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人文歷史 > 閱讀信息
平子:夏商經典故事解讀
點擊:  作者:平子    來源:橫渠書院  發布時間:2016-05-12 13:26:52

 

 

          中國故事·夏商經典故事解讀

自序

夏商經典故事為誰而寫

作者曾以考證的態度撰寫并出版了《中國故事·中國經典神話解讀》,而《中國故事·夏商經典故事解讀》是《中國故事》系列的第二部,寫作風格與前書一致,是集中國歷史考證與解讀為一體的故事性書籍,也是中國奴隸社會歷史故事,不僅為青少年讀物,也適合老人閱讀,老少皆宜。

本書文筆流暢,生動講述了從大禹建夏立國,到殷商始祖出現,以及夏亡商盛、殷滅周興等各個重要歷史階段的故事,立足于與世界同期歷史文化比較的高度,進行了精彩解讀,希望讀者能在了解歷史故事的同時,對中華傳統文化也有所思考。

《夏商經典故事解讀》中的歷史時間,均采納國家正式頒布的《夏商周斷代工程年表(簡本)》。本書內容依據可靠,無虛構想象,將大量散佚于古籍中只言片語的歷史記載,全面收集整理,以實證手法寫作,全部情節均有典籍出處,并將主要參考文獻一一列出,以供讀者審查,唯有這樣,才能保證歷史故事的真實性,經得起時間考驗。

本書信息量大,適用性、可讀性強。插圖大量選用作者親入偏遠實地和歷史博物館實拍的古代文物照片,不僅可讓少年兒童快速系統地了解中國鮮為人知的奴隸社會歷史,而且有助于成人了解中華文明起源發展,看懂古代文物,知曉民俗典故。

解讀中國歷史,深刻理解中國文化。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屬于人類信史最早古國之一,中國的起源,中華祖先的精神和思維,深深注入于中國人的文化心理,所以,不知道自己民族文化從哪里來,也就不會知道自己民族國家將往哪里去,當代中國社會發展變化的文化基因,亦可從本書的歷史故事中找出端倪……

全世界每個國家的傳統文化并不一定全部都是精華,肯定會有部分傳統文化阻礙國家發展,需要客觀評價,并對傳統文化取其精華而去其糟粕。但是,如果為了跟上世界某些發達國家的經濟和政治腳步,就崇洋媚外,全盤否定自己的民族文化,甚至以西方標準來評判中華歷史和文化價值,其結果,必然是從根本上失去對自己國家和民族的自信力。當一個國家的民族文化被外來文化取代之時,就算國家名稱還存在,無論政治還是經濟,實際上已經成為別人的附庸了。當今世界,這樣的例子并不鮮見。

毀滅一個國家民族,必須同時毀滅民族文化!祖國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沒有理由斷送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因為這是中華兒女每個人的基因和昨天,也將帶領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走向富強的未來!

文化不死,民族不死,國家不死!

了解中國歷史傳承中華文化

一、關于奴隸社會

中國奴隸社會通常有兩種劃分。一是從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開始,到公元前475年春秋時代結束,共經歷了一千五百多年。二是從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開始,到公元前221年秦統一中國正式結束,共經歷了一千八百多年。前者為多數人所認可。

本書所講述的中國夏商時代的故事,從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開始,到公元前1046年商朝滅亡,時間長達一千多年,為中國奴隸社會的產生和發展時期,是中國有文字記載和考古發現的信史。

中國奴隸社會的繁榮時期是西周時代,輝煌了大約三百年,于公元前770年結束。之后,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春秋時期,廣泛使用鐵器和耕牛,帶來了勞動生產力的大幅提高,中國奴隸社會的土地天子(國家)所有制度隨之遭到破壞,各大諸侯取得了事實上的土地私有權,奴隸社會走向瓦解,最終在公元前475年開始的戰國時代分崩離析。兩百多年后的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了中國,宣布秦朝以郡縣制取代封建制,中國奴隸社會的主要政治經濟制度井田制全面退出歷史舞臺,土地為大小地主私有,中國奴隸社會徹底謝幕。

