2、抓好規劃與國家“十三五”規劃和地方“十三五”規劃上下對接。
3、抓好規劃與國家和地方“扶貧”規劃上下對接。
4、大別山旅游開發一體化建設。將其納入國家“長江經濟帶”、國家“中部地區崛起”發展戰略規劃,將其無縫對接,并科學細化。 、
二是區域修復與治理體系。
1、抓好編制長江中游與大別山區水土保持方案。
2、抓好長江中游與大別山區農村環境及岸線資源及生態環境連片整治工作,圍繞“長江生態”建設,依法整治岸線非法碼頭,規范建設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確保長江航道安全、水生態安全。與此同時,加強沿江企業環境監管,嚴防沿江企業向長江偷排污水或超標排污,依法查處偷排或超標排污行為。依中據中央長江“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戰略要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探索形成了“水網水系并舉,多元共治共建”的區域陸域、水域的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條件的生態文明城鄉建設模式,探索“山水(河)林田湖”系統治理。秉承“保水必先保山,保山必先保林”的全流程思路,打造“大別山十”、“長江中游十”生態共同體,實行最嚴格的林地保護、山體保護和水庫(湖泊)周邊、河道兩岸的生態保護,努力維護完整的區域水生態系統。對長江沿線垂直1公里范圍內新上項目嚴格審批,不能上的項目堅決不上,堅決不在長江沿線新設排污口。切實加強 水源地涵養保護工作。對區域的河道、湖泊流實行“一河(湖)雙人”,強化河流生態保護,全力推行河(湖)長制,并建立長效機制,水利、監察、財政等部門定期組成督查組,督查河長制落實情況,積極探索建立了“一河(湖)雙人”河道湖泊保護制度。
3、抓好長江中游與大別山區內中小河流系統綜合治理工作。
4、 抓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窗口期,為長江經濟帶優化產業結構布局、統籌協調保護與發展創造了有利契機,國內經濟進入新常態發展階段和經濟發展新方位,充分利用長江經濟帶將迎來化工、鋼鐵、煤炭、水泥等傳統高耗能、高排放行業的轉型升級、結構調整、優化布局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實行高位點統合、統籌、統領謀劃長江經濟帶和大別山、武陵山、大巴山、洞庭湖、鄱陽湖等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具有大別山、三峽庫區、武陵山區等水土保持重要生態功能區。統籌好與湖泊濕地保護與修復及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科學布局,打造成新的生態景觀,促使成為休閑、養生、健身好出去。武穴國家武山湖濕地公園已成為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濕地監測與生態修復研究基地;至此湖北省武穴市開啟了“院市”合作模式,并為武山湖國家濕地公園提供濕地生態變化、生物多樣性變化監測和生態修復等方面的技術和設備,構建動態地及時地持續性地能夠立體式分層水生態的全方位治理(修復系統),為武穴市湖泊濕地水質監測等生態環境科學保護和被污染水體科學修復(改善水質)和開發水生態產品等水資源,打造景觀效果諸方面,構筑更為科學長效的監測和修復體系,提供強有力的智庫和智力支撐。湖北省武穴市委書記郝勝勇在高起點謀劃、申報(武穴)武山湖國家濕地公園調研時,就明確提出將每個濕地景觀打造成旅游景點,繼而為將(武穴)武山湖國家濕地公園,致力打造我國首個集生態(濕地)觀光(旅游)與生態(休閑康養產業)服務,城市客廳與文化聚集區,湖泊生態保護與文化旅游資源開發,打造融水資源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科普教育與科學研究于一體“濕地慢城”城市一張靚麗的名片。
5、動員農村百姓自覺投入到污水、生活垃圾治理的健康事業中來。對涉及城鄉生活垃圾,大力推進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要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形成以法治為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的垃圾分類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類制度覆蓋范圍。加快農村能源革命,不斷改善土壤地力、治理好農業面源污染,積極探索定點的廢棄農藥處理,有效地推動區域內湖泊水質生態凈化、濕地公園植物生態修復等生態供給側改革。著名革命老區的黃岡市委書記劉雪榮提出鐵腕治理水污染、整治“三污”,旨在打造區域性景觀、綠色、生態黃岡大別山。
