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的存儲、處理,電子通信、顯示,精密測量,全球定位,移動通信,這些信息時代最前沿的關鍵技術中都涉及量子力學。”在前不久舉行的2017年(第20屆)北京科技交流學術月院士專家報告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用一場精彩的演講,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聽上去云山霧罩的量子物理,其實一直就在我們身邊。
了解量子物理,先從光和電開始
我們用眼睛觀察美麗的大自然——這是可見光入射到我們的眼睛里。但是光是什么?我們每天都用計算機、筆記本電腦、手機處理一些電子信號——電子又是什么?有些人很快就會回答:光是一種電磁波,電磁波是周期運動的、波動性的。我們眼睛能識別的光線(可見光),其波長在400~800納米。而雷達、移動通信、衛星通信,用到的波則是微波或超短波,它們的波長在1毫米~10米左右,比可見光的波長長得多。不同波長的電磁波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另一方面,電子是帶負電的亞原子粒子。電子所帶電荷為e=1.6×10-19C(庫侖),質量為9.11×10-31kg(即0.51MeV/C2),能量為5.11×105eV(通常表示為e-)。電子的反粒子是“正電子”,它有著和電子相同的質量、能量、自旋,以及等量的正電荷(因此正電子的電荷為+1)。
物質的基本構成單位“原子”,是由電子、中子和質子三者共同組成。原子整體對外不顯電性,但其中的中子不帶電、質子帶正電。相對于中子、質子,電子的質量極小——質子的質量大約是電子的1840倍。電子脫離原子核束縛在其它原子中自由移動時,其產生的凈流動現象稱為“電流”。電流的大小是由單位時間內通過導線橫截面的電子數目決定的。
以上關于光和電的內容相對比較簡單,許多人在學校里都接觸過。
量子物理已經有一個世紀的歷史
1900~1920年代,物理學界發生了一次重大的革命——建立了量子力學。量子力學、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以及生命科學中的“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被稱為上個世紀的“三大科學發現”。
“量子力學”這個名詞出現在100多年以前。建立量子力學的五位物理學家——普朗克、玻爾、海森堡、薛定諤、狄拉克累計4次獲得諾貝爾物理獎,在上個世紀20年代基本上就建立起了量子物理的基礎。所以我們現在談到的量子通信、量子計算,是基于100年前建立的科學,其實不是全新的東西,而是一個非常古老的話題了。
愛因斯坦是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由于種種原因,他1921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不是因為提出了相對論,而是因為“解釋了光電效應”。光電效應在現代技術中應用非常廣泛。太陽能電池的基本原理,就是把光轉化成電。愛因斯坦在解釋光電效應的時候,首次提出了一個量子的概念,提出了“光的粒子學說”——即光是一種粒子,全稱光量子或光子。
愛因斯坦的偉大之處就是:他提出光束是由一個個“光子”組成的,每一個光子的能量E=hv(公式中E代表光子的能量,h是普朗克常數,v是光的頻率)。在這個公式中,左邊的能量是典型的粒子概念,而右邊的普朗克常數和波長,則是典型的波的概念,所以這個公式實際上就顯示了,粒子和波是等同的——這是一個非常偉大的量子力學發現。它直接告訴我們,一束光的能量不再是連續變化的,因為光的最小單元是一個光子。引入“量子化”的概念后的光是分離、不再連續的,而研究這種不連續變化的科學就叫量子力學、就叫量子物理。
既然微觀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既有波的特性,也有粒子的特性。那么是不是每個人也都有“波粒二象性”?回答是肯定的,宏觀物體表現出的粒子行為更多——我們有確定的位置、有確定的質量、有確定的大小、高度。同時,用公式一算你就會知道,人類產生的“波”波長非常短,我們的波動性質幾乎無法測量。
由于波動性只在微觀世界中才會有明顯的表現,而量子力學(或者叫量子物理),就是研究物質世界中微觀粒子運動規律的工具。有了這個概念,我們就能夠理解什么叫量子通信、什么叫量子計算機、什么叫量子物理。
▲ 愛因斯坦因解釋了“光電效應”獲得1921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身旁的普朗克在1918年就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來源: Buzzfeed.com)
信息時代見證了量子力學的發展
量子力學的建立,究竟對我們現代的技術,對我們人類生活產生什么樣的作用?其實,大家所熟知的信息技術中的關鍵技術,都是在量子力學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
信息的處理、存儲、顯示、傳輸,包括許多信息的精密測量、與信息相關的精密電子器件、光學器件,都是在量子物理技術上發展起來的。舉個例子:沒有晶體管就沒有今天的互聯網、計算機、網絡信息時代,而晶體管正是在1947年,由三個物理學家發明,與之相關的量子物理突破獲得了195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此后的激光器則是由蘇聯、美國科學家基于半導體一級結構,晶體管和激光二極管發明的。