(一)同樣的形式不同的本質

【對比歐洲,中國夏商周時代所出現的封建制社會,實際上是奴隸社會而并非封建社會,這就是中國與歐洲封建制表面形式相同,卻本質不同的基本點。】

寫這段時期的歷史故事,無法回避一個重要事實:那就是中國與歐洲都曾經存在著一個分封諸侯的重要時代,而且都被稱之為封建制。然而,同樣的封建制形式,卻有著完全不同的本質。

歐洲的分封制度,是從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奴隸制徹底崩潰后才開始的,各蠻族在軍事割據的管轄土地上實行領主制。領主(國王)在其封土內擁有土地的世襲所有權,其中包括行政、司法、稅收、鑄幣等權力。領主(國王)冊封大貴族,并將土地分封給大貴族;大貴族效忠領主,進貢并協助領主作戰,同時再次分封土地給小貴族(騎士);小貴效忠于大貴族、進貢并協助大貴族作戰,準許農民在自己的領地內居住和耕種,同時給予保護;農民服役并繳稅給小貴族。這樣一來,歐洲就形成了眾多領主(國王)分封、建邦的格局。這是一種由領主(地主)占有土地來剝削農民或農奴的社會形態,不同于古羅馬奴隸主占有土地,并完全占有奴隸人身權力的社會形態,馬克思將其定義為封建社會。也就是說,歐洲分封制封建制的建立,是歐洲進入封建社會的標志。

中國卻不然。早在夏代之前,從傳說中的黃帝時代開始,就已經出現了以分封為內涵的封建制,西周時代到達鼎盛,天子所分封的諸侯貴族星羅棋布。如果單從分封角度而言,中國實行封建制的時間,至少比歐洲提前了一千年。但是,同樣的分封,中國的封建制與歐洲的封建制從社會性質上有根本的區別。中國史學界將中國的封建制社會,全部劃分為奴隸社會,而不是像歐洲那樣的封建社會。

這是為什么呢?中國與歐洲的封建制,首先在土地所有權上就有本質不同。中國封建制并沒有建立起歐洲那樣的社會經濟關系——土地為領主(地主)私有,農民依靠租用領主土地生活。中國在那個距今二至五千年的時代,生產工具非常原始,社會生產力非常低下,不具備人類單獨勞作就能養活自己的條件。任何時代的變革,都是勞動生產工具的變革所帶來的,如果沒有鐵器和耕牛在農業中的廣泛運用,無論是中國還是歐洲,人類都進入不了封建社會。

中國的封建制是一種特殊的國家公有制,實行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生產資料所有制制度。天子把土地分封給諸侯,諸侯將受封土地分賜給卿大夫,卿大夫把土地再分賜其子弟和臣屬。天子代表全國貴族實行中央集權,占有全國土地的所有權,受封諸侯貴族只是國家土地的世襲管理者,他們對土地有世代享用的使用權,卻不能轉讓和買賣,天子對封國土地有予奪之權。

在中國諸侯貴族的封地上,奴隸和庶民集體耕種。耕地被劃分為多塊一定面積的方田,周圍設有經界,中間挖有水溝,阡陌縱橫,像一個井字,周邊為私田,中間為公田,這就是所謂井田制的經濟管理模式。井田制被視為中國奴隸社會的政治經濟基礎。從當時的勞動生產力水平看,青銅器主要服從于天子統治和貴族消費的需要,勞動工具多為石片和木鏟,在如此低下的勞動生產力基礎上,中國是不可能出現歐洲封建制地主與農民的社會經濟關系的。

中國和歐洲都有貴族爵位,相同的貴族爵位也有本質不同。

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因權力、財產高于其他階級,歐洲出現了上層階級,貴族爵位緩慢而自然地形成。各國軍事貴族、世俗貴族、宗教貴族不斷排序,伴隨著封建制的完全確立,最后約定俗成確立了貴族等級爵位。首先產生的是第三等級的伯爵,后來有第五等級的男爵,再有了第一等級的公爵,最后才產生了第二等級的侯爵和第四等級的子爵。毫無例外,歐洲貴族都是生活在中世紀的大小封建領主(地主)。伴隨著時代發展,歐洲貴族中的某些家族與社會第三等級的資本家聯姻,進行利益交換,所以那些與資本相結合的貴族家族,在資本主義社會仍舊占據西方上流社會,至今沒有退出歷史舞臺,這也是西方許多資本家或政治家一付貴族派頭的原因。