6、激勵更多社會資本投入綠色(生態)產業。要堅持政府支持、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方針,以沼氣和生物天然氣為主要處理方向,以就地就近用于農村能源和農用有機肥為主要使用方向,著手解決大規模畜禽養殖場糞污處理、水產養殖投料問題和資源化問題。7、加快生態環境和水體監測與修復體系建設。要創造條件,積極探索"水生態院士工作站"主導立體式分層水生態監測與修復治理的生態預警模式,對濕地公園、人工湖區(庫區)、湖區、內河(大港)的水系水域生態環境、被污染水體、水質監測與修復和水資源開發。推進河湖治理生態修復技術試點項目,走上科學化、精準化、長效化、常態化生態環境治理與修復發展道路。
總之在規劃制定、污染防治、產業協調、項目布局等方面科學統籌、整體推進,建設成可復制可推廣區域生態文明(環境)保護示范區。為此,建議相關省份政府就統籌推進國家長江中游、“大別山十”復合型(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國家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示范區)示范區,振興發展規劃等等相關問題召開專題會議,并責成相關省份發改委共同拿出一套落實盡快出臺國家長江中游與大別山區復合型(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國家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示范區)示范區、“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規劃”實施方案。
“生態文明+治理思維定力”,優化生態供給側剛性
堅持“法治十”理念,運用“制度 (供給側)”,不斷地治理性優化供給側結構。
第一、依法保護生態功能區。國家“長江中游十”、“大別山十”復合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先行示范區、國家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示范區)示范區或專項發展規劃整體推進。大別山生態環境保護與生態產業發展,已列入國家新一輪扶貧攻堅的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要實現大別山脫貧與保護好大別山山區生態環境建設、生態屏障、實現區域生態資源治理有機統一,以國家層面建立長效、有效的生態補償政策體系和運行機制,實現革命老區精準脫貧與生態保護同步推進,到2020年,實現大別山革命老區與全國人民同步建設小康社會。對此建議國家將大別山革命老區列入融生態旅游、養生、休閑度假、宜居村莊、現代農業產業為一體生態核心示范(園)區和優質水源保護區、大別山段長江經濟帶濕地保護區(與長江相連的太白湖等重要湖泊)和國家濕地公園品牌資源(黃岡遺愛湖、天堂湖、武山湖已于今年被國家林業局批準為國家濕地公園)后發優勢,通過綜合施策,真正地把生態環境保護融入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各個方面,在發展中做到保護和修復優先。要積極 探索全域內縣市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產業布局規劃和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多規合一”試點。劃定耕地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城鄉規劃紅線,科學謀劃經濟社會發展空間布局。推行江河湖庫港“五長”共管,洪水、澇水、污水、供水、節水“五水”共治,優化配置水資源,深化水系連通和強化雨洪資源利用,改善水生態,保護水資源。在城區長期開展工業(餐飲)煙塵、施工揚塵、道路灰塵、礦山粉塵、砂場浮塵共同治理行動,改善城區大氣環境質量。湖北省武穴市長李新橋在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雷霆行動” 調研督辦 上,明確指出要求全市廣大領導干部樹立“要牽頭負責、要清單明責、要銷號履責、要失職追責”四大意識,鐵腕治理城鄉生態環境,不斷堤提高全市生態環境保護能力和綠色發展水平。繼續把大別山片區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整體格局。 加強國家對大別山地區和長江、淮江兩江地區土壤污染普查、土壤修復、動態監測,實行大數據監控等現代監控體系,提高科學的精準管控水平。加強環境污染聯防聯控,推動建立地區間、上下游生態補償機制,加快形成生態環境聯防聯治、流域管理統籌協調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將大別山段長江經濟帶(重要湖泊)濕地保護與修復納入國家生態建設功能區整體格局。建立跨行政區域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協調協作機制。長江的開發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統籌協調,將“山水林田湖”作為生命共同體,不斷優化水功能區水質,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和水陸之間有機銜接。