晶體管、集成電路的發明使我們走進了今天的信息時代。如果沒有量子力學的發展,這兩件事就不會發生,我們也不可能有今天所有看到的信息技術。
信息存儲領域中,我們希望在單位存儲介質里,保存的信息越多越好?,F在的每個U盤都能容納十幾Gb、幾十Gb,甚至幾百Gb的數據,但僅僅20年前,我們拷一個小小的程序就需要厚厚一摞的磁盤。數據存儲領域的技術進步,就是基于電子的量子行為效應的發現——法國、德國的兩位科學家在1987年發現了“巨磁阻”效應,他們因此獲得了200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這個發現是一個純量子力學的結果,它讓信息存儲的能力提高了四個量級,使我們的生活更加方便。
還有就是CCD照相機傳感器——它能把環境中各種顏色的光子轉變成電子,以數字信號的形式存儲起來。如今已經沒人用膠片攝影,就是因為物理學家發現并掌握了光的量子行為導致的電荷耦合。
上個世紀之前,我們的老祖宗想測量時間,用的是日晷、水鐘、沙漏、擺鐘。擺鐘一年的誤差就有一秒。而在1997、2005、2012年先后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8位科學家,最根本的貢獻,就是利用量子物理,實現了對時間的精密測量。
他們通過原子的光軸,使我們對時間的測量可以達到幾千萬年誤差只有一秒,甚至是上億年誤差只有一秒。現在的全球定位系統(包括GPS等),其實都要靠時間的精確測量,才能實現精確定位——假設一個人移動了1米,但太空中的一顆衛星用光速去測量的話,移動1米產生的時間差是非常小的。如果我們能非常精確地測量這個時間差的話,全球定位系統就可以變得非常精確。而這些原子鐘發展的基本原理就是光、就是量子力學。
用上量子力學的還有高溫超導。超導是一個最典型的量子現象,它是諾貝爾獎的富礦。核磁共振儀的磁鐵,就是用超導線圈做出來的。如果未來地磁場的測量用上超導量子器件進行測量的話,我們對艦船、潛艇的偵測能力都會大大提高。
做一個簡單的總結就是:我們當代人用到的技術,最關鍵的部分都涉及量子力學。
▲ 2007年諾貝爾 物理學獎表彰的“巨磁阻效應”的成功應用,讓硬盤的存儲密度獲得了指數級增長(來源: Nobelprize.org)
中國科學家在量子領域的突出貢獻
我自己的團隊在量子物理領域做的一個工作就是“量子反?;魻栃?span lang="EN-US">”的發現。
霍爾效應和反常霍爾效應發現于1880年代,霍爾先生將一個非磁性的導體通上電流后,再外加了一個磁場——他發現,除了歐姆定律能夠解釋的電阻現象之外,還有另外一個方向的電流動,這個效應叫“霍爾效應”。
霍爾效應非常有用,我們每個人手上的信用卡磁條的編碼,就是利用了磁可以產生電信號、產生霍爾效應的原理。只要通過磁條的磁場產生的電信號,就可以鑒定不同的卡是誰的。
1980年,德國科學家馮·克利青發現了“量子霍爾效應”。他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把霍爾效應的樣品換成了硅材料。他在做測量的時候發現了強磁場下,量子化的霍爾效應——霍爾電子不再是連續變化了,而是等于一個物理學常數乘上一個正整數。2年以后,美國貝爾實驗室的幾個物理學家又把樣品從硅換成了砷化鎵——砷化鎵是發光的半導體材料,他們因此發現了“分子化的量子霍爾效應”。
1987年,馮·克利青因為在硅材料中的“整數量子霍爾效應”發現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1998年,后面的那三位物理學家也因“分數量子霍爾效應”的發現,讓該領域再次產生諾貝爾物理學獎。
所以量子霍爾效應是什么?電子器件中飽含了很多的電子,電子和人一樣,在一片開闊場地里的時候是亂走的——從正極到負極,它不知道應該走哪條路——但亂走就會產生熱,因此我們的電腦、手機等就會發熱。但是在量子霍爾效應下,電子就和高速公路的汽車一樣直著往前走——每一個電子都有一個“車道”,它不會去其他的車道。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表彰的“量子霍爾效應”,實際上就是定義了電子的“高速公路”。
如今的筆記本電腦使用的電能中,將近1/4都是發熱損耗,如果這些電省下來,將是非??捎^的數字。但是,“量子霍爾效應”需要外加高強度的磁場,強度要達到十萬高斯(相比之下,地磁場的強度只有0.5高斯)。按照現在的技術條件,很難把量子霍爾效應用于生活中。我帶領的團隊在2013年發現的“量子反?;魻栃?span lang="EN-US">”,就能在不外加磁場的時候實現“電子高速公路”。
▲各種霍爾效應及它們的發現時間(來源 :《科學》)
量子力學將顛覆現有技術
大家可以看出來,一個多世紀前的一個不經意的科學發現,催生了今天的信息時代。
到2030年、2050年的時候,我們將使用什么樣的信息技術?我們準備好下一次工業革命了嗎?實際上,一次“革命”的到來,需要科學的突破、需要技術原理的突破,而不只是優化、改進、集成、創新。量子信息領域的各種技術有的實現了技術的突破,有的目前還在等待新的突破。
除了大家熟悉的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各種各樣可以精密測量量子水平上微弱信號的靈敏器件,這些技術和器件都在等待我們挖掘。我國這些年對技術的研究、對科學創新的支持越來越強。我想,像“量子反?;魻栃?span lang="EN-US">”這樣的發現會不斷出現。科技強國的夢想,也會離我們越來越近。
本文根據薛其坤院士演講整理,內容已經薛其坤本人審核,有刪節。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