中國貴族爵位是在奴隸社會的不斷完善中逐漸形成的。據唐代《通典》記載,中國從黃帝時代開始就有了分封制。凡被黃帝賜予姓氏的人均賜有土地,即獲得貴族身份,但貴族姓氏不一定世襲。方圓各百里,黃帝分封了上萬個諸侯,諸侯不分等級,都叫萬國。從唐堯、虞舜到周朝,延續分封制,被分封的諸侯國分為五個等級——公、侯、伯、子、男,這些爵位自夏朝開始世襲罔替。筆者在古籍中所見的夏商時代沒那么多爵位,只有侯、伯兩種。殷商分封諸侯據說為三個等級——公、侯、伯,封土為方圓幾十里到百里不等,但常見的只有侯、伯兩種,可能只是一種尊稱,并非爵位。周朝之前,中國雖有貴族爵位等級之分,但制度并不健全,同時存在許多原始氏族部落,許多貴族是稱的。周朝建立起次序井然的奴隸制國家,根據與天子血緣關系的遠近,明確設立了公、侯、伯、子、男五個貴族爵位,分封覆蓋面極廣,受封土地面積擴大了許多,均稱。周代貴族等級森嚴,禮樂制度無孔不入,貴族封土只有可以繼承的使用權,沒有所有權。戰國之后,失國庶民紛紛以國為姓,奴隸和庶民都有了貴族姓氏,形成了百家姓,中國貴族階級開始消亡。封建社會之后,中國皇親國戚和朝廷高官占據了上流社會,貴族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所以在之后的兩千多年中,中國只有權貴而不見貴族,自然也就與如今歐洲貴族對不上號了。

歐洲與中國的貴族爵位有本質不同。歐洲貴族是封建社會的領主、地主,中國貴族是奴隸社會的奴隸主。然而有當代學者因中國奴隸社會與西方奴隸社會的表現形式不完全一樣,又有同樣的分封制封建制翻譯名詞,因而質疑中國是否出現過真正的奴隸社會?懷疑中國從夏朝開始,就已經是封建社會了。還有一些別有用心的學者,企圖用中國沒有奴隸社會來否定馬恩唯物主義歷史觀、政治經濟學理論。

中國古代文獻確有奴隸直接從事生產勞動以及被買賣的記錄。先秦文獻《詩經·七月》生動記載了西周社會的生活情景,勞動者的工作方式均為集體勞作,在完成了公田農活之后,還要到貴族家里去出公差,一年到頭幾乎沒有時間忙于私活。那時的勞動者是沒有報酬的,基本生活所需全部依靠貴族賞賜,從人身依附的社會勞動生產關系上著眼,這不是奴隸社會,又是什么呢?中國的奴隸多產生于戰爭,從敵方俘虜的庶民成為奴隸,也有因犯罪而被貶為奴隸的,奴隸的子孫世代為奴。現代考古發掘也證實,商朝不僅有大量戰俘性質的奴隸集體殉葬,也有非戰俘性質的奴隸殉葬。

當然,中國奴隸制度下的土地國有,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土地國家公有制,而是天子代表整個貴族奴隸主階級占有全國土地,然后分配給大小奴隸主使用,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奴隸和庶民則完全被排除在外。所以這種土地國有制的本質,是另一種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中國夏商周時代所出現的封建制社會,實際上是奴隸社會而并非封建社會,這就是中國與歐洲封建制表面形式相同本質卻不同的基本點。

(二)同樣的社會不同的文化

【中國與歐洲有著同樣的奴隸社會,卻產生出完全不同的歷史文化傳承。因為中國從炎黃開始形成的公有制大同原始社會的文化傳承,始終在奴隸社會發揮影響力,形成了中國特色的奴隸社會。】