第二、以《條例》促進健康發展 。建議國家有關部門盡快制訂大別山生態環境保護條例,依法推進大別山地區生態環境保護建設,使大別山地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全面的納入法治比軌道建設,從而促進大別山地區生態保護事業,實現科學、健康、可持續發展。
第三、以“制度供給側”依托,提供制度保障。從制度設計入手,推進綠色發展規劃、自然資源資產保護責任制、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制等制度設計,建議國家有關部門,盡快制定和頒布《大別山區域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辦法》、《大別山區域水資源管理條例》、《大別山區域用水總量控制管理辦法(暫行)》和《大別山區域水功能區限制排污總量意見》,建立完善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體系,重點創新6方面體制機制,即創新綠色發展規劃編制體制機制、自然資源資產管理責任制度體系、自然資源資產監測統計體制機制、自然資源資產網格化管理體系、自然資源資產監管執法體制、自然生態建設治理及資金投入機制。
第四、以生態“體制創新”,嚴肅生態環境問責。積極開展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和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工作,實現發展與治理并行、生產與生態并重,努力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范帶、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示范帶,創新驅動帶和協調發展帶。建立了以生態保護為主導的績效評價考核體系,推進生態環境問責,旨在研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辦法,建立土地資源、森林資源和水資源實物量核算賬戶;探索并逐步完善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目標、內容、方法和評價指標體系以及審計責任監管、審計結果運用。通過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倒逼各級各部門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對責任不落實的嚴肅追責問責。
“生態文明+供給側思維定力”,激活供給側資源配置沉量
在大別山區域內旅游開發方面,要先行先試。要改變長期以來各行政區劃各自為政,分散經營局面,關鍵在于協調各方利益分配。在推動核心景區一體化的進程中,要按照市場配置資源和分配收益的原則,協調區域內行政區劃的收益分成,編制在區域級層面協調各方協商制定收益分配方案。
因此,堅持“政策十”理念,引導發展大別山旅游產業、養老產業和文化、農業、健康養老融合發展、優化生態資源:要用政策杠桿,支持企業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加大股權融資力度,加強企業自身債務杠桿約束等,降低企業杠桿率。要制定統一的開發政策,并在基礎設施上等方面實現互聯互通。按照建設統一市場的原則完善開發、管理、運營機制,消除行政籬笆,避免旅游市場無序竟爭和重復建設等亂象,提高區域旅游產品竟爭力,合力打造大別山旅游產業特別是紅色、綠色旅游產業的區位優勢。
第一、抓好生態補償政策試點工作。建議國家長江中游與大別山全面啟動生態補償試點工作。可借鑒三江源保護政策機制和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從政策上,研究生態補償機制,編制系統構建生態補償總體方案。可借鑒一些地方跨區域立法經驗和成功作法,建議國家發改委等中央有關部門出臺關于大別山革命老區發展的生態補償等惠民政策。
第二、抓好保護性開發政策體系建設。
1、 抓好大別山中藥材產業和地理標志產品開發。在中藥材產業發展上,運用政策和資金作用,引導大別山三省發展品種、品牌、基地、技術等方面資源整合,形成差異化發展和彎道發展。
2、 發展水資源涵養與保護節水高效農業和生態產業。
3、 將大別山風景區建設納入全國旅游發展整體格局。
第三、抓好多元政策支撐體系建設。