人類奴隸社會最早出現于古埃及、中國、西亞和古印度,繼而在古希臘和意大利等地走向輝煌。雖然從社會勞動生產關系上說,中國與歐洲的奴隸社會本質相同,但奴隸社會的文化內涵卻是不一樣的。換言之,華夏有中國特色的奴隸社會。

西方文明發源于西亞、東非的古埃及、兩河流域文明,通過古希臘、羅馬為橋梁傳到歐洲。作為古希臘文明搖籃的克里特島,據說早在公元前兩千年就建立起了奴隸制古城;而古埃及也在公元前四千年左右,形成了奴隸社會。歐洲文字的起源,是古埃及象形文字所演變而成的腓尼基字母。這也就是說,歐洲文化從原始野蠻邁入文明野蠻的最初階段,所接受到的文化道德觀念,就是古埃及和兩河流域野蠻的奴隸社會階級壓迫文明。歐洲奴隸社會之所以比中國推遲一千年才結束,原因是歐洲奴隸社會的野蠻文明,被古希臘、羅馬帝國使用得太輕松,當海盜便可從繁榮國家搶到巨額財富,所以把奴隸社會的野蠻文明被發揮到了極致。為了解決奴隸主階級內部的社會財富分配問題,減少海盜之間的內耗,從最初的古希臘奴隸時代起,就出現了西方社會今天的議會民主形式,建立了通過議會來討論國家大事,民主選舉最高領袖的國家管理模式,說穿了,就是在男性奴隸主范圍內天子輪流坐,反正奴隸主階級人數不多,實行起來容易。歐洲奴隸社會文明,形成了西方人類的傳統文化思維基因,對當代歐美國家政治制度的設置,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不可否認,奴隸社會把人類帶入到輝煌的文明時代,其大幅減少俘虜被殺而用于產生建設,是人類歷史的巨大進步。然而這些輝煌,均建立在殘酷無比的奴隸剝削之上,同時也與發明用火山灰來制作巨石,用于城堡、宮殿建筑分不開,與從亞洲東方學到各種先進技術分不開。當時古羅馬帝國不僅勢力范圍遠大于同期中國,所留下的那些巨大而精美的建筑,真不知要使用多少奴隸的勞動力!古羅馬帝國所留下的人獸角斗劇場古跡和神殿,大大小小遍布許多國家,至今令人對那個時代的野蠻和血腥產生出恐懼。

中國奴隸社會的文明似乎與西方不太一樣。我們找不到奴隸時代留下的一處精美巨石建筑,也找不到類似西方奴隸社會的殘酷角斗,甚至看不見奴隸起義。雖然考古挖掘出來三千多年前的夏代古城,城市中軸線布局合理,供水排污管道系統科學而先進,卻沒有任何古羅馬式的奢華。偏偏就是那個被今人稱之為奴隸社會的夏商周時代,讓春秋戰國時代的學者政客懷念與向往,認為那才是中國最為理想的社會!

孔子為自己不能生活在那個時代而無比惋惜: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孔子所說的大道之行時代,并非奴隸社會,而是夏代之前的堯舜社會,即天下為公,選賢舉能,講信修睦大同原始共產主義氏族社會;所謂三代之英才是奴隸社會,指開創夏商周時代的禹、湯、文、武時期,即大道既隱,天下為家,禮義以為紀小康社會。由此可見,孔子所闡述的中華傳統文明,并非從夏朝奴隸社會開始。中國早在夏朝奴隸制國家建立之前的新石器時代,就很可能存在著一個由眾多母系部族或父系氏族邦國大聯盟所構成的公有制國家雛形,從傳說中的黃帝時代開始,中國就形成了以天子為首的中央集權制度,就連井田制也是夏代繼承祖制而立,并非大禹或夏啟初建夏朝時的發明創造。

考察中華古籍,上古祖先所謂大同社會理想,被奴隸制社會的夏商周三代的小康社會引為正典,作為考量天子是非功過的歷史衡器。于是,那些能夠繼承上古領袖精神的禹、湯、文、武等奴隸社會天子,又為后世樹立了新的小康社會的正道榜樣。直到當代,就連那些關于清代乾隆、康熙、雍正皇帝的文學作品,也都充滿了這樣的人文主義精神。

遠古中國沒有創造出民主議會,而發明了由領袖天子為民眾選擇品德高尚、才能出眾的賢者精英為接班人的制度,實行舉賢薦能的政治禪讓,原因是政府要為許多人謀利,而并非只為少數人謀利。從炎黃到顓頊(音同專須)、帝嚳(音同)、堯、舜、禹,一代又一代人民領袖身先士卒、吃苦耐勞、大公無私,帶領人民走向文明和共同富裕。這種從部族酋邦大聯盟時代傳承下來的原始共產主義大同社會文明,早已成為中華民族的正統觀念,世代銘刻在中國人的骨髓靈魂之中,成為階級社會為富不仁的阻力。所以,即便中國發展到了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和現代社會,中華民族始終以大國中央集權不分裂為國家首要,國家領袖始終以艱苦樸素、富國安民、勵精圖治為正道。如果領袖沒有遵從祖先的政治正道,必遭天譴,朝代覆滅。中國非宗教性質的祖先榜樣信仰和傳統文化,延綿不斷地深刻影響了幾千年來的中國社會,這就是中國天人合一的政治之

中國遙遠的歷史文明信息被象形文字零星刻于夏商前后的獸骨,更多通過語言來世代口耳相傳。這些歷史終于在公元前幾百年,被戰國時代的各國史官和學者整理出來并保存于竹簡,形成了中國的古典文獻。

從十九世紀二十年代開始,就有經過反封建運動洗禮的中國歷史學家拿出了新的歷史觀,認為中國現存的歷史古籍,最早也是經過春秋戰國時代學者重新整理出來的,帶有當時社會的政治痕跡,不排除諸子百家為追求當時社會的政治理想而篡改了中國歷史。筆者認為這是完全有可能的,然而這樣的篡改,全世界應當不止中華一國,西方最早的一批歷史古籍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歐洲最早的哲學家——古希臘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就算真的存在,也比中國孔子年輕了一百多歲,勉強可視為同時代并存的智者。然而就是這樣一批偉大的人類思想家,他們究竟用什么政治思想來篡改歷史?傳承了什么樣的人類文明?這才是最值得我們研究中西方民族傳統文化同異的地方。

同樣記載遠古歷史,歐洲古籍留下了祖先們的血腥爭斗和奢靡享受,也許歐洲在奴隸社會之前,只存在著分散的原始部族社會,那些人類茹毛飲血,并沒有像中國那樣,形成酋邦集團大聯盟管理層面上的政治文化,奴隸社會文化就是西方社會文化的起源。而中國的奴隸社會卻不一定是中國文化的源頭,早在夏代奴隸社會之前,老祖宗就給中國人留下了天子為人民任勞任怨、艱苦奮斗的祖先榜樣,也留下了大同、小康美好社會理想和文化道德基因。中國尚處于奴隸社會之時,仁義興邦的道德理念就已經得到上層及主流社會的認可,與夏代之前的原始氏族共產主義社會的文化基因是分不開的。正是這個原因,雖然中國與歐洲同有奴隸社會,卻產生出來完全不同的歷史文化基因傳承。

中華傳統文化與西方傳統文化從源頭開始,就有著如此巨大的差異,這種客觀存在的差異可以解釋:中國為何沒有留下需要巨大勞動力的奴隸時代石城建筑?為何沒有出現過強迫奴隸角斗士與猛獸廝殺而取樂的歷史?為何沒有奴隸起義的記載?中國從炎黃開始形成的公有制原始社會的文化傳承,始終在影響和制約著中國的階級社會;原始氏族公社的管理模式,始終在中國奴隸社會發揮著影響力。中國奴隸社會雖然也有奴隸買賣和戰俘性質的奴隸殉葬,卻有生存環境之別,甚至有少數奴隸可以憑借個人智慧和品德被提拔為貴族,出將入相。夏商周奴隸社會之前或之后的一些人民領袖、開國天子,至今被中國人當作民族英雄來懷念,那個時代所形成的大同、小康精神文明,幾千年人心向往之……

為何西方奴隸社會的時間長度遠遠超過中國?為何中國能夠比西方提前千年跨入封建社會?從古希臘的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諸子百家等人類著名思想家身上,是否可一窺中國奴隸社會與西方奴隸社會確有文化基因上的巨大差別呢?