1、專項資金政策對接 。從全省扶貧、生態環保(生態補償)、水土保持、森林養護、低低產林改造成、農村環境整治、生態農定等發展專項資金中,每年劃撥定額資金支持大別山老區發展,連續支持5年,實行跟蹤管理,實行績效評估,動態扶持傾斜。
2、項目工程政策對接。支持規劃區內建設公路建設項目,生態保護項目,低產林改造、荒山造林林業(專項資金)、推廣生物農業項目,紅色遺產保護項目,人文資源開發項目和植被恢復工程,水生態保護工程,城鄉污染防治工程、灌區(小型灌區、灌溉提水泵站、塘堰壩等小型水利工程建設、配套改造、整修)項目工程、中小河流治理項目工程等大別山區生態保護工程,風能、水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工程。合肥中航(湖北武穴)新能源項目,湖北武穴多晶硅太陽能電池板生產項目等等,要編制項目目錄清單。
3、綠色金融支持對接。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等七部委31日聯合印發了《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建議成立大別山生態產業基金、鼓勵其條件具備的發債的生態產業和生態企業進行證劵上市,募集發展生態經濟所需資金,多元化社會資本投入綠色產業,讓綠色金融政策引導發展綠色產業、生態產業,建設生態經濟的一大重要引擎。 一是打造統一的品牌。引入境內外的綜合性和專業化大型旅游、養生養老健康產業開發企業等社會資本參與建設,提升大別山知名度。
4、政策引領組合式內涵式拓展開發。
(1)整合旅游資源。按自然區域和資源分布、旅游線路、旅游專題進行整合。重點是紅色文化(八斗灣的共存社、紅四方面軍成立舊址、紅二十五軍北上長征舊址,中原突圍遺址、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指揮部(英山)舊址、羅田九資河舊址,七里坪革命紀念遺址群(紅四方面軍成立大會舊址、總指揮部舊址)、紅十五軍誕生地紀念遺址、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烈士紀念館等境內重要革命遺址、紀念地20處,董必武故居紀念館、李先念故居紀念館、王樹聲紀念館等)、將軍文化(紅安、麻城、新縣、大悟、金寨),生態文化(黃岡有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9個國家級濕地公園、16個河流河道)、地質文化(溶洞、丹霞地貌,地質景觀麻城龜峰山、信陽雞公山)、綠色[生態〕(養生)文化溫泉(英山溫泉)、森林文化(金剛臺國家地質公園,黃岡有橫崗山等5個國國家森林公園),體驗文化(漂流、農耕、歷史【畢升紀念館】),宗教文化(霍山縣白馬尖、多云尖,黃梅五祖、四祖寺)、山寨文化(金寨、英山、羅田天堂寨,霍山四望寨)、東坡文化(東坡詩詞、東坡美食、遺愛湖東坡故事、電視劇《蘇東坡》);戲劇文化(黃梅縣、安慶市黃梅戲)、電影,革命文化( “黃岡制造”電影《張浩》、《黎明行動》、《鐵血紅安》、《戰將韓先楚》;《血符》、《東方戰場》【正在拍攝】。正在籌拍電影《大別山上紅旗飄》。電影《亮劍》中李云龍原型是黃岡籍王近山將軍,電影《沙家濱》中郭建光原型是黃岡籍劉飛;電影《鐵血紅安》中劉銅鑼原型是黃岡籍劉福勝將軍)、農耕文化、千年武穴文博園歷史文化、國家武山湖濕地公園濕地文化、武山湖濕地慢城文化等。
(2)統一運營。要打響“中國大別山、世界大別山”響亮品牌。黃岡54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黃岡16條漂流河道,黃岡被中國極限運動協會授予“中國漂流谷”稱號;黃岡4A級景區達到4家。建議由三省旅游部門牽頭組織拍攝《中國大別山風光紀錄片》等系列推介宣傳招商產品。大力推進“智慧大別山旅游”、“互聯網(大別山)十”名特產品(地產品和地理標志產品)、生態養生產品(大別山礦泉水等)、旅游服務產品、電商產品。在“大別山品牌”下統籌設計規劃游客服務產品,統一營銷。
(3) 辦好節會。做大做強知名節會產品,黃岡榮“中國東坡美食文化之鄉”。要繼續辦好中國李時珍醫藥文化節、中國(黃岡麻城)大別山(杜鵑)旅游節;中國(六安)大別山山水文化旅游節、羅田紅葉節、中國信陽茶葉節知名旅游節,打造區域乃至國家級旅游精品。讓大別山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作者系研究員,現為智庫戰略研究學者;【原創】來源:昆侖策網)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
網址: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呂永興:從“三大思維定力“看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十”復合型示范區“大別山模式”
2017-02-08?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