二、關于夏代歷史

中國殷商之前,包括夏朝的文明,至今未被西方認作文明時代,很可能是因為中國奴隸社會沒有給我們留下任何巨大的石城建筑群。如果不是發現了甲骨文,恐怕連殷商文明都不被西方承認。

(一)    城市、青銅、文字

【殷商之前的中國文明被幾千年前的古籍文獻所記載,其超自然部分的描述,遠不如西方古籍正史《荷馬史詩》那般神秘、生動和精彩,但西方學者還是認為,文明中國的每一頁歷史記錄,均須被現代考古科學所證實……

盡管殷商之前的中國文明被幾千年前的古籍文獻所記載,其超自然部分的描述,遠不如西方古籍正史《荷馬史詩》那般神秘、生動和精彩,但西方學者還是認為,中國古籍不能作為中華文明長達五千年的歷史證據,華夏文明的每一頁歷史記錄,均須被現代考古科學所證實,至少要拿出古城、青銅和文字為證。

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文化和民國時期的戰亂,使得科學考古工作難以展開,大規模科學考古工作,都是在新中國之后的六十多年中進行的,尤其近年來大規模的城市改建和鄉村筑路,使得深埋于地下幾千年的文化古跡得以見光,無數珍貴的出土文物,掀開了遠古世界的面紗,打開了塵封已久的神秘,默默證實中華千年古籍文獻的真實,告訴世人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

有了碳素測年的科學手段,專家們發現,早在1975年甘肅馬家窯出土的單刃青銅刀距今約有五千年了。二十世紀末,考古學者在中國河南偃師的二里頭發現了夏代中后期王都斟尋(斟鄂)古城,有車轍和大量的青銅器,經碳素測年,最早在公元前1750年左右。眾多出土文物證實,中國早在夏朝之前就存在青銅器,夏王都斟尋的青銅器鑄造規模已經相當可觀,可見當時中國早已進入成熟的青銅時代。

中國成系統的文字記載,是殷商甲骨文,但絕不是說中國文字產生于殷商。

中國有五千年左右的良渚古城,其出土土玉器和陶器上,已出現了為數不少的刻劃符號,形體上接近中國早期文字。內蒙古赤峰考古發掘中,發現了距今4000年至3400年左右的夏代大型山城遺址,也出土了刻有原始文字的陶器殘片。在偃師夏都出土的陶器殘片上,發現了三十余種刻劃符號,均屬于夏代的原始文字。

2009年,中國考古學者在河南伊洛河河底發現了夏代某都城遺址,從出土的玉片上發現了有夏人自稱的殷商銘文:顯丕哉,帝禹謨;顯承哉,惟后啟尚克修和我有夏。意思是說:大禹赫赫的謀略,以及夏后啟高尚的道德,使得我們大夏昌盛。殷商甲骨文中經常出現伐土字詞,卻沒有伐之說,原來為夏人自稱,而商人則稱之為,很可能的上古發音相同或者相近。

中原地區龐大的龍山文化遺址,距今已有四五千年,所發掘出來的獸骨文字和圖案,與殷墟甲骨文相近卻更加原始。這些都說明中國文字的形成時間早于殷商時代,在夏朝,甚至更早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就有文字符號了。

有城市,有青銅,有文字符號,難道這還不是中國四千以上的文明?

(二)    夏商周斷代工程

夏商周斷代工程完成,中國官方正式將夏朝列入信史,而且把夏朝的起始年正式確定為公元前2070年。中華不滅,祖國富強,寄希望于埋藏在中國工人、農民、有良知的知識分子心中的五千年傳統文化!寄希望于中國年輕后代了解中國歷史文化!】

河南偃師夏朝和商朝古城的考古發現,將中國有紀年的信史提前了1200年,也為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提供了有力的佐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為1983年世界十七大發現之一。

中國官方正式將夏朝列入信史是在2000年。當時,歷時近五年的夏商周斷代工程完成,中國官方不僅承認有夏朝歷史的真實存在,而且把夏朝的起始年時間正式確定為公元前2070年。

夏商周斷代工程對傳世的古代文獻和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等材料進行了搜集、整理、鑒定和研究;對其中有關的天文現象和歷法記錄通過現代天文學給予計算從而推定其年代;同時對有典型意義的考古遺址和墓葬材料進行了整理和分期研究,并進行了必要的發掘,獲取樣品后進行碳素測年。

河南偃師二里頭夏城遺址的碳素測年,是公元前1750年,但夏商周斷代工程卻將夏代起始年確定為公元前2070年,是因為該遺址是夏代中晚期都城,而并非夏禹立國之都。果不其然,河南禹州瓦店的龍山文化遺址于2011年被發現,考古學者認為,很可能是距今四千多年前夏代早期首領夏啟的都城陽翟(音同),就連古籍記載夏啟登基后舉辦開國大典的均臺也有跡可循。夏朝建國于二十一世紀之前,再次被科學考古證實。

中國《夏商周斷代工程年表(簡本)》的正式發布,在海外掀起了軒然大波。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在《紐約時報》發表評論,稱國際學術界將把工程報告撕成碎片,之后發生了三次大辯論。難以令人理解的是,這項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83年認可的偉大考古成就,部分中國學者居然同意美國某些教授的觀點,主動推翻自己國家的文明歷史,甚至不惜將中國遠古人類創造出來的文字和青銅器的冶煉方法,都臆想成有可能當時引進了西方先進文化。甚至某大學中文教授,提筆重寫中國歷史,公然與中國官方頒布的《夏商周斷代工程年表(簡本)》唱反調。

更多的中國學者認為,所謂的國際學術界一貫漠視中國本土研究成果,對中國歷史沒有發言權。有人說,伊洛特戰爭發生的八百年之后,盲人荷馬才創作出《荷馬史詩》,西方社會一貫視《荷馬史詩》為正史,反而質疑中國人用科學方法計算出來的斷代史,簡直就是從骨頭里挑刺。

無論國內外非議多么激烈,2000年之后,中國科學考古成就如雨后春筍,夏王朝存在的考古依據越來越多。中國偃師二里頭出土的一大批青銅容器,都是用合范法鑄造的,標志著夏代中國青銅器鑄造業已進入新紀元。這些青銅器不僅是中國批量出現最早的,也是世界最早的。如果這樣一批青銅器尚不能證明夏代中國的文明歷史,那么遲于中國夏代的其它文明古國,其文明歷史恐怕均不能被承認了。

中國現代考古成果,明確寫出了春秋時代孔子和西漢時代司馬遷沒有搜尋到的中華家譜,至少夏代文明已成為無可辯駁的事實。而中華文明肯定遠遠不止夏朝之后的四千多年,而至少在五千年,甚至七千年以上。且不說中國甘肅天水考古發掘出距今5600—6000年左右的伏羲卜骨文字記號,不說甘肅出土的五千年單刃青銅刀,作者曾經親自去浙江河姆渡考古現場,看到了七千年之前的稻谷和文明社會遺址,親自去河南博物院和偃師博物館,看到了那么多夏代的青銅器、玉器、貨幣,親眼看見了商代早期的夯土城墻遺存……相信中國還會不斷出現新的考古成果,以證實中華民族古籍中所記載的五千年以上的全部文明歷史。

了解中國歷史,傳承中國文化,是每一位中華兒女不可推卸的責任。作為一名中國文學專業的老知識分子,作為一名教授中國語文的老師,有責任還原中國傳統文化的真實,有義務寫出中國古籍所記載的那個時代的真實故事,這就是《中國夏商經典故事解讀》。

中華不滅,祖國富強,寄希望于埋藏在中國工人、農民、有良知的知識分子心中的五千年傳統文化!寄希望于中國年輕后代了解中國歷史文化!

【主要參考資料:先秦《禮記》、唐《通典》、河南偃師博物館解說、中國歷史博物館解說、上文所寫中國考古成果及爭辯內容,均可在百度搜索中查閱新聞報道。】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平子:夏商經典故事解讀

    2016-05-12
  